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解放涪陵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31:09
  1949年11月下旬,四野139师417团沿川湘公路向涪陵疾进。   1949年12月西南服务团涪陵支队接管涪陵 入档理由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

  涪陵历史悠久。秦昭王时置枳县,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置涪郡,隋置涪陵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置涪州。涪陵城区位于乌江与长江交汇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顺长江西上120公里即可达重庆,东下连通华中、华东各省,逆乌江而上,可达鄂湘边界及黔东各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人民解放军对涪陵志在必得。

  1949年11月22日,我四野47军139师416团在涪陵白涛镇俘获国民党军14兵团司令钟彬等400名官兵;139师417团则翻越彭水与武隆交界的南天门大山,直插涪陵,与守敌杨森第20军79师等展开激战,11月28日解放涪陵。是役各个细节,被时任主攻涪陵的417团参谋长钱锡侯完整记录。钱在战争年代有写日记的习惯,他的记载客观、清晰、准确——

  我军解放涪陵时,四野139师417团是绝对主力。该团参谋长钱锡侯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陆军21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他在60年前参加了解放涪陵的战斗——

  都不认识“涪”字

  涪陵读成陪陵

  1949年进军重庆时,我所在的部队四野第47军划归二野指挥。我们团是47军417团,团长丁振愈,团政委周秩,我是团参谋长。进军西南前,我们139师代号是绥远一支队,我团代号是绥远一支队三大队。

  解放涪陵的战斗,应该从湖南算起。

  1949年秋,第47军发起湘西战役,在湖南大庸(今张家界)歼敌122军,生俘敌军长张绍勋、217师师长谢淑、346师师长黄鼎勋以下4337人,受降759人。战斗结束后经休整,部队于10月30日到达湘西茅坪。11月4日至7日,部队在湖南省洗车待令。按中央军委命令,第47军配属二野3兵团参加解放四川战役。11月8日,部队从洗车到刘家岩,9日抵拉岩,10日到达贵庄坝,11日上午10时半进入四川境内的财神沟。当天,我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今天双十一,历史上又增加了一个省……”

  11月13日部队到达下石河子,我师415团在两河口川湘公路上歼敌一个团。11月17日,我团抵达彭水县保家楼时,师长颜德明命令我们向涪陵攻击前进。

  接到解放涪陵的命令后,还有个小插曲:当时大家都不认识“涪”字,叫它“陪陵”。路上,团长丁振愈(丁团长红军时期曾任周恩来的警卫员)问老乡:“陪陵还有多远?”老乡说这儿没有陪陵。丁团长说:“咋个没有?地图上明明标得有嘛。”老乡坚持说没陪陵。丁团长很生气,用行军棍在地图上点了几下:“这不就是陪陵吗?”老乡一下明白过来,但没敢说我们认错了字。我就劝团长说,算了,咱们到前面再打听打听。

  后来找到一位小学教员,他告诉我们,那个字念“涪”。我问他有没有这个地方,多远,怎么走?经他指点,终于把一切搞清楚。

  18日部队到达白溪场。19日到达武隆桐梓山会子湾,打了一仗,俘敌若干,我部3人受伤。20日抵马流水,奉令在此宿营。21日到达上沟,继续翻越大山南天门。当天,416团用3个多小时,歼敌243师两个营。22日我团抵达麻溪,奉命追敌,日行军百余里,天下大雨,未见敌踪迹,遂原地待命。23日,我团到达乌江边的白涛镇,闻416团已俘敌14兵团司令钟彬。

  情报称守敌一个团

  结果还不止一个师

  当天,139师师部令我团向涪陵攻击前进,任务是歼敌一个团,解放涪陵,而后沿长江向重庆攻击前进,配合主力合围成都。

  当时我团的指导思想是:我军是胜利之师,敌军是惊弓之乌,据悉守涪陵的敌人为杨森所属步兵第79师一个团。我军以一个团对敌一个团,完全有把握吃掉敌人。我团是139师主力的右翼,决意以奇袭手段,攻歼驻守涪陵之敌。

  417团从陈家嘴出发时,师部指定了一名向导,领我们从小路行进,经老林沟在梓里场宿营。24日17时我军2营和3营9连,在蒿枝坝与敌79师236团2营遭遇(这个营是奉命到乌江边寻找钟彬遗留物资的),经过一个多小时战斗,毙敌200余人,生俘营长余金臣以下400余人。部队正拟按原计划向涪陵城区前进时,发现左翼靖远关,右翼望州关之敌正加紧调动和布置防守,我军处在敌三面包围中。我部3营8连即以猛烈炮火轰击,经-个多小时战斗,将敌击退,占领了左侧山头(靖远关),我军转危为安。

