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博弈与社会财富悄悄大挪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12:35
ZT:房价博弈与社会财富悄悄大挪移 [原创 2009-07-24 17:02:10] 

博客短评:

    看了今天亚夫在上证报上的一篇文章,很有感触。中午和美国刚回来的老王碰面聊天,也谈到了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空间。同样问一句谁在北京/上海能过上好日子?老王不怕,已经归顺奥巴马的前北大学院级团委书记被纳入了美国公民的保障范围,包括养老和医保。所以老王对在上海中山医院看病居然要付压金感到无比诧异,在美国都是先看病再付钱的。

    国内的楼市、股市狂潮也传播到了海外。据说老王的一邻居回到了微软北京任职,看着北京楼市的蓬勃发展,抽个空回美国就把九十万美元买进的小HOUSE以七十万的价格割肉了。回到国内一口气买了四套房,结果把次贷的损失连本带利全整回来了。

    封基继续补涨,2300买入没走的普丰居然有41%的涨幅,看样子一时半伙根本停不住脚。和前一波行情一样,也许封基要涨到个位数折价率才罢休。90点的跳水算个啥,全国人民看到大跌跟看到亲爹一样激动不已,全身心地拥抱上去,至今每次都是正确的选择。

    中国建筑2.8256%的中签率比预期的要低一点点,上市能走多高要看机构的配置需求。看看领导们最近连发沪深300指数基金,就知道将来筹码缩定性会好很多。大家对中国建筑的需求还是大大的。董事长已经说了,强调中国建筑的房地产特色。你把中国建筑当做中海房产炒就可以了。高端地产的国内第一品牌,能只值六元人民币吗?

    某会计师事务所的朋友去证券公司查账,随机看到某股民从年初的17万做到了现在的240万。他深受刺激,决心也在股市里大干一场。看看,立志PK掉王亚伟的人有的是。

    踏空不怕,本周国旅已经过会了,下周一就审中国船舶重工了,又一个100亿的大家伙。历史上01年和07年高点前后的IPO热,让打新的朋友赚的数钱都手发软,估计这回也不例外。真得感谢我们的发审委委员们,你们辛苦了!空头永远爱你们,哈哈。

 

房价博弈与社会财富悄悄大挪移

 

    前些日子看过一个片子《聚焦俄罗斯》。这部电视片由央视制作,共10集,其中有一集专讲莫斯科的房价,算是抓到了一个大都市的痛处。莫斯科房价现在是什么行情?有多贵?据说排名全球第二。是不是这样?没考证过,不好说。但据报道,这两年莫斯科的房价确实涨得厉害,现在是每平方米约6100美元,最贵的则要每平方米5万美元,够狠吧。

 

  看看我们这里,也有点当仁不让。这两年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涨得火,连带二、三线城市也追赶了上来。这种情况是孤立的吗?它又在折射着什么问题呢?看看新兴经济体中的其他国家或地区,情况也差不多,只是俄罗斯与中国更突出一些。为什么?可能与这两个国家是新兴加转轨的特殊国情有关。新兴,是讲发展状况、讲速度;转轨,是讲旧体制革新、利益格局大调整。学问大得很。

  看了这部片子,最初并不感到吃惊,而是立刻联想起2007年夏天的一段亲身经历。那是在莫斯科的阿尔巴特街尽头,一位衣着整洁的老妇人在乞讨。她之所以特别引起我的注意,除了一身绣花黑衣外,最奇怪的地方是用于乞讨的那一方手帕,黑色绒布上绣有素雅的碎花。

  她站在十字街口,目不视人,也没有任何乞讨动作,行人如果有意,就在帕子上留下点钱,什么货币都行。看她那一幅白净净的样子,很像是一个有修养的退休教师,绝不是干粗活的。为什么会落到这般田地?当时就很吃惊。因为我们这里的行乞者,多半是残余人,脏兮兮的,感官上很难接受。而这个老妇人不同,等我走近她时,她却走到了街对面,寻找新的人流去了。当时这一幕,让我至今印象难消。

  大家知道,阿尔巴特街不是一个寻常的地方,有一部小说就叫《阿尔巴特街的儿女们》。这个地方留有俄罗斯许多大文豪的影子,现在主要经营旅游工艺品,外国游客很多。2007年的时候,美元、欧元在这个地方还是很吃香的。这位老妇人以优雅的方式,选择这个地方乞讨,或许是有所考虑的。但人走到这个地步,总免不了一番内心挣扎的吧。

  为什么呢?详情不清楚,但恐怕与“休克疗法”多少会有点关系。上世纪末,俄罗斯启动了“休克疗法”。其结果之一是,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大多数居民的生活质量深受影响。而富豪们有了第一桶金,又玩起了房地产游戏,通过对房地产市场的大幅炒作,加剧了社会财富的大挪移。使穷人越穷,富人更富。

  这位黑衣老妇人是什么情况,不了解,但明显不属于那种暴富起来的人。很可能是这个时代的“多余者”。熟悉俄罗斯文学的人,对“多余者”这个词或许并不陌生,那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悲剧性知识分子的形象。而现在的“多余者”又是怎样的人呢?显然不可能是暴发户,而那些不擅钻营、巧取,只是在旧轨道上活着的人们,大概是很难逃脱沦为“多余人”的命运的。

  问题不在个人选择,而在社会经济制度的安排,是否能给大多数人带来好处,带来安居乐业的基本生存条件,带来有尊严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那位老妇人之所以让我吃惊,正在于凭她的年纪,已经不可能是长袖善舞者,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赚钱本事。而这样的人,如果老无所养,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再说那次旅俄经历,恰巧碰上了从莫斯科到彼得堡的铁路爆炸。一车人困在车上十几个小时,没人来管。车上甚至连空调都关了。还是头脑活络的人说,给列车员几个美元,保证管用。有人试了一下,果然如此。另外,在彼得堡坐游艇参观,有俄罗斯演员随船演出,他们虽然给一船人带来了不少搞笑的节目,但收完了美元小费之后,他们的表情还是忧伤的。

  有人说,俄罗斯文学中有忧伤情结。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结呢?140多年前,诗人涅克拉索夫提出过一个尖锐问题,“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现在,这个问题似乎仍然有效啊。回到房价与房地产市场,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投资品或消费品,在一定程度上早已成为财富瓜分的筹码。不认识这一点,恐怕是很难解释房地产市场如今为什么会这般火爆。这方面的问题,留待以后细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