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大:第一步就这样迈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1:50:51

中国农大:第一步就这样迈出 


第一步就这样迈出

  两年前,在有酝酿但时间并不很长、有争论但并不很激烈、有动静但没有惊涛骇浪中,中国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农大”)在全国高校中先行实施教师职务岗位全员聘任制。由此,曾经的农大教授,符合竞聘条件的也只是拥有一个农大在2001~2003年期间某某学科的教授岗位。

  两年后,当记者带着关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前往采访农大分管人事工作的江树人副校长时,他称自己也只有应用化学学院的教授岗位,而且两年聘期马上就要到了。

  江树人可以说是农大全员聘任制改革主要的倡导者、实施者之一。在农大东校区主楼办公室里,江树人再一次如数家珍地跟记者聊起他耳熟能详的农大全员聘任制改革事宜。

  他“开门见山”地打开了自己亲手制作的“PowerPoint”。从中记者不难看出,这个“PowerPoint”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农大情况的变化和发展不断进行修改的。据说,自农大在两年前成功“软着陆”,将原先的“职称教授”变为如今的“岗位教授”,实行聘任任期制。江树人已是N次阐释他这份有关聘任制的“知识产权”了。

  尽管两年前、两年间以至两年到时,江树人和他的同事们一直被一些聘任制实施过程中尚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所困扰,农大下一个聘期的“进一步”方案尚未完全成型,但记者发现,农大坚实悄然地迈出了第一步。

操作分四个环节

  任何改革都是从试验开始的,农大的实践显然足以为后来者提供一些鲜活的经验。

  农大的实践告诉我们,要搞好全员聘任制,设岗是前提,聘任是关键,分配是保障,考核是手段。农大对设岗、聘任、分配、考核四个环节有着他们独到的认识和对应的具体操作程序。

  科学定编定岗。农大把科学定编定岗看作是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和实施全员聘任制的前提。他们于2000年底制定出台了《中国农业大学编制核定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并对全校各单位的各类人员编制进行了核定。为了科学设置全校专业技术岗位,学校又制定出台了《中国农业大学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重点工作,在全校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了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工作。

  实施岗位聘任。农大将“岗位”同“职责和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使教师在应聘前就明白“我能干什么”和“我受聘后必须干什么”。他们取消了以往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学校聘任委员会,负责全校岗位聘任工作。学校聘任委员会下设各单位聘任考核小组及各学科评议组,负责聘任的具体实施。农大此次聘任中,全校共聘任专任教师1058人,其中新晋升职务聘任201人。也有少数教师在竞争中低聘或落聘,其中有3名教授低聘为副教授,10名副教授低聘为讲师,还有1名教授、9名副教授和25名讲师共计35名教师在此次聘任中落聘。

  津贴分配改革。江树人说,如果没有一个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精神的津贴分配制度作保障,实施聘任制也无法真正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所以农大制定并实施了《中国农业大学津贴分配改革方案》。按照该方案,在职职工收入除原有的国家基本工资和福利津贴外,主要根据所承担岗位任务享有校内工作津贴。工作津贴包括三部分:岗位津贴、任务津贴和业绩津贴。

  加强聘后考核。江树人说,加强聘后考核,才能牢固树立教职工履行岗位职责的责任感,保持工作积极性,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这是保证聘任制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为此,学校制定出台了《中国农业大学教职工岗位聘任考核暂行规定》,围绕教职工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确立了一整套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

改革正未有穷期

  采访中,农大人事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坦承,他们感到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例如:如何更好地解决岗位设置和学科现状之间的矛盾;在聘任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学校聘任工作小组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把关作用;如何解决校内实行岗位聘任与社会上依然承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矛盾;今后空置岗位如何在更大范围内公开招聘等等。

  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农大全员聘任制改革可以说已较平稳地实施了两年,但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依然有他们不同的看法,也许换位思考,也不无道理。

  一位学科带头人:“对人才集中的重点大学,教授指标不能‘卡’得过死,否则我们的人才就会流失到外校去,在教学科研的竞争中我们就会失败。”

  一位青年教师:“国有企业改革有大量下岗人员,即使在政府机关,处长被不聘或是低聘的也大有人在。相比我们有的院几十个人才有一个低聘的。虽然‘动’比‘不动’要好得多,可这样的改革是不是太温情了?”

  一位归国教师:“我不赞成‘废除教授终身制’这种说法。今天提教授固然应该严格,但不能矫枉过正。‘严格’并不等于非要‘废除’什么,国外也有终身教授。”

  记者注意到,在农大的全员聘任制改革中,除了院士外,教授,不管是什么年龄的教授或者说什么资历的教授,的确没有给予什么“特别关照”,这一点较之有关部门的指导性意见以及其他一些高校的做法,似乎显得更“彻底”,也更“公平”。但有人确实容易拿它与国外也有终身教授的做法相类比。

  据一位多年从事高校教师管理工作的政府人士介绍,政府部门也罢,高校也罢,其实无论是谁,在出台一个指导性意见,或拿出一个成熟的改革方案之前,都少不了广泛调研和多方论证,因此至少对于国外所谓的“终身教授”也都是有过研究的。这位人士建议,高校在人事制度改革中,不妨别总是在“下”上下功夫,而应该多在“上”上下功夫,也就是说严格控制“上”教授和“进”师资队伍的标准。

  从这个意义上说,农大对全部已评教授在聘任任期问题上的做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当然,也许农大的聘任期经过几个阶段,自然也就会“大浪淘沙”,使其教授队伍越来越精锐,越来越响当当。

  农大的全员聘任制改革,让我们很清楚地看见,它更多地其实只是一个主要对内部人员进行重新格式化的方案,更多地是为了让已有的这些教师如何找到更准确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上努力工作。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这便是如何解决高水平人才的引进问题。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在进行内部人员聘任工作的同时,农大近几年并没有放松对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并出台了相关措施。2002年,农大出台了《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学术人才资助办法》,当年即拿出3000万人民币吸引优秀人才。为配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实施,农大还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特聘教授岗位制度暂行办法》,设置学校自己的“特聘教授”岗位,并给予不菲的工作和生活待遇。

  在日前刚刚出台的《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创新行动规划纲要》中,记者还看到了这样的表述:“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2010年全校科技创新队伍规模达到3500人(教师队伍1300人,博士后、博士研究生2000人,产业化人才200人),比目前增加一倍以上,其中,院士15名左右,特聘教授、杰出青年等人才30~40名,引进国内外优秀拔尖人才40~60名。”显然,立志于将学校办成“研究型、综合性、国际化的、世界一流的农业大学”的农大人,不可能在强化内部人员按岗聘任的同时,忘记向外以多种方式吸引高水平一流教学和科研人才。

  人们常说,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是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农大人在教师全员聘任制改革上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并且已迈出了关键和坚实的第一步,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作为中国农业院校排头兵的中国农大,能在学校改革的其他方面也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背景资料:

  从1905年10月成立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起,中国农业大学已经走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它是我国农业高等教育的历史起源地。

  2003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中国农业大学时强调指出:“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国的现代化;如果没有农村的小康,就谈不上全国的小康。中国农民富裕之时,中国农村发达之时,就是整个国家强盛的时候。”新任总理在这样一个特殊日子在农大的这番肺腑之言,让每一个农大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