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道德因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03:11

中国电影的道德因素

很多人都喜欢看电影,却很少有人对电影进行反思。现代社会的人们似乎有了更大的压力和烦恼,于是很多人越来越追求纯粹的娱乐,当然这作为缓解压力的方式本也无可厚非,可是如果整个电影业的走向也沿着肤浅的方向走,那就应该警惕了。

近些年来,中国电影在走向市场化的进程中,却似乎丢掉了一些好的传统,一些电影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国内导演“大腕”们,只注意追求所谓“大片”的艺术效果和票房价值,把电影的思想性、政治性等道德导向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由此使如今的中国电影变成了只剩下了虚假编造的故事演义空壳、毫无思想道德导向的纯娱乐玩意,不要再说什么冲刺好莱坞的奥斯卡大奖,就连在国内糊弄自己的观众,时间长了也会不买账的。也许中国的电影导演或喜欢只在电影中看热闹的人会不屑一顾地说:倡导电影讲究道德导向还不是要在电影当中加进一些思想道德说教吗!这话大体不错,人类的一些基本道德本来就是一些简单的道理和说教。人类社会正是靠着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说教才得以维持着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和伦理秩序。

电影作为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它除了让观众能够看到一些别开生面的新鲜玩意之外,还有着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道德导向的功能,这就是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问题。自电影这门特殊艺术诞生以来,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问题也就在其中了。就连以商业电影著称的美国好莱坞电影,也总是把抑恶扬善、除暴安良、正义战胜邪恶等思想道德的导向摆在第一位的,而不是一味地宣扬暴力文化,为了暴力而表现暴力。这一点是值得中国电影导演们深思的。影视作为传媒是工具、是传播手段,但也是造就和谐社会的重要对象,任何工具对象在生存保证的同时,需要回到传播意义上来,而在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和道德建设方面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目前影视业和创作普遍在不惜余力地争夺市场与收视广告捍卫生存时,相当程度存在忽视意义而偏激强调工具生存,趋同的娱乐与媚俗的毛病普遍存在。电影的艺术道德责任下降,商业动机中的电影已经在大幅度脱离现实生活上越走越远,离谱的大片造就了娱乐的高扬而艺术品德的降低。而电视屈就大众娱乐导致目前电视没有差异、不重视公共价值。在目前千篇一律的体制构建面前,不能不为生存而争取商业目标的电视台,怎么能够实现公众服务?屈就而不是引导的普遍事实使人怀疑电视机构的社会责任。越来越抹杀纯粹文化品性的栏目节目走向、越来越趋同的单一娱乐追求、越来越忽略公共文化建设责任,都说明政策与布局有相当调试的余地。

在中国电影打动人心的因素中,道德伦理传统是重要的方面。遵守人伦常情构筑情感世界和借助人伦情感来褒贬判断,成为中国电影常见的情感支撑点。无论在主旨确定、人物塑造还是手法表现方面,道德伦理评价都是中国电影动人的法宝之一。自然,这和东方文化注重人伦因素直接相关,也和道德文化的重要性密切相连。从一定意义上说,以注重感性的宽泛德行的定性化,而非定量性理性法则来看待艺术,是更为接近人性本体的需要。而中国电影从一开始就遇到在西方电影压倒性数量的背景下,依然具有生存的空间和相当的观众缘,无疑与此心理情感的亲缘性相关。在科技大片压境下,中国电影依然可能依靠这样的特色来维持打动本土观众情感的特色。但重要的是,道德伦常的伸展一旦超越情感范畴而具有简单判断真伪的效能时,就可能失去其感染力,甚至成为违反现代常理的狭隘东西

仅有道德说教和道德底线自然不足以成就脍炙人口的电影艺术,但没有了道德说教和道德底线,也就没有了道德导向。一部没有了道德导向的电影,尽管投资再巨大、场面再宽宏、演员再亮丽、武打再热闹,也都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中国电影要振兴,要走向世界,要被中外人士所认可,必须要找回那些被迷失掉的道德导向。对此,中国的电影导演应该勇敢地承担责任,中国的电影管理部门要很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关于道德感,是的,这看起来有些唯美,但是,我以为这是一种无奈的提炼,我不能找出更准确的用词来衡量解决中国电影现状问题的标准。就在这个6月初,有关超女张亚飞将高酬演裸戏,不演强暴戏将被淘汰的新闻成为一时快讯,这个新闻很快就没有动静了,这是可以预料的,因为无非是一时的炒作。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另一个动向,那就是在目前中国并没有实现分级,裸戏还在受到官方和民众极其严厉的审视的情况下,如此带着一种轻佻的语气大肆宣扬裸戏,用强暴等亢奋的用词介绍可能问世的作品,有些近于挑衅的意思。虽然拜互联网所赐,裸戏已经以地下的形式泛滥了,但毕竟在国内,所谓的三级片还是处于非法状态的。照那意思,张亚飞的裸戏肯定是一个不能脱离三级趣味的东西,即便它能够通过走擦边球路线完成审查,也是一件缺乏道德感的事情:有关的炒作并没有区分对象,并没有使我们的未成年人免于闻讯。难道说,让我们的未成年人以为这个世界就是资本老大,你天仙也好,地仙也好,不演裸戏就要被淘汰,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道理,这还不让人气愤吗?

