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效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1:44:44
  左手一个苹果,右手一台笔记本,上身一件白色Google文化衫,下身一件米色大裤衩搭配米色Crocs凉鞋,一名帅气而发型蓬松的谷歌中国工程师悠然自得地从我们面前飘过,这和李开复当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精神面貌完全一致,和往常一样自在、自得、自主。只不过李开复仍然是一身黑色西装、紫色领带和黑色皮鞋,一副教授模样,面对诸多的请求和问题也是一贯的口头禅,轻松而语气上扬的“ok!”
      经历了“涉黄事件”后,不少人以为谷歌中国内部必然是愁云惨雾、人心惶惶,员工的口头禅一定是焦虑、抑郁、无奈,PR部门也一定被折腾得度日如年,或者说,这种状态下的谷歌才是人们更能够接受的,因为它被“卡”了。甚至有好事者使用谷歌inside查到,涉黄事件发生的前一天,有几个特殊关键词的搜索量陡然上升,这让人们更加忧虑谷歌的处境。
     奇怪的是,在事件发生后的几天内,谷歌中国内部的不安就被平息了,而且态度冷静得让人有些诧异。在6月18日晚上谷歌内部因为央视曝光炸开锅后,第二天,李开复就开会一一明确了政府公关部门、PR部门、技术部门的职责,大家也很快各司其职起来。如果不是这样,相信陪同采访的公关总监崔瑾也没有心情一边啃着苹果一边与摄影师沟通李开复拍照的姿势了。
      话说回来,关心和憎恨谷歌中国的人都不会因为两个苹果的出现就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在经历了2005年初google.cn牵扯出的文化冲突以及2006年借用赶集网牌照风波之后,许多人认为涉黄事件的影响可能会更严重。要知道,这一次是关于谷歌(Google)“整合全球信息”使命、“不作恶”宗旨与所在国政府特殊要求之间的剧烈碰撞。按照以往经验,这几乎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雅虎的师涛案件就是前车之鉴,也正是因为这个,Gmail才最终决定不正式进入中国。
      在西方社会里,虽然有时候也不能完全平等,但他们强调一人有一票,人人生来平等。所以谷歌要求自己“不作恶”,不人工干预搜索结果,并且要完整地呈现搜索结果,保证每一个网站在谷歌的搜索引擎上都有一票,哪怕只有一个用户需要某一个网站,也要呈现出来。但在东方有些国家的特殊理念中,强调更多的是精英智慧,精英治国,某些人的选票含金量会较高,所以信息审核同样需要精英来完成。面对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谷歌在中国似乎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完全坚守理念等待死亡;要么选择生存并且放弃部分理想,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这种冲突从谷歌第一天决定正式进入中国,单独为中国市场重新建立一个google.cn,并且积极地将英文名“Google”更改为“谷歌”就已开始,因为建立google.cn就意味着要根据政府和相关法律的要求对搜索结果进行干预,许多信息不能够被完整呈现。这种改变让谷歌全球的一些员工无法理解,他们反对“谷歌”这个名字,甚至屏蔽“谷歌”的信息。
      不仅如此,国际媒体对此也进行了口诛笔伐。它们认为谷歌的信念被动摇了。于是“平衡”这个词语就发挥了作用,中国互联网业界的一些爱好者称之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平衡”。
