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中的中国飞机生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31:40
图说历史:“大跃进”中的中国飞机生产!(图集)

机场上的国产歼-6歼击机群
1958年是中国历史上称作“大跃进”时期,在全国经济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现象。这期间中国航空工业的仿制和自行研制型号繁多,是飞机首飞上天最多的一年。但绝大多数飞机没有能够发展下去和交付使用,本文就对这一时期的飞机做简单的介绍。
仿制的飞机

东风103,即歼-6歼击机
东风103(歼-6/米格-19П)
早在1956年当时的二机部和航空工业局就计划开展米格-19飞机的仿制工作,1957年秋天,聂荣臻率领代表团去苏联谈判购买米格-19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当时该机有米格-19C(昼间歼击机)、米格-19П(全天候截击机)、米格-19ПM(完全以导弹为武器的全天候截击机)三种型别,我国决定只仿制米格-19П型,购买了该型飞机的全套图纸,在沈阳飞机厂进行仿制,在沈阳航空发动机厂仿制其发动机。1958年上半年,苏联图纸资料陆续到达沈阳两厂,8月生产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正式开始试制,称作东风103。除图纸采用苏联的以外,工艺资料主要由自己编制,并且全部使用了自制的工艺装备(苏联曾多次提出卖给我方一套工艺装备,均被拒绝)。1958年12月17日首飞成功,1959年4月26日由国家鉴定委员会正式验收,投入批生产,但存在许多的的质量问题。

东风102歼击机
东风102
在试制米格-19П的期间,部队反映需要大量歼击机,不需要很多截击机。由于我国没有购买米格-19C昼间歼击机的图纸,于是决定沈阳飞机厂在米格-19П基础上自行改进设计,称作东风102。1958年7月开始设计,前机身参照米格-19C前机身设计,后机身采用米格-19П,机翼按米格-19C机翼测绘。1959年9月30日01架东风102试飞成功,12月6日试飞完成,性能接近米格-19C,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东风102由于未进行结构强度计算,强度仅及设计指标的86%,整架飞机抖动严重,造成投产的数百架飞机无法交付。后被迫从新试制米格-19C飞机。

歼-6乙型歼击机
东风105(歼-6 乙/米格-19ПM)
为了满足空军部队换装的需求,1958年11月南昌飞机厂也以米格-19ПM为原准机进行仿制全天候导弹截击机,由株州发动机厂仿制其发动机,该机被称作东风105。1959年2月24日首次试飞,进行了小批生产。东风105在机翼上安装了4个固定导弹发射架,可携带4枚PL-1空空导弹,取消航炮,减速伞舱在垂尾根部。

直-5型直升机
旋风25(直-5/米-4)
1958年2月哈尔滨飞机厂按照苏联提供的全套图纸资料开始仿制米-4直升机,1958年初,米-4直升机的技术资料到厂,年底完成静力试验,12月14日首次试飞成功,1959年初由国家鉴定委员会正式验收,投入批生产。后由于出现严重质量问题被迫从新试制。

国产轰-6型轰炸机(图-16型)
飞龙201(图-16)
“大跃进”开始后,为了早出、多出轰炸机,决定提前仿制图-16轰炸机。1958年12月,与苏联方面谈判,1959年1月图-16飞机到达哈尔滨飞机厂。下半年图纸资料、零件基本到齐,1959年10月使用苏联提供的零件装配而成的图-16轰炸机制成并试飞成功,称作飞龙201。
此外还进行了伊尔-14小型运输机、伊尔-18中型运输机的部分仿制工作。自行研制的飞机

初教-6型教练机原型机
红专502(初教-6)
1957年8月,航空工业局决定不向苏联购买雅克-18的后续机雅克-18A的图纸,由沈阳飞机厂设计室自行设计。当年12月航空工业局和空军联合批准了该机的设计任务书,其设计方案为:性能与正在设计中的歼教-1飞机很好衔接,使两个机种成为一个训练体系,便于飞行员更好的从活塞式初级教练机过渡到喷气式高级教练机。该机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基本使用国产原材料。1958年5月完成初步设计,并且制造了1:1的木制模型。后交由南昌飞机厂继续设计试制,1958年7月26日原型机首次试飞,1962年1月定型并投入批生产。截止到1986年年底为止,共生产各型飞机1,796架。

歼教-1型教练机
红专503(歼教-1)
歼教-1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沈阳飞机厂1956年10月开始酝酿设计,12月草图就绪,1957年先后进行了两次修改设计,1958年4月开始试制,7月26日首飞,并到北京进行了表演。歼教-1为单发双座亚音速歼击教练机,后因出现发动机叶片折断、试制工厂无力顾及和空军训练体制变动的原因而中断研制。

北京一号轻型运输机
北京一号
北京一号是由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和试制的轻型运输机,也是大跃进时期学校制造的第一架飞机。该机酝酿于1957年6-7月间,1958年2月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开始试制。于1958年9月20日制成,9月23日在首都机场首次试飞,次日由北京市委命名为北京一号,并且完成了北京-天津、北京-上海的航线试飞。北京一号采用2台苏制АИ-14Р活塞发动机,下单翼,乘员2人,载客8人。

首都一号轻型运输机
首都一号
首都一号是由北京首都机械厂设计和试制的轻型运输机。采用2台М-11ФР活塞发动机,撑杆式上单翼,双垂尾,不可收放起落架。乘员2人,载客6人。1958年7月开始设计,后经修改为首都-A型,气动外形和美观方面都有改进,于1958年9月29日试飞成功。
首都-A
是北京首都机械厂在首都一号的基础上改型的运输机,改型后飞机的气动外形和美观方面都有明显改进,但仍存在阻力大、结构超重等问题。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