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夫塔尔街处处皆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20:32:15
王吉会 《 人民日报 》( 2009年8月14日   15 版)

  法国首都巴黎五区有条著名的商业街——幕夫塔尔街。初次看到这条久闻大名的街道时我不免有些失望,因为眼前是条长不过500米、宽不过八九米的普通小街。这条街的名字也令我诧异,它没有像许多法国街道那样用名人的名字命名。一位法国朋友为我揭开了谜底:这条路从前通往罗马,属于交通要道,正因为如此,现在它南边延伸线上才有“意大利广场”和“意大利门”。13世纪这里开着很多洗染作坊,整日被热气笼罩,活像火山喷发(法语:mofette),因此而得名。

  渐渐地我发现了这里的与众不同之处。幕夫塔尔街是个处处有故事的街道:“松果酒馆”在当年曾是拉辛、莫里哀、拉封丹、龙萨等名人小聚的地点;先贤祠和法国多所著名大学就在小街的一旁;而这里距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试验室仅几步之遥。

  成就小街名气的除了这浓浓的人文气息外,还有它独特的市井百态。

  幕夫塔尔街曾经只是巴黎城外的一片村落,今天虽已融入喧闹的都市,人们依然能够在这里感受到昔日乡间的那种悠闲。城里人尽可以流连忘返于一家家小店、咖啡馆和饭馆,也可光顾街边的一个个水果蔬菜摊,那些摆摊的阿拉伯裔商人,不停地用大舌音很浓的法语招徕顾客,并按阿拉伯国家习惯称顾客为“表哥”、“表姐”,看到中国人模样的客人就连珠炮似地问候一通:“你好吗?”“好你吗?”“吗你好?”

  这条老街两边的房子均不超过5层,很多地方都已显斑驳。建筑虽然沧桑,人心却如阳光般灿烂,幕夫塔尔街几乎所有的住户都会用鲜花绿草把临街的窗户装点得生机盎然。而与鲜花同样美丽的是歌声,漫步小街,循乐声走去,总能看到几个街头艺人在投入地演奏,引得行人驻足欣赏。这里见不到空手的乞丐,教堂旁的一位卖艺老人外号叫“关关”,我亲眼见他接受记者采访时骄傲地说:“这里的人们需要我。”老人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艺,只是身着一件旧燕尾服,化着彩妆,一手托上五六根拐杖静立街边,嘴里再含上一只口哨,挤眉弄眼,自然成为孩子们的最爱。幕夫塔尔街的最南边是圣·梅达尔教堂,教堂前的小广场上,每到星期天中午,这里举行的老歌演唱会便成为又一道别样的风景。那位名叫“于连”的戴墨镜的瘦老头,怀抱吉他,面对话筒,指挥大家高唱法国的老歌:《铃兰花儿开》、《樱桃时节》、《香榭丽舍大街》。

  在众多的店铺中间你会偶然发现中国台湾人开的一家茶社,布置得古朴别致,木匾红字,题曰“桃花源茶坊”。店如其名,给喧闹的街道带来一缕东方的清新。而108号则开着一家中国杂货店,稍显富态的解老板是来巴黎闯荡了10多年的温州人,他曾感慨地对我说:“幕夫塔尔街寸土寸金,竞争激烈,中国人要想站住脚跟,就不能像法国人那样去享受生活。”可惜,两年后,杂货店改成了网吧,解老板也不知搬到了哪里。不过,幕夫塔尔街上的中国店铺依然不减:教堂对面老壁画下面的132号不久又新开了一家中餐外卖店——“敏发”。这条街上的中国元素不止这些,只能容纳百余观众的“木剑影院”里,王家卫一部东方韵味十足的影片《花样年华》,曾经连续放映了3个月!

  傍晚时分,随着圣·梅达尔教堂传出悠扬舒缓的钟声,游人散去,整个街道逐渐恢复了宁静,而渐次亮起的街灯里,依然能看到那几个熟悉的中国人还在忙碌着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