      在李开复看来,谷歌全球信念对中国政府的妥协就是一种平衡,而且这种平衡不会造成谷歌全球精神的丧失,以及无法真正完成“整合全球信息”的使命,他认为人们口中的“潜规则”是指商业利益和个人意志的诱惑。“对于有人说投广告,或者干脆说关系好要求我们人工干预搜索结果,谷歌中国是不可能做的,这与谷歌全球的理念一致。但任何一个公司要在任何一个区域市场生存和发展,都必须遵守当地的法律,一个不遵守当地法律的公司根本谈不上不作恶。当标准很清晰的时候,守法是第一位,当每个人想法不同,执法单位没有告诉怎么做的时候,我们选择完整呈现。通过涉黄事件,我们只能说,我们确认谷歌在守法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许多人认为谷歌在中国也不能够实现利用新技术改变世界的理想。虽然李开复认为不应该狭隘地去理解创新,“如果谷歌创新就是要有一个 Gmail,一个谷歌地球,那么请再给我们十年时间。但是,如果你去体验谷歌在韩国、印尼、法国、德国除了英文之外的产品,谷歌中国一定是最好的,这也代表谷歌中国的团队能够做到创新。”但是,所有人都知道,Gmail、谷歌地球这样的超炫酷产品才是谷歌粉丝追随其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不是单纯的优化产品。
       这是一道裂缝,可以从谷歌两位创始人与李开复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文化背景中,看出端倪。
      一头乌黑浓密的短发告诉我们,塞吉。布林(SergeyBrin)是一个出生在前苏联的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位经济学家和数学家,他的爷爷也是位数学家,这种遗传注定将来的谷歌要以机器和算法来控制,而不是人。塞吉。布林9岁生日的礼物是一台Commodore64型计算机,而不是一本名人传记或诗集。而且他喜欢体操和游泳,这和大学期间体育成绩过关都难的李开复相比,也许是两人最大的差别。
      谷歌的另一位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的父亲同样是位科学家,他是密歇根大学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与塞吉。布林之间更“致命”的巧合是,两位创始人很早都开始了接受蒙特梭利教学法教育,而且都曾坦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关键,因为他们从这种教学法中学会了独立和自主。
     这样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经历让他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理想,他们要“把整个世界的信息全部组织起来”,兰德尔。斯特罗斯(Randall Stross)在他的《Google星球》一书中就认为“谷歌需要互联网保持开放,并忠实于它创办时所倡导的精神,没有围墙,没有屏障,没有壁垒,没有其他任何限制,保证信息交换的自由通畅。”所以,谷歌才会“在自己的操作系统里广泛采用开放源代码软件,虽然它还没有把自己的专利搜索公式投放到公众领域。”
     而相比之下,李开复本来更可能成为一个文人或政客,他的父亲李天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中国知识分子,曾在南京《中国日报》任总编辑,60岁以后陆续出版了《刘少奇传》等著作。另外,从李开复的职业经历看,他一贯擅长“双赢”思维。李开复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开幕式上,就发表了“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更是影响了中国对微软公司、对科技和技术的看法,说明一个跨国公司在中国是可以达到公司和政府的双赢。”的讲话。这一点,在长期跟踪谷歌的互联网人士岑峰的一篇文章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我受的挫折很多,而他们没有。我看事的方法比较均衡,要考虑取舍。他们则比较乐观,做事情都是基于价值观,黑白分明,做所有该做的事情,不做所有不该做的事情,对自己的判断力也有很高的期望。他们更重视技术和公司的价值观。而我个人经历以及工作需要,让我要考虑和平衡更多的事情。”李开复这样比较他和创始人的区别。
      这种不同直接造成了谷歌中国成立之初的矛盾,也让许多谷歌粉丝相信,如果让两位创始人来操作谷歌中国市场,也许他们会选择用死亡来成全自己的价值观。从精神层面上,人们总是希望理想能够战胜商业现实和意识形态。但在现实层面,谷歌中国能够生存下来,已经是它相较于雅虎、eBay、AOL、新闻集团最大的幸运了,即使谷歌在中国还只是战胜了商业利益和个人意志。
