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与我何干金融危机与我何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16:42

一分钟通俗演绎次贷危机

《金融危机与我何干》中国金融出版社作者:温剑波

  馒头篇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起因是人们不愿消费还是劳动力缺乏?或者是大量金钱投入到房地产上而人们都不愿买房子导致银行收不到贷款?不对!真正的原因是信用扩张,是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次贷危机是导火线。在这里原创一个例子说明:

  两个人卖馒头,每人一天卖20个(因为馒头总需求量只有40个),1元钱1个,每天产值40元。后来两人商量,相互买卖100个(A向B购买100个,B向A购买100个),用记账形式,价格不变,交易量每天就变成240元——虚拟经济产生了。

  如果相互买卖的馒头价格为5元,则两人间的交易额每天为1 000元。这时候,A和B将市场馒头的价格由1元上涨到2元,有些人听说馒头5元钱1个,而看到市场馒头只卖2元1个时,赶快购买——泡沫经济产生了。

  馒头一下子做不出来,人们就购买远期馒头(即先预订上,等做出来再拿货)。A和B一方面增加做馒头(每天达100个或更多),另一方面卖远期馒头,还做起了发行馒头债券(就是粮票)的交易,购买者除了用现金购买,还用抵押贷款购买——融资,金融介入。

  有些人想买馒头,既没有现金,又没有抵押品,怎么办呢?A和B就发放次级馒头债券,并向保险机构购买保险——次级债券为次贷危机播下种子。

  某一天,购买者发现买来的馒头吃不掉,存放既要地方,又会发霉,就想赶快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馒头泡沫破裂了。

  馒头店裁员了(只要每天做40个馒头就可以了),馒头债券变废纸了——次贷危机爆发了。

  抵押贷款(抵押品不值钱)收不回,贷款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保险公司面临破产等——金融危机发生了。

  LV篇

  有一天,一位其貌不扬的男士,带着一位十分艳丽的小姐,来到商场选了一个价值6.5万元的LV手袋。

  付款时,男士掏出支票本,十分潇洒地签了一张支票。店员有些为难,因为这对夫妇是第一次来店购物。

  男士看穿了店员的心思,十分冷静地对店员说: “我感觉到,您担心这是一张空头支票,对吗?今天是周六,银行关门。我建议您把支票和手袋都留下,等到星期一支票兑现之后,再请您把手袋送到这位小姐的府上。您看这样行不行?”

  于是店员放下心来,欣然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并且大方地承诺,递送手袋的费用由该店承担,他本人将会亲自把这件事情给办妥。

  星期一,店员拿着支票去银行入账,支票果真是张空头支票!愤怒的店员打电话给那位顾客,顾客对他说:“这没有什么要紧啊!您和我都没有损失。上星期六的晚上那位小姐已经答应了我的要求!哦,多谢您的合作。”

  这个故事深刻揭示了次贷危机的本质。人们在对未来收益充满良好预期的时候,对于可能加大的风险缺乏防范意识。美女认为周一6万多元的LV就到家了,自然也就放松了警惕,认为一夜情的投资是值得的,对于投入产出的预期是建立在一个具有巨大风险的情况下的。须知对未来收益预期的包装是投资机构最擅长的事情。

  汤姆大叔篇

  镜头一:汤姆大叔买房记

  汤姆大叔家是美国的一个典型的中下层家庭,收入不稳定,买不起房子。他整天想着要是有一天能有自己的房子住,那该有多好呀!如果能住进大别墅,那真的像做梦呀!但是靠汤姆大叔微薄的收入是买不起房子的,于是他想贷款买房,但是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即传说中的次级贷款者,所以迟迟也拿不到贷款。

  直到1997年,贷款公司的广告铺天盖地,汤姆大叔的春天也跟着来临了。

  有一天,汤姆大叔做房贷推销的远房侄子来到他家,对他说:

  “叔叔,买个大别墅吧!”

  “我的钱不够呀,侄子!”

  “没关系,我们公司可以给你贷款!”

  “可是侄子,你知道我没有稳定收入……连首付也付不起。”

  “我们提供零首付!”

  “但是现在利息那么高……”

  “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但是即使这样我每个月还是付不起……”

  “没关系,叔叔,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稳定的工作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那如果我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呢?”

