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秋季怎么养生 秋季的自我保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2:46:54
夏季怎么养生 精神调养
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机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特别是在气温高、无风、早晚温差变化不明显时,更易使人心胸憋闷,产生焦躁和厌烦的情绪,从而引发病症。所以夏天要心静,戒大喜。
起居调养
晚睡晚起,午睡,以适应生长之气。夏季昼长夜短,人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应该晚些入睡,早点起床。因为天气炎热,人晚上不易入睡,而天亮得早,人也醒得早,所以容易造成睡眠不足,容易“夏打盹儿”。因此,有条件的要增加午休时间,以消除疲劳,保持精力充沛,否则身体会吃不消。
饮食调养
夏季的饮食比其它季节更为重要。困为夏季阳气盛于外,而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故夏季应该饮食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多吃绿叶菜和瓜类等水量多的蔬菜水果,如苦瓜、丝瓜、南瓜、黄瓜等。饮食不要过咸、过甜,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肉、辣椒、葱等,以免发生内热而诱发其他疾病。另外,在早、晚餐时喝点粥和汤大有好处,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能补养身体。
防病保健
*冬病夏治:三伏天,阳气最盛,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因此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在夏季治疗都会比其他季节治疗效果好。如风湿关节炎、结肠炎、冻疮、胃痛、颈椎病、慢性腹泻、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
*夏属火,应五脏之心,夏季心旺肾衰:外热内寒,伏阴在内。因此在夏季应注重肾部保养,适量刮痧以排毒去内火。
  

 

秋天的养生与保健

 
     秋季,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秋风劲急,气候干燥。人们起居调摄应与气候变化相适应,以免秋天萧杀之气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秋天的养生与保健应注意以下几点:

    早睡早起

    秋风乍起,气候干燥,而秋日早晨天高气爽,空气清新,是秋天一日中空气最为湿润的好时候,早睡早起,以利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从而保持充沛的活力。

     滋阴润肺

    秋天空气干燥,加之人体在夏季津液耗损,容易出现口舌生疮、鼻腔和皮肤干燥、咽喉肿痛、咳嗽、便秘等“秋燥”现象。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即可,早晚服食,以防秋燥伤人。

    振奋精神

    秋风落叶,万物凋零,常使人触景生情,尤其是老年人易引起垂暮之感。为此,老年人应调摄精神,白天宜以平素所好的事物,随意玩乐,并积极参加一些有益而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以走出凄凉低落的窘境。

    调理饮食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温度低,汗液蒸发快,应多补充水分以及水溶性维生素B和C,平时可多吃苹果和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滋阴润肺。但秋天不应贪食瓜果,以防坏肚而损伤脾胃。也应少用葱、姜、蒜、韭菜及辣椒等温燥热食物,否则夏热未清,又生秋燥,易患温病热症。适当吃些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和豆类等,使大脑产生一种特殊物质,可消除抑郁情绪。

    秋凉宜冻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且秋天昼夜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但为了提高人体对冬天的御寒能力,某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特别应“秋冻”,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
    郊游登山
    秋天是旅游登山的黄金季节。郊游登山活动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特别是久居闹市的人秋日郊游登山,能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且有效地抵御秋燥萧杀之气的侵犯。               秋季的自我保健

一到秋天,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皮肤紧绷绷的,还会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大便干结,这种种表现都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因此,如何安度秋天,自我保健防秋燥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是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二是多喝开水、淡茶、果汁、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三是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

       四是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五是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易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