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公交"挤掉"谁的尊严?公交车如何pk小汽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17 02:37:04

挤公交"挤掉"谁的尊严?公交车如何pk小汽车?

2010.10.26  人民网  有车族拒绝挤公交,因为感觉被"挤"掉了"起码的尊严"

车辆无序增长,道路难堪重负 公交出行却遭有车族抵触:被堵到头昏眼花也不愿意放弃开车

       1994年至2003年,北京市严重堵车路段的数字逐渐上升,1994年为36处,1995年为55处,1999年猛增到99处,2003年经过专项治理仍达87处。统计显示,1997年2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00万辆,2003年8月达到200万辆,京城由此开始了时至今日长达八年的"治堵"历程。从环线建设到地铁布局,从尾号限行到快速公交,决心之大,投入之多,无不显示出北京的艰苦努力。然而,时至今日交通拥堵仍未有根本改善的迹象,一些有车族尽管被堵得头昏眼花,也不愿意放弃开车。
    
       9月那场"惊天大堵车"提醒我们,北京交通的"心脏病"犯了。警方呼吁市民尽量改变出行习惯,多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以节省时间,减小交通压力。然而不少市民并不买账,家住天通苑的市民孙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被堵到头昏眼花,她也不愿意放弃开车。"早晚高峰,地铁里挤得让人觉得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尊严。"孙女士说,每天两次和大批陌生人前胸贴后背,对乘客,特别是女乘客实在是种煎熬。"自己开车起码能避免这种尴尬。"   
六因素引发"惊天大堵",143条拥堵路段创北京交通纪录

天街小雨润如酥,满城尽是堵车路  交管部门:以"拥堵"为特点的交通将持续到"十一"假期        天街小雨润如酥,满城尽是堵车路。9月17日的北京,一场小雨引发了全城大拥堵。所有环线道路、主要大街、交通枢纽等出现不同程度拥堵,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峰值达到创纪录的140条,的哥抱怨平时三分钟的路程走了半小时,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感慨“堵不忍惨”,网友惊呼“一场小雨,足以击瘫北京交通!”

  京都米贵,居大不易,行更为不易。调查数据显示,北京市民每天平均上下班在路上消耗的时间为40分钟,居全国之首。本来,堵车在北京已是家常便饭,大家已经堵得习惯了,疲劳了,不想忽地来了这么一场“惊天大堵”,多少给疲劳的人们猛一激灵。

  面对此次大拥堵,交管部门给出了天气不好、事故多、出行集中、节日临近、新车增多等解释。固然,这些因素无不是堵车的推手。但这样的解释还是不在点上,难以让人信服。有专家指出,拥堵的病根,还在城市规划问题和人口日益膨胀的现状。城市摊子越铺越大,人口越来越多,而城市规划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求。在这一矛盾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交通系统,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就好比平素就弱柳扶风的林妹妹,风和日丽还能勉强行几步,一旦下雨下雪,哪里还扛得住?

  近年来,从环线建设到地铁布局,从尾号限行到快速公交,决心之大,投入之多,无不凸显了北京为缓解交通拥堵所作的艰苦努力。然而,时至今日,交通拥堵问题仍未有根本改善的迹象。据预测,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即便采取最为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单双号限行,拥堵仍将与目前持平。也就是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这一政策的正面效力将很快耗尽,急需有关部门提前谋划,酝酿出台更富有前瞻性、创新型和系统性的对策。当前,如何在成型的城市格局中调整交通网络,如何提高交通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如何科学规划、迅速建设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如何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有尊严的公交服务等,无不考验着相关部门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智慧。

  去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1972万人,全年净增机动车51.5万辆,目前机动车已经超过450万辆。市区交通拥堵时间已达每天5小时,交通拥堵范围正由市中心区向外围和放射线道路蔓延。形势逼人,如果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治理对策,任由“办法落后于困难”的情况发展下去,拥堵将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心腹大患。

  回顾世界城市发展历程,各大城市都曾有过不堪回首的拥堵史,现在也依然面对这一难题。可以说,拥堵是一个世界难题。北京在迈向世界城市的过程中,需要以更大精力、更高智慧应对拥堵等棘手问题,积极破解城市发展的深层矛盾,为未来发展破除瓶颈,创生经验。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检验城市文明的试金石。 北京中秋国庆期间不限行可能导致交通大拥堵2010.9.19    新京报          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著名学者梁思成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心脏病。”如今,他的担忧逐渐成为现实。从2003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00万以来,北京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治堵”历程。然而,纵然在这八年里各种治堵措施层出不穷,时至今日,人车矛盾依然无法破解,而这注定是京城若干年内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棘手难题。