     谷歌至少有两个方面做得比它们好:第一是“谦虚地去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傲慢地让用户来适应自己;第二就是逐渐实现权力下放。在互联网资深分析师兼谷歌粉丝林军看来,这两项恰巧是谷歌进入中国的最大敌人,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任何一个外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最大的敌人。“谷歌进入中国,意识到它的竞争对手并不是百度,而是谷歌本身的全球文化,以及自己在中国的做事方法和体系。因为百度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百度的对手是腾讯、阿里巴巴。”
     真相就是这样,适应本土文化、意识形态和法律是阶段性矛盾,只要不被再次激化,谷歌总部和谷歌中国之间关于企业精神的讨论就已经告一段落。但另一方面,从产品研发到营销策略的改变才是长期而繁复的变革,因为这打破了谷歌内部曾经的规定并且分解了上层的权力。
      这是所有看客都知道的谷歌中国论题,但却没有人知道该从什么地方破题,李开复选择了从人才招聘策略开始。
      当年,许多媒体报道称李开复与微软签订了一系列竞业禁止协议,这要求他在谷歌中国的工作不能涉及他以前在微软参与开发的产品、服务和项目,其中包括计算机搜索技术,他只能负责在中国招聘人才,而不能制定预算、薪酬标准或者确定谷歌在中国的研究方向。当时微软副总法律顾问汤姆以嘲笑的口吻说:“李开复在谷歌的薪酬高达1000万美元,因此他将成为历史上薪酬最高的人力资源部门主管。”      
     世事难料,流言蜚语已经过去,但人才招聘策略让谷歌品牌在中国走出了第一步,这是人们不得不承认的。但同时也让谷歌在成长初期没能抓住雅虎退出,承接雅虎丢失的用户的机会。这也让有些人看到了一个现象,在李开复上任之前,百度并没有如日中天,谷歌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也不算太低,但是李开复上任之后,百度却远远地超过了谷歌中国。
    对于这些,当年被李开复从总部招至旗下的谷歌前技术总监周杰深有体会。目前,他已经离开谷歌中国,自己创建了一家叫做“浪淘金”的广告效果付费公司。
    在总部,谷歌的团队是阶梯式的,有资深架构师、中层、新人,资深架构师带领新人参与项目,可以分担部分管理职责。但在中国,由于招聘的大多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导致几乎都是新人,只有周杰等少数几个人领队。而社会招聘的员工,由于在其他企业经过磨砺,不能很快适应谷歌中国的企业文化,周杰甚至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们进行沟通。
    另外,当时的研发程序也导致他们的工作效率低下。当初,谷歌还被圈定在硅谷的时候,没有人知道它会在全世界孕育出如此多的卫星公司,所以公司最初的程序库并没有按照多站点的开发来设计。这导致其他站点的工作效率甚至只有总部的五分之一,对中国拥有几百人的站点来说,研发程序的改变势在必行。
      更可怕的是,美国总部的思维方式与中国市场的现实也不一致。在美国,谷歌是领跑者,它的每一个产品都会引起关注。所以,他们对每个新产品的数据质量、发布时机都有一套成熟的机制来控制。但在中国市场,谷歌变成了第二名,而且是相对落后很远的第二名,这就需要一种跟着跑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市场并不规范、很多产品和策略都相对粗犷的时候,谷歌中国需要更大胆地去抓住时机,而不是执行教条主义。
     这种焦灼的状况,让整个谷歌中国在2006年都处于谷底。人们的期待很高,但是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却没有任何新产品出现,因为这个团队当时几乎发挥不了作用。再加上谷歌中国作为谷歌全球最大的海外站点之一,人数众多,导致要改变谷歌原本规范的研发程序,美国总部和谷歌中国的矛盾被激化。2006年底,时任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联合总裁的王怀南和周韶宁先后离开,之后坊间甚至传言李开复也要离开。
