中国建国60年感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50:23
 

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攻击别国体制的时代已经过去。世界已经告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而更倾向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参与”的思维方式。

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 2009-09-24

新中国正面临着建国六十周年的欢乐。媒体上、大街上、小巷上,到处都是庆祝“人民共和国”诞生六十年的口号和标语。中国共产党、政府、媒体以及老百姓前所未有心连心、手牵手,正在弘扬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不过,这个欢乐和庆祝中的体制实际上很难接受不同的声音、负面的报道和批判的言论。国人都接受着这个无人能控制的现有局面。

我不是合格的历史见证者。首先我是外国人,外国人过多评论他国国情不合适。其次我只在中国呆了六年,主要在北京。虽然我把人生的四分之一时间与北京分享,但它也只不过是新中国历史的十分之一而已。我只是看到了一部分,听到了一部分,想到了一部分。不过,能够在中国正变革中的此刻在北京,感受其第六十个国庆,由衷感到满足和充实。

六十周年来临之前,谈谈三点感言:

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尤其“后三十年”体现着中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它是极为正确的选择。邓小平的贡献实在太大,但光表扬小平同志是错误的。历史永远是一脉相承。没有“前三十年”,自然没有“后三十年”。对于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位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第二领袖,其历史评价截然不同。中国人已经谨慎地总结了毛泽东取得的成就和留下的错误。不管是成就还是错误,甚至两者比例到底多少,都对邓小平的“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新中国在“后三十年”主要面临的是“引进来”,本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沿海地区设立了经济特区,向外资开放,并与国内企业区别开来,对外企采取了优惠措施。中国也引进了大量的资金、人才、技术以及知识性产品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和无处不在的西洋著作的中文版等是明证。

而从此开始的“后六十年”中的“前三十年”,中国必将面临的是“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人才走出去,中国资金走出去,中国模式走出去。企业收购、孔子学院、航空母舰、能源战略、外交亮剑、货币战争。那么,对于走出去的中国人来说,关键是如何结合“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本土化(Localization)”——“全土化(Glocalization)”。宗旨无非就是在适应全球化带来的国际规则的同时全力发挥自身特有的品格。

理所当然,走出去是基于国内需求,如何治理全世界关注的国内问题才是根本之道。只要国家存在,外交永远是内政的延伸。政体改革、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两极分化、三农问题、环境污染、能源匮乏、价值空白、思想混乱、反腐斗争、新闻自由、出版改革……那么,在走下一个“前三十年”的过程中,对于邓小平的历史总结也必然发生。胡锦涛提出的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已经明显折射着前兆。

对于今天转型中的中国,最为普遍,却最为缺乏的因素是老百姓的“精神面相”。之所以今天的中国人,尤其“80后”、“90后”等年轻人那么迷茫、浮躁、盲目,是因为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可靠的价值、思想和精神。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或者物质发展与精神文明之间严重失衡。无论是年轻人、商人、媒体人还是政治家,都无法在精神上追踪经济的、物质的、现实的泡沫。在此情况下蔓延的则是价值空白和思想流失。 

中国人今后究竟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的精神面相?如今中国共产党使劲儿让于丹、易中天等标志性人物宣传中国古代的思想价值如何美好,值得当代人吸取,使得大众“复古”,其意图明显为解决精神面相问题。领导们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深远性。然而,它们起的作用顶多是商业性的,只好造成更加严重的“拜金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变成拜金,思想变成实用,可导致的后果相当不可思议。

今天,有些中国人,尤其是所谓“有钱人”兴高采烈地张扬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据我判断其中绝大部分的推论简直没有任何根据和合理性。历史证明,无论产生的途径是西方式的宗教性质还是日本式的文化性质,资本主义是不可能在不具备价值体系和社会规范的环境下萌芽的。在真正意义上积累资本,发展经济,培育社会,开放政治,发扬文化的大前提绝不是大家盲目追求赚钱的拜金社会,而是大家主动律己尊重秩序的规范社会。为了达到律己、秩序、规范、价值等目标,重点还是教育,是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对于人口庞大,以人为本,靠人发展的新中国来说,更是如此。

中国怎么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关键有两点:“纵横战略”与“中体西用”。这两者实际上是表里一体,相辅相成。中国人要吸取教训和营养,必须得往历史和世界两个方向投眼,即既从自身的悠久历史吸取思想上的营养,也从他国的先进文化吸收制度上的教训。中国人本身具有历史性思维,讲究以史为鉴,同时也敢于开放自己,与西方打交道。我相信,中国人经过切身的努力,在未来时光里能够达到纵横、中西之间折衷意义上的“中国主义”。

中国正在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独特的提法,是史无前例的产物。根据以往的常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是对立的。冷战的结束首先意味着意识形态上的社会主义走向终结,资本主义取得彻底胜利。从经济体制来看,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或自由主义匹配,与社会主义匹配的则是计划经济。中国确实以自己的取舍也证明过这一点。冷战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意识形态斗争走向终结,世界走向围绕“国家利益”而展开合作与竞争的时代。在此情况下,就像有些中国人指出的那样,“姓资”还是“姓社”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发展,只要一个社会能实现发展,采取什么体制都无所谓。它的发展再也不受意识形态斗争的影响,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今天所面临的问题是特殊的。中国人经常强调自己的特殊性,外国人经常强调中国的特殊性,一点问题都没有,其判断是正确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未来……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中国问题(China issue)”或“中国因素(China factor)”相当特殊。中国尽力推进、外国十分欢迎“中国努力适应国际社会的普遍规则”,成为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者(stakeholder)”,与此同时,保留甚至发展中国自己的成分,是理所当然的。

 

在国际金融危机渗透到全世界、各国政府和公民重新摸索什么是最符合当今时代、本国国情最佳模式的形势下,我作为一个亚洲人,由衷希望中国能够坚持到底,把自己的路走下去。我不是期待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垮台,也不是期待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打败其他国家的体制,这种竞争是毫无意义的。我期待的是,每一个国家在尊重国际规则、普世价值、公共财富的前提下,本着本国的历史进程、独特国情、发展方向,努力追求自己独特的道路,并且与他国保持沟通,换位思考,一起寻找最佳模式的未来蓝图。而在我看来,中国是寻找自己道路的领跑者,希望她能够给整个世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谐的形象。

相互指责别国体制的时代已经过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世界唯一的未来方向。世界已经告别“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而更倾向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参与吧”的思维方式。既然你的发展与所在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密切的联系,你的发展必然受到所在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你的思路是需要与他国沟通的。沟通才是生产力。

我希望能够见证中国下一个六十年。祝贺新中国生日快乐。祝愿所有中国人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全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