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迎来一波世纪性上升行情 创新概念泡沫纷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53:16
www.hexun.com 【2006.07.23 09:31】 来源:财经时报
中国股市经历四年漫长熊市后,终于迎来一波世纪性的上升行情。每逢上升行情,必有概念支撑。几年前有互联网、高科技、生物技术,这一波则花式繁多,新能源、军工、有色金属、商业地产、外资并购……不同的是概念,相同的是市场心态,急功近利,蜂拥而至,盲从躁动。
当1999年网络科技概念股来临时,每家被冠以“互联网”的上市公司股票都一飞冲天。而网络科技大潮退后,屹立不倒者却十中无一。
我们在这里采写的一组稿件,文中企业主角都有市场热捧的概念,但现实的故事会是曾经的历史吗?
●有着50年商业历史的*ST济百,之前不断借助各种时髦概念,引进新股东,并试图挽救公司颓势,却没有一次成功的先例。这一次,商业地产的概念真的能让他们涅槃重生吗?
●《外资战略性投资上市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进行战略投资,并且持股比例在该办法里不设上限,这更助推了二级市场上的并购战。
●以“为您准确报时”闻名的飞亚达手表,在“神舟六号”升空时,佩带在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的手腕上,由此飞亚达A(000026)便也被贴上了“航天军工”概念的标签。
求解股市新宠二甲谜
www.hexun.com 【2006.07.23 09:31】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刘洋】
一种人们还搞不清成分的化工原料,忽然成为股市热捧的概念,盖因新能源概念已经成为本轮行情的领头羊。在国家控制生产规模的情况下,引领二甲醚题材的G泸天化们能走多远?
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针对目前在建的二甲醚等煤制油项目的盲目发展势头,《通知》中指出:煤制油尚处在工业化试验和示范阶段,并存在技术和工程放大风险;一般不应批准年产规模100万吨以下的二甲醚项目。
同样是在7月14日,A股市场大盘放量下跌。但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G泸天化,000912)领军的一批以新型替代能源产品——二甲醚题材股,却逆势扶摇直上,占据涨幅榜前列。
而今,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已经逼近每桶80美元,而发改委则急令刹车,拥有10万吨二甲醚年产能的G泸天化,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然而发改委的急刹车仍然没有阻挡住二甲醚概念。凭借二甲醚概念一冲而起的新能源概论股们还是成了市场的新宠。骤变究竟是其自身价值的完美呈现,还是高油价催生下的一个股市泡沫,自然也透出了不小的悬疑。
二甲醚之惑
能源的极度紧俏,似乎让投资者开始对所有能够替代能源的东西产生了过多的遐想,二甲醚是当中的一个。
二甲醚专业上说是一种简单的醚类化合物,简称DME.它可从煤、石油及天然气等多种资源中提取合成。其物理性质与液化石油气十分相似,可燃性好,几乎无残留物,符合清洁能源标准,是未来液化石油气的理想替代品。
“目前我们公司的二甲醚全部外销,产销都非常顺畅,二甲醚主要用作罐装液化石油气的添加剂,而不是用于汽车燃料。”G泸天化董秘办的一位人士对《财经时报》记者说。
事实上,二甲醚作为添加剂掺杂在石油液化气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并非新用途,也谈不上任何替代性。而二甲醚被视作新型替代能源,多半是因为近年来生产工艺进步,有可能在未来将生产出高纯度二甲醚用于城市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代用品,或者替代柴油,直接用为新型的汽车燃料。
目前看来,液化石油气的单位热值要高于二甲醚,1吨柴油的热值相当于1.5吨二甲醚的热值。“现在每吨二甲醚的市场价格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而液化石油气每吨大概也在5000元人民币上下。至少现在用二甲醚替代城市煤气和液化石油气并不划算。”山东临沂久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山东久泰)的杨先生说。
