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羔》:“播诸”还是“采诸”畎亩之中 - 俞志慧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18:04
《子羔》篇简八有一段文字,马承源先生释为:“故夫舜之德其诚贤矣,播诸畎亩之中,而使君天下而称。”其中释为“播”之字,
简文书作,(采+禾)马先生谓此字“即‘番’字所从的声符”,“所言‘播’是指播德,播德亦通布德。”[1]按:此字见于《说文解字》七篇禾部,许慎云:“禾成秀,人所收者也。从爪禾。”并谓“穗”即该字之俗体。[2]《汗简》卷三禾部亦收此字,谓系“‘穗’正体”。[3]但此句中隶定为“穗”于句义不通,难怪马先生不取。然而,释为“播”亦嫌证据不足,且与下句“使君天下而称”文义不相贯通,因为“播德”乃是君天下后之事,所谓“达则兼善天下”也。另外,李家浩先生在考释《九店楚简》时曾提到过该字,认为此字“不仅与‘秀’互训”,而且,“在古代还有‘秀’音”,李先生并举秦简《丛辰》“秀”正作此形为例。[4]然而,若是参照李说将该字释为“秀”,本句文义依然难明。

检索高明《古文字类编》,在木部“采”字下,有书作从木者,亦有三例书作爫下从禾者,见于陶印、盟书,[5]其构形与《子羔》篇此字正同,时间上也同属战国时期,可以认为此即“采”字的异构。
 http://www.artx.cn/
再检索《郭店楚墓竹简》,与之构形近似的字凡三见:《老子》乙简十五“善建者不拔”,“拔”字作两手(爫)合于木上之形,释者据《古文四声韵》引古《老子》“拔”之形隶定,[6]又有传世本《老子》可资比参,其说当无疑义。《性自命出》简二三“其入拔人之心也厚”,裘锡圭先生谓“拔”当读为“拨”,[7]拔,古音在并母,拨,古音在帮母,二字同属月部,郭店简整理者乃依形隶定,为借字,裘先生则明其本字。《性自命出》简六三“貌欲壮而毋拔”之“拔”,[8]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释为“”,[9]拔、,古音同在并母月部,自可相通,郭店简整理者亦系依形隶定,而李零先生则是明其本字。

玩《子羔》篇此句之意,当是舜有贤德,被人赏识,故能起于畎亩之中,君临天下,方使其地位与其品德相称。因而,将马先生释为“播”的字释为“采”或“拔”,意义并无大别,唯“拔”字作两手(爫)合于木上之形,而《子羔》篇此字书作爫下禾,差别明显,不宜混同,故笔者以为,当以释作“采”为长。“舜采诸畎亩之中”亦犹《孟子·告子下》中的一段话:“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 百里奚举于市。”“发”字古注无说,傅说以后诸人皆被“举”于乡野草泽,则“发”之义亦同于“举”,由下而上为举,换个角度看,若从在上位者识才选才而言,则采也,搜集歌谣于民间曰采风采诗,选拔人才于乡野或即“采诸畎亩之中”。

综上所述,本句可释为:舜确实是有贤德啊,尧将他从畎亩之中选拔上来,使他君临天下,于是舜的地位与他的崇高品德才得以相称。


  

[1]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页192。

[2]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页324上。

[3] 五代宋初郭忠恕汇编,宋李建中笺正,《汗简笺正》,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上海广雅书局刻本,卷三禾部,页23。

[4]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九店楚简》(北京,中华书局,2000),页97。

[5] 高明编,《古文字类编》(北京,中华书局,1980),页283。

[6]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图版:页8;释文注释:页118、120

[7] 同上注,图版:页62;释文注释:页180、182。

[8] 同注6,图版:页66;释文注释:页181。

[9]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载《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北京,三联书店,1999),页507。 4.2 电脑对读古籍时,难以识别通假字【DOC】古籍校讎机读模式初探兼论中国文化研究所
机读文献校讎工作之另一局限,则在於电脑不能有系统地识别古书之通假字.因而在进行机读文本比对时,有时碍於两种文献在传钞时采用了通假字,两书字形因而不同(於电脑而言是内码的差异),以致无法成功配对文献资料.例如《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与《逸周书》有两段文字内容极度相似,然而《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其中一句作「其所能」,而《逸周书》则作「发其所能」,「」,「发」两字形构不同,然而两字分属月部并母入声,及月部帮母入声,其实声近相通,理想的机读文献比对程序,应该能够成功配对.又如《说苑.复恩》「耽我以道」的「耽」,和《韩诗外传》「湛我以道」中的「湛」,二字分属侯部端母平声字,和侯部定母上声字,同样声音相近可通.正因为这些通假字有字形上的差异,令机读系统无从识别,因而在机读模式校讎工作上,未能即时成功检出此等相关句子.   〔一0〕“内言外言”,续家训及各本作“外言内言”,今从宋本,玉海同。 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卷第七 音辞 杂艺 终制
  〔一一〕卢文弨曰:“汉书王子侯表上:‘襄嚵侯建。’晋灼曰:‘音内言毚菟。’(原误作史记云云,今据宋本汉书校改。)又‘猇节侯起。’晋灼云:‘猇音内言鸮。’尔雅释兽释文:‘猰,晋灼音内言●。’而外言未见,如何休注宣八年公羊传云:‘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浅。’亦可推其意矣。又庄二十八年公羊传‘春秋
者为主,者为客。’何休于上句注云:‘人者为客,读长言之。’于下句注云:‘见者为主,读短言之,皆齐人语也。’高诱注吕氏春秋慎行论:‘●,

万献初个人网站-论著概览[40]《周礼·考工记·辀人》:“熊旗六斿,以象也”(914c),《释文》:“象:如字,刘扶废反”(137-128)

例[36]“恶”作形容词读“如字”影母、铎韵、入声,作动词破读为影母、暮韵、去声,古今沿用,人所共知。[37]“食”入声“如字”是一般的“饭食、吃”义,破读去声是“给吃、供养”义,有使动意味,也常被提及。[38]“杀”的一般动词义读“如字”生母、黠母、入声;第一种破读“色界反”,生母、怪韵、去声,为“减省、消耗”义;第二种破读“音试”,即《广韵》“式吏切”书母、志韵、去声,为下杀上(后作“弑”);第三种破读“色例反”,生母、祭韵、去声,为“降杀、递减”义。一入破读为三去,可见“入-去”变调曾一度非常流行,十分能产。[39]“北”6见、[40]“”3见,陆德明一律以入声“如字”作首音,以去声破读作又音以资比较,说明他虽然熟知前人的破读,但不认为它们是必要的或常用的,即《序录》所谓“恐非为得”者。值得注意的是,“”在《公羊传》何休注中就已有“人者为客,读长言之”,“见者为主,读短言之”的析音辨义的破读了,陆德明并不因为汉人破读了他就一定依从,而是根据自己时代的实际情况和读通经注文句的需要来选定,始终贯彻“务从易识”的宗旨。这种客观实际的施注态度是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