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争议 《经济学的争议》出版说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06:38:01
请点击此处返回“新制度主义时代”首页



书名: 经济学的争议
书号: ISBN 7505832433
购买:当当网上书店
购买:大洋网上书城
版本: 简体(全一册)
作者: 薛兆丰
序言: 张五常
策划: 李子旸 陈玉萍
出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
定价: RMB 25.00
市场: 中国大陆地区
書名: 從世貿說起
書號: ISBN 9628728911
書名: 經濟學的爭議
書號: ISBN 9628806149
版本: 繁体
出版: 花千樹出版有限公司
總編: 葉海旋
單價: HK$ 45.00
市場: 中國大陸以外地區


《经济学的争议》出版简介
《经济学的争议》作者简介
《经济学的争议》前言
《经济学的争议》致谢
《经济学的争议》书评汇编
点击此处查看清晰封面
《经济学的争议》,薛兆丰著,张五常序,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收104篇经济专栏文章,按主题分为9组,包括“自由贸易”、“垄断与竞争”、“价格与管制”、“政府与市场”、“劳力与福利”、“科技泡沫”、“金融政策”、“生活观念”和“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等。
每篇与时事相关的文章,都编写了按语,介绍事件的原委;每篇引起广泛争议的文章,都补加了后记,叙述事情的发展或观点的转变;每个主题内,不仅有鲜明的立场,独特的观点,还有生动的说理。读者未必一概赞同其中的见解,但它们无疑都是理性思考的良好素材。本书特别适合中学生、大学生、新闻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阅读。
这是我过去四年文章的第一本选集。从选文、审校、设计,到印刷、发行,历时两年。有些朋友等得不耐烦了,但我自己大致是耐心的,平心静气地等,等到书印好了,才产生迫不及待要看的冲动。
是因为路卫军,我才开始选编这本文集的。2000年秋天,卫军策划一系列经济学文集,最初确定的几位作者都是大名家。卫军来信邀请我加入,我想他一定是弄错了——我只是小辈。后来见到卫军,我反问他:“你知道我吗?我可不像他们!”卫军笑着鼓励道:“将来会的。”
就这样,我口头答应把文集交给他出版。我把这承诺当真,婉拒了后来的邀约者,并开始把文稿交给好友黄立处理,只是大家都忙,一再推迟了交稿;卫军也把这承诺当真,一直等我,甚至把我文集的预告印在其他作者的书末。后来发生了变故,承诺无法履行,我欠了卫军。
到了2001年秋。朋友五常教授把我推荐给香港花千树出版社,要在中国大陆以外地区出版我的文集。其间,教授告诉我许多编写经济文集的秘诀,诸如怎么起书名有助促销;什么样的体例会对销售不利;文章应该如何分类和排序;封面设计要用什么色调;一页纸上哪几个位置最显眼,等等。
又过了两个月。一天,接到教授电话,说花千树的“王太”鉴定我的文章可以。“王太”是文学家舒巷成的太太。照教授的说法,王太认为可以,就可以试试了。教授于是为这些文章定书名、题字、作序。
花千树主编叶海旋则动手为文章分类。这不容易,必须记得每篇文章的内容,而海旋的记忆力惊人,能记得每篇文章的写作日期有否改动过。一国两字,简体转繁体,不能依靠电脑,必须经过人工,这又折腾了好一阵。
分成两册的繁体版,到2002年的5、6月才相继问世。繁体版印刷精美,版式与教授自己的文集一样,是经过反复比试才定下来的。我没有看过更舒服的竖排文字了。教授有摄影的功底,排版上就是半个空格的移动,他都有美学上的根据。
再说简体版。我完全不懂美术设计,却对美术设计诸多意见,这妨碍了简体版的推出。先是自告奋勇的朋友们替我设计简体版的封面,近二十个构思,我没有一个满意;当然,我自己也提不出任何建设性意见。为什么不请花千树代劳呢?因为教授要收费。
后来请了一位国内的设计师。问题是,这位设计师不仅非要在封面上使用拼音,还坚持要把书的尺寸弄得格外宽,说那是为了让读者至少半年内无法把书插进书架,从而提高他们阅读的概率。实在谈不拢,只得另起炉灶。其间引发的所有麻烦,都由李子旸一一化解。
经过两年周折,不知多少次审校,到2002年底,才有了这本简体版。在书末,我提到30位师长、朋友和合作者,讲述他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并向他们致以衷心感谢。
简体版《经济学的争议》共收104篇,按主题分为9组,包括“自由贸易”、“垄断与竞争”、“价格与管制”、“政府与市场”、“劳力与福利”、“科技泡沫”、“金融政策”、“生活观念”和“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每篇与时事相关的文章,都编写了按语,介绍事情的原委;每篇引起广泛争议的文章,都补加了后记,叙述事情的发展或观点的转变;每个主题内,不仅有鲜明的观点,独特的观点,还有生动的说理。读者未必一概赞同其中的见解,但它们无疑都是理性思考的良好素材。本书特别适合中学生、大学生、新闻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阅读。
感谢读者!