据他介绍,山东久泰目前拥有每年15万吨二甲醚产能,已经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二甲醚生产企业。不久前,山东久泰与美国洛柯菲勒公司签订了年产100万吨、总投资额40亿元人民币的二甲醚项目合作协议。
“我们公司的二甲醚主要用作液化石油气添加剂、气雾剂和制冷剂等等,并不是替代液化石油气或用于汽车。”杨先生说,同二甲醚相比,国家在政策上更倾向于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汽车燃油。
可以说,用于液化石油气添加剂是未来几年内二甲醚最大的市场。而中国液化石油气年产量为1450万吨,用量则在2020万吨左右。若每吨液化石油气添加10%的二甲醚,那么中国每年二甲醚的需求量应该维持在200万吨左右。
最关键的是,甲醇和二甲醚虽然也被称为“替代能源”,但是它们却并非可再生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甲醇、二甲醚没有摆脱对传统资源——煤或天然气的依赖,无助于从根本上缓解能源危机,故其弱点是显而易见的。
经过记者粗略的计算,沪深两市中,已建成和动工的二甲醚题材股,其总产能已超过100万吨/年。而在上市公司之外,除了山东久泰即将开工的百万吨级二甲醚项目,其他6个国内煤化工基地正在规划建设中的二甲醚生产线,其规模均在60万吨/年以上。
也就是说,在短短的2、3年内,中国国内的二甲醚年产能将超过600万吨,远远超过二甲醚的市场需求量。到那时,众多的二甲醚题材股,是否依然如今天这般受欢迎?结论似乎还不能下得太早。
二甲醚的翻身之役
此次托二甲醚“之福”的G泸天化,前身为创建于1959年的四川泸州天然气化工厂。1999年,以其合成氨、尿素等生产性资产投入,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6月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
目前,G泸天化拥有每年100万吨合成氨和160万吨尿素的产能,是中国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也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特大型化工基地和西部地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其主导产品尿素2005年营业额超过20亿元人民币,而毛利率甚至高达42.2%.然而G泸天化之所以能在本轮牛市获得抢眼的表现,则是得益于旗下控股子公司四川泸天化绿源醇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绿源醇业)及其主打产品之一二甲醚。
绿源醇业始建于于2003年,是由泸天化(集团)有限公司、G泸天化、古蔺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成达化学工程公司联合出资成立,注册资本3.25亿元。
截至2006年7月,几方共向绿源醇业投资10.5亿元人民币,绿源醇业于2006年年初投产。目前绿源醇业拥有年产40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的能力。G泸天化实际拥有绿源醇业36.92%股权。
但事实证明,即使1吨的二甲醚也会在二级市场上引起投资人极大的关注。一周以来,除大红大紫的G泸天化之外,沪深两市几乎所有同二甲醚概念沾边的公司,包括G兰花(600123)、G天成(600392)、G赤天化(600227)、G天然碱(000683)、天科股份(600378)等,股价大幅上扬,动辄涨停。
而这当中的绝大多数公司,其二甲醚项目或是刚刚动工,或是初步立项,并无任何投产扩能的实质性进展。这不禁让人想起1999年那场网络科技风暴:只要你是“互联网”,不怕股价不上涨。
借光取暖 新华光前景难料
www.hexun.com 【2006.07.23 09:31】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孙闻 张宇川】
资本趋利如同飞蛾趋光。光伏产业骤热,上市公司不断进入淘金。正所谓抢到碗里都是肉。
已经隐约有了军工概念的湖北新华光信息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光600184),日前借力云南天达,纵身一跃进入了光伏能源领域,成为太阳能板块中的一支新军。新华光寄望,2005年光伏业务收入仅为1亿元的公司,三年后的销售额预期就要达到15亿元。同时兼有军工和新能源概念两大利器的新华光,真有望市场无敌?
