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夏特古道》之第一章 作者:王铁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21:44
 8月7日托木尔峰远征队告别了送行的亲人,离开了喧闹的城市,开始了酝酿已久的,最为艰难的远征。远征队计划从天山以北的昭苏穿越夏特古道,进入天山以南的温宿县,休整后再进入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为来年的登山侦察线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也不敢信的事竟然发生在我们中间,凶猛的木扎尔特冰河吞噬了我们最亲爱的战友,受人尊敬的大哥——董务新,险恶的木扎尔特冰川险些使远征队全军覆没。 

一、不详的预兆 

8月9日全队14名队员乘拥挤的班车离开了昭苏县,颠簸了4个多小时才达夏特乡,在忙乱中将全队唯一的一根登山绳子丢在了车上。绳子的丢失,对出于高度兴奋中的队员来说没引起多大的重视,但是作为队长的董务新和我都闷闷不乐,董务新一路上嘀咕着给杨华说“这次可能要出事,不知道是谁。”绳子的丢失给这次探险蒙上了一层阴影。 

夏特,清代称沙图阿满台,位于昭苏西南部的汗腾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夏特古道沟通天山南北,全长120公里,乃是伊犁通南疆的捷径,是丝绸之路上最为险峻的一条著名古隘道。当我们驱车40公里到达了夏特谷地的阿拉善(蒙古语温泉的意思),负责温泉招待所的阿不都大叔听说我们是来穿越古道的,吃惊地直摇头,告诉我们,他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从来没有人敢在7、8月份走这条道,这条古道最危险的是横跨木扎尔特冰川和冰川融化形成的木扎尔特冰河,7、8月份气温高,冰川融化迅速,河水暴涨,对探险者来说是最大的杀手。出发前阿不都大叔特意给我们画了一张草图,告诉我们哈达木孜达坂以北的夏特苏河水量比南边的木扎尔特河小得多,且有一个木桥可以过河。 

夏特谷地是典型的天山北坡第四季冰川谷地之一,当时冰川分布最远可至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口附近,在谷地中随处可见古冰川的痕迹。8月10日10时,当全体队员步入夏特谷地时,踏着绿茵似的草地,望着争奇斗艳的野花,这一切无不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举目南望,近在咫尺冰峰雪岭,时而云雾迷漫,若隐若现,时而天高云淡,冰山毕现。我们无不为大自然的神奇而赞叹。下午3时,当远征队穿过风景宜人的夏特谷地时,在河道的转弯处果真发现了一座木桥。当立于桥上,桥下的河水咆哮奔腾,令人毛骨耸然,彷佛随时都有被卷入激流之中之感 ——这只是阿不都大叔眼里的小河,木扎尔特河的水量又是什么样的呢? 

过桥后,古道在茂密的云杉林中向上延伸,在险要地段,人工构筑的痕迹随处可见。穿出森林不久,前方的转弯出现了一处断崖,道路被河水冲断,强行攀岩通过非常危险。走在前面的队员发现河道下方有一座临时搭建的桥,由三根圆木组成,咆哮的河水冲在桥上,浪花四溅。面对此情景,大家都有些紧张。我一边将队员们卸下的背包先行背过对岸,一边提醒大家千万要小心。这时董务新胸有成竹地说:“我要是滑下去,肯定可以抱住岸边的石头。”谁知这句不吉利的话三天后就得到了验证了。通过独木桥后,古道消失,满山的乱石和灌木丛使行军异常困难,没走多久就被从左侧山上倾泻而下的一支激流挡住了去路,全体队员开始了第一次涉水,刺骨的冰河使大家领教了它的残酷,但这仅仅是开始,更多,更凶猛的冰河在等待着我们。 

8月11日远征队开始翻越哈达木孜达坂,由于偏离了古道,队伍在通向达坂的一条狭窄的河道中蠕动。达坂近在眼前,但垂直升高1000多米,坡度很大,沿着狭窄陡峭的河道攀登及其危险,两侧悬崖上的巨石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此时只有快速通过,别无选择。紧张、疲劳代替了以往行军中的欢笑。下午四时,队员们陆续登上了木扎尔特山口。翻过山口就进入了木扎尔特达坂。 

木扎尔特达坂(3582米)是哈位周里哈山山脊线上的垭口,是南天山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其北为昭苏县夏特河源头的冰川,南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木扎尔特河源头。达坂以南五公里处便是哈达木孜达坂(3509米)。达坂东西两侧为海拔5000—5400米的山峰。古道沿夏特河翻越天山主脉上的木扎尔特达坂和哈达木孜达坂,横跨十几公里长数百米厚的木扎尔特冰川,沿木扎尔特河到天山以南的温宿县。据历史学家考证,木扎尔特达坂是唐代著名的弓月道的必经山口,从南路的西安都护府到伊犁的弓月城,此山口是一条捷径的路线。至清代,伊犁成为新疆的军事中心,木扎尔特达坂重被启通,在木扎尔特山口附近驻有70户人家,专门负责凿冰梯,维修道路,当时官兵换防、商旅往来、多取此道。 

下午6时远征队跨过长五公里的木扎尔特达坂,到达哈达木孜达坂。这里,近看水草茂盛,向北远眺,陡峭的白玉峰拔地而起,发源于雪山之下的数十公里的木扎尔特冰川尽收眼底。达坂北侧有一个突起的小平台,上面有几块巨大的花岗岩,其中,在一块较平的花岗岩上人工堆积了许多石块,一看就知道是古人为纪念死者或拜神而垒的玛尼包。我、老董(董务新)和其他几个队员站在平台上,都为这里的风水之好而赞叹不止。老董有个习惯,每到山上见到玛尼包或纪念碑都要摆几块石头或献上一束野花。这次也不例外,他在玛尼包上加了好几块石头,还特意找了一块长石条在立在玛尼包上,在碑上用记号笔写上了“无名英雄之墓”,边文是“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2001年8月”。 

8月12日一大早,全体队员肃立在无名墓前,向途径这条古道的先驱者告别。今天我们就要穿越木扎尔特冰川,这是古道上最为险峻的路段,多少过客在此夭折。我们临行前将全体14名队员签字的队服挂在一块巨石的顶上,愿先驱者的英魂保佑我们,让木扎尔特达坂作证,曾有14名勇敢无畏的天山儿女,为了自我心灵的探索进了她的怀抱。 

为了赶中午前渡过冰河,我带领队员急忙出发了,这时老董还依恋着玛尼堆,他从旁边捡来一个马的头骨,立在了玛尼堆上,并在头骨上写上了“董大侠”三个大字。站在旁边的杨华和李大姐,感觉很不吉利,劝老董不要将自己的名字留在这,但他很不在意,并蹲在玛尼堆旁,让李大姐给他拍了一张照。这张照片竟成了这次探险中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张个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