  “哎呀,叔叔!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汤姆大叔就在这样的诱惑下,像无数美国市民一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住进了他梦想中的大别墅。

  镜头二:领头大哥——投资银行出马

  乐观的美国市民使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钱算是都贷出去了,可能不能收回来呢?贷款公司的董事长们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贷款公司的董事长们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这些大哥找来诺贝尔奖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金融工程人员,用上最新的经济模型,一番金融炼丹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评价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这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哥,你说他们有没有看到这里面有风险?

  开玩笑,风险是用鼻子都能嗅得到的!可是面对巨额利润,那还犹豫什么,接手吧!于是经济学家、金融工程人员、大学教授用数据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重新包装,就弄出了新产品 ——CDO( 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 CDO,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贷款的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于是投资银行把它分成高级CDO和普通CDO两个部分,发生债务危机时,要先赔高级CDO的钱,后赔普通CDO的钱。这样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大哥们部下的三寸不烂“金”舌,在高级饭店不断办研讨会,送精美制作的演示文稿,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于是投资银行找到了避险基金,避险基金们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日子,这点风险简直是小意思!

  于是凭借着关系,投资银行在世界范围内找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部分普通CDO。2006 年以前,日本中央银行贷款利率仅为 1.5 %,而普通 CDO 利率可能达到 12 %,所以光靠利差避险基金就赚满了。

  镜头三:避险基金戏耍大哥

  大哥出马果然不一般!2001 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呀!这样一来就如同汤姆大叔的侄子说的一样,根本不会出现还不起房贷的事情,就算没钱还,把房子一卖还可以赚一笔。结果是从贷款买房的人,到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家商业银行,再到避险基金,人人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但是投资银行大哥们却不太高兴了!当初他们是觉得普通 CDO 风险太高,才丢给避险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比自己赚的还多,净值拼命地涨,早知道自己留着了。于是投资银行也开始买入避险基金,打算分一杯羹。这就好像阿花家里有放久了的饭菜,本来想毒死邻居家讨厌的小狗,没想到小狗吃了不但没事,反而还越长越壮。阿花傻了眼,难道发霉了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投资银行们大举加仓避险基金,可把避险基金们乐坏了。现在避险基金们拿着抢手的CDO准备大干一票了!于是他们把手里的CDO抵押给银行,换得10倍的贷款操作其他金融商品,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卖普通 CDO。

  镜头四:集体失控

  咳咳,当初可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 CDO 可都是归我们的!投资银行实在心里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避险基金和卖普通 CDO 给避险基金之外, 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新产品,就叫CDS( 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好了,华尔街就是这些天才产品的温床。一般投资者不是都觉得原来的 CDO 风险高吗,那就再弄个保险好了,每年从 CDO 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险费,白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了风险,大家一起承担。以 AIG (美国国际集团)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 CDO 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避险基金想:“也还可以啦,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是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于是再次皆大欢喜,CDS 也跟着红了!

  但是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 CDS 的创新产品,找更多的一般投资大众一起承担!我们假设 CDS 已经为我们带来了 50 亿元的收益, 现在再新发行一个基金,这个基金是专门投资买入 CDS 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之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我们把已经赚的 50 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如果这个基金发生亏损,那么先用这 50 亿元垫付,只有这 50 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会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提前赎回的,首次募集规模为500 亿元。天哪,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基金吗?

  1 元面额买入的基金,即使亏损 10% 都不会亏自己的钱,可赚到的每分钱都是自己的!评级机构看到这个天才的规划,简直是毫不犹豫:给出 AAA级评级!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虽然首次募集规模原定的是500 亿元,可是后续发行了多少亿元,已经无法估算了,但是保证金 50 亿元却没有变。如果现在有5 000亿元的规模,那么保证金就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亏到本金的 1% 时才不会亏钱,也就是说亏本的几率越来越高了。

  大结局:大别墅梦碎了,大哥跑了,次贷危机爆发了

  当时间走到2006 年底,风光了整整 5 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 这条资金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利率的时限到了之后,汤姆大叔们无法偿还贷款—大别墅被贷款公司收回,拍卖掉也收不回成本—贷款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连累 AIG 保险公司和贷款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报告—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接近成为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