      挺过2006年冬天,进入2007年,情况似乎有所好转,周杰主导负责的谷歌地图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虽然地图数据购自其他本土公司,也不像美国总部要求的那样完美,但当时的中国市场却是完美的,只有在那个时候推出才能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于是,最后他们“跳过了很多谷歌内部的开发流程包括审批的上线流程”,在周杰看来,这个时候谷歌中国已经获得了必要的创新权力,而且还根据自己的需求收购了265.com,与天涯、影音风暴等公司开展了合作联盟,另外中文搜索引擎也趋于成熟,接下来就是逐渐开发杀手级应用的时间了。
      不过,也有人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谷歌在中国的合作联盟策略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首先,收购265.com是跟随百度收购 hao123.com的策略,没有创新,而且265.com更像是一个流氓网站,这不仅与谷歌的全球价值取向不一致,而且也没有获得更多的流量以及达到更加接近平民用户的目的。“这除了让李开复被夹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外,还被夹在精英和平民之间。”说这番话的是曾经供职于265.com的郝培强,他是长期关注谷歌的资深互联网人士,同时也是一个在技术上绝对崇拜谷歌,在文化理想上绝对追随谷歌的资深粉丝。也许正是如此,他的责备才显得有些“爱之深,责之切”。这些资深的谷歌粉丝大多采用翻墙工具直接使用谷歌的英文网站,所以他们能够看到谷歌中国和谷歌全球的差距更多。
     说到这里,我们发现,唯一制约谷歌在中国能否适应本土市场的,就是创始人塞吉。布林和拉里。佩奇以及公司总裁埃里克。施密特能给李开复多大的权力。李开复没有正面回答,但却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2007年,当时百度的MP3音乐受到了广泛关注,虽然也引来了不少版权官司。这让李开复意识到,中国互联网是年轻人的天下,平均年龄只有24岁,但美国却是42岁,这意味着娱乐在吸引用户上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谷歌中国也必须有自己的音乐搜索。但这在谷歌全球来看,绝无仅有,因为这不仅要求谷歌开发一个免费产品,还要求总部划拨专项资金购买音乐版权。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李开复通过平衡用户需求和总部价值观,结合评估机制做到了。“我不能说中国消费者需要免费或者说竞争对手在做这个,这不会被通过,我要将中国用户的需求与埃里克的创新需求结合起来。于是我跟他说,我们自己开发的音乐搜索可以用音乐的语言来进行搜索,这个是会震撼市场的。”
      我们在中国的几个投资,基本上都是我一封邮件就解决了的。”再三追问之下,李开复有些骄傲地说,“实际上,加入这个公司,首先要确定的就是会放权,确定我有足够的机会和空间来开发新产品,要不谷歌的命运,和雅虎、eBay不会有二样。”
       这一点在百度的一位高管那里得到了证实:“2009年前,我会瞧不起谷歌中国,不就是用钱寻找合作伙伴,提升流量嘛。但今年我们看到了不同的状况,谷歌地图、音乐、移动搜索起来了。而百度却因为自己在人事和系统结构上的原因,表现欠佳。这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目前在技术和产品上面,双方是焦灼上升。”
       关于谷歌和百度,林军也给我们讲了一个不是巧合的巧合,这个巧合决定了谷歌在中国必然会遇到主观意识方面的问题。“百度守着北大南门,而且招聘了很多北大毕业生,谷歌中国一直守着清华,招聘的大多是清华学生。北大的人文气息很强,讲究随机应变,而清华讲究系统和逻辑,这很有意思。谷歌中国为什么选择清华人?这是因为一开始,谷歌就是一个用公式说话的工具。”
     对于谷歌来说,用公式来保证客观公正是值得骄傲的,但对谷歌中国来说,这并不能让它在搜索引擎市场份额上超越百度,因为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林军认为,一旦涉及意识形态或其他敏感的东西,公司利益就会变得很渺小,涉黄事件就是一个警告。
      那么谷歌在中国的机会在哪里呢?
