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央行货币政策现在已经处于两难状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1:36:08
吴晓灵:央行货币政策现在已经处于两难状态
Barrons博客:http://blog.sina.com.cn/barrons  
  ——————————————————————————————
  今天早上看的第一篇文章,觉得很重要。看来下半年货币政策必须收紧了。无独有偶,今天早上看的第二篇文章是CNBC的《伯南克的艰巨任务:收回急救》,美联储也处于两难境地。流动性收早了,影响复苏。流动性收晚了,导致通货膨胀,也会反过来影响复苏。有人估计需要4-5年才能全部收回为了救经济所释放出的流动性。收流动性,提高利率是正确但是非常不得人心的政策。为了抗议高利率,农民曾经开拖拉机进华盛顿包围美联储。但是,前美联储主席Paul Volcker还是力排众议,把利率提高到了美国南北战争以来最高的水平,终于结束了美国70年代的滞胀。
  就象巴菲特昨天文章所说,控制通胀需要极坚强的政治意志。上个月,一个参议员问伯南克有没有Paul Volcker一样的坚强意志。伯南克说如果有利于经济,他准备好了会去作不受欢迎的举动。参议员回答:“祝你好运!”
  吴晓灵:央行货币政策现在已经处于两难状态
  吴晓灵:要正确理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新网8月20日电最新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刊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的短文说,要正确理解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吴晓灵在文中说,当前中外经济金融形势不同,对货币政策的选择也应该不同。中国没有发生经济危机,也没有发生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速度的下滑,是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合理、需要自我调整的必然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只不过是促使我国经济增速下滑得快一点而已。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打消通货紧缩的预期,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对的,也已取得了成效。但是,中国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国外的金融机构受了极大创伤,商业银行不敢放款,中央银行不得不代替商业银行来向社会直接提供信贷。而我国的金融机构有极大的贷款冲动,上半年的贷款额激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中国的中央银行绝对不能采取和国外的中央银行同样的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要正确地理解和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年初国务院确立了广义货币供应量 (M2)增长17%、贷款增长5万亿元以上的目标,相对于8%的GDP增长和4%的CPI增长是一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今年上半年执行结果M2增长 28.5%,贷款增长7.37万亿元。如果不采取控制货币信贷增长的措施,将埋下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从2003年至2007年来看,商业银行上半年的贷款量基本占全年的60%至70%,五年平均下来是65.5%。依照这个比例,今年的信贷总量将达到11.1万亿元,全年的贷款增长幅度将达35%以上。这样高速的信贷增长,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尽管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商品价格一时上不去,但这些钱不买商品,就可以买房子和股票。股市和房市的热度,大家都已经感觉到了。房市只有自助需求上来了才是健康的,而报纸报导房市中大部分是投资需求。大多数老百姓苦于房价太高买不起房,但房价还在上升。我国经济并没有彻底走出“低增长”的状况,企业利润还是下降,只不过降幅缩小,股市上涨的基础应是企业利润,目前的股市快速上涨没有基础。如果全年放出来11万亿元的贷款,会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另外,我国现有贷款结构,是不利于货币政策转型的。美、欧央行实行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加大基础货币投放,替补商业银行信贷的不足。这些操作是短期的,按周、月,最多三个月买入票据和社会上的金融资产,世界主要国家中央银行都在考虑寻找恰当的时点,改变目前数量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寻找退出的时机。而我国创造货币的,不是中央银行的短期操作,是商业银行的长期投入。目前中长期贷款占比达到51%,长期贷款的大量投入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不继续增加贷款供应,必然有一批项目要断掉资金链,成为烂尾工程;继续按照现在的速度投放货币,就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现在已经处于两难状态,如果我们不尽早统一思想认识,尽早采取措施,就会错失良机。
  中国经济确实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但是绝对不能依靠信贷冲抵,适度的货币信贷能够给国民经济作出贡献,过度的货币信贷投放对社会而言不是福音。 2009年 08月 21日 13:14油门一旦松开,中国经济将驶向何方?     中国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已有十月之久,此时人们也开始担心政府的刺激资金一旦耗尽,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中国将何去何从。
    由于市场担心中国政府将可能收紧信贷并突然退出刺激计划,中国股市本月大幅下挫。尽管这种想法有些言过其实,但中国经济似乎还没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人民币4万亿元刺激资金在今年晚些时候逐渐耗尽之后的状况。
