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争议”的信贷资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25:04

有“争议”的信贷资金

 

  信贷资金究竟有多少进入了实体经济,又有多少进入了资产市场?如果有信贷资金进入了资产市场,那么它们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的?信贷资金进入资产市场对信贷资金安全会构成怎样的威胁?监管层和商业银行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在结束完对辽宁的采访后,本报特别报道小组又就上述问题专门采访了本报专家组相关专家。今天刊发的这组报道将与读者一起分享专家的观点。

  这么多的信贷资金流向了哪里?信贷投放的途径如何?又在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话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天量”、“巨额”、“超量”等形容数量的词语高频率地与目前中国信贷资金一同出现。1月份1.62万亿元、2月份1.07万亿元、3月份1.89万亿元,银行每月放贷记录都在被刷新,虽然4、5月份信贷资金量投放骤降,也分别达到了5918亿元和6645亿元,投放总量约为5.83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全年信贷资金总量的1.2倍。

  5个月5.83万亿元,这么多的信贷资金流向了哪里?信贷投放的途径如何?又在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些话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这一问题我们很早就提出来了。我们关注的是信贷资金是否进入实体经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占到多大比例,是不是带来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在出口锐减、仅靠国内消费拉动经济短期内难以实现的现状下,扩内需、保增长,最为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幅提高投资。这一做法已得到专家普遍认同,“为了保持经济增长,防止经济下滑,必须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

  但有多少信贷资金进入了实体经济,又有多少流入到虚拟经济,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中国银河证券公司研究所执行总经理苑德军坦言,“肯定有部分资金进入了股市,但数量有多少,很难提供数据。”

  信贷资金进入虚拟经济比较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与信贷资金大批量投放几乎同步的股市、房市行情的好转。郭田勇在解释这一现象说,“这恐怕是一种保增长的代价。拿打靶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即便是神枪手也不可能做到百发百中。所以首先我们要肯定信贷资金的投放是可以解决实体经济资金缺乏的问题。其次,那些没有命中目标的子弹也就是信贷资金,有一些可能会流入虚拟经济中,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现在要防止企业把相当多的信贷资金投入股市,那样,国家采取的刺激经济的措施就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要做的是确保绝大多数资金流入到实体经济,如果出现一小部分漏损,也并非不能容忍。”

  苑德军也赞同这一看法,“现在重点要做的是要确保信贷资金的绝大部分进入实体经济。”

  对股市和楼市出现的回暖迹象,专家也从不同角度给出解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认为:“这一轮股市、楼市的上涨,与银行信贷资金的推动有一定关系。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恢复经济增长都采取了相当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从楼市、股市出现上涨的情况来看,流动性资金的注入,带来了资产价格的上涨。”

  信贷资金可能流入“虚拟经济”的路径探析

  “最常见的路径是,企业将获得的贷款直接投进股市、楼市。”郭田勇概括说。他告诉记者,这通常是针对实力强、资质高、信誉好的大型企业而言。这种优质客户由于具备还款保障,经常会得到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和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尤其在当前宽松的信贷政策下,他们将无处可投的资金投入资产市场,具有较强的冲动。

  丁志杰也认为,要反思信贷扩张后,流动性注入实体经济直到发挥作用的过程。一部分企业在拿到资金后,由于没有适合项目可做,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可能会将信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真正可怕的是,如果投资资本市场有巨大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就会用贷款专门去做这个”。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也持基本相同的观点,他表示:“信贷资金进入企业后,部分资金不能马上使用出去,就会滞留在账上,或进入到某些临时投资的领域去。有些项目可能本身并不是特别的合理,项目的资金就有可能直接进入到比较容易过热的领域中。”也就是说,在实体投资环境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企业拿到那么多钱,如果并不需要马上扩大生产规模,一般都会先用于投资。加上资本市场的收益周期较短,变现方便,对信贷资金很有诱惑力。

  信贷资金流入虚拟经济的第二个路径就是郭田勇提出的另一种情况:由于目前贷款条件比较宽松,部分企业较之前容易从银行获得资金。他们“守信”地将这笔资金专款专用,用于正常经营和生产活动;而将原来的自有资金“置换”出来,投资于资本市场。其实质相当于银行贷款变相流入资本市场中了。

  对于相当一部分企业而言,资金匮乏和利息压力是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尽管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但是短期内经济不太可能得到逆转性改善,全部投资实体经济的回报难以预计。因此,企业资金的“绕圈”现象才会时有发生。