   “下午3点半一辆68路公交车从厂桥出发,晚上8点半才到六里桥,13公里路走了5个小时。”网上的帖子如此描述前日大堵车的一幕。这样的拥堵情况,可能在今日重现。记者昨日从交管部门了解到,今天机动车不限行,又恰逢工作日,全市道路交通压力加大。

  16天不限行困扰全市交通

  前天大拥堵的情况,昨天没有继续。虽然此前不少市民预计,中秋节前最后一个休息日,机动车不限行,北京发生大拥堵的可能性很大。但根据交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昨天上午,市区道路行驶基本正常。昨日晚高峰,东二环、东三环、东四环等部分路段拥堵严重。截至昨日19时,市区整体交通运行正常,城区环路部分路段车多行驶缓慢,京藏高速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京开高速出城方向车行缓慢,但总体情况没有超过平日周末晚高峰。

  再过3天,中秋节就到了。据了解,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共计16天不限制机动车上路。其中,9月19日、25日、26日———三个周六日由于倒休变成工作日,上路车辆增加20%,这将对全市交通带来巨大困扰。

  交通脆弱难耐多因素冲击

  “北京的道路已经很脆弱了,经不住多种因素叠加的冲击。”北京市交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坦言。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50万辆。这几天明显呈现节前交通特点,今日机动车出行不受尾号限制,因此预计全天路面车流量比较大,特别是当天早晚高峰的持续时间会比较长,其流量将超过周一早高峰和周五晚高峰。

  交管部门预计,今日不少上班族可能提前出行以避开早高峰,所以,今天早高峰可能要比平日提前近一个小时,大约6时30分左右就能有所显现。此外,晚高峰也预计会持续到很晚。交管部门建议,今日与接下来的两个倒休日,开车上班最好提前半小时出门,尽量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目前,交管部门已准备好假日应急预案,如果今日再次发生严重拥堵,将全员上岗,根据路况变化加强疏导。

  ■ 背景

  八年“治堵” 仍难治本

  据媒体报道,1994年至2003年,北京交管局对北京市严重堵车路、路段的统计逐渐上升。1994年为36处,1995年为55处,1999年猛增到99处,2003年经过专项治理,仍达87处。

  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2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2003年8月达到200万辆,北京人开始体验到堵车的无奈,京城也由此开始了时至今日长达八年的“治堵”历程。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介绍,到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自行车三种“绿色出行”方式比例力争达到65%,其中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出行比例由目前的38.9%提高到45%,自行车出行比例由目前的18.1%力争提高到20%,特别是要大力提高“自行车+公共交通”方式的出行比例。

  ■ 回应

  “将和气象部门通气发布出行提示”

  “一个人能吃半斤你让他吃一斤也不行啊。”谈起前日的交通大拥堵,市交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有些无奈。昨日,该负责人接受本报采访,分析北京拥堵的症结时指出两大问题。

  车辆无序增长。根据北京市道路交通设计流量计算,目前全市部分道路实际流量早已超过饱和。

  该负责人表示,像前日那样的大拥堵与道路难堪重负有很大关系。同时,他表示,北京市道路拥堵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比如前日的小雨就给临近节日的交通增加了负担。

  交管部门已经与气象部门形成配合,一旦预计有降雨、降雪等情况,就会提前通气,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提示,并准备好应急预案。

  道路行驶陋习也是造成拥堵的一个重要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该负责人说,即使再修路,车路矛盾还会一直存在,这就需要从驾驶规则上下手治理。

  交管部门近阶段将开展针对10大交通陋习的整治行动,以促使非机动车和行人形成规范的交通意识。

  ■ 专家声音

  明确私人交通发展思路

  ●毛保华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北京堵车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完善公共交通。眼下立即控制北京城区的交通总量,不太现实。要缓解堵车现状得从两方面下手:一是调整中心城区交通结构。东京、伦敦等国际化大城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比例都在60%以上,而目前北京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二是明确中心城区私人交通发展思路,没法控制购买车辆,就要通过政策引导市民用车,但前提是公共交通能力应得到改善,市民能很方便换乘至中心城区各地。