    中国政府尚未使经济摆脱对出口的依赖。所以说,鉴于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可能保持疲软,若在今年晚些时候减少公共支出和信贷无疑将把中国经济推入困境。
    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可能逐步趋于稳定;另一方面,中国也将面临诸多风险,例如明年经济再次放缓甚至恶化、资产泡沫、基础产业产能过剩、政府注资引发的通货膨胀等。
    著名观察家、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Andy Xie)表示,中国并未改变增长模式,而是在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提振需求。
    谢国忠称,中国只是将刺激计划作为出口收入恢复增长前的一种权宜之计,而并非试图引领经济走向内需型增长模式。但谢国忠也指出,如果发达经济体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实现经济复苏,那么全球经济将到明年年中左右出现第二波探底,届时中国将讨论第二套刺激计划。
    上述担忧是导致中国股市近来大幅下跌的部分原因。自年初累计上涨90%后,中国股市从8月4日至本周三期间下跌了20%,周四上证综合指数反弹了4.5%,收于2911.58点。
    中国也许能实现8%的官方增长目标,原因无非是中国政府有这个能力让理想变成现实,至少暂时如此。货币供应量增幅创13年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是2004年上一轮通货膨胀周期顶点以来的最高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以及全球经济的逐步企稳,中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速由第一季度的6.1%升至7.9%。
    然而,如果在刺激计划的效应逐步减弱后,中国还没有找到除出口之外的其他经济驱动力,那么等待中国的将是增长放缓的尴尬局面。不过,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亚太首席经济学家Subir Gokarn认为,这对于中国而言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
    标准普尔预计,中国今年的经济增幅将由去年的9%降至7.5%-8.0%,之后会在明年回升至8.0%-8.5%。高盛的预期更为乐观,其预计中国2010年经济增速将急剧扩张至11.9%。
    但始终存在这样一种风险:随着中国向经济实体注入大笔资金,加之外界对中国已发布数据的种种质疑,中国经济状况可能会急转直下,这或许意味着全球市场甚至全球经济将再次经历一段艰难的时期。
    以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驻伦敦策略师Albert Edwards为代表的分析师们甚至认为,中国经济的复苏完全是一种假象。Edwards在近期的报告中写道,如果说2007年的美国是一辆低速行驶的列车,一节节沉重的车厢依次缓慢地脱离轨道,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这辆满负荷运转的列车不久将启动缓冲器。
    还记得中国上次试图摆脱经济滑坡局面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当时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出口才成为中国经济的又一架马车。
    但当时不惜任何成本求增长的策略曾引发资产泡沫、产能过剩、通货膨胀和信贷过度等问题。为缩小泡沫,部分行业曾经历过阵痛,无法持续的增长模式也导致了能源浪费、严重污染以及资源瓶颈。
    Macquarie Capital Securities中国经济部门主管Paul Cavey称,这次为帮助经济复苏,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之前,中国将可能继续依靠放松银根的方式刺激经济,以缓解出口放缓的影响。这或许意味着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
    Cavey称,中国消费者和生产者价格依然远远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将对国内物价构成上行压力。这种通货膨胀担忧对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羁绊。
    美国企业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访问学者John Makin说,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可能比人们想像的还要严重,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数据含糊不清,例如,发货被计入最终销售,政府对项目的支出被视为项目自身支出。这可能掩盖了货币和信贷流动的真相,而热钱的流入实际上令资金规模扩大,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发展到威胁中国经济稳定的程度。
    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本月表示,将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微调,但目前,央行正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管理充裕的流动性,相关机构也加强了对银行和贷款的监管。
    今年前7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升至GDP的四分之一左右,但7月份人民币3,560亿元的新增贷款仍远低于今年超过人民币1万亿元的月均水平。1至7月份财政支出较上年同期上升20%,但只占到本年预算开支的44%,因此大量的政府资金仍未得到释放。
 2009年 08月 18日 13:53中国经济复苏的真实度到底有多高?    许多人期望中国能够引领全球经济走出困境,这有点像闭着眼睛开车通过十字路口,你希望一切顺利,但胃里那翻江倒海的感觉表明你心里其实并无把握。
    无疑金融市场情绪不稳。
    上证综合指数周一下跌5.8%显示出金融市场普遍更加惶恐不安。市场呈现标准的避险态势:日圆走高,债券上涨,股市下跌,金属价格下行,油价滑落,新兴市场货币走低。
    虽然中国股市的规模相对于总体经济而言还非常小,但股市的表现无疑可以作为中国整体景气状况的一项参考指标。
    人们不禁要发问:中国经济复苏的真实度到底有多高?复苏到底能持续多久?