借光取暖
借助股改,新华光获得了光伏概念。为了抢一把先机,内部资源最好调动。
新华光第一大股东是湖北华光新材料有限公司,它的实际控制人则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同是兵器工业集团全资子公司的西安北方光电有限公司(下称“西光集团”)日前决定,把自己持有的2931.52万股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南天达”)股份赠送给上市公司。西光集团则获得上市公司支付的共计830万股新华光股份。
经过股份置换,西光集团成为新华光第二大股东。新华光则如愿以偿成为云南天达第一大股东,控制了这家目前国内主要晶体硅太阳电池专业制造厂商。
新华光此次借光取暖,实为情非得以。新华光主业为光学玻璃,是我国最大的光学玻璃生产基地之一,拥有6800万吨光学玻璃的年产能,公司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30%,稳居国内同行业第二位。
但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新技术使光学玻璃市场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国内外普通光学玻璃市场疲软,以低档产品为主导的新华光玻璃产品市场萎缩严重。上市三年来公司每股收益持续下降。
但这仍不是谷底。新华光预测,未来几年光学行业增长将趋缓、传统光学玻璃市场呈现缓慢萎缩状态。新华光已经被逼到了主业调整的边缘,引入光伏产业就是这种背景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光速扩张
太阳能光伏利用市场现实正如日中天。国际投行研究报告预计,到2010年,太阳能光伏累计量将增加到18000MW以上。中国也承诺2010年太阳能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要达到450MW. 2006年初无锡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引爆了投资者对光伏能源的热情。在国内,G天威(600550)、特变电工(600089) 、力诺太阳(600885)等公司纷纷纳入光伏概念,新能源受到资本热捧。先行者斩获了真金白银:尚德成为最大规模光伏上市公司、天威英利投产第一年实现了销售收入1.2亿元,利润1000多万元。主业萎缩的新华光对光伏的渴望已经迫不可待。
控股后,新华光对发展光伏产业野心勃勃,新华光还要继续收购云南天达其他股东的股份,直至取得完全控股地位,这一过程在今年即可完成。根据新华光预期,今年云南天达销售额要达到3亿元,明年达到8亿元,第三年预期销售额要达到15亿元。
风险隐现
但新华光可能不得不考虑国内投资火热,市场冷寂的局面。在国际市场上,光伏组件平均零售价格超过5.4美元/瓦,平均合约价格也达到3.75美元/瓦。在国内,太阳能电池的价格2000年为40元/瓦,2003年为33元/瓦,2004年降到27元/瓦。高昂的价格使光伏产品在国内叫好难叫座。
新华光承认,光伏推广需要国家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在落实措施上。但眼下支持光伏产业政策的补贴细则尚未出台。
不得以,云南天达目前在无法架设电网的边远地区寻觅商机。但边远地区显然更难以消化大批量的光伏产品。
出口成为刺激国内厂商进入光伏行业的强心剂。2004年以来,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市场保持了超过70%的增速、成为国内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地,云南天达公司产品大部分也是出口到了德国。
目前各企业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受欧洲市场吸引,尚德太阳能两处共150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分别动工。天威英利计划到2008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将具有年产500兆瓦的生产能力。
让我们再看看蜂拥到光伏领域的上市公司:G安泰A(000969)也正与德国ODERSUN合资研发光伏电池。传统电池品牌G风帆(600482)也筹建了40万MW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能力。以服装为主营业务的G杉杉(600884)将参建50万MW光伏电池项目。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不保险。国内众多厂家投产,不得不和美国、日本厂商在欧洲光伏市场展开搏杀,业内预计几年后欧洲市场可能会出现一轮饱和行情。
同时,国内大部分高晶硅原料从海外进口,近两年来硅原料价格一路飙升,2003年每公斤24美元,现在已经达到100美元。
问题出现了,新华光们该怎么办?眼望欧洲光伏事业灯火通明,新华光们能点亮国内光伏产业的黎明吗?这是人们必须寻找的一个答案。
*ST济百老瓶装新酒 冒险商业地产
www.hexun.com 【2006.07.23 09:31】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姜雷】
有着50年商业历史的*ST济百,之前不断借助各种时髦概念,引进新股东,并试图挽救公司颓势,却没有一次成功的先例。这一次,商业地产的概念真的能让他们涅磐重生吗?
如果不是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一个“重组+送股”的股改方案,*ST济百(600807)几乎已经被投资者们遗忘。在被戴上ST的头衔前,*ST济百曾经的名称是济南百货。成立于1955年的济南百货是当地最早的一家商业类上市公司。现在他们要把商业地产置入上市公司。
对于连续两年亏损,面临退市风险的*ST济百来说,这或许是其自救的最后机会了。这个有着50年商业历史的企业,之前不断借助各种时髦概念,引进新股东,并试图挽救公司颓势,却没有一次成功的先例。这一次,商业地产的概念真的能让他们涅槃重生吗?
