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读书成为教师阅读新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15:07
网上读书成为教师阅读新选择(2009-09-10 12:23:05) 标签:网络图书 教育  分类:博主文章

                网上读书成为教师阅读新选择

 ■本报记者张贵勇

    学校图书馆人气不高,所起作用非常有限;网上读书成为教师新选择,并成为一大新趋势;教育理论类图书不受青睐,专业成长和人文类图书较受欢迎……本刊近日所作的教师暑期阅读状况调查表明,传统的学校图书信息交流渠道存在诸多问题,对教师阅读支持逐渐减弱,亟待关注和解决。同时,教师阅读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特色,以新的视角来看待和支持教师阅读,已成为一种必需。

  学校图书馆发挥作用有限

  对于“学校图书馆对暑期阅读有帮助吗”,调查显示,感觉“一般”的占40%,感觉“无”的占20%,两者合计超过60%。也就是说,近2/3的老师认为,学校图书馆作用不大或者根本没有发挥作用。

  “图书馆在教师阅读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归根结底是当前的考试制度造成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馆长阎衡秋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校教育的应试模式导致教师的眼里只有教科书、教参和教辅,没有其他的教育名著。在考试的巨大压力下,教师课程安排得满满的,全部身心都被考试牵着鼻子走,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进行课外阅读。一些校长的管理重心也放在考试上,认为教师阅读课外书与工作无关,甚至觉得学校图书馆就是一根可有可无的鸡肋,如果政策允许,连撤销图书馆的心思都有。因为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导致阅读存在明显的功利性,即只看对自己有用的、能给自己带来实惠的书,如“考试宝典”、经济类、美容等,而不是关注那些陶冶自身情操、促进学生成长的更具有积极意义的书。

  另外,人的因素也造成了目前学校图书馆的尴尬地位。目前,图书馆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阎衡秋说,从全国情况看,图书馆教师的来源比较复杂,绝大部分由非专职教师担任,他们综合素质普遍不高,既不懂图书知识,又不懂教育学,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都不如在编教师,加上缺乏激励措施,使得这些教师大都以混日子的心态对待工作。而且,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图书馆管理机构一般都设在教务处,馆长由教务处老师兼任,图书馆建设得不到重视,经费投入寥寥可数,图书管理不够规范,致使藏书不多、副本过多、新书很少的情况长期存在,从而造成了图书馆发展上的恶性循环。

  而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积极作用,阎衡秋认为,首先需要改变对图书馆的定位和认识,即图书馆不是简单的图书借阅,而是信息交流的场所。图书馆老师的职责也不是简单地打扫卫生,而是全面参与学校的科研。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重视图书馆的建设,打造一支懂教育、阅读面广且精通电脑的图书管理队伍。图书馆老师如果能对所有书籍了然于心,与学生打成一片,就能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让学生爱上读书,那么图书馆的利用率会越来越高,进而成为学校的精神宝库。

  其实,让学生爱上读书也不是很难的事情。阎衡秋告诉记者,几十年的图书管理生涯,她养成了一个习惯,即每学期开学给新生开讲座,通过解开“世界读书日是哪一天?”“你会不会读书?”“你会不会选书?”的疑问,把学生引上看书爱书之路。而且,她还制定了无限量借书制度,举办了书迷会和阅读之星评比、与兄弟学校联手举行专题读书联谊等活动,选拔读书志愿者,让他们参与图书馆的选书和购书,旨在吸引学生加入阅读队伍。“只有教师爱读书,学生才读书。一旦养成阅读习惯,将会受用终生。学生读不读书,其实决定了图书馆的命运”。