  交通公交化一小时到达

  ●上海交通发展研究所所长陆锡明

  北京的交通体系一是公交优先,再一点,交通需求管理。新交通体系能够在这些网络上按照一小时到达。把轨道交通、小汽车、公交、出租车等各种交通出行方式综合衔接起来,织成网络,不要使各种出行方式成为“敌人”,要成为相互合作的“朋友”。

六因素引发暴堵 城市交通似弱柳扶风的林妹妹,风和日丽勉强能行,下雨下雪就扛不住了

    当夜,交管部门对严重堵车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堵车的主要原因有六项:
  全市普降小到中雨,湿滑路面上车辆行驶缓慢。
        ②周末各类聚会出行过于集中。
  当日尾号限行数是4和9,尾号4和9的车辆较少        中秋临近,进出京道路及交通枢纽,繁华商业街区交通压力凸显。
  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猛,截至9月12日机动车保有量超过451万辆,市区道路处于超饱和状态。
  路面剐蹭事故增多。交警透露,现在高峰时期的北京交通已经处在临界状态,在如此高的车辆保有量和使用率之下,路面稍有波动,如发生事故、出现故障车,甚至是交警处罚违法车辆,都有可能造成拥堵。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交通心脏病"该怎样治?

车辆无序增长,道路难堪重负    堵得头昏眼花也不愿放弃开车,有车族为何抵触乘公交出行?

    1994年至2003年,北京市严重堵车路段的数字逐渐上升,1994年为36处,1995年为55处,1999年猛增到99处,2003年经过专项治理仍达87处。统计显示,1997年2月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达100万辆,2003年8月达到200万辆,京城由此开始了时至今日长达八年的"治堵"历程。从环线建设到地铁布局,从尾号限行到快速公交,决心之大,投入之多,无不显示出北京的艰苦努力。然而,时至今日交通拥堵仍未有根本改善的迹象,一些有车族尽管被堵得头昏眼花,也不愿意放弃开车。

漫漫堵车路,难载车轮上的幸福生活  城市发展怎能总是“办法落后于困难”?

       据预测,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即便采取最为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单双号限行,拥堵仍将与目前持平。如何在成型的城市格局中调整交通网络?如何提高交通管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如何科学规划、迅速建设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如何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有尊严的公交服务?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在借鉴发达城市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制约下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探索如何采用新技术加快对道路交通系统的改造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

        据统计,北京市机动车以每月5.75万辆的速度在增长,半年增加了34.5万辆。据上班族讲述,他们的普遍状态是“出门路上能看星星,回家路上还能看星星”。另一方面,北京以“平均52分钟”位居全国城市上班耗时榜首,上班族担忧上班路将更漫长。(《北京晨报》7月27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数量以惊人的速度与日俱增。大部分发达国家的城市交通都经历了“私人小汽车膨胀——道路拥堵——重视发展公共交通”的曲折道路,我国也不能例外。堵车这一愈演愈烈的“城市病”,已成为严重磨损社会运行效率的“顽症”。北京以“平均52分钟”位居全国城市上班耗时榜首,足见中国的城市交通弊端之严重。不可否认,中国人的交通意识和消费理念有一些问题,购车的排浪式消费行为造成了道路供给的巨大压力,新车的投放增长远远超过道路供给能力的增长,由此引起的交通病难以缓解。

  现代交通已经不再是人们主动交往和寻求相互交流的载体,而是丢在城市人面前的一种被动选择。人们从“因交往而交通”发展到“为交通而交通”,交通已经失去了交往和交流的载体功能。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是你要不要交通,如何交通,而是你必须交通,而且只能如此交通!而今,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每一次出行都是一种煎熬,每一次交通都似乎都有不愉快的经历。除了必要性的交通活动之外,人们宁愿呆在家里,也不愿上街面对熙熙攘攘的车流。

