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与银监会到底想不想抑制资产泡沫?-叶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5:32:00

央行与银监会到底想不想抑制资产泡沫?

2009-7-18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紧缩,而是资产泡沫,真正的紧缩将在此轮基建盛宴之后。笔者坚持少则一年,多则两年的观点。

     由于目前的基建投资扩大了对水泥等初级产品的要求,对于提升效率没有刺激作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将更为艰难。国有大型企业受惠最多的现实证明,在这个市场中,效率最高的企业未必能获得最多的资源。无法提升效率的信贷扩张将造成严重紧缩。紧缩时发生的情况是,各商业银行无法依靠信贷创造大量信用货币,大型企业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性贷款有上万亿成为坏帐,投资的项目直接转化为过剩产能。

    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后,传递出的信息是经济复苏情况好于预期,但从全国人大财经委到最乐观的经济学者,都对资产品价格的暴涨表示担忧。

    难处在于,既要挤出部分泡沫,又要保持宏观经济复苏的态势,尺寸很难把握。除非决策者形成共识,在大多数情况下,具体部门说得多做得少,着重于枝节不看核心,这样既为日后留下了余地,又不必为经济波动承担责任。后果就是,中国的货币政策往往滞后,后患已成才亡羊补牢。无论是上一轮的经济通胀,还是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都是过犹不及。

    挤去楼市泡沫从收紧二套房贷开始,从杭州、深圳到上海纷纷传扬,但从实际情况看,雷声大雨点小。据《南方都市报》记者对工行、建行、招行、浦发等各家银行的了解,对二套房贷全都没有关闸。在一线房地产城市,几大银行尤其是规模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还在争取房贷份额,工行的力度最大。据披露,工行目前的标准是三套以内都可以7折,只是在贷款额度上会有差异,首套房可以贷到8成,第二套为7.9成,第三套为7.8成。在四大行里工行的房贷量是最低的,今年上半年放款较少,因此下半年都会比较宽松。《新闻晚报》记者披露,多家银行上海分行已经口头告知中介机构收紧二套房贷,但中介机构摸准银行脾气,卡的是小额贷款。难道银监会在忽悠全体国民?

    银监会虽然已经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按揭贷款风险管理的通知》,召开会议,要求收紧二套房贷,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各银行显然没有把银监会的通知放在心上。并不是银监会威力不够,而是监管者态度暧昧,他们既要抑制银行风险,又担心用力过猛动摇了热火朝天的房地产市场,耽误宏观经济复苏大计;他们下发了严厉的通知,却没有审核具体操作,对于蔓延的二套房贷松绑政策眼开眼闭。事实上,如果银监会动了真格,对各家银行未来利益攸关,绝不可能对银监会的举措漠然置之。目前各城市、各银行对收紧二套房贷政策自行其是,只能理解为银监会措施不力。

    信贷与股市的关系无需多说。从一季度以来,巨量的信贷与火爆的股市之间是否暗度陈仓,众说纷纭。事实上,我国清查信贷资金流向来是资本市场紧缩的风向标之一。对于信贷资金流向股市最大的反驳借口是,雪泥鸿爪、无据可查。最近《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了30户,有28名承认炒股所用资金来自银行贷款,绝大多数称,将银行信贷资金转到股市“非常轻松”。银行有监管的办法,不过只要银行网开一面,避开监管轻松方便。

    我国的贷款监管越来越严,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只要央行与银监会愿意,完全可以将信贷流入股市一查到底,通过清算中心查个清清楚楚。即便不能仔细查,查几家国企与民企资金流向即可了解大概。为什么任由市场猜测迟迟不动手清查,为什么要让记者代行监管层之责,为什么要学者通过数据估算出大致规模,为什么调查了之后含糊其词。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预期与利益决定了信贷与资本市场的走向。

    先说利益。银行有动力推动信贷规模上升,是因为试图依靠信贷规模的增长保证存贷差收益;对于企业而言,以最低的成本获得贷款取得资本收益是一本万利,尤其在今年上半年股市上涨趋势明显的情况下;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充足的资金可以保证击鼓传花的游戏足够持久。在通胀发生的初期,后遗症没有显山露水之际,通胀表面上对谁都有利,大多数人会沉溺于其中不能自拔。而银行也可以轻松地发行次级债补充资本金。按照索罗斯的说法,这是正向的自我强化过程。

    再说预期。从理论上说,预期最终取决于企业的赢利能力,取决于股权的增值能力,理论上如此,事实上未必,股市并非信贷的忠实镜像。理论上所说的一切不可能都成为现实,看看股指与狭义货币发行量的密切关系,听听索罗斯所说的外汇市场大多数时候不存在理性市场预期,就能明白,市场多数时期不会向照本宣科者妥协。
   
    自从货币与黄金脱钩后,货币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奴仆。而目前各国央行丧失独立性的风潮,已经让货币成为复苏论的谄媚者。

注:昨晚网络出问题,只能早上出差前发博文,今天武汉图书馆名家讲坛公益讲座。
    昨晚父母和小外甥女从海南旅游回,东航飞机误时,心焦,拨打电话,东航的对外服务电话“批评与建议”让我听了近一个小时音乐,接线员态度恶劣,绝不转到值班柜台,而是让我继续听音乐,航空小姐推诿。下决心让老人享受一番头等舱服务,换来的是着急。
    这是一家烂公司,但有重组概念,股价涨停数日。
    这是投机,是的,好资源用到烂公司的结果,就是让投资者变成投机者。
    力拓继续逼宫,钢厂无法坚守,政府公开信息,呈现证据是最重要的。
    各位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