天业入主在7月17日的公告中,*ST济百表示,将向山东天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天业地产)定向增发5265.48万股,天业地产则以其持有的“绣水如意”项目作为代价支付。
此次非公开发行新股及购买资产事宜完成后,天业地产将持有*ST济百的32.79%的股份,成为*ST济百的第一大股东。在收购报告中济百宣布:公司的主营业务将由以百货经营为主业,向盈利能力较强的“房地产+商业”转型。
作为山东地产新秀,天业地产入主济百早有先兆。一个月前,天业地产的董事长曾昭琴就接任了济百董事长一职。按照济南百货内部人士的说法,这只不过是一次股东内部的调整。
在此次定向增发前,持有*ST济百29.8%股份的山东将军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将军控股)是第一大股东。而天业地产则拥有将军控股24%股份,是将军控股的第三大股东,将军烟草集团和潍坊世纪泰华则分列一、二位。
据了解,绣水如意项目是天业地产在山东章丘市投资的商业地产项目,总价值达到了2.883亿元。根据协议,*ST济百以每股3.39元价格向天业地产非公开定向增发5265.48万股股份,用以收购绣水如意项目部分资产,该部分资产价值1.785亿元,项目其余部分的资产价值1.098亿元,作为公司对天业地产的负债。
该项目的整体注入,将使公司在2006年实现盈利。
根据《盈利预测审核报告》,绣水如意项目2006年、2007年的预计净利润分别为4542.29万元和7402.62万元,合并报表后将使济百在2006、2007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906.86万元和8630.72万元。看上去,济百将摆脱面临停牌、退市之尴尬局面,摘帽也指日可待。
*ST济百对此次并购十分看重,据了解,上述收购为*ST济百股改的前提。在完成这项收购的基础上,股改方案才同时出台。现任大股东将军控股将承担支付对价责任,每10股流通股送0.5股。
转型之惑
虽然业绩不佳,但*ST济百在资本市场上并不甘寂寞。在上一轮的高科技概念热潮中,曾经试图将公司转型为高科技企业。此次转型商业地产,则又处于风口浪尖。
多年来,*ST济百依靠自己老牌百货的地位和在济南黄金商业区的优势,一直以传统百货业为主营业务的发展方向。但进入2000年后,随着大批外资、本土的新型连锁业态的不断涌入。其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2001年,济百开始了第一次转型,曾先后成立了济南百大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控股组建了齐鲁软件园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并引入有中科院背景和高新技术概念的华建集团控股。但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双方合作告吹。
之后,当时的第一大股东济南国资局将控股权转让给了将军控股。从2003年开始,将军控股就希望将济百的主营方向调整为商业地产。时任董事长邢乐成曾公开表示:公司地处济南黄金街,土地资源潜力巨大,他们准备把济南百货未来的方向定位为房地产+商业。
近两年,*ST济百陆续控股了山东永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由专人负责房地产开发及经营。但透过这两年的年报可以看出,*ST济百投资的商业地产项目并未取得预期收益,连续亏损。
收购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曾昭琴的前任济百董事长是刘云江,刘云江同时担任世纪泰华的董事长。刘云江是在一年前接任济百董事长一职。此前的业内传闻表明,将军控股退出济百是早已定下的基调,而接手者最先选择的正是拥有多年商业地产经验的世纪泰华。在刘云江入主的一年中,济百投资的将军广场竣工,并引进了知名的伊势丹百货。但刘云江深入了解了济百的资产现状后,认为重组的风险比较大并不愿意接手。
而对于天业地产来说,投资入主济百只不过是将一个位于国内三级城市的商业地产注入其中。虽然号称优质资产,但因为整体工程仅仅完成了75%,到今年8月才公开销售,而到底能给*ST济百带来什么样的效益,还需假以时日。
有意思的是,绣水如意项目也是沾了地产价值低估这一概念的光。相关数据显示,按照市场评估法,该项目的账面值为2.61亿元,而经调整后为2.88亿元,增值率达到了10.11%。这也让天业地产以更低的成本入主*ST济百。
天业地产还表示,今后将以*ST济百作为商业地产开发的平台,陆续开发项目投资。但现实是,单纯的商业地产投资在国内已经出现了风险,尤其是零售业地产总量上已经饱和。
据商务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中国去年仅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就达1724亿元,同比增长31.4%,高于全部房地产投资28.1%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的增速,但空置面积达到2610万平方米。
在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区,商业地产的空置率居高不下。数据显示,商业地产销售率除了上海较高为92%外,北京、广州、深圳这一指标分别为32%、50%、42%。
