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碳交易”路在何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49:11
碳交易计划将带来很多好处,只要能够解决其中存在的弱点。

  那些脚穿麻鞋的环保主义者对着西装革履的商业人士恶语相向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商界领袖们也不再嘲笑说环保分子孜孜以求的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乌托邦。这两个曾经敌对的阵营正逐渐达成共识。为了遵循《京都议定书》制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而实行的碳排放交易计划已经成为双方融合的最主要证明。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近日报道说,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上周表示计划加入其他的能源交易所行列,开辟二氧化碳排放信用交易;新西兰也宣布,到2008年中期,将引入碳排放限制和交易体系,并覆盖所有的经济领域。很显然,全球都在推动碳交易的发展。

  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关于碳市场发展的报告显示了目前碳交易所取得的进展,同时也表明未来的路还很长。碳交易市场存在的理论很简单:国家制定排放限制额,然后分配给各个商业领域一定的排放许可,允许其产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或者其他污染气体);排放许可由一个监管权威机构分配——尽管从理论上来说,这些排放许可额度可能被出售,这也是很多经济学家更为认可的方式;然后各个企业可以在一个透明的市场上进行排放许可交易。

  同政府“计划”相比,这种市场交易方式的好处在于,调节行为大部分掌握在那些能够以最低成本减少排放的企业手中,同时可以避免那些可能违反环境规定的不正当刺激手段。

  这些碳交易计划的规模都很大,并且还在不断扩充。去年,全球的碳交易市场达到300亿美元,规模是前一年的3倍。进行交易的大部分排放许可是由欧盟碳排放交易计划发放的。同时,一个自发的价值1亿美元的私人市场也发展起来了,并且前景看好。不过,在执行过程中,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比如,去年很多欧洲政府明显地发放了过多的排放许可,这样一来,几乎没有完成任何实际的减排。欧洲的政策制定者们现在正在试图弥补这一失误。

  还有一些其他的忧虑。从理论上来说,同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易以抵消碳排放是有道理的。贫困国家基础设施常常老化且效率低下,相对较容易用不太精深的新技术来取代,使其发挥最大效益。但是,在欧洲市场上,减排成本和抵消排放的项目的成交价格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差距,比如,一个价值500万美元的焚化炉,产生的排放许可价值却高达5亿美元。

  此外,减排计划的效果是否合法也是一个问题。对于起步者来说,一个抵消排放项目的制定总要经过激烈争执。植树到底能够减少多少碳排放也存在科学争议。经济学家也围绕某些项目的价值判定辩论不休。比如,垃圾填埋场利用从垃圾中回收的甲烷发电,因此可以获得补助。那么产生的电力是否代表新的消耗?在这种情况下此项目是否变得毫无益处?还是它替代了煤炭发电?对于碳节约的夸大估计是可以理解的。审核人员应该阻止过多的捏造数据的行为,但在缺乏统一协议的情况下,这难以实现。在自发市场上,由于没有普遍接受的标准,世界银行担心,缺乏可信性会导致市场出现廉价出售碳排放额度的现象。

  还有更麻烦的。由于市场上存在众多利润机会,因而可能形成一种刺激,即为了获得清理污染的补贴而增加更多的污染排放。为什么不继续运营一个老旧的钢铁厂或者干脆提议再建一座低效的新厂呢?这样的政策可能将大量的资金带到发展中国家,但对于抑制温室气体排放作用不大。

  抵消策略的支持者回应说,如果全世界严肃对待气候变化这件事,就需要想办法培育正在逐渐形成的市场。碳交易计划可以从几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当发达国家要求贫困国家帮助解决气候变化时,他们可以从中得到一种道德权威感。其次,这些国家会有强烈的动机用更清洁的新技术取代陈旧的技术。第三,给碳交易制定一个相当于其负面外部成本(即环境污染)的价格,能够鼓励发达国家寻求更清洁更廉价的技术。而最大的好处在于,把市场经济学与关爱环境结合在一起的理念将在发展中国家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