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莞尔一笑谈民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41:57
[转帖]莞尔一笑谈民主

一、民主的两个关键点

开过车的人,都应该有一点体会:安全是最重要的;而要保证安全,一般情况下,必须要有好的车况,而车况的关键,则是制动和方向盘。一旦出现险情,我们第一反应是制动,而制动不行,就只有打方向了。曾有一位朋友,开车翻一匹大山,下长坡时,没经验,长久踩刹车,突然,刹车失灵,一边是万丈悬崖,一边是陡峭石壁,紧急慌乱中,他把方向打向了石壁------单纯的刹车失灵,还可救,单纯的方向失控,也还有希望,若两样都不行了,那就万劫不复了。

把民主比作开车,也有两个关键,那就是监督和选举。

世事纷乱,是什么在作怪,答,是利益。有的人自以为高尚,口里不承认,但骨子里是的,即使不是眼下的,也是长远的,就算不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说俗点,为了伸腿后多几个花环儿。

利益分配不公,是一切矛盾的来源。经济利益的集中表现是政治,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权力事关每一个人,经济利益不公的主要原因是政治权利不公。只作经济的改革而不作政治的改革是半吊子的改革,也是当前层出不穷的矛盾的根源,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个矛盾,必须进行政\治改革,而政\治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民主改革,民主改革的关键,那就是监督和选举。

监督是民主的的制动系统,针对实行社会管理的政府及其官员有可能出现的失误、错误以及违法犯罪进行有效制止。这种监督必须是刚性的而绝非柔性的。目前我们的监督是柔性的,甚至可以说是形同虚设。日前全国人\大的一个会议上,就有人批评,审计部门在审计时太过温柔了。可以不夸张地说,同级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连纪\委自己都说,端人的碗,要看人的脸色。什么样的监督才是刚性而有效的呢?如果你那个监督能够阻止类似于文\革那样的动乱发生,就是刚性的而有效的,否则,根本就是柔性而无效的。然而,那场动乱切切实实地发生了,当时那一套机构未能制止事态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现时的监督机构基本上仍然沿袭了那一套机构,`所以,完全有理由怀疑现行的监督机构履行监督职能的能力,也就是说,现行的监督机构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像人\大、政\协、纪\委、高法高\检这些机构的监督权力要强化,包括能够按程序批准国家重大事件(如发动战争、出兵等),能够按程序弹劾国家最高领导人;同时,要加强而丝毫不能削弱媒体舆论监督,加强而丝毫不能削弱新兴的监督方式------网络监督。

选举是民主的方向系统。在驾驶中不掌握和调整方向是不可想象的。同理,在瞬息万变的人类活动中,不管是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不依据事实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是绝对不可能的,暂时的按兵不动也是一种反应,那种一百年不变的说法只是一种传说。人们需定期和不定期地作出某种调整,而民主的选举就提供了这种可能,民主选举的选择,是在多种备选的选项中去作最优的选择,而优与不优,又是由最大多数人来取决的。我们知道,美国在伊拉克的介入,刚开始民众是支持的,但随着战事的扩大,人死多了,一时没有明朗的前景,民怨就起来了,需要调整方向了,所以,在08年的大选中,人们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奥巴马,选择了改变。如果在文\革初期或中期有这样一个选举,至少,事态就会有一个转化的可能,当然,人们也可能选它,但后来发现选错了,扭转起来就会更快,不会稀泥里插棍子,越插越深;就像美国人一开始在911的震撼下选择了出兵一样,后来作出了修正。我们的选举是一直都存在的,但我们的选举没有能够阻止\文革动乱的发生,没有使其向良性的方向转变,反而使其偏得越来越远。中\共9大,最高权力者在环视代表们齐刷刷的手的海洋的时候,不经意流露的得意的莞尔一笑,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不能阻止和改变局势向极其危险的方向发展的选举是不成熟的走过场似的选举,是误国误民的选举。间接的选举,人为阻隔了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联系,无异于叫人隔着山去买牛,人们选出的代表,把人们的意愿大打折扣,就像一位被权贵左右的邮差,送出去的往往不是我们自己的那一封信。周森锋事件说明了什么呢?含蓄的中国人总是喜欢醉翁之意不在酒,王顾左右而言它,它说明,人们对人大代表们的百分之百的选举是不认同的,他们对现行的官员产生机制是不认同的,他们需要直接的选举。总之,过去的选举和现在的选举是一脉相承的,没有本质的不同,有改革的必要。选举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全面的直接的选举而非局部的和间接(或断裂)的选举,是每人一票的直\接选举,不如此,就根本达不到选举目的,不如此,就是虚假的走过场似的选举。

