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北京 请问世界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56:23


“国际化大都市”这个概念的起源,究竟是苏格兰城市规划师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的,还是英国学者霍耳在1966年提出的,无关紧要。在中国,它业已成为一顶给城市加冕的皇冠,高于现有一切奖项,而且是一个城市有幸被视为伟大城市的最佳称谓。

城市国际化离不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一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和制度背景。在此过程中,人员的国际性流动和迁移是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和特征。目前世界公认的国际大都市主要有纽约、伦敦、巴黎、芝加哥、法兰克福等,在亚太地区,则有东京、香港、新加坡、首尔等。其中,香港用了30年时间才建成国际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跨国公司在亚太地区的指挥中心、国际空港和海港转运中心、国际性旅游和交通中心以及国际信息中心。新加坡也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逐渐成为世界著名的商港、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和旅游中心。纽约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国家都有移民在纽约。20世纪80年代,纽约市民使用的语言多达121种。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纽约市的8000万人口中,在国外出生的占35.9%,而美国全国的这一比例为11.1%。伦敦也是一个人口结构极其多样化的城市,在伦敦750万总人口中,约30%以上的人口为外籍人口,大约有21.8%的伦敦居民出生在欧盟以外地区,伦敦市民使用的语言多达300余种。

回顾2008,“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与首都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历史进程密切联系在一起,新的发展战略目标和总体规划明确了北京将座位国家首都、文化名城、国际都市和宜居城市的发展方向,奥运会成为城市与国际接轨,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理念和强大动力,大大促进了北京国际城市功能的发展和完善,推动了首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城市国际化所需的环境、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城市的运行管理、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城市面貌发生了空前变化,北京成为最具备“国际化大都市”资质的城市。

PartⅠ 正视国际化

奥运一年后,北京到底有多国际化?

如今,北京在政治、文化与科技方面具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在若干指标上如衡量政治影响力的外国外交机构数目、衡量文化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数量、衡量科技影响力的年度专利申请量以及三大权威检索机构收录科技论文数等指标已超过香港和新加坡这样的区域性国际化大都市。

另外,截止到2008年末,外国金融机构和组织在京的代表机构有118家。有18家外国银行在北京设立分行。截止到2008年7月底,被商务部认定的在北京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为24家,另有具有跨国公司部分地区总部职能的投资性公司137家。

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正在迅速与国际化大都市标准接近。从社会文明成就方面来看。不少指标北京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差距并不大,个别指标甚至超过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平均水平。如平均预期寿命、万人拥有医生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在社会文明发展许多不易量化的方面,如环境质量、城市居民文明素质等,也更加令人满意。

相对于中国其他城市来说,北京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通过金融、贸易、商业、文化、体育、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对世界开放,北京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水平得到新的提升,日益展现出国际社会熟识的现代国际城市轮廓,成为一个多元化的魅力之城。

承奥运之势,中国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将向国际化趋势演变,中国人的财富观、生活观、价值观无不因国际化而再次升级。

Part Ⅱ 全球人,爱北京

经济领域的全球化伴随的必然是文化和人口流动的全球化。国际大都市需要国际化人才,外来人才的加入与常住暂住人口的增加、移民的速度是同步的,而其中外国人的多少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可量化指标,反映了城市在国际分工中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外国企业、外国留学生、外国专家和外国人才移民。

而今日中国,如果还仅仅将全球人定义为外国人,那就大错特错了。所谓全球人,不仅有老外、海归,还有生意在全球的中国人、具备国际生活圈的中国人、拥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作为复兴中国的佼佼者,对于他们,甚至社会上已经开始流传一个特定的称谓“海星”……今日中国,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国门,中国开始诞生伟大企业,开始诞生真正的全球精英。我们看见,成龙在这个华语民族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强大的今天,开始被西方主流认可。我们看见,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来到中国,带来了商业机会和品牌,也带来了外籍精英……