不幸的是,这仅仅是中国电影缺乏道德感的一个缩影。其他的,我们已经看到太多,比如《无极》剧组破坏环境;比如很多北漂为了在一部片子中获得一个机会,准确地说是一个有碗饭吃的机会,就必须放弃尊严,包括和别人上床;比如说已经被报道过的一些电影导演的道德败坏……

我们的悲哀是,中国电影已经从票价上,从理念上,从道德上抛弃了大众,或者被大众抛弃了,但是有些人还是坚持喊着“走向世界”的虚妄口号满世界找抽:在一个废墟上建筑大厦并非不可能,但基本的条件必须包括基础的腐败严格避免。这个领域满世界流溢着的恶俗、交易、欺骗、腐化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只能带来一个个牛皮的破产。

中国的影视传媒在相当程度上还必须承担着宣传国家意识形态的任务,显然更需要重视文化角色,电影是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对象,其确立的文化形象影响着国人的文化认知和外人的文化评价。至少应该区别多样电视的构成。在西方,同样有商业和公共电视机构不同。比如,美国电视主要是商业经营体制,大部分电视台和制作公司以及作为中介渠道的提供电视节目节目销售的辛迪加等多为私人所有,但也有公共电视台PBS,主要播出公共事务节目和文化、教育、记录片等。尽管最有影响的是商业电视台,但各自不同的任务和性质明显区别。1969年成立的公共电视台(PBS)是不同于商业台的赢利电视台,经费不是广告而是政府资助、基金会捐助、企业赞助等。而目前我们的电视经营收入一样又一概走着商业之路,

在中国电视领域中,文化的责任被不尽合理的商业需求所遮蔽,不同类型的电视台都共同走着全盘商业操作之路,对于市场收益、被广告指使的收视指标的一律重视,造就了浮躁的被动局面。于是,商业受众要求变成共同的走向,电视趋同现象的不合理却成为自上而下的追求。表面上看,电视“规律”的适应和产业运营的要求都得到最大限度的遵守,但良好电视的环境却日渐显得丧失。而在电影的市场化追求中,艺术文化的性质在减弱,娱乐的功能表面上大张旗鼓强化,其实并没有有效的增加文化娱乐的效果,不少电影除了胡乱编造自得其乐外,并没有被观众接受,适得其反,造就了人们看低电影文化价值的状况。所以,在娱乐文化兴旺的合理性之中,潜藏着道德失衡和价值判断的风险,包括脱离实际的教化抵触与随波逐流的道德低俗追求。作为大众传媒中的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感化集中的影视媒介,不能不承担起重要的责任,即明确价值取向宣传与道德人格培养责任。否则就是丧失了文化对象的责任,不仅是失职,也是自身存在价值的消亡。

在现代传媒背景下,大众对于影视的信赖和接受度高,影视作品成为反映社会潮流的情雨表,也成为表现百姓愿望的主要媒介物。影视创作显然在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以艺术表现方式弘扬英雄主义爱国精神;以情感感染激发正义道德情操;以形象树立生活楷模引导大众人格建设;以细节行为褒贬教化大众感受时代道德和生活准则,等等。但在目前的影视创作中,社会责任和文化意识还有诸多不相适应的东西,包括:娱乐至上潮流对于庸俗、低俗思想的推崇;生活化表象表现对于人生理想追求的贬低;老套概念教化对于新时代青年性质的隔绝;无根底的求异求新造就文化品格降低等等。

在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道德建设方面,影视创作应该具有天然的优势,强调精神引领、坚守道德正义守则、强调民族文化意识、确立时代文明与社会公平原则等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从基础上解构着以伦理为本位的道德观念,建设着新的道德理性。电影作品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反映个体意识,替代之前占主流的集体话语。但道德伦理叙事的模式,因其深厚的观众心理基础,在电影、特别是商业电影的创作中,必将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国内的电影市场并不景气,许多作品没有好的故事,或者按照某些创作者的话来说,是不屑于讲好一个故事。事实上,电影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产业,面临着美国和世界电影的激烈竞争,百年中国电影要重新获得繁荣生机,需要好好地发扬我们民族电影的优秀传统。伦理叙事影片在各时期突出的艺术成就和票房佳绩,无疑是值得当代电影人好好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