民主,说到底,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监督和选举。要实现民主改革,就要有一条正确的路径,方向一经确定,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可谓条条道路通罗马,目的是主要的,手段是次要的,但一定要动,不进则退,在静止的稳定和不求进步的情况下,不走回头路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两种论调
有两种常见的论调,是阻碍民主进程的拦路石:第一是不要照搬西方模式;第二是民主不会一蹴而就。首先看第一种,不要照搬西方模式,这本身是个伪题,因为照搬西方模式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于国家间的历史文化、经济环境等千差万别,就是让你去照搬西方模式,你也绝对办不到的,就像要夏洛克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但不许多一点或者少一点,要恰巧一磅。而且割肉时不能从他身上留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一样不可能办到。所以,不要照搬西方模式就成了真理,照搬西方模式就成了谬误,再经过偷换概念,把借鉴西方的有益的东西说成是照搬,这样,对西方的东西的有益借鉴也稀里糊涂成了谬误,人们谈西方民主色变,不敢越雷一步了。

而民主不会一蹴而就更是用唯条件论来搪塞拖延民\主化进程的把戏了,纵向的看,国人的素质难道还不如两百年前的美国;从横向看,国人的素质还不如印度等占全世界大多数的人?

道理很简单,人人都明白,决策的人们揣着明白装糊涂,不是素质的问题,而是利益的问题。人们在为一些常识喋喋不休,连他们自己也往往觉得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子一样幼稚,当然,那些食古不化的既\得利益者就像晶体二级管一样,对民主的声音单向屏蔽,但人们仍将喋喋不休,以期把常识变成共识。

三、稳定与改革

稳定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大的眼前利益,民主是最大的长远利益;既不要损害眼前利益,又不用放弃长远利益,这中间需要建立一个平衡点,这是否能用中庸之道来解决,还是一个挑战。

实现民主的方式,是改革的而非革\命的,既不是照搬又不是重起炉灶的;是渐进的而非突变的。有人批评某些改革是换汤不换药,我认为,好的民主改革既换汤又换药;药照换,病照医,两不误。曾经到过一个汽车修理厂去看修车,汽车修理工指着一辆车告诉我,这辆车能开20年,见我茫然,他说,只是其中的关键系统需要更新,是的,20年后的这台车,是它,也不是它了,但其性能,也许会更好了。

四,结语

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因现代国家由于地域辽阔、人囗众多、政治与经济相分离等原因,现代民主都是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即人民不直接地、经常地行使自己的权力,而是选举自己的代表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这意味着政治权力的主体与政治权力的行使主体之间存在某种分离。这种分离可能失控——政治权力不是按照权力所有者的整体意志,而是凭着权力行使者的意志和情绪而运行,以至出现政治异化——政治权力在运行中发生异变,权力的行使不利于权力所有者或者偏袒部分所有者。

国家正是权力的行使者,为防止政治权力失控,需要建立各项制度或机制,以制约权力行使者,有效地保障人民的自由权。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提出了“以权力制约权力”,就是在权力行使者——国家内部,将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三权相互制约。这是权力行使者对权力行使者的制约。这种制约制度要发挥防止政治异化的作用是以各权力行使者都能恪尽职守为前提条件,这显然只是一种理想。在三权中,司法权被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是否能够确保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普通公民对一个国家还有没有信心的检测标尺,同时还是一个社会能否稳定的寒暑表。

寄希望于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