薛兆丰
2002年12月
薛兆丰,青年学者,深圳大学理学士,主修数学及经济,先后从事程序设计、投资管理和翻译著述工作。兆丰的经济评论,言辞洗练,思想一贯,富争议性。除在《财经周刊》、《南方周末》、《书城》和《21世纪经济报道》等全国性媒体开辟专栏外,还参加过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和凤凰卫视的财经清谈节目。1997年建立个人网站“制度主义时代”(www.StevenXue.com),推广与真实世界紧密结合的经济分析原理。现居住深圳,喜欢羽毛球、巴赫和肖邦。
假如您赞成以下任何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那就应该再读点经济学:
春运期间火车票涨价,会增加乘客的负担;
最低工资法对社会底层人士有利;
“价格战”和“恶性竞争”会导致工人失业和企业倒闭;
外国限制我国商品出口,我国就应该限制外国商品进口;
贸易“顺差”是好的,“逆差”是不好的;
反垄断法能促进市场竞争;
商人实行“价格歧视”会损害消费者利益;
政府应该创造更多职位来减少失业;
研究股价的历史有助于预测股市变化;
商人乱提价会引起通货膨胀;
企业为职工支付了部分养老保险;
是房地产发展商推高了土地价格;
失业率太低会造成通货膨胀;
美国联邦储备局负责调节市场利率;
“囤积居奇”导致了物资短缺;
政府增加开支有助于刺激经济;
……
所有这些通行的看法,在您的脑子里可能已经根深蒂固。但它们都是错误的。
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但改造世界观,却是经济学的强项。阅读本书的主要后果,就是经济观的彻底转变。您或许不相信,或许想试试看,不管怎样,祝您阅读愉快!
薛兆丰
感谢波普尔(Sir Karl Popper)、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张五常、科斯(Ronald Coase)和阿尔钦(Armen Alchian)等人。他们的著作塑造了我今天的世界观。尤其感谢阿尔钦教授,他多次鼓励我将他著述中的重大主题改编为短小的报刊散文,在中国推广。
感谢几位编辑。第一是丁小波。初次见到他,是1998年7月11日星期六下午3点,在《财经周刊》的办公室里。他因为刚转载了我一篇文章,所以想见见我,并嘱我以后每期为他写专栏。第二天我答应了。这个专栏后来叫“七日谈”,维持了一年半。读一篇文章就给我辟一个专栏,是小波的胆识。
第二个要感谢的是李韧。1999年底,我决定停写“七日谈”。这时,《书城》执行主编李韧打电话向我约稿:“你写得比某些名家还好,所以请你写12篇文章。”我一口答应,那个专栏叫“试金石”。我后来才察觉,在很多读者心目中,应邀在那本杂志上开辟专栏,原来是一项殊荣。
第三要感谢的是沈灏和李戎。2000年秋天,在我为即将改版的《书城》准备最后一期文章的时候,他们两位《21世纪经济报道》的正、副主编驱车来到深圳,介绍这份新报纸的筹办进展,并约我为他们写专栏。谈了一个下午,道别时我问:“你们到底有多喜欢我?”他们回答:“一直在留意你,所以有信心。”回到家,我思前想后,想了十多天,还是拿不定主意。到了非表态不可的时刻,我望着电脑屏幕,呆坐了一个小时。已经是凌晨4点,困得没有办法,才按下发信键,答应开辟“薛兆丰专栏”。不久,这份报纸便成为全国大报,我的读者大增。
没有上述四位编辑,或没有宫云涛、陈保平和江艺平在他们背后的支持,我大部分文章都不会出现。
再要感谢朋友和同事,尤其是尹忠东改变过我的思想,陈学谦和陈智谦增广了我的见闻,黄立、辜晓红、李凌、徐钟和龙希成在文字上给我指教,何庭波和黄雪涛在专业方面给我大力支持,刘应富、卓海洲和李汝忠三位上司在工作上给我诸多提携。没有他们,我所有文章都会失色。
感谢路卫军和李子旸。是他们的热情和鼓励,促成了本书的选编和出版。本书的简体版参考了繁体版的修订和编辑体例。感谢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叶海旋、王陈月明等多位编辑的细心审校和专业意见。
最后,感谢张五常教授为本书定名、题字、作序。
薛兆丰
200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