    中国上周公布的7月份工业产值、新增人民币贷款和投资数据已经显示出一些不太乐观的迹象,令人们对于中国经济复苏力度的怀疑加重;许多中国数据的统计基础不明确也导致人们保持谨慎。
    另外,在过去6个月中,人们对于中国从澳大利亚、亚洲其他地区和美国等购买原材料和商品寄予厚望,这也是需要谨慎的原因。
    近几个月全球股市走势异常强劲,出现回调在所难免。新兴市场货币以及澳元等高收益货币也可能进行调整。
    但大家也无需恐慌。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复苏将持续,尽管速度可能不会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快。缓慢但更持久的复苏与过快过猛并引发一连串问题的复苏相比,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显然应该是前者。
    韩国、台湾和日本等亚洲地区的出口数据显示,来自中国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
    这些需求可能有透支未来的嫌疑,库存可能开始增加(新加坡7月份出口数据显示对中国的出口降幅较6月份略微扩大),不过中国不可能完全停止从海外购买商品。
    中国海关总署(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统计分析处处长黄国华上周表示,加工贸易相关进口快速增长是一个乐观信号。
    的确,中国7月份进出口较6月份增长。
    Fortescue Metals与中国钢铁企业周一达成铁矿石供给协议,以及中国企业一直努力寻求获得加拿大、非洲和澳大利亚矿业和石油企业股权的表现说明,中国政府仍然渴望获得资源供给。另外,其他一些数据显示中国对关键原材料的进口并未显著放缓。
    中国的复苏的确存在一些问题。大量流动性和极易获得的信贷正推动房地产和股市走高,这增加了通货膨胀风险。在经济仍较为脆弱之际,这一风险是难以承受的。
    掌控好经济复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可能不时会有一些指标显示复苏出现不好的状况,不过中国经济有望继续维持增长,虽然增长速度不会像很多人预期的那样快,但大家最终会发现过快的增速可能也并不是我们需要的。 2009年 08月 21日 14:11吴晓灵:今年信贷总量可能达11.1万亿元    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原副行长吴晓灵日前撰文称,中国今年的信贷总量可能达到人民币11.1万亿元,这将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埋下重大隐患。
    吴晓灵在8月10日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刊登文章称,今年的贷款增长幅度将达35%以上。《中国人大》杂志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旗下的双月刊。    吴晓灵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7月中旬全国人大财经委曾呼吁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微调。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牟新生在该杂志的另一篇文章中表示,经济增长率维持在5%-6%是比较适合的。    另外,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尹中卿在接受该杂志采访时表示,今年新增贷款规模不应超过人民币10万亿元,且广义货币(M2)供应量应降低到20%以内。
    今年1-7月份,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73万亿元,约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四分之一;同时,截至7月底M2供应量较上年同期增长逾28%。 2009-09-01 21:52:28 全景网    
    央行今日上午在公开市场招标发行850亿元1年期央票,并同时进行300亿元28天正回购操作。
  1年期央票较上周增加发行350亿元,发行价98.27元,中标收益率连续第三周持平于1.7605%;28天期正回购较上周增加200亿元,中标利率亦继续持稳在1.18%。
  ==========================================================
  8月份的央票利率企稳了,但一年期的发行量越来越大
  8.4 一年期 180亿
  8.11 一年期 200亿
  8.18 一年期 450亿
  8.25 一年期 500亿
  9.1 一年期 850亿
  中央紧缩银根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