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22:11
  • 陈诚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 www.taihainet.com 2010/8/11 9:38:00 台海网 【字体:缩小 放大】
  •  



     
     
        台海网8月11日讯   蒋介石有一句口头禅叫“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中正说的是他自己,而这个辞修,指的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

        1948年10月,陈诚去往台湾。1个月之后,11岁的长子陈履安随陈家的老老少少一起也从上海飞抵台湾。与父亲团聚。1948年年底,陈诚接到“台湾省主席”的任命。

    蒋介石最信任的人

        就在陈诚接到“台湾省主席”任命的几天之后,1949 年元旦,蒋介石发布了“求和”的文告,宣布下野。陈履安说,根据父亲的回忆,蒋介石是早已注意到了隔着海峡的台湾,并且准备把这里作为国民党军队最后的据守地。蒋介石在最关键的时刻,把开辟最后退路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陈诚。

        陈履安说,他的父亲始终是蒋介石在关键时刻的重要选择。据说蒋介石提拔人的时候有3条不成文的规定:一是重用黄埔系出身的军人,因为蒋是靠黄埔系起家的;二是重用同乡;三是重用对蒋介石个人十分忠诚的人。陈诚是三者兼备。此外,他还是蒋介石的干女婿。

        陈履安说,每次父亲陈诚与蒋介石意见相左,只要蒋介石作了决定,陈诚总是默默执行。此外,陈诚还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他能够代蒋受过。因为这一点,他深得蒋介石的赏识。抗战胜利之后,陈诚成为一级上将,在黄埔系中,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施政”台湾

        蒋介石十分看重台湾。这让时任国民政府“台湾省主席”的陈诚感到重任在肩。1949年初,陈诚首先宣布入台管制。为了避免经济方面重蹈大陆时期通货膨胀的覆辙,蒋介石又命陈诚加紧改革币制,抑制通货膨胀,陈诚为此亲力亲为。根据《李宗仁回忆录》中记载,在陈诚出任“台湾省主席”之后,当时国民党“监察院”的秘密报告显示,单是黄金部分,有390万盎司被运送到台湾,共计美金5亿元。

        1949年初,蒋介石发表 “求和”文告之后,国民党军队向台湾的大规模转移就已经开始。据统计,1949年前后,国民党运送到台湾的军队超过60万,民众高达70万人。

        1949年2月,就任“台湾省主席”的两个月之后,陈诚发布命令,在台湾公布实施 “三七五减租”的土地改革。陈履安回忆说,陈诚当时颁布这项政策一个重要的目的是用以安定农村。'1950年3月,陈诚在蒋介石的安排下,成为“行政院长”,他以“行政院长”的身份继续推行土地改革。他在1952年底,正式发表“耕者有其田”政策的主要内容,将地主的田地以合理补偿的方式分配到农民的手中,并且在日本留下的工业基碰上不断推动台湾建设。


    “连任”与“反攻”风波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陈诚与蒋介石之间出现了难以弥补的隔阂。蒋介石虽然对他委以重任,但是也早有意将继承人的重任交给蒋经国。在蒋介石的授意之下,陈诚曾和蒋经国一起负责国民党的改造。而在陈履安看来,父亲与蒋介石最大的冲突,是出现在蒋介石第二次连任“总统”的时侯。

        陈履安说,第一次在台湾“总统”大选,没有问题,因为照“宪法”,老“总统”可以连任,但是第二次(连任)就有点问题了。依照“宪法”不能连任,怎么办?时间越来越迫切了,他父亲就找了些大佬来研商,因为他是“副总统”。他们最后想出个办法:修改《临时条款》。1959年,《临时条款》经过修改之后,赋予“戡乱肘期”“总统”无限期连任的机会。1960年,蒋介石再度当选“总统”,依旧任命陈诚为“行政院长”,但是陈诚却已经心灰意冷。   

        1963年,因为“反攻大陆”的计划,陈诚与蒋介右发生了很大的冲突。陈诚对蒋介石说,一旦“反攻的号角”响起,他仍然要请命出征,但他不同意贸然地“反攻”。1964年病重之际,陈诚最后向蒋介石提出辞去“行政院长”的要求,终子得到了批准。

        1965年3月5日,陈诚参因肝癌病逝于台北,享年68岁。

    (来源:文学故事报;原文摘自《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