     “也许我们可以用特殊国情来划分,所有特殊国情影响得到的部分,谷歌中国都不太可能成为市场领导者,但所有非特殊国情的领域,谷歌都有可能成长为领先者。”在周杰看来,谷歌中国的未来就在于为大家的生活提供方便,为企业带来商业机会,因为政府会欢迎一家外国企业,最起码不会排斥一家外国企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实际上,这个方向在李开复2009年初公布的谷歌战略计划中已经有所体现,因为在他的讲话中,谷歌地图和移动是他着墨最多的部分。
      这也正是谷歌全球创新思维的一部分,所有的产品都可以被打碎开发出新的应用。谷歌不是第一个做搜索的,不是第一个做网络广告的,但 google.com、AdSense、AdWords通过特有的运算方式和商业模式,超过雅虎和overture成为世界第一;谷歌不是第一家做邮件的,但是Gmail却用云计算打破了容量限制。这种精神也得到了传承,周杰的浪淘金同样不是第一个做效果广告付费的,但却通过技术打破了这类型网站不能盈利的宿命。
      谷歌在全球能够发展壮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到了全球信息化的机会,它让获取信息变得更轻松。但却遇到了政治问题和隐私问题,当人们使用谷歌时,用户信息包括搜索记录、Email、日历、联系人、照片、视频等,都会被保存在“云”一样的远端计算机上,甚至会保存用户的医疗记录以及地理位置,这让人们特别是全球政治家们产生了恐慌。这是谷歌要长期面对的,特别是在全球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政府针对互联网采取更多监管的大背景下。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要信息化就会产生泄密和隐私等困扰,但是不跟上信息化的趋势、进一步让信息交流的通道更加透明,那就不是谷歌了。这个悖论似乎比谷歌全球文化和谷歌在各国求生存的方式之间的悖论更加致命。

李开复:家国
       擅长在不同文化圈游走的李开复,依然要和谷歌中国一道,面对各种处境的挑战,一如他喜好的美食,经常众口难调。
       六月下旬的一天,李开复到医院做个小手术。在进手术室前,他给谷歌(GOOGLE)中国公关部的人说:“手术两个小时就完成。两个小时之后你们就给我打电话,我就出院了。”此前,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谷歌中国涉黄的消息,这个消息曾在公司内部炸了锅。李开复在中国,已经不是一次遭遇麻烦。
     2005年7月,李开复从微软跳槽到谷歌。对于网上传闻的1.3亿元猎头费,李开复主动澄清,没有这回事。去谷歌是他自己搜到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的邮箱,写邮件自我推荐的。除了“想学习谷歌的创新模式”和中国机会大外,另一个原因是李开复想回到中国。“父亲的遗愿也影响着他。”大学生杂志社资深记者王肇辉说。他长年邀请李开复为大学生演讲,与李开复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
      李开复的父亲李天民是四川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任南京《中国日报》总编辑,后随国民党撤离大陆去了台湾,在台湾政大历史学系任教授。1991年,82岁的李天民时隔42年第一次返回故乡四川,见到了唯一在世的弟弟。耄耋老人,老泪纵横,在母亲的墓前长跪不起。两年后,李天民去世。他留给李开复的是国学大师钱穆写给他的条幅“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李开复最小的姐姐李开敏告诉我:“这是我们家的家训,这是爸爸对所有孩子的座右铭。”这张条幅现在就挂在李开复在北京的家中。
        据李开敏回忆,小时候他们住在台北县永和乡下的一所老平房,院子里有莲雾树、槟榔树。房子狭小,7个孩子和父母住四间房。李开敏小时候跟父母一起睡,大哥住的是只能塞下一张小床的房间。