  享誉世界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专家伊利尔·沙里宁认为:“我们应当把城市建造成为适宜于生活的地方,由于这个原因,在建设城市时,就要把对人的关心,放在首要位置上。应当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协调物质上的安排。人是主人:物质上的安排就是为人服务的。”显而易见,城市交通理应为城市人更好的生存状态服务。唯有如此,城市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交通的规划与设计时,必须重视适当的交通规划。伊利尔·沙里宁的批评一语中的:只讲实用的规划人员,却采取最简便的办法,去应付困难。当车辆交通变得太繁忙时,他就把街道放宽,于是更多的车辆拥了进来。更进一步,私人汽车和机动交通的快捷和高效无形中增加了步行和非机动交通在城市生活中的交通成本。至于机动交通带给城市的环境污染、交通事故频发及其他负功能,就更不在话下了。因此,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如何处理和权衡交通群体的交通权利和交通利益。

  交通需求的日益增加与道路供给的相对不足,必然导致供求矛盾,交通拥挤也就难以避免。实践证明,只靠修路解决不了交通问题,提高道路的利用效率才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的城市交通走汽车化发展模式,居民出行主要靠小汽车,城市结构松散,交通网络多呈方格网布局。由于小汽车交通带来的环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1980年代后,提出了“HOV(指载客量多的车辆优先”的政策,逐步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有的城市开辟了公交专用道,新建了轻轨交通,并提出了以公共交通引导土地开发的思想。进入1990年代,美国在智能道路交通系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可以借鉴法国里昂的经验,建立自行车租赁系统,解决“公交车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自行车—公交车—自行车”的有效便捷运转,更加方便市民出行。

  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在借鉴发达城市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制约下的城市交通发展策略,探索如何采用新技术加快对道路交通系统的改造,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应当看到,中国人未来车轮上的幸福生活是靠公共交通工具来拉动的,而不是靠小汽车来牵引的。


工作日早高峰北京地铁1号线载客率瞬间值可达120%,"达到要靠人把乘客推上去的程度"

        很多北京市民发现,公共交通出行率的提高,带来的是公交地铁越来越挤,高峰时段部分线路要靠站点工作人员往里推才能关上车门。地铁运营公司新闻发言人贾鹏表示,工作日早高峰1号线载客率瞬间值可达120%,"达到要靠人把乘客推上去的程度。"目前,地铁1、2号线已缩短到最小运行间隔至2分15秒和2分,达到这两条老线的设计极限值。贾鹏估算,缩短运行间隔后,"不再需要人推,乘客之间可维持5到10厘米的距离。"

北京公交出行率提高致部分线路拥挤不堪2010.10.26  新京报     2007年,北京公共交通实行低票价。此后每年,北京投入巨资用于维持这一政策。今年,市财政安排了128亿元,其中地面交通补贴90多亿元,轨道交通补贴30多亿元。

  价钱下来了,但很多市民发现,公共交通出行率的提高,带来的是公交地铁越来越挤,高峰时段部分线路要靠站点工作人员往里推,才能关上车门。

  市委书记刘淇近日指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要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自行车、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绿色出行体系。

  【病症】公共交通“挤”掉尊严?

  阿兰(化名)是六里桥北里附近一名交通协管员,从2007年开始,她就在这里负责维持交通秩序。挥动小旗,右手推着乘客的背,配合着关门的节奏,顺势将乘客推上公交车。三年来,阿兰每天早晨都要不停地重复这套动作,尤其是对挤300路、323路和661路车的乘客。

  地铁运营公司新闻发言人贾鹏此前表示,工作日早高峰,1号线载客率瞬间值可达120%,“达到要靠人把乘客推上去的程度。”目前,地铁1、2号线已缩短到最小运行间隔至2分15秒和2分,达到这两条老线的设计极限值。贾鹏估算,缩短运行间隔后,“不再需要人推,乘客之间可维持5到10厘米的距离。”

  “10厘米的距离,在早高峰时根本就是梦想”28岁的房娜是忠实的地铁族,对于地铁,让她又爱又恨。“早晚高峰,地铁里挤得让人觉得已经丧失了最起码的尊严。”

  房娜说,每天两次和大批陌生人前胸贴后背,对乘客,特别是女乘客实在是种煎熬。再有2个月房娜将告别这种煎熬。她说,她已在周末去驾校练车,2个月后,就能拿到驾照,发誓和乘坐地铁的日子告别。

  低价公交“逼”人买车?

