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季羡林的水平究竟有多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24:24
有些人的学问大,好像是与生俱来的。大到了什么程度呢?大到了别人一提起他的名字或你自个儿一看到他的名字,就得五体投地、俯首帖耳,就得仰其鼻息、肃然起敬。总之,容不得讨论,更容不得怀疑。
“文学姥姥”冰心曾经就是这个样子的。“国学大师”文怀沙也曾经是这个样子的。直到有一天,冰心死后,有一个胆大的孩子说:“我不悲痛,也不难过。因为我并没有得到过冰心思想的泽惠,也没得到过冰心文学的滋养。”想一想,也是。除了曾经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短篇《小橘灯》(不知是小说还是散文)外,冰心还有过什么影响过世道人心的作品呢?不知道。国学大师、楚辞专家文怀沙,我也是曾经莫名其妙地崇拜过几十年的。为什么?不知道。反正在我很小的时候、当文学青年的时候,就总能见到这个人的名字,慢慢地这个人在我心中就被固定化、模式化、神圣化了:大师。也是直到有一天,有一个胆大的男子写了一篇文章,我们才恍然发现:除了组织过一帮青年学生,编过一本叫做什么《四部文明》的通俗道德读物外,文大师原来并没有什么学术鸿制啊?
最近又有一个大师终于去世了,叫季羡林。说他“终于”去世,是该大师实在能活,98岁,把一个个同时代的人都熬死了。季大师的水平有多高呢?许多媒体上都说他是“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梵文、巴利文专家、作家。他精通12国语言,对印度语文文学历史的研究建树颇多。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中科院院士。”如此说来,季大师的水平应该是很高的。
但是,由于之前有冰姥姥、文大师的教训,我把上面那段话仔细看了几遍后,最后落脚在“东方学”和“精通12国语言”上。在世界上的所有学问里,还有一门叫“东方学”吗?一查资料,果然有,产生于近代西方,是研究亚洲和非洲地区历史、经济、语言、文学、艺术以及物质、精神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听一听,够邪乎的。如果笼统地把世界做地理性划分,除两极外,地球应该是既有东方,又有西方。同理,既然有东方学,就应该有西方学。然而,很遗憾,目前还真的没有什么西方学。
再说这“精通12国语言”。一个人的一生,除母语外,再精通一门外语都不易。记住,是“精通”。大师的大脑可能都会比常人大些,那就再精通一门、二门或者三四门吧?可是,季大师是精通12国语言啊?厉害,实在是厉害!
东方学也罢,12国语言也罢,我是没有任何理由怀疑季大师不精通的。但同时做为一个也读点书、也研究点杂事的人,我更清楚,一个人一生中,无论你再勤奋,精力也终究是有限的。
坦诚地说,季大师中青年时代等身的专著我都没看过,估计即使看了也看不懂。因此也不敢妄论其水平高低。倒是去年,我买了一本他躺在301医院病床上写的《病榻杂记》一书,翻了翻,印象颇深。为什么当时我动了买这本书的心思呢?因为当时很多人在媒体上起哄,说什么该书“出版前备受期待”、“出版后备受关注”。那么,这本书究竟如何呢?我照录几篇吧:
写老师的——《王老师》
教数学,名字忘记了,好像当时就不清楚。他是一中的教员,到高中来兼课。在山东中学界,他大名鼎鼎,威信很高。原因只能有一个,就是他教得好。在北园高中,他教的不外三角、小代数和平面几何之类。他讲解十分清楚,学生不需用多大劲,就都能听懂。但是,文科学生对数学是不重视的,大都是敷衍了事。后来考大学,却吃了大亏。出的题目比我们在高中学的要深得多。理科高中的毕业生比我们这些文科高中的毕业生在分数方面沾了大光。
写非典的——《让坏事变成好事》
当前,全世界都让“非典”问题搅得一塌糊涂。中国对于抗击非典的工作更是特别注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全世界所赞赏。
抗击非典是一件好事,而非典的出现则是一件坏事。我们常讲让坏事变成好事。看看怎样把非典的出现变成好事。
据说,在东方国家中,日本没有非典。原因也并不难寻求:日本人最爱清洁。抛开人所共知的政治原因,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向日本学习。
写锁事的——《安装心脏起搏器》
听说个别老友安装了起搏器。
我也是有心脏病的,学名大概是心律不齐。这一点玉洁(其助手——孙注)是知道的。于是她也让我安装。我答应了。
我这个人好胡思乱想。一看到起搏器,我立即莫名其妙地想到了马克思。几十年前,我读过一本书,讲到马克思的死:他孤零地坐在一间屋子里,被人发现时已经死去。用常识来答:只能由于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或脑血管出了问题,如果当年已经有了起搏器,而马克思又已装上了的话,他一定不会这样愉快地“无痛而终的”。他能够继续活下来,继续写他的《资本论》,写到什么程度,那就很难说。反正可以免掉恩格斯许多麻烦。
写赞歌的——《赠301医院》
301是中国的标志
301是中国的符号
301是中国的光荣
301是中国的骄傲
我能够在此养病也分得了光荣一份
既治好了我的病也治好了我的心
如此看来,大师的水平究竟有多高呢?看官自己判断吧。已经有“季丝”出来解释:季老晚年心境归于平静,90岁后著文已很少用形容词。而我却认为,文人品质的可贵之处之一应是:一是不轻易下笔,二是一旦下笔,笔下就有华章,就有惊雷,就超凡脱俗、不同凡响。我的感受是,季羡林曾郑重著文、白纸黑字地声明辞“国学大师”、辞“学界泰斗”、辞“国宝”称号,应该不是客套话。
写此文这几天,我正搬家,偶然翻出我女儿孙憨妞在上小学五年级时写的一篇作文,也原文照录于此,哂你一笑:
《放风筝》
这几天,全市的小朋友们好像都在放风筝。我们班里有几个小朋友对放风筝更是特别上心,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全校同学所羡慕。
看来会放风筝是一件好事,不会放风筝是一件坏事。爸爸常对我说要让坏事变成好事。因此我下决心要把不会放风筝这件坏事变成好事。
星期天,我和邻居小朋友乔梁,在我爸爸、妈妈以及他爸爸的带领下,到城西的空地上放了半天风筝。我俩都学会了。但我没有乔梁放的好。在这方面我应该向乔梁学习。
今天玩得真快乐!
不知俺闺女孙憨妞将来会不会也成长为“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