  信贷资金进入企业后,部分资金不能马上使用出去,就会滞留在账上,或进入到某些临时投资的领域去。有些项目可能本身并不是特别的合理,项目的资金就有可能直接进入到比较容易过热的领域中。

  郭田勇总结的第三个途径是,“一小部分资金通过票据贴现方式被企业借出去,又再度被该企业存入银行,以牟取利差。这样存款同时也是资产市场资金的后备池。”据了解,导致票据融资虚增贷款的主要原因是,“6个月期票贴现率折合的年利率与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套利利差”。这与我国当前整个利率体系的缺陷有关,即部分企业认为投资项目建设获得的收益要低于安安分分坐享银行的利息。

  “在现在资本成本低廉的情况下,银行是愿意给企业贷款的,企业也会把握各种套利机会。”丁志杰坦言,票据融资肯定有虚增贷款的部分,但是他认为勿须过分担忧,因为导致票据融资膨胀的因素不仅仅是银行短期信贷和票据之间的利率比较。在新的经济情况下,市场虽然产生了一种价格的扭曲,使得票据融资的利率和短期贷款的成本形成了套利空间,但所占比率并不是很大。

  5月份的信贷数据也基本支持了这样的观点:贷款普遍呈长期化趋势,中长期贷款比重大幅涨至73%;票据贴现的比重继续走低,降到了18%。可以说,随着监管机构加大管理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银行信贷结构已经明显好转。

  第四种情况是,部分企业将没有及时归还的贷款发给职工作报酬,继续维持了企业高管高额的薪酬。在资本市场提前意外回暖的形势下,高管的所得也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了虚拟投资。当然,这种流失渠道并不占主导地位。

  进入“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也须防范风险

  现在的矛盾是国有企业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资金充裕,银行却将他们作为信贷投放的重头。由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虽然目前总体形势企稳回升,但经济毕竟出现滑坡,现在不能靠供给来推动需求,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发展

  即便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也不能认为没有问题。丁志杰表示,“虽然大部分银行信贷资金进入了实体经济,但这些信贷资金目前看还未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这主要是市场的问题。经济的不景气以及衰退导致有利润的项目在减少,大家都没有投资意愿。总体来说,现在的矛盾是国有企业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下资金充裕,银行却将他们作为信贷投放的重头。我估计到今年第三季度就可能出现银行愿意借、企业不愿贷的问题。由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虽然目前总体形势企稳回升,但经济毕竟出现滑坡,现在不能靠供给来推动需求,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发展。”

  仅以辽宁为例,辽宁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上市融资等途径基本解决了自身资金缺口的问题。部分企业认为,银行贷款只会增加他们的运营成本,所以正逐步减少贷款数额。银行应该怎么做?左小蕾认为,“大家总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些信贷资金的投入能增加多少居民收入以及能创造多少就业,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要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还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

  苑德军也提到,“有些商业银行行长谈到百分之四五十的信贷资金都投入到中小企业中,但是企业并没有感到有这么多钱来支持他们。”

  进入4月,信贷资金增量比前三个月大幅放缓。郭田勇认为,未来银行的信贷规模,政府如没有新的刺激计划出台的话,恐怕逐渐往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经济在好转。综合起来看,目前投资增长率非常高,最新数据是38%,消费增长比为15%,也出现了稳健型增长。“三驾马车”中出口这块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但也在缓慢攀升。他认为,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回到7%应该问题不大,如果投资可持续,商业体系内自我循环又比较好的话,有可能会继续往上升。应该看到的是,瑕不掩瑜,国家投放的大量信贷资金已经发挥了作用,我国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中。

  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会对银行信贷资产形成威胁

  如果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楼市,或者出现空转,而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那么会对银行的信贷资产形成哪些威胁呢?

  丁志杰认为,银行信贷与股市、楼市如果有关联性,可能会造成市场波动,影响银行体系经营的稳健性和资产安全。“现在来看,资金推动了部分资产价格的上涨。如果资产价格下跌,那么一些企业对楼市、股市的投资就会出现亏损,相应地银行贷款的违约可能性就会加大。”苑德军表示,信贷资金一旦进入股市,如果资金被套,不能及时变现,就会直接对银行形成违约风险,其中隐藏的风险隐患需高度关注。

  “信贷资金进入虚拟经济会加大银行自身的风险,主要是缘于虚拟经济本身的投机性。”郭田勇指出。对此,赵锡军表示了相同的观点,“大量的资金太集中进入某个领域,比如楼市,资产价格炒得过热,银行的风险就会水涨船高。在上一轮调整中,一些信贷资金就是投进房地产业收不回来的,这都需要引起银行的足够警惕。”