  从被俘敌人口中得知,敌军驻守涪陵城的是一个师,下辖3个团,番号是79师,师长是重庆卫戍司令杨森次子杨汉烈。守望州关的是其236团,守靖远关的是237团,另一个团在城内,据原先的情报,敌军只有一个团,这样差距就大了!另据侦察,涪陵境内还有敌127师2个团和反共保民军第11师5个团,总兵力5万余人。

  我团打下靖远关后,从敌人丢弃的报话机里,正好听到79师师长杨汉烈与师参谋长通话:“白涛方向来的共军不足2000人,来势凶猛,从酒店场到望州关,没有后续部队,准备明天反击。”

  据此,我团进驻涪陵外围的酒店场,请示师部再作布置,并在靖远关、酒店场、马武场一线布防。敌我处于对峙之中。

  地下党送来情报

  兵分两路冲进城

  11月26日,中共涪陵县委委员、涪陵师范学校校长李树尧,在酒店场与我团政委周秩接上关系,向部队汇报了涪陵守敌的情况。此时,师部回电,令我团“相机作战”。

  11月27日,我417团党委在酒店场召开紧急会议,按师部指示,重新作了部署:以靖远关为前沿,全团处于战斗紧急状态。

  11月28日凌晨,李树尧送来紧急情报:“防守涪陵地区的敌人,有向涪陵城北面(长江北岸)逃跑的迹象……城里已完全乱套……”团指挥所决定,28日全团紧急动员,向涪陵城攻击前进,以歼溃逃之敌。具体部署是:团主力由靖远关向望州关攻击前进,夺关以后再向涪城发起进攻;第3营从酒店场出发,奇袭龟门关,直插长江渡口,配合主力,歼灭逃敌。28日清晨,我团全线出击。

  我率3营经沙溪沟、石谷溪向涪陵城区前进,团长丁振愈率部攻占望州关。疲于奔命的敌军已有一部分沿长江向李渡方向狼狈逃窜。我部从望州关、龟门关分两路合围进击涪陵城区,拦截了一部分敌军,俘敌50余人及一批军用物资。下午1时左右,我率3营首先进入秋月门,丁团长亦率部进入涪陵城,两支队伍会合,涪陵宣告解放。此时长江北岸,由国民党军第47军孙元良部一个团严密封锁。下午2时,我部派遣3营一个排,在炮火掩护下,用地下党隐藏下来的两只小船,从长乌两江交汇处过江,突袭北岸敌人后,又返回南岸涪城,与敌军隔岸对峙。

  我部入城后,团部设在郭盛全院子的楼上。

  11月30日上午11时,部队从涪陵出发西进,下午到达蔺市,在那里歼灭了敌一个自卫队,缴枪数十支。此时,我师主力已在此击溃敌3个师,俘敌2000余人,令我417团赶上参加这次战役。12月1日,我部到达新庙镇待命,接电报立即出发,向长寿挺进。路经镇安场时,拦击敌人军舰一艘,俘敌200余人。

  获赠“解我倒悬”大旗

  解放涪陵受到人民支持

  成都战役结束后,我417团奉命开赴湘鄂西剿匪。我们复经涪陵,受到涪陵人民的热情接待。临行晚上,还开了欢送会,县委赠送书有“解我倒悬”四字的大旗,意为扭转乾坤,解放了人民。这面旗帜是李树尧代表涪陵人民赠送的,后来我们把它带到朝鲜,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又将它带回祖国。

  我417团之所以能以少胜多,解放涪陵,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外,与涪陵地下党组织的积极配合和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分不开。当我军进入涪陵边界后,在陈家嘴,有党员和老乡给我们当向导。我们向涪陵城攻击前进时,师部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向导,他们对敌情、地形都很熟悉。李树尧同志第一次和部队接头是在酒店场。当时,他是以中共涪陵县委成员兼统战部长的身份来找我团的党代表。我告诉他,如今解放军没有党代表,只有团政委,便介绍他找到周秩。李树尧向部队反映了涪陵的地理、社会和敌军的一些重要情况……我们行军时,李树尧跟着行军,一个大胖子,把他累得够呛。

  涪陵的人民群众、党组织为部队筹集粮饷,解决吃住,提供主、副食品。仅鸭江一地的粮库,就提供了十余万斤粮食,对士气鼓舞很大。涪陵解放后,涪陵的党组织积极动员青年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当时,我师为了加强部队战斗力,提高部队素质,以“绥远一支队”为代号,派了宣传队几个同志到涪陵扩军,在很短时间内,几所中学报名参军的青年学生即达200余人。这批同志不少后来成了部队骨干,有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成为烈士。

  古老的涪陵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