  交通部门呼吁市民尽量改变出行习惯,多乘坐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以节省时间,减小交通压力。

  然而,有关部门的建议,不少市民并不买账。家住天通苑的市民孙女士说,虽然被堵到头昏眼花,她也不愿意放弃开车。相比于公交地铁的拥挤程度增加,她宁可坐在自己的车里堵,也不愿挤在公交车里堵在路上。

  三年前,公共交通低票价一出台,叫好声一片。

  可是孙女士却不这么认为,低票价降低了公交车的门槛,似乎对大家都公平了,可结果是让北京不再有能够乘坐舒适的公交车了。那么,希望多掏钱坐得舒服些的乘客就只能放弃公交了。如果他们就此选择骑自行车倒也是个环保的选择,偏偏他们不会这么做,而更大的可能是就此选择私家车,因为他们正是乘客当中最有经济实力的那部分人。

  【专家会诊】

  问题 1:低价公共交通为何吸引力不足?“公交不发达诱发家庭买车”

  徐康明(城市交通咨询专家、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教授):全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公共交通才是城市交通的基石,应该得到政府财政充足的滋养,享受更多的特权。

  低票价引发的拥堵是一个悖论。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流失是由于公共交通单一,服务水平难以和小汽车竞争。

  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低、地面公交运行速度慢、换乘不便,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不断恶化,成为诱发家庭购买小汽车的主要原因。

  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城市当中,中心城区轨道网密度在1-2公里每平方公里。纽约曼哈顿地区则达到2.5公里每平方公里。北京到2015年才达到0.51公里每平方公里。

  公共交通在与小汽车博弈过程中尚未占据主导地位,地面公交行驶速度、可靠性、舒适性难以与小汽车抗衡。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小汽车出行速度是公共汽车的2-3倍,是地铁的1.6倍。

  问题 2:公共交通除了低价还能如何改变?“公交差异化提供更多选择”

  徐康明:必须看到,如果常规公交服务水平在今后几年得不到改善,很可能在未来客流转化或者是出行比例转化上,会损失公交出行比例,小汽车的出行比例将增加。北京今年开始已经有这样的苗头,需要引起重视。

  继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改善交通的重中之重,而发展公共交通的核心是打造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即:注重全面协调地发展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提升常规公交的服务水平,同时创新和引进其他公共交通模式。只有公交服务实现差别化了,人们出行才有更多选择。

  对北京而言,如果不再对机动车进行控制,那么对城市发展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治堵处方

  时间:2007年

  成分:2007年1月北京实行地面公交全线1元起步,刷卡四折、学生票二折。同年10月7日地铁实行单一票价2元的低票价方案以来,北京地面公交和地铁票价双双成为“全国最低”。

  2009年1月1日起,北京推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地面公交的新政策。

  ■ 疗效

  北京公共交通在数年间发展迅速。目前北京公交出行占比已由2003年的28.2%,提高到近40%。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继续执行现行轨道交通票制票价政策,继续巩固低票价政策优先引导公交出行的积极成果。
 速度、可靠性、舒适性都比不过小汽车,公交吸引力在哪?

公交的行驶速度,可靠性,舒适性均难与小汽车抗衡:公交吸引力流失诱发家庭购买小汽车

    目前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低、地面公交运行速度慢、换乘不便,步行自行车出行环境不断恶化,据研究,世界城市当中,中心城区轨道网密度在1-2公里每平方公里,北京到2015年才达到0.51公里每平方公里。地面公交行驶速度、可靠性、舒适性难以与小汽车抗衡,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小汽车出行速度是公共汽车的2-3倍,是地铁的1.6倍。

专家:若常规公交服务水平几年内得不到改善,小汽车出行比例将增加 让公交享受更多特权

    城市交通咨询专家、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教授徐康明:全世界的经验告诉我们,公共交通才是城市交通的基石,应该享受更多的特权。如果常规公交服务水平今后几年得不到改善,很可能在未来小汽车出行比例将增加,北京今年开始已有这样的苗头,需要引起重视。发展公共交通的核心是打造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提升常规公交的服务水平,同时创新和引进其他公共交通模式,只有公交服务实现差别化了,人们出行才有更多选择。

您还在"挤"着么?公共交通服务"性价比"该怎样提高?

