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轿车市场为利润而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04:15
多年来,中国的轿车市场一直是全球最受保护的市场之一,这使部分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可以轻松地从中获利。不过,这种情形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越来越多的海外汽车厂家竞相进入中国,国内许多成立不久的汽车制造商也推出了大量经济型轿车,这引发了残酷的价格大战。
比如,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今年早些时候就将别克君威(Buick Regal)轿车的价格下调了大约10%,以应对丰田汽车公司(Toyota Motor) 5月份在华推出的凯美瑞(Camry)轿车以及中国低价品牌汽车的竞争。
行业咨询机构亚汽资源公司(Automotive Resources Asia)的总裁邓凯(Michael Dunne)说,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价格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每辆汽车获得的利润还在继续下滑。
尽管需求大幅增长,但轿车价格的下跌期已经到来。今年上半年,轿车销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以上。
需求的强劲增长和成本的削减保证了公司的利润率不会受到降价的很大冲击。但随著销售量在今后几个月或几年的时间里减缓至更加可持续的水平,这种效应将给汽车制造商带来严峻得多的挑战。中国的消费者现在越来越青睐价格更低的微型车,而制造商从中获得的利润也更低。
一些公司正在感受到这种压力。通用汽车公布2005年中国业务的利润为3.27亿美元,比2004年下降了22%。大众汽车(Volkswagen) 2005年亏损了1.19亿欧元(1.51亿美元),而2004年则获利2.22亿欧元。大众汽车的中国业务占该公司2005年全球汽车总销量的11%左右,低于2004年的近13%。
分析师称,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最有利位置的是日本制造商和占据成本优势的中国国内企业。
美林(Merrill Lynch)驻香港分析师麦翠华(Grace Mak)建议,对中国汽车行业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将资金投入到骏威汽车有限公司(Denway Motors Ltd., 简称:骏威汽车)、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Geely Automobile Holdings, 简称:吉利汽车)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Dongfeng Motor Group Co.),这三家公司都在香港上市。
骏威汽车持有本田汽车(Honda Motor Co.)在中国一家合资企业的股份,而东风汽车则持有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Nissan)在华合资企业的股份。
中国国内汽车企业今年前5个月的汽车销量比2005年同期增长了60%以上,吉利汽车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麦翠华说,吉利汽车在低端市场的基础很牢固,且正在逐步制造和销售更高端的轿车。
吉利汽车和东风汽车的股价今年大幅攀升,而骏威汽车的股价在涨涨跌跌之后,仍维持在2006年年初的价位附近。周四,吉利汽车下跌3%,收于0.97港元(12美分),而东风汽车下跌4.8%,收于3.48港元,骏威汽车下跌2.8%,收于2.58港元。
亚汽资源的邓凯说,通用汽车也处于有利的竞争位置,因为该公司可以同其韩国子公司通用大宇汽车及技术公司(GM Daewoo Auto & Technology)分担研发成本,后者主要从事小型车的开发。
通用汽车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Industry Corporation)本周表示,计划将在通用汽车、大众汽车和其他合资汽车制造企业中的股份注入到其上市子公司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Automotive Co. Ltd., 简称:G上汽)中。
尽管G上汽主要是汽车零部件公司,但在重组后,这家上市企业将为投资者提供从通用汽车和其它公司的成功中获利的机会。该公司管理人员表示,他们不能预计重组过程将需要多长时间。
大众汽车通过合作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该公司称,自2001年以来,轿车的平均价格已经下跌了30%以上。面对激烈的竞争,该公司去年表现不佳,但今年凭借一系列新改进车型,公司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
汽车价格可能还会进一步下调。大众汽车称,预计从现在到2010年,整个中国市场的汽车平均售价还将下跌12%。邓凯及其他分析师称,价格战可能会更加猛烈。
中国的大多数汽车买家都是首次购车。这意味著品牌忠诚度起到的作用不大,因此价格在购买决策中发挥的作用要大于一些更加发达的市场。
部分分析师称,跨国汽车制造商的战略计划可能也将推动价格继续下跌,因为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轿车市场,而且很可能会是汽车行业未来扩张的主战场,因此跨国公司都会尽力保持在这个市场上的占有率。
主要汽车制造商还希望中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会减缓中国汽车厂家进军国际市场的速度。
通用汽车亚洲区总裁尼克•莱利(Nick Reilly)说,价格下跌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像在其他地区一样,在中国积极主动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为了降低成本,外国汽车制造商正在增加汽车零配件的本地采购数量。产量的提高也有利于制造商从规模经济中获利。
小排量车的销量增幅要高于中高排量的轿车。根据亚汽资源的数据,在2005年,售价低于12,000美元的轿车销量增长幅度最大。这种趋势可能还会更加明显,因为政府提高了大排量汽车的税率,上调了汽油价格,以此鼓励燃油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