      李天民是很深沉的人,情感不轻易外露。只有在春节时才表达怀乡的感情,每年都会写上对联“时时勤秣马,年年望还乡”。李天民一辈子只会说四川话,给李开复们讲家乡的俚语,讲古诗词。
         李天民去世5年后,1998年李开敏第一次踏上了寻亲之旅,到了四川。去年四川地震的时候,她去了两次灾区,做心理咨询,用四川话与灾民沟通。她说:“如果爸爸在世,看到四川遭受的劫难肯定痛心疾首。”李开复说:“我去成都,和人说四川话,别人都嫌烂,不跟我说。”他还说,以后要把父亲的遗愿——未写就的《中国人未来的希望》一书完成。李开复最近看了《刘少奇传》,这是父亲去台湾后写的第一本书。李开复找了专卖旧书的一家网站,将《刘少奇传》全买了下来。
       李开敏说:“父亲的愿望也是开复回中国的一个原因,开复是孝子。”李开复一有假期,就回台北陪90岁的母亲。李开敏说:“他这么严肃的一个人,一回妈妈家就发疯似的,开玩笑,说笑话,模仿别人逗妈妈笑。就像是那个曾经的七八岁顽童。”李开复最近在学打麻将,“这样可以用妈妈的语言跟她沟通。我妈妈看到一个谷歌的总裁居然连麻将都会打错,她会高兴地哈哈大笑”。
       父亲的中国情怀让李开复注意寻找去中国工作的机会,1998年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就是他争取的。“我父亲很少要求我们做什么事情,他很放权。他都是希望孩子们通过观察父亲如何做人处事,从中学习。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大。”李开复说。
      出于种种原因,2005年李开复从微软去了谷歌。也遭遇人生最大的一次危机。微软以违反竞争协议为由将李开复推上被告席,也将他推到了全世界媒体焦点的位置。当时李开敏和三姐四姐到美国看他,那个夏天一直陪着他,帮他搬家。每天面对诉讼,每天都有人来搬电脑,拿资料,所有私密的东西都会被拿走。李开敏感觉:“天哪,这跟‘文革’差不多,以前是抄家,现在是抄电脑和私人资料。”
       那是李开复压力最大的时候,但是他不大开口,外人也看不出来。“每次见开复,他从不提工作压力如何大,看起来都很轻松,他和父亲一样,将压力埋在心里。”李开敏说。
      谷歌中国前首席战略官郭去疾曾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实习,后被李开复推荐到微软工作。郭去疾回忆,李开复打官司时,他已准备去亚马逊公司,李开复打电话邀请他回国创办谷歌中国。郭去疾告诉李开复:“我一定去谷歌跟你共同渡过这个难关。”在打官司期间,李开复的沉着冷静给郭去疾留下很深的印象——在谷歌中国的这几年,谷歌屡次遇到公关危机,郭去疾从来没有看到李开复表现出压力。
     谷歌中国公关负责人崔瑾记得牌照事件那次,“大家都几乎绝望了,为什么事情这么难办呢?但是李开复每次都是轻松笑脸,从未发过脾气,从未看到过愁眉苦脸。”
      “开复像爸爸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胸襟开阔,为人宽厚。”李开敏说,“爸爸这一生,我从没听过他口出恶言,从不参与朋友间的指责,开复这一点很像他。”谷歌中国公关负责人崔瑾一次与他出差,她和另一名同事睡过头了。醒来后,发现李开复已经悄悄上飞机了。“他不会开口要求我们该干什么。”崔瑾说。李天民也从不向儿女开口提要求,当年就是以82岁高龄单独从台湾去四川探亲。
       但李开复相当严谨。他少小离家去美国求学,母亲要求他每周都写家书,她对儿子的每封家书都会认真校对,修改每个错别字,再把原信寄回给李开复。母亲总要求他们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李开复保留严谨的作风至今,他永远是西装革履,天再热也如此。在清华讲座结束后,他的西装都滴水。谷歌中国是个年轻化的地方,大家穿得都很随意,记者也目睹谷歌中国很多员工穿着拖鞋、短裤上班。但就李开复一个西装革履。一次活动,大家让李开复把正装换成便装,别让新员工觉得拘束。他听从了意见,回去换便装。但大家发现他的便装概念就是把领带解了。
       李开复还好美食,每次和朋友去高档餐厅吃饭,谈起餐厅美食来都眉飞色舞,但他觉得全世界最好吃的是母亲做的川味牛肉面,他曾带马英九回家吃母亲亲手做的牛肉面。他把食谱交给谷歌中国的大厨,大厨做了improve版的妈妈牛肉面,李开复加了20多种调料,通过10多次品尝,优化到了现在的最终版。