公交坐着"难受",人挤人"挤掉尊严",如此自然免不了沦为鸡肋的命运,私家车自然受青睐

         越来越堵的北京城,已经呈现出被私家车包围的态势,为了治理这片“首堵”之区,“智囊团”纷纷出谋划策。10月12日,负责编纂北京交通“十二五”规划的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请来5位国务院参事,为北京市交通未来发展出谋划策。(10月13日《北京晚报》)

  买辆私家车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近些年,北京等城市的私家车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可大家都选择开私家车上路,就必然面临大面积拥堵的难题。据交通部门预计,到2015年北京机动车总量将突破700万辆。这意味着,届时北京中心城区内的路网平均速度勉强能达到15公里每小时,这比今年9月19日的雨后京城大拥堵时的路网速度还要慢。

  首都成了“首堵”,这种戏谑之言背后,是以市民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为代价的。按照国务院参事牛文元的计算,“中国百万人以上的50座主要城市居民平均单行上班时间要花39分钟。比欧洲多消耗288亿分钟,折合4.8亿小时,上海每小时创造财富2亿元,据此算,因为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15个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人民币。”

  此次国务院参事为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出谋划策,被媒体称为“中央智囊团支招北京交通”,其中最大的亮点在于提高私家车出行成本。按照国务院参事郭廷结的分析,北京未来五年要控制小汽车消费,考虑采取出台车位占用费,禁止单位向私家车提供免费车位等经济手段进行调控。

  不过,不少参事也都表示只有优先发展公交,保证1小时内通勤,才能吸引更多市民弃车,学校等特殊单位等应开通校车、班车。“谁非得开车上班啊?坐地铁多经济实惠啊,要么看看报纸,要么闭目养神。可就是高峰时段一进地铁就从‘面粉’直接被挤成‘饼干’了,实在太难受!”同事的一番话,说出了大多数上班族的心声。公交要有吸引力,不仅要求线路覆盖面广,方便搭乘,还得在舒适性上下工夫。坐过早高峰时段公交(尤其是地铁)的乘客都深有体会,个个都“几无立锥之地”,且车厢闷热,污浊的空气令人几欲昏倒。一旦公共交通服务的质量太差,那就避免不了沦为鸡肋的命运,人家该开私家车还是开私家车。

  事实证明,在市区,公共交通的运输效率远远高于私家车。如果把公交发展得快捷方便、舒适宜人、经济实惠,吸引力超过私家车,上班族何苦还会去开那烧钱又受罪的私家车呢。所以,治堵之策千条万条,最要紧的一条是继续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让公共交通的“性价比”高起来,魅力足起来。

您还在"挤"公交吗?您希望公共交通提供哪些差异化服务?怎样让公共交通的魅力足起来?

    的确,如果把公交发展得快捷方便、舒适宜人、经济实惠,吸引力超过私家车,上班族何苦还会去开那烧钱又受堵的私家车呢?怎样才能让城市公共交通的"性价比"高起来,魅力足起来?您那里还在"挤"公交吗?您希望公共交通提供哪些差异化服务呢?比如女士专用车厢,等等。您觉得,城市公共交通还应该享受哪些特权?  网友总结挤公交哲理         一,每一辆成功的XXX路上,都有一个玩命的司机。
  二,XXX路的空间就像海绵,挤挤总会有的。
  三,挤是一个客观发展的必然过程,比如说你在南站觉得车挤,往下走几站上车,到了大道北站还得挤。
  四,挤公车是包含散打,柔道,摔跤等等的十项全能运动,据说最难的考试是XXX路考试,过了的都是黒带九段,能拿巡回赛大满贯的……
  五,先上车被踩,后上者踩其上。
  六,不是看谁先上车,坐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七,上了XXX路,把王婆汤一喝,今生今世所有的痛苦都忘了。
  八,爱情就像XXX路,苦苦等待却怎么也等不到;爱情就像XXX路,有时候就差一点却眼睁睁看着它远去;爱情就像XXX路,以为自己追上了却发现怎么也挤不上。    
  九,结婚就像上车,上了XXX路才发现是一个悲剧,一种无奈。
  十,这世间,唯时间与XXX路难挤。
  十一,如果我中了一千万就买30辆XXX路,每辆装100人,挖卡卡,赚死…(其实是想让大家免于挤别人和被别人挤)
  十二,当你觉得生活过于平庸,过于乏味了,就去挤挤XXX路吧,它会让你知道生活的美好。
  十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不是生离死别,而是我站在XXX路的车门里,你却挤不上车。
  十四,骂人:“你搭XXX路!”“你才搭XXX路!你全家都搭XXX路!”
  十五,XXX路,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