综合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在北京临时居住的外国人中的80%,聚集在东3-4环机场快速沿线上;每年我国从海外归国的留学生,更是有80%,将自己的事业平台,安在北京。除了强劲的经济增长、足够的工作机会,高性价比的生活是北京对外籍人士的一大吸引力。早在2002年,外国人在北京领取了就业证的人数就已经达到相当数量。到2006年,在北京等级居住一年以上、具有正当职业的外国人有数万人,这其中还不包括数千名各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及其家属。这些外籍人员大都来自日韩、欧美。俄罗斯和新加坡等国家。他们主要分布在电子、经贸等领域,在外资、合资、三资企业担任重要技术和管理工作,还有一部分从事教师、厨师等职业。由此看来,北京越来越受“全球人”欢迎是未来的趋势。

Part Ⅲ 国际生活区

国际化的北京为什么需要“国际化的生活区?

这里面仍有两个概念误区需要澄清:

首先,并不是在外国人活动较多的地方开发建设的住宅就是国际生活区。目前阶段,北京的全球人还是集中在几个区域,实际上,这些区域也是目前国际化的客户最集中、比例最高的区域。但这些区域中仍然没有出现理想的国际生活区。

其次,豪宅不一定就是国际生活区。过去全球人在北京的居住只有这两个选择,一个是选择国际化商圈或经济开发区,一个是选择传统豪宅。从北京是较晚取消内外销房区别的城市就可看出这点。在这之前,外销房实际上是北京的所谓国际化生活特区,

整个国际生活区的构建相当庞杂,可以说是在提供一个集约化的国际生活系统,值得思考的问题包括:物业形态的配比和布局,即社区商业、会所的功能,对工作与居住的关系的思考,是否需要在社区内配置酒店、大型商业设施等;室内建筑设计对国际化生活习惯的考虑,如起居室举办party和家庭宴会、视听室、工人房、厨房的设计、总体的装饰风格、卫生间设计等等;机电设备的考虑,比如直饮水、花粉过滤、空调新风、湿度、电梯配置等;尊重和满足国际化客户的民族和宗教方面的需要。除此之外,国际化还突出表现为信息沟通的无边界,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备、电视接收、各种先进的通讯沟通手段;社区的国际化管理。物业服务内容和质量的国际化,引入更为专业的物业和会所的管理机构等等。

整条服务链的资源整合难度,恐怕是目前北京尚未出现“国际生活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京首个“国际生活区”即将面世后沙峪。

奥运一年后,北京已经云集了200多家跨国企业总部,16家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138个大使馆,成为中国“全球企业”个数、 “全球人”长期居留人数和往返次数最高的城市。在北京打造“世界城市”、“全球城市”的背景下,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北京迫切需要一个为“全球人”服务的国际生活区。

作为中粮地产战略布局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项目,中粮?祥云的定位是北京首座“全球人”国际生活区。一座按照国际精英熟悉的生活方式来建设的,集合了居住、工作、休闲、娱乐、购物于一体的新国际生活区。在顺义区政府的支持之下,整合首都航空城内的中央别墅区、顺义绿地走廊公园、国际会展区和空港工业区等板块,组合城市中购物、餐饮、娱乐、办公、居住、展览、会议等生活功能,营造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性生活区,形成针对目标客户的全服务链。

在这里,肤色不重要,蓝眼睛不重要,国籍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是全球精英,到此这里都是回家。、这里的邻居和他一样,有他熟悉的街区,国际流行的休闲运动,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国际教育,有国际标准的物业服务,尊重各自的宗教信仰……

未来两年,在中粮地产的组织推动下,一个囊括顶尖服务团队的“全球城”将在顺义逐渐成型。中粮?祥云国际生活区将借助北京打造“全球城市”的契机,凭借全球化的生活配套、居住条件、消费氛围、生态环境、交通设施吸引北京的全球人士转移生活重心。在后沙峪形成史无前例的聚合效应,成为空港区的国际化生活核心,并同时辐射空港区乃至全北京。打造北京世界城市的第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