      回国创办谷歌中国并不容易。与总部沟通是最大的困难之一。说直接一点,就是放权不放权的问题。总部给谷歌中国多少权力,能否接受中国的特殊国情等问题。而当中负责沟通的是李开复。
      李开复说,谷歌是一个放权的公司。“埃里克和我认识有10年了,私人关系也不错,当然不可能根据长期的私人关系来给我放权,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在中国作出一定成果,无论是市场份额、中文搜索,还是最新的创新,都让我们在总部有相当的信誉和话语权。”李开复说。
      他提醒,埃里克对中国市场有过承诺:“中国有5000年历史,我们对在中国的成功也有5000年的耐心。”李开复认为,过去跨国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在中国的失败,主要原因是不放权。正基于此,他来中国是得到充分放权的。
        李开复特别举出音乐搜索的例子。做免费产品大家可以理解,但像谷歌中国这样先花钱帮用户买单的例子鲜见。“有些公司就可能在等法律在打击盗版上执行得更好再来做这个产品,或者不做。谷歌不是这样,我们认为要赢得中国市场,必须谦虚地去理解用户,用户永远是对的。用户习惯地认为通过网络搜索获取音乐应该是免费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不可改变,他们这样认为不是他们的过错。”
       李开复也强调,谷歌中国不是一个独立公司。任何违背总部价值观的产品都会损失谷歌中国在总部的信誉。总部也不希望中国这边把公司的技术平台搞乱。任何时候能用总部技术,就用总部技术。“我们不会说谷歌中国有300个工程师就不用总部8000个工程师的成果。”李开复说。
       李开复相当擅长沟通。他也讲述了,他如何争取总部对音乐搜索这个项目的支持:“我对埃里克说:我们做的这个东西是技术的创新,可以如何如何搜索音乐,但是先要买到音乐授权,这样需要花多少钱,你可不可以支持下这个项目?”
       他总结道:“必须做到用户的需求和总部的价值观评估机制结合,才有可能胜利,这是双赢。”
       李开复在中国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相当大。谷歌中国创办时招聘,打的口号就是“招李开复的关门弟子”,他和很多年轻员工有师生关系,曾写过六封给大学生的信,多次做校园演讲。他所写《做最好的自己》,据出版方人民出版社透露说印数有上百万册,最近和中信出版社合作又要出新书,据说印数又是上百万,这让我有些惊讶。“我的父亲一直希望我能帮中国做点事情,帮助中国大学生也更符合他的想法。”李开复说。他的演讲在当地学校能引起轰动。在武大,为挤进听李开复演讲,玻璃门被挤碎。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演讲厅里有2000人,场外还有2000多人在外面看背投、听音箱,临时请来的防暴警察手拉手维持秩序,学生们在寒风中听了两个小时。
       微软起诉李开复的理由之一是,李开复是搜索方面的专家。但是,郭去疾认为,谷歌雇佣李开复,因为他是中国方面的专家,他能在中国积累这么高的人气,是他的个人努力。
       在官司期间的2005年8月,李开复3个星期做了20多场巡回演讲,每天两到三场讲座。一般5点起床,7点乘飞机,中午抵达目的地,下午和晚上各做一场演讲。
      现在只要有时间,一般周末的时候,李开复就和王肇辉到全国各地给大学生演讲。谷歌员工说,这是他个人的事情,与公司没有多大关系。但也有员工愿意自费陪他一道去演讲。
      创办谷歌中国时,李开复的校园招聘大抵也是这样的行程。21天飞了16个城市。李开复在招聘时会淘汰不主动的学生,但和美国来比还是有差距。中国工程师创新不如美国人,但更勤奋。李开复认为,正是勤奋加创新,让谷歌中国团队过去三年多的提升非常迅速,其中资深工程师提升的速度和概率超过了美国。
