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保就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7:34:35
             
今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保就业”

 21世纪网 2009年8月11日   星期二     本报记者 肖明 实习记者 刘慧杰 北京报道 2009-2-24 3:21:10

至2月20日,国家实施新的保增长调控已有100多天。这100多天,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月份贷款数量开始猛增,钢铁价格开始上涨,工业企业开工率上升,股市开始反弹。不过,也存在一些不好的消息——今年头两月用电数字仍在负增长,全国港口吞吐量下滑,失业率仍居高不下。这些相互“矛盾”的数字,各方解读大相径庭,有人说经济已经开始好转,有人说仅仅是“小阳春”。

目前国家统计局正在加紧统计,预备以短期月度数字来捕捉经济新的信号。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贺铿,此前做过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对统计数字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同时,作为财经专家,他也经常对中国经济进行深度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由他解释一下这些“矛盾”。他认为,“自去年11月来中国经济的走势已经到达底部,继续下行的可能性不大。”

虽然宏观形势看好,但他依旧对实际经济中的问题表示了担忧;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缓慢,信贷猛增带来的坏账可能,GDP崇拜挤压民生投入。此外,在专访中,他在多个回答中都强调,保就业是各级政府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数人找不到工作才可怕。”他说。

经济已到底部,结构问题仍存

《21世纪》:你怎么看待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下行趋势还会维持多久?

贺铿:我的判断是,自去年11月来中国经济的走势已经到达底部,继续下行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经济形势与世界金融危机有关系,但并不是非常明显。目前,中国经济要说有问题,主要是结构存在问题,比如投资率很高,消费率很低,某些行业畸形发展——钢铁行业年产能达4亿吨以上,汽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300多万辆,房地产企业4万多家,这些行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这些结构性问题的调整期不可能很短,要想经济很快进入一个正常发展期,我认为不大可能。

我国今年一季度的经济情况应该不会比去年四季度差。今年全年形势我没有那么乐观,但是也坏不到哪里去。目前良好的经济形势,主要与中央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关,但也不能盲目乐观,要认清中国的经济现状,慢慢地继续调整,不能操之过急。

总体上看,我们应该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形势有信心。

《21世纪》:那么你如何看待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

贺铿:从以往的经验看,我国的宏观预判往往有点滞后,出了问题后又有点着急。今后我们要做到,第一不要着急,人从主观上都是想一下子改变形势,但经济运行有自己的规律,要慢慢来。第二,在整个经济运行的过程中,要重视经济学界的理论观点,不要盲目。在政策指导思想上要注意民生,保证就业。

《21世纪》:保就业”和“保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

贺铿:今年GDP增长率是否能达到8%,我们不要把这个问题看得太重。从今年的宏观政策来看,如果各方面都能够落实,GDP增长率达到8%还是有可能的。我个人认为,今年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就业。

保GDP增长还是保就业,这是非常不同的。这几年,我们把GDP这一问题放在了过分重要的位置上,这没有必要。各级领导在经济工作过程中还是要以民生为本。如果就业率较高,居民收入增加,需求就会增加,GDP增长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反之,工作都找不到,经济形势很难好转。因此要关注民生、关注就业,让二者相互作用。

《21世纪》:目前找工作的人很多,但是企业又说招不到人,这是怎么回事?

贺铿:这还是个结构性的问题,就是说总量需要找工作的人多,但是有技能的人少,但是企业又需要有技能的。目前我国技术人才较少,需要今后多方面加强培训,这个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多数人找不到工作。

通缩可能仍然存在

《21世纪》:我们观察到一些“矛盾”现象,想请你分析一下。首先,1月份信贷增速很快,流动性会不会失控?

贺铿:今年1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62万亿元。我非常担心这个问题。

目前中国只是经济下滑,而非金融危机。现在滥放贷款,未来可能会出现坏账,一旦演变成金融危机,就很难收拾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地方政府向金融系统的贷款,由地方政府担保,由于地方换人很快,今后由谁负责是个问题;第二,贷出去这么多款,是否真正拉动内需也不清楚。如果这些钱进入了股市,那就很糟糕了。现在,国务院对于可能的坏账大量出现问题已经开始重视了。

《21世纪》:再就是,如安徽、江西等中部省份,1月份工业实际增幅还在16%以上,好像没有受太多影响,但沿海地区好像压力很大。为什么区域经济如此冷热不均?

贺铿:第一,是因为二者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沿海城市多属于外向型经济,而中部地区则是投资集中型,有了投资项目,GDP自然也上去了。第二,就要看各个地方的具体政策了。同时,每次经济普查后,各地数字也会有大的变化,比如2004年普查,广东GDP比以前多出很多,而有些地方就少了很多。所以(这个现象)还需具体分析,一时说不清的。

《21世纪》:现在农产品价格波动比较大,会引发通胀么?

贺铿:农产品、食品价格的上涨,对农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并不会引起严重的通胀。相反,现在我们需要担心的是通货紧缩,我们的农产品价格正在非正常地下降。我认为中国现在还没有太多引发通胀的条件。

通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上一个经济周期就有先例,1998年至2002年期间,我国基本上是通货紧缩,2003年以后物价才开始上涨。

《21世纪》:再一个是,宏观经济向下,房地产存货高企,但价格仍居高不下,这好像是个怪圈。有点像“大萧条”时纽约的牛奶倒了老百姓也喝不到?

贺铿:现在中国房地产业的商品房供大于求严重,而老百姓又买不起房。这说明这个行业的泡沫是最危险的。以前包括美国、巴西、香港、日本、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都与地产泡沫有关。

首先,我们要对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有个正确的认识。它主要是大城市的问题,比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泡沫都很严重,而在中小城市普遍就没有多少泡沫。因此,我们应该把大城市的房地产商引向中小城市,从而促进中国的城市化。房地产行业解决的是民生问题。在大城市搞两三万一平方米的商品房是不可以的,绝不可以让一些投机者借此投机。

要解决房地产的过剩,也并非解决税制体制的问题就能解决得好的。关键是地方政府有多少钱就要做多少事,钱多给老百姓多办事,钱少为老百姓少办事,但是不能让老百姓替你出钱办事。

直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

《21世纪》:下一步保增长措施中,刺激消费被认为是重点。目前有很多办法,比如消费券、给低收入者直接补贴,但也存在争议,你怎么看?

贺铿:我是不赞同这种办法的。

如果有钱的话,政府可以扶持最薄弱的地方,比如农业的发展、居民的社会保障,还有医疗保障问题,总之,应该尽量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让大家真正有消费能力,这个最重要。

发消费券、给低收入者直接补贴只是治标,而治本,最重要的还是靠扶持就业。地方政府可以多扶持办一些老百姓都需要的企业。我常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一些农村,连个像样的理发店都没有,农民有了钱是不是生活就不需要丰富呢?应该在这些方面多想些方法,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21世纪》:好像的确有很多发展服务业的机会,比如校车,社会需求量大,但是没有政策支持,全国都没有发展起来。

贺铿:这涉及两个问题。第一,干什么问题不要只想“高”,要多为消费水平较低的人群考虑,要从他们的角度认识问题,这是各级领导指导思想需要转变的问题。第二,要想发展服务业,不能一来就想挣大钱,要扶持那些赚小钱的人,要想想增加了几个就业机会。

只要真正是为人民服务,为大多数百姓利益着想,这些(校车等等服务业)都是绝对可以做到的。如果你想的只是如何升官,GDP又提高多少,那肯定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我始终认为,要把就业问题放在首位,这才是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