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个复杂的国度1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8:47:59
在我原来的印象中,日本是一个复杂的国度。

  我出生于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一直受着传统正规的教育,启蒙之后,就打下了日本是我们不共戴天敌人的烙印。那时,与许多国人一样,谈起日本,常称之为“小日本”;提起日本人,常统称为“小鬼子”。除了因其国土小、个子矮,更多是出于憎恶与鄙视。

  难怪,自中国近现代以来,日本给我们造成了深深的伤害,提起日寇的血腥暴行,谁不义愤填膺,没齿不忘?作为东北人,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似乎更大、更深,因为他们在1937年7月7日挑起卢沟桥事变,全面发动侵华战争之前,就已经野蛮占领了东三省六年。14年亡国奴的屈辱日子,该聚积多少深仇大恨?向前追溯,中日甲午海战就发生在渤海与黄海,结局以中方的惨痛失败而告终;日俄两国交战竟把战场摆在辽南大地上,中国人只能眼睁睁地任由炮火在家门前燃烧。还有,日本关东军在沈阳皇姑屯埋雷炸死了张作霖,这位“东北王”虽是军阀,但被日本鬼子杀害,就上升为民族矛盾了。

  憎恶与鄙视,既来自课堂的教育,也来自父辈的口传。自然,还有众多抗日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像电影《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地雷战》、《地道战》,长篇小说《烈火金刚》、《平原枪声》、《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黄河大合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平原作战》,等等,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抗日战争,在中国是一个特定的名词,它既包含一段屈辱悲愤的历史,更表示一场不屈不挠的抗击。八年抗战,血肉长城——实际上还应上加六年,因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义勇军及东北抗日联军就一直艰苦奋战、出没于白山黑水之间——虽然惨烈而悲壮,中国却笑在了最后。须知,这是自鸦片战争的近百年来中华民族最扬眉吐气的一场胜利!也因此,中国人才有理由鄙视降下太阳旗的日本鬼子。

  当然,在我的记忆库中,也有一些日本人的正面形象。比如,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鲁迅早年到日本留学时的恩师;与鲁迅交往的内山完造,20世纪30年代鲁迅在上海时曾经常光顾他开办的书店,和他有着友好的交往。比如,被我们称为“国际主义战士”的绿川英子,她在抗日战争时参加了中国电台对日播音,向世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报道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英雄事迹。还比如,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的清水正夫、松山树子,这对夫妇于50年代中期率团来中国演出了芭蕾舞剧《白毛女》(这比我们自己创作上演的同名芭蕾舞剧要早十年呢)。再比如,日本的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他的中篇小说《蟹工船》作为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作,曾在中国风靡一时。

  那时,按照我们国家的政治划分,日本属于美帝国主义的阵营,为走狗一类。可是,70年代初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我们高喊“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的时候,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诚惶诚恐地走进了北京的中南海,负荆请罪,俯首求好来了。毛主席带着胜利者的微笑,亲切地接见了这位“不速之客”。在亿万老百姓的惊愕与不解之中,中国政府大度地宣布放弃日本应付的战争赔偿。一对敌视多年的生死冤家,竟闪电般地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之后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日本的彩电、电冰箱、收录机等家用电器,成了中国人的抢手货,日本的现代高级小汽车,成了中国高官的“坐骑”。这时,我们国人好像大梦初醒,哇,小日本还有这么多好的东西!于是,“小鬼子”又多了一层含义——精明。慨叹声还没有止息,日本的商人来了,日本的电影来了,日本的电视剧来了,日本的广告也来了……这一切,仿佛月亮从西边出来了。联想历史,眼见差距,面对现实,许多国人都生出了一种复杂的心态,既痛恨日本、警觉日本,又追捧日货、欣赏日片(剧)。

  应该说,我们国人普遍存在着一种仇日情结,它源于历史的积淀,也来自今天的刺激。前者的答案不言自明,后者的问题,主要因日本政府在发动侵华战争上羞羞答答的“忏悔”,时不时传出日本某些人否定南京大屠杀、修改历史教科书,日本政府高官参拜靖国神社等行为的报道。这等于往中国人的伤口上一次次撒盐。每当这时,中国都会愤怒,民众的义愤填膺甚至超过了官方。也由此,大多数国人认定日本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国”,日本人未开口先鞠躬的谦恭,全是虚伪的表象。

  长期以来,我对也日本没什么好感。最近,我有机会踏上了日本的国土,带着警觉与审视的眼睛,一路从关西的大阪到关东的东京。虽然是来去匆匆的七天,却因近距离的观察,我对这个岛国有了些许直观的了解,并浮生出诸多的联想。

  不可否认,当今的日本十分发达,但它在历史上却不如中国,是我们谦卑的小学生,后来小学生竟超过了大老师,甚至反过来加害。这有点忘恩负义的味道。然而,明知日本有愧于我们中国,李大钊、鲁迅、周恩来等先驱者早年为什么还要飘洋东渡,认真地向昔日的学生、自己的敌人学习?亲眼所见,一路思考,我似乎理解了李大钊等人苦苦求索的目的,也能够抚平心态,客观冷静地看待日本了。因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取人之长,才能补己之短。

  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冷眼向洋看世界”,那自然也应冷眼看日本。

  杨志和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