这表明近一半的项目被闲置。而这类项目前期投入的开发资金可达几千万甚至上亿元。可以推断,在类似章丘这样的三级城市搞商业地产开发,更非易事。
价值重估
因为历史原因,商业类公司上市较早,其房地产都位于城市的黄金地段。但由于现行会计准则是按历史成本记账,这些公司所拥有的土地和房产的账面价值较低。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这些土地和房产市场价值逐年攀升。
在分析人士看来,身在寸土寸金的黄金商业圈,*ST济百现有的营业大楼、永安地产等自有地产,是吸引天业地产的主要原因。但能否真正将商业和地产相结合,才是其盈利的关键。所谓地产重估只是短期概念,并不足以维持企业的长期盈利。
这一轮的商业地产重估概念中,普遍的观点认为,商业地产的实际价值并没有在账面上得到体现,甚至还持续计提折旧。如果按照新的会计准则重估,华联股份、东百集团等23家商业类上市公司的重估价值是平均账面净资产值的4.89倍。
兴业证券分析师徐翔却认为,企业未来的持续盈利能力才是衡量其内在价值的主要依据,商业地产升值不能作为判断商业类公司价值的依据。
在他看来,商业地产作为商业类企业的重要经营场地,是不可能将其变卖套现,以实现获利的。对于本身拥有土地使用权的零售企业,即使变卖了原有商业地产,还是需要去租赁或购买新的商业地产,买进卖出并不一定能获得多少利润。
也就是说,济百本身所有的商业地产资产重估升值在相当长时期内都无法转化成商业利润的提升。这也是天业地产进入济百的风险所在。
外资并购掺水几何
www.hexun.com 【2006.07.23 09:31】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王婷】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曾经说过“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美国如此,中国也不例外。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尾声,全流通令企业的股权转让变得更为方便。
《外资战略性投资上市公司管理办法》出台后,允许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进行战略投资,并且持股比例在该办法里不设上限。至此,在绝大多数的领域里,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都实行了开放政策。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即将出台,更助推二级市场并购战。
资本市场上的各种力量和流言消息,在互相博弈中促成了当前上市公司投资中,外资并购概念的火爆异常。
以目前最热门的案例——徐工科技(000425)为例,虽然其到目前还没有完成股改,但这只股票在去年曝出集团股权出卖给凯雷的消息以后,已经从3.12元最高涨到7.13元。
由于目前徐工集团和凯雷案的悬而未决,徐工科技的股价出现了窄幅的震荡,行情有所回落。但据悉,徐工科技被收购案获批在即,相信近段时间,这起外资并购事件,又会引起一轮抢筹热。
而G*ST三元(600429),股价在市场上也曾出现跌宕起伏的惊险一幕。2006年4月20日,G*ST三元刚刚完成股改没有多久,其股价探底为2.06元。而在5月24日到6月15日,连续几次三日内达到涨幅限制。而这段时间,正好有消息传出三元正在和美国、澳大利亚、德国以及台湾的几大公司协商入股事宜。
几乎所有的消息都认为,G*ST三元将会因为新资方的进入而大大改善其基本面,扭亏为盈。而在这之后,关于三元股权被外资并购的消息因为不能得到完全证实,逐渐被市场淡忘。三元的股价也逐渐回落。
由此可见,在股市中,只要是和外资收购股权有所挂钩,大部分公司的股价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扬。
2006年上半年里,世界第二大钢铁商阿塞洛入股莱钢股份(600102),称其欲共谋H型钢的中国霸主地位。在此消息确定之前,由于市场消息已经传出,莱钢的股价从去年的低位3.8元一路涨到5.56元。
当然,莱钢股份也存在诸多问题。公司2005年的年报显示,其投资收益一下子亏损了5685万元,主营利润也有所下滑,其管理人员也存在滥用权力的问题,导致上市公司资金被占。
有分析人士认为,有许多二、三线企业,新一轮股价上涨可能并非来自于自身的经营优势,而仅是来自于外资并购与重组的题材,其实际价值还是不如一线企业。
再看看天津G天士力(600535),尽管该公司一直否认摩根大通将成为其战略投资人。但仍有消息人士称其收到可靠消息,摩根大通将在这次天士力公司的定向增发中,成为天士力的股东。
从今年4月1日起,这只中等业绩、中等市盈率的中医药企业的股价翻了一倍,从近10块的股价涨到18元。它虚妄的外资概念,在此应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那些资产状况极差的企业来说,外资并购就更是救命稻草了。
中国大部分的行业和企业,显然还处在极度分散的状态。以医药行业为例,市场极度分散,因其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投入的特点而成为国内并购投资的首选。而外资巨头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一产业整合或转手获利的机会。
包括医药在内,基础材料工业领域和装备工业,消费品生产领域,能源生产和供应行业,新技术和正在逐步兑现“入世”承诺走向开放的商业、金融服务业领域已成为近期外资并购的热门领域。
