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比一个复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34:47
作者:李子暘
 
米瑟斯曾经区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认为后者比前者复杂得多,所以,他反对在社会科学中使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比如用数学分析经济学,或者,像研究物理学那样经济学。
后来,有人在米瑟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把世界上的系统区分出三种复杂程度。
第一种是仅有少数变量的系统。这种系统的问题可以用数学进行研究,建立起含有变量的方程式,也就是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某些变量推导出其他变量。现实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是这样,比如工程学问题、物理学问题。航天飞行这样看起来非常复杂的工程,其实涉及的变量也并不很多。
更复杂的系统就是那些包含大量变量的系统。对这种系统,一般的数学就没有能力处理了,只能依靠概率论等专门的数学工具。而且,任何研究都不能得出确定的结果,只能得出一定概率的结果。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天气预报。
天气系统包含的变量太多了,虽然每一个变量单独拿出来都不难处理,但无数变量混合到一起,到底能够产生什么结果,就非常难以处理了。概率论是非常尖端、复杂的数学,但对天气也只能得出大概的概率结果,不可能提出准确的预测。
但还有一种系统,比天气这样包含大量变量的复杂系统更加复杂。这种系统,不但包含大量变量,而且这些变量还都是主动的,系统中的因素,会根据周围的环境主动地调节自己的行动。无数这种主动变量构成的复杂系统,是宇宙中目前所知最复杂的系统,这就是人类社会系统。
对这种最复杂的系统,数学完全无能为力。有人会问,你并不跟踪最新的数学发展,怎么知道数学无能为力?我虽然不能跟踪数学的最新发展,但人类至今不能制造出完全意义上的智能机器人,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在分析某个单个的主动因素时,都非常困难。那么,亿万这种主动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数学又怎么可能分析呢?
人类的大脑,就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对这个系统,科学迄今的认识非常有限。那么想想看,亿万个这样的大脑组成的系统,又怎么可能准确分析和预测呢?
对人类社会系统,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认识。经济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认识角度。这是因为,交换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础联系之一。其实,经济学更名为交换学,可能更为准确。在交换的基础上,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出非常复杂的结构和人际关系,并最终形成了社会本身。经济学研究的,无非就是围绕着交换展开的种种复杂结构。
马歇尔以来的经济学家,在经济学中大量使用了数学。这实际上是把少变量系统的分析工具用于最复杂的系统,只能导致歪曲性的简化。这种经济分析中大量使用了类似物理学的术语,比如均衡、速度、力、无摩擦力的完全竞争、变量之间的固定关系、不包含时间的笛卡尔二维平面分析等。但这些分析并不能把握住经济世界的本质特点。
如果不用数学,应该怎么研究经济学呢?
按说,对于这种复杂系统,很有理由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分析。但在研究经济学时,人有一个固有的优势,那就是人可以反省式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单元——人。我们并不能站在某个基本粒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但我们当然可以站在人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也就是说,因为经济学家自己就是人,他天然就可以对许多重要的经济规律有所理解。这被称为先验性的认识。
比如,人是有主动性的,边际收益递减,价格规律。这些经济学的基础定理,只要一说出来,每个人都可以理解。并不需要收集数据,观察事实,然后才能理解这些规律。这种先验性的认识区别于后验性的认识。后验性的认识,建立在累积经验的基础上,必须首先观察事实,然后分析提炼,最后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在先验性公理的基础上,经济学用逻辑的方法,推导出经济世界和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并用自然语言加以表达。这是唯一可行的研究和描述这种最复杂系统的方法。如果逻辑推理的过程没有错,这种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就不接受事实的证伪。对于经济世界这种超级复杂的系统来说,任何被提出来的事实都难免片面和歪曲。普遍的逻辑链条比偶然的观察要可靠得多。
同时,经济学也不能越界,以为自己可以像物理学那样得出确定的预测结果,那是一种理性僭越。对于这种最复杂的系统,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和任何方法可以做出精确的预测。经济学家不是巫师。
另一方面,有人不适当地把“实事求是”的原则沿用到经济学中,要求经济学的基本定理和逻辑推理结果也要接受事实检验,这种做法只能导致经济学的研究无法进行,让经济学理论被各种观察到的“事实”来回折腾。
先验的经济学方法论引起了长期的争论。现在还不是这个争论结束的时候,但这个争论至少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经济世界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