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地位短期难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48:31

美元地位短期难撼

作者:巴克莱资本外汇策略主管David Woo(David Woo)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2009-07-13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加入收藏 电邮给朋友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在上周于拉奎拉举行的八国集团(Group of Eight)首脑峰会前,人们纷纷猜测,本次峰会将讨论货币问题。中国已呼吁改革全球储备货币体系、创建基于特别提款权(SDR)的新国际储备货币。尽管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5日表示,中国预计美元在“未来几年”里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但行胜于言:中国本月表示,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企业将有资格享受出口退税。

各国是否还希望美元充当全球最重要的储备货币,这一点迟早会成为问题。在过去10年里,美国未能履行好其全球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基本义务:保持美元币值稳定。在2002年见顶之后,美元的贸易加权汇率就几乎一直在下跌。尽管美元的避险地位使其在金融危机中有所升值,但市场普遍认为,这种反弹将是短暂的。美国应对危机的激进政策——异常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美联储(Fed)大规模的资产收购——令人们对美国的长期通胀前景深感担忧。

美国近年来的通胀纪录也令人难以安心。过去10年,美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平均为2.7%,欧元区为2.1%,英国为1.8%。这一差异或许是由制度框架不同所致。我们在过去20年中看到,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和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央行都采取了通胀目标制(Inflation Targeting)。相反,美国的货币政策则是以美联储维持价格稳定和保障充分就业的双重使命为导向。美联储拥有更大的政策灵活性是否符合美国的最佳利益,这一点尚未得到证实。但我们不难看出,它为何不能支撑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尤其是此时,过去10年里的部分结构性反通胀因素可能正在减弱。

全球经济的新趋势,正使得拥有储备货币的成本与效益发生着改变。未来几年里,随着婴儿潮一代步入退休,世界各国可能不得不为不断萎缩的全球储蓄展开争夺。这将令各国更加希望享有全球储备货币发行国所拥有的“过度特权”。但是,加入这个俱乐部可不是免费的。储备货币发行国可能需要向他国供应大量本币,随之而来的风险是,可能会累积巨额经常账户赤字。这类国家还会因允许本币兑美元大幅升值,而令自身相对美国的竞争力出现下降。

欧元已确立了自身的地位,成为美元之外的又一全球储备货币选择。但我们不应想当然地认为,欧元区各国政府有累积巨额经常账户赤字的意愿,而且对本已被高估的欧元而言,其相对美元进一步走高的空间也是有限的。由于中国可能会在未来几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人民币在挑战美元储备货币地位时拥有有利的条件。不过,人民币若想成为真正的储备货币,中国就需要解除资本管制;而自由浮动的人民币将会削弱中国政府对本国经济的控制。

从实际操作层面上讲,特别提款权不太可能取代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理论上,各国可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行的、与特别提款权(美元所占权重为44%)挂钩的债务,以收窄其对美元的风险敞口。事实上,中国和俄罗斯均表示有兴趣购买这类IMF债券。但问题在于,这类债券只能在各国央行之间交易,因此,它们无法与国债等传统储备资产提供的流动性相匹敌。如果目标在于储备多元化,而不是只持有美元,那么储备管理者可直接增持欧元、日元和英镑(这些是特别提款权所挂钩的非美货币),更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已提议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尽管这可能有助于其它国家扩大对人民币的敞口,但中国可能需要同意进一步扩大自身对美元的敞口。

尽管当前的全球储备货币体系存在种种问题,但目前还没有谁可明显取代美元。这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财政的大幅扩张将推高美元的风险溢价。换句话说,美国获取廉价外部资金为其双重赤字融资的能力,有可能会受到抑制。近期来看,全球经济仍过于脆弱,无法承受美元大幅无序下跌的冲击。就这点而言,发达经济体现阶段协同干预汇市以支撑美元的可能性,比以往10年中的任何时候都要高。

本文作者为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外汇策略主管。

译者/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