  不过,有的专家也认为,由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企业的整体融资环境变得更加宽松,如果企业将银行信贷资金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再把置换出的暂时闲置的资金临时投资到虚拟经济中,在保持企业正常运转的同时不给银行造成不良贷款,那么这种情况也是可以接受的。

  “不是说银行资金不进入实体经济,就一定有风险。”赵锡军表示,现在最担心的是贷款发放时没有控制好,反过来贷款人拿着钱又没管好。“即便是全部信贷资金都进入了实体经济,但投向不好,比如说产能过剩的行业,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存在着很大问题。”

  信贷资金进入虚拟经济会加大银行自身的风险,大量的资金太集中进入某个领域,比如楼市,资产价格炒得过热,银行的风险就会水涨船高。在上一轮调整中,一些信贷资金就是投进房地产业收不回来的,这都需要引起银行的足够警惕。

  左小蕾也认为,这轮银行突发式的大规模信贷,主要是配套政府项目的信贷,有极大政策性因素。如果对项目的审核、风险的评估、收益和还贷能力的分析没有进行严格的操作,势必会带来不良资产率的上升,进而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

  另外,从5月份信贷数据来看,中小银行代替五大行成了信贷增长的主力。“这是大银行示范效应和中小企业从众心理的结果。”丁志杰认为,“背后可能是中小银行有这样一种思想,就是如果别人都放贷了,但我没放贷,那我在这轮扩张中处于劣势;如果放了,尽管有风险,但所有银行都有风险,所以就法不责众,这种情况下的风险控制尤为重要。”由于中小银行在抢占大项目上没有优势,因此更倾向于以票据融资来增加信贷规模,此外中小银行服务的多为中小企业,在产品需求不足时这些企业也更容易将银行资金挪到股市、楼市等投资领域中。

  加强监管是良策

  信贷资金过度流入虚拟经济对经济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左小蕾强调,政府目前的资金投入已经超过了经济增长中正常的货币需求。如果资金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那么银行信贷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会打折扣,而虚拟经济在某些领域的过度膨胀又会引起局部泡沫,造成虚假繁荣。因此确保信贷资金切实进入实体经济,对于经济平稳发展,以及银行系统的安全性,在当前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整体经济还没有全面复苏之时,楼市、股市已先行回暖,银行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钱,深入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对企业资金流向的监测,避免信贷资金非法进入股市、楼市。防止信贷资金流入虚拟经济,关键是在信贷资金投放、使用两个环节加强监管,对贷款用途的审查要更加严格。

  那么,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措施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呢?

  “现在最担心的是企业使用信贷资金本末倒置。”郭田勇认为,在整体经济还没有全面复苏之时,楼市、股市已先行回暖,银行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钱,深入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对企业资金流向的监测,避免信贷资金非法进入股市、楼市。这其中包括对企业的票据融资贸易背景的审查、监测企业在股市上的动作等。

  苑德军则建议,防止信贷资金流入虚拟经济,关键是在信贷资金投放、使用两个环节加强监管,对贷款用途的审查要更加严格。同时,在贷前、贷中和贷后审查时要跟进监测企业的主要资金流向。另外,对于挪用资金或靠票据套利的企业,应降低其信用评级,减少贷款额度,使这些企业投鼠忌器。

  “由于这轮信贷增长中,中长期贷款比例比较高,一般中长期贷款在5年以上。”郭田勇强调,“因此将来的资产质量反映周期会比较长一些,银行风险具有一定隐蔽性。尽管银行不良率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反弹,但银行要密切观察信贷资金的去向,主要是观察贷款企业的主体业务效益情况,现金流到底怎么样。如果发现企业有不好的信号,要及时采取措施。”

  同时,业界专家均认为,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贷款的窗口指导和检查力度。据了解,鉴于今年一季度票据融资的激增,监管部门已对票据贴现等业务加强了筛查,严查违规现象,一切没有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都将被禁止。

  而加强监管的效果是明显的。央行数据显示,5月份非金融公司及其他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4769亿元,其中票据融资862亿元,较上月1257亿元减少395亿元。郭田勇分析,5月份票据下降,一方面是因为票据融资期限比较短,可能一部分已经到期归还了;另一方面不排除由于央行、银监会对票据融资真实性问题进行一系列检查,一部分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银行已不敢做了,这跟检查的力度比较大有很大关系。

  可喜的是,为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监管部门还将有一系列更有力度的举措。5月份,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召开了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要求银行要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敦促银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而银监会目前正在就《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广泛征求意见,旨在通过贷款人受托支付等方式,加强贷款用途管理,保障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