       李开复招聘员工最看重的是人品:“有一个天才的好人和一个普通人中的圣人,我们选择天才的好人。好人就够了,不需要圣人。”谷歌中国招人时会多方了解应聘者,也会根据他的一些行为来判断。曾经有个学生采用作弊手段通过了面试,并在网上发布自己作弊的技巧。虽然该名学生没有说出自己的名字,但谷歌中国的搜索能力很强,搜索出该名学生后,马上通知他不要来了。
        李开复来中国已经4年了。对于他和谷歌中国,互联网实验室总裁刘兴亮认为,李开复是个综合素质比较均衡的人,“他没有明显的短板,搞技术出身,又有在苹果、微软多年的管理经验,同时还是谷歌中国最大的PR”。互联网观察家洪波认为谷歌中国近年来发展得不错,李彦宏四年前曾说“五年后就不会有谷歌了”,但2010年就是谷歌进入中国五年了。但洪波和资深财经作家陆新之都认为谷歌中国创新不足,没有像在美国那样对人们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李开复并不这么看:“如果你认为,谷歌中国一定要做出谷歌地球、Gmail这样的东西才算创新,请给我们10年时间。美国8000人的团队也是花了10年才做出这些改变世界的创新。”
       在谷歌中国,李开复的工作是这样排序的:“先建立团队,再做好搜索,最后才做创新。”搜索方面,李开复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比较晚,处于落后状态,“必须把落后的产品修补好,把用户需要的缺口补足,才有资格创新。如果不做中文搜索,随便把英文搜索汉化一下,那是极端不负责。”
          2006年,谷歌中国的使命是专心做好中文搜索。李开复认为,如果中文搜索做好了,其他都失败了,谷歌中国依然是成功的。如果中文搜索失败了,其他都成功了,谷歌中国依然是失败的。“做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有这种认知,要有魄力、执着来做这种正确的事情。”他说。
      2007年谷歌中国开始了完整的产品开发。地图产品、手机开发都是当年开始的,还有音乐搜索。“2008、2009年这三个产品至少在用户体验上达到了中国第一。”李开复说。“音乐搜索可以用音乐的语言搜索音乐,比如节拍快的、慢的、柔和的、剧烈的都可以用它搜索。另外,我们最有特色的是,我们是一个完整的合法的搜索。”
        谷歌中国又推出了搜索百宝箱业务。当用户搜全聚德,会完整地告诉你它是哪个朝代创立的,可以用时间线划出全聚德的完整历史。“这样的技术不是创新,我不知道什么是创新?”
       2009年6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称:谷歌中国存在大量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严重侵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李开复谈到了这个问题:“我们的价值观是要完整、公正、客观地提供搜索业务,前提要合法。法律定义了不良信息的时候,我们要做得更好。但是我们坚持在其他信息方面保持完整性。中国政府欢迎外商合法的投资,我们应该更重视理解中国的法律法规。”记者则通过另外途径得知,有关方面封杀谷歌中国的同时,跟李开复聊天时还说,从个人认识角度,也不愿意这样。
      互联网观察家洪波表示,涉黄风波对谷歌中国业务没有太大影响。因为这不是谷歌中国的业务引起,用户不会因为所谓的涉黄而对谷歌中国的业务产生不好的印象。资深财经作家陆新之则认为:“李开复这四年,我觉得是声势大于实际。这四年,李开复个人知名度增加了,但谷歌中国看不到比四年前更大的进步。和同行相比,谷歌中国的增长幅度也慢多了,谷歌全球是超一流发展,阿里巴巴、百度是一流发展,谷歌中国只能算二流发展了。”但也有资深人士指出,某种程度上,谷歌中国在中国的发展,相比于对手,并不是同等公平的机会。李开复朋友王肇辉对李开复这么评价:“李开复既能在四合院和人喝茶吃花生米,也能在五星级酒店和外交官喝鸡尾酒。他能自由游走在中西文化之间。无论是微软还是谷歌,请他做全球副总裁都是看重他在两个文化圈里自由游走的能力。”
      这个擅长在不同文化圈“自由游走”的职业经理人,依然要继续面对他和谷歌中国将遭遇的各种处境的挑战,一如他喜好的美食,经常众口难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