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耕:陈云林在台湾耳闻和目睹的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2:43:22
秦耕:陈云林在台湾耳闻和目睹的是什么? 作者:秦耕  陈云林台湾之行的正面价值和意义,中共媒体已经说得够多了,无须我来多言。而陈云林台湾之行遭到的抗议和反对,中共媒体进行选择性报导,只剪辑部分混乱、暴力、甚至血腥的抗议现场画面,只允许批评抗议活动的声音出现在媒体,而故意省略、删除抗议民众的具体诉求,也不报导正面评价抗议活动的声音。经过这样的新闻操作手法,其新闻固然不失真实,但只能称之为“部分真实”,使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象盲人摸像一样,对台湾民众只留下野蛮、粗鲁、无礼、不知好歹的片面印象。至于台湾民众为什么如此强烈的抗议和反对陈云林访台,他们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和诉求,中共媒体则一概略去不表。

大陆民众看见陈云林在回应台湾民众的抗议时,仅说“我看到了,也听到了”,至于他本人耳闻和目睹的是什么,陈氏语焉不详。中共派往台湾的媒体记者,当然不会紧接着陈的话,适时编辑一组反映抗议者诉求和主张的画面,以飨观众。对这样刻意回避真实的媒体报导,有头脑的人,看完之后不免在脑子里画几个问号,而一向习惯于被“正确舆论导向”的人,也许马上就会升起满腔怒火,恨不得把手伸过台湾海峡,回敬抗议者一顿老拳。

陈云林在赴台前夕曾主动约请台湾驻京媒体,强调他2008年11月3日赴台“任务单纯”,只是签署两岸三通协议,决不涉及任何政治议题。陈氏本想用这种“此地无银”式的预先声明,消除台湾民众对他可能的敌意。尽管如此,他在台湾五天行程所遭到的抵制和抗议规模之大、程度之强烈,仍远远超出他本人所料,也超出了所有关注海峡两岸问题的人的意料。大陆民众最无法理解的是,台湾民众对陈氏访台期间种种善意的不领情。如陈氏爽快地与台湾方面签署了涉及海、航、邮、食安方面的四项协议,直接惠及台湾;如陈氏在访问中了解到台湾云林县绿橙丰收成灾,销售不畅时,甚至以救命恩人的姿态,立即指示随行企业人士采购10,000吨,解民水火;如陈氏主动拜会台湾民众崇敬的相关人物,以引起台湾人对他的好感;如他在各种场合的发言表态,无不放低身段,释放善意。凡此种种,都无法平息抗议者的怒火,以至于被包围在就餐酒店达七个小时不能脱身,就连他临别时的答谢酒席,也有八桌客人因为抗议者的阻挡未能出席。

其实就是从中共的媒体报导中也可以看出,台湾民众的抗议并未针对本次成功签署的四项协议,也未针对陈氏的任何善行,甚至不是直接针对陈氏本人的。台湾民众抗议的是中共的一党执政和企图以“一国两制”手段收服台湾的两岸政策,抗议的是中共用几百枚导弹瞄准台湾的军事威慑和制定一部《反分裂法》授权对台动武的霸道。点出这些,读者也就明白中共媒体为什么不能报导抗议者的具体诉求了。因为这正是中共长期以来对大陆民众刻意回避的,一旦通过报导让大陆民众明白了台湾民众的真实想法,今后就很难再用虚假舆论引导民众了,甚至在一旦决定武力攻台时,也很难动员民众支持其行动。所以陈氏在台湾几天时间耳闻和目睹的,他不能说,中共派往台湾的媒体当然也不能报导了。这种“正确舆论导向”的结果,既加深大陆民众对台湾的误解,也让台湾民众觉得大陆离自己越来越远,为两岸的最终统一制造障碍。

陈云林此次台湾之行,虽然可以耳闻目睹,但口不能言。尽管如此,我相信他的切身感受一定是前所未有的。至少陈氏本人通过这次旅行,已经完全明白两岸之间裂痕难以愈合的真实原因,是台湾民众对一党专制的恐惧和不信任。相信陈氏回到北京后,一定会把他在台湾现场得到的感受,相对完整的传递给中共高层,让他们明白一味回避一党专制问题,回避两岸之间的在民主与专制上的对立,继续用“一国两制”和《反分裂法》作为对台政策,是完全行不通的。如果中共真正为两岸同胞着想,就应该尽快抛弃一党专制之私,顺应民主潮流,化解两岸之间的根本分歧,惟有如此,中共官员再去台湾,才能得到笑脸而不是愤怒的吼声和挥舞的拳头。

但陈氏临别台湾时的一番讲话,不免使人对中共的自我反思能力感到悲观。陈说他欢迎台湾民众到大陆访问,并说如果两会协商放在北京举行,得到的将是一片谐和与一路春光。与其说陈的这番临别赠言是对台湾客人的热情邀请,不如说是对台湾当局执政无能的调侃和讽刺; 与其说是表现了中共对自己在大陆执政的自信,不如说是在宣泄他在台湾期间压抑多日的不满。我想,如果当时有台湾记者反问陈氏:“明年春天台湾客人来北京协商时,如果大陆民众申请在北京游行示威,谴责国民党当年抛弃自己而败退台湾,抗议国民党现在不敢用民主制度向大陆当局施压,你们会不会允许他们呢?”不知故意显得自信、从容和大度的陈云林该如何回答?

(2008-11-08)原载《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