不可否认,外资并购概念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但概念一旦泛滥,其中也会滋生多余水份,市场更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飞亚达也能算作军工概念股
www.hexun.com 【2006.07.23 09:31】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莫小勇】
一个生产手表的企业如何能跟军工概念搭上瓜葛?股票市场给人的回答是:凡事皆有可能。
以“为您准确报时”闻名的飞亚达手表,在“神舟六号”升空时,佩带在了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的手腕上,由此飞亚达A(000026)被贴上了“航天军工”概念的标签。
由是观之,航天军工概念被滥用可见一斑。
从今年4月以来,航天军工板块已连续两个多月全面上涨。
截至7月20日,航天军工板块指数,远高于大盘综合指数。最高达到1715.34点,而据记者统计,此轮行情中,所谓“航天军工概念股”约三分之二都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
在2005年2月2日,洪都航空(600316)的股价仅为4.38元,至2006年6月9日该股因股改停牌前股价已经达到39.44元,涨幅超过800%,成为令人惊羡的超级牛股。
这只股票曾经深深印下德隆系的烙印:2002年底,恒信证券持股259万股,德恒证券持股161万股,双恒所持股共占当时流通筹码的4.6%.2003年底,德恒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恒信证券也仅持有56万股,但中富证券却持有436万股,中企资产持有70万股。此外,洪都航空在闽发证券南昌营业部购买了1.2亿元的短期国债,情况不甚明朗。
就是这家一度存在诸多问题的股票,当下则因为自主军工概念一飞冲天,以国内唯一一家生产教练机的角色,股价傲视众生。但其高高的股价现在到底有多寒?在上摸43.38元高点后一路下行,至今未见止跌迹象。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航天军工概念股便纷纷脱离大盘的梏桎率先启动。而今年以来,尤其是从4月中旬开始,股价更是大幅度爬升。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航天军工概念股的上涨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背景。
近年来国家军力开支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航天、航空等高技术领域的投入上升。有相关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国防经费为2117亿元,比2003年同比增加了11%。在2005年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财政部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年度国防预算的国防经费为2446.5亿元,同比增长12.6%。
市场一些投资机构甚至预测,由于该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同时属于垄断性行业,所以航天军工概念股的高景气度至少会持续到2008年。
然而,这些所谓的“航天军工概念股”上市公司真的就是为航天、军工行业提供产品?
中信证券研究部人士向《财经时报》表示,“像飞亚达A这类的股票肯定不属于航天军工概念股范畴。如果这也算的话,那军队的吃、穿、住、用、行所需物品都可以和”军工“概念沾上边,这样的企业不计其数了。目前的这种情况,是一些公司、投资机构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更愿意造这些概念。”
联合证券分析师吴昱村还进一步向记者举例,“昌河股份是造汽车的,G广船是造船的,G*ST南摩、G*ST黑豹就更不用说了,都是造摩托车的。还有许多都算不上真正的航天军工概念股,却最后都与航天军工概念沾上边,随着大盘一起涨”。
对于这种情况,他解释说,一方面,这些上市公司在解释其业务生产时,有意将业务范围放大;同时目前处于股改时期,一些航天军工集团公司承诺将部分资产整合放进上市公司,这便也与“航天军工概念”沾上了边。
一位长期对军工概念股进行研究的投资人士就直接向《财经时报》表示,“像G四创电子这样的,GPS探空仪还未生产出来就把概念造出来了。在航天军工板块里这样股票,肯定不只一家,只是很多没有挑出来而已。”
有观点就指出,一般军工企业接到的国防军备订单都是政治任务,根本不谈利润,能保本微利就不错了。而一些真正尖端的业务:如导弹,火箭,坦克,潜艇等等,涉及国家国防机密,为了国防安全产品,国家政策根本也不会交给上市公司做。
专家指出,航天军工是一个具有巨大想象空间而又充满神秘感的行业,并且受到一些投资机构的不断吹捧,因而凡是沾上此概念的股票,股价无不大幅飙升。
今年以来,洪都航空在半年多时间就大涨430%、G火箭连续大幅攀升,最大涨幅高达350%以上,航天电器累计涨幅接近400%,其他如G卫星、成发科技、G航动力、G西飞等全部出现翻番走势。
市场人士认为,军工概念股累计涨幅巨大,加上行业特殊性使未来业绩预测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