  教师热衷于网上读书

  “你希望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书?”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到书店购买图书和网上看各占30%,由此可见,网上阅读日益成为教师阅读的新形式。那么,教师纷纷上网读书是出于哪些因素?在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刘铁芳看来,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随着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阅读逐渐成为一种全民习惯。互联网上,信息非常丰富,一些期刊网几乎收录了所有的期刊文章,无论是延伸阅读,还是科学研究,都能满足教师的需求。而且,大城市教师的收入一般比较高,部分学校还给教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发放了阅读卡,教师具有很充分的网上读书条件。加上网络阅读的快捷、方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选择阅读内容,从而使教师在工作之余乐此不疲。

  “教师多接触网络可以缩短与外界的距离,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北京市东城区府学小学校长王欢说,网络是一个集思广益、充分交流的场所,教师彼此之间的及时交流与沟通,对于做好学校管理工作,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转,增强教师团队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很多学校老师通过网络布置作业、发布信息等,已经养成网上工作和读书学习的习惯,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网上阅读是把双刃剑,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刘铁芳认为,过度依赖网上的视频、图像信息,会降低对纸质媒体的阅读兴趣,可能导致思维的简单化、平面化,思考、创新、质疑能力将逐渐减退。而且,网上阅读有时候支离破碎,不成系统,也不适于个人深刻的反思。他提醒老师,在网上阅读时,要注意和网下阅读的配合,不能一味依赖网上阅读。目前,许多老师普遍被网络的浅阅读所影响,导致阅读质量大大降低,从效果上与最初学习新知的想法背道而驰。

  王欢指出,当前教师需要警惕的是网上阅读的功利化。急功近利的阅读由于缺少系统的理论思考和时间的沉淀,因此读书再多,也无法真正提高个人的理论素养。她建议,网上阅读关键是聆听不同的观点和声音。“网上由于信息纷繁芜杂,务必要养成怀疑的习惯,对各种教育理论和知识有一定的判断力和甄别力,不能百分之百地吸收。真正的系统学习还要从诸如《爱的教育》、《爱弥儿》、《和青年校长的谈话》等教育名著入手,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文化文学类图书受教师青睐

  对于“如果时间允许,您在暑期最想读哪方面的图书”,调查显示教育理论类占18%。文化文学类和教师专业成长类分别占28%、27%。

  按理说,假期时间可以系统地阅读一些教育理论书,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但为什么教育理论书不是很受教师的欢迎,是高质量的理论类图书少,还是教师不需要教育理论,问题到底出在哪?在刘铁芳看来,一方面,当前图书市场可读性较强的教育理论书不多。传统的教育学论著与当今时代背景差距较大,新近出版的教育理论书要么过于深奥晦涩,要么缺乏新意,很难引起教师的阅读兴趣。一些所谓的理论书,在教育思想上不成系统,内容不深刻,经不起时间检验。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没有养成阅读教育理论书的习惯。阅读教育理论类著作需要一定的理论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阅读兴趣。现实中,绝大多数老师在学校疲于应付考试,考试之外不愿动脑筋,更想读一些相对轻松的书,教育理论书籍被束之高阁便成必然。

  那么,文化文学类图书与专业成长类图书受教师的欢迎,说明了什么?阅读文化文学类图书对教师的成长有何意义?王欢认为,对文化文学类图书的喜好,反映了教师精神世界的强烈需求。在现代社会,文化文学类图书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文化素养,更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教师需要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同时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领路人。文化文学类图书对于塑造教师良好的人格、气质和修养,升华教师精神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能帮助教师实现心理的平衡和协调,就像做一次精神的广播操。

  “教师喜欢文化文学类阅读,是一个积极信号,应该予以肯定和支持。”刘铁芳说,教师就要有人文味道,教育理论思考也需要人文阅读作为基础。而且,教育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人文阅读可以启发教师的心灵,也能够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增进他们对学生、对生命、对人生与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教师喜欢人文阅读,也要看到其中的问题,那就是很多老师并不一定是带着思考去读这类书,不过是从中寻找消遣的乐趣。当然,最要紧的是去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逐渐提升阅读趣味和品位,毕竟阅读从来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由粗到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