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香港的三个生活场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8:32:30
留学香港的三个生活场景(2009-02-16 15:06:11) 标签:新东方 新东方英语 出国留学 杂谈  分类:【留 学】

◎  文 / 李闪

摘自《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09年1—2月号)

   

    对于许多内地同学来说,香港其实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上个时代的人,大概都是听着四大天王、王菲的歌、看着周星驰、王家卫的电影长大的;而这个时代的人,则热切地投奔于自由行的购物大队与迪士尼的奇妙世界。你有时会觉得自己对这个城市蛮熟悉了,这里培育的明星同样也是你的偶像,TVB的电视剧看了一套又一套之后你也学会了几句经典的港式对白,从旺角女人街到铜锣湾时代广场再回尖沙嘴星光大道你也都轻车熟路了。但这些都是假象,你所了解的,只是各种大众媒介呈现和制造出来的香港,只是以商场为据点连接起来的地铁沿线的香港。当你开始在这个城市里真真切切地生活与学习,你就会感受到香港和香港人所拥有的独特生活风范与文化特征。这些真实而积极的体会,会让你更快更好地融入这个城市。

    我以前一直是从电视、电影和歌曲中汲取香港流行文化的养分,来这里读书让我回归到最日常的生活场域中去感受这里的一切,去还原一个真实的香港。

 

1、地铁:请靠右站稳

    在香港,虽然大家都是同胞,但一部分香港人对大陆人的眼光里依然带着某种隐约的不友好,香港学生和大陆学生处不来的事迹屡有耳闻,最终各自成营,完全放弃交流。这似乎比你在其他的国家受到歧视更觉得难受,当然其中有来自历史境遇、地理环境、语言习惯以及媒体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我觉得,只要你稍微知道一点他们的日常习惯和文化脉络,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是有所了解的,交流与交往就会变得容易起来。

    比如,我不止一次地听香港同学控诉:在地铁电梯上,很多大陆人总是不知道要站在右边,把左边让给赶时间的人。入乡随俗,在这一件事情上,我十分遵守香港人的习惯。因为我知道,这是长久以来分秒必争的金钱社会,你挡住了别人的路,他可能因此错过一班地铁,因此迟到,因此被扣工资,因此错失一单生意等等。中国内地的许多大城市也渐渐如此了,越来越多的上班族依赖于这穿梭地底的交通工具,同样开始分秒必争起来,只是香港早一步养成了这样的习惯罢了。我在赶时间的时候,若遇到有人站在电梯的左边挡住了路,我都会轻轻地说一声“excuse me”或“唔该借借(麻烦让一下)”,便可以快速通过了。

    在香港地铁里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在进了闸以后不能喝东西或吃东西。尽管闸机外面环绕着一圈的便利店面包铺西饼屋零食档,但是地铁公司规定一切吃与喝的动作只能在进闸前完成。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担心食物的味道影响车厢的环境吧,毕竟这是一个人挤人的逼仄的空间。虽然如此,我还是常常铤而走险地挑战这一禁忌,可我的朋友就不那么走运了,她有一次在月台等车的时候拿出一瓶饮料喝了一口,就被地铁的工作人员抓住,开了张警告单,还被登记了身份证号码。所以奉劝各位同学还是不要以身试法了,尤其是在沙田、旺角这样人潮汹涌的大站。

 

2、茶餐厅:快的哲学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人打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到了香港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极致表现,除了在上班时间分秒必争的地铁里,便是在吃饭时间的茶餐厅。

    茶餐厅是香港的特色之一,它将各色中西菜肴汇聚成全天候的一条龙式饮食系统。我们在《花样年华》里看到梁朝伟在这里暗自神伤,在各式警匪片中看到警察和黑社会在这里相遇,但那些似乎都发生在非正常的吃饭时间,那种忧郁的浪漫或厮杀的凶猛都不是茶餐厅的真正本色。在公司商户林立的写字楼区的lunch time,我体会到了香港茶餐厅的快的哲学。

    首先是排队,几乎每一家都要排队,不一定是因为这一家店特别出名,而是真的是地少人多,而且这里最经济实惠,符合一般上班族的需求。因此你常常需要“搭台”,就是一张桌子坐了几组互不相识的人。同时服务员会希望你快速地说出你想要什么,你最好完全决定后再叫服务员过来下单,改来改去会让他们不耐烦。另一方面茶餐厅又向挑剔的香港人提供了尽可能丰富的选择,如果你不要姜不要葱不要香菜,请在下单的时候一起讲清楚,过时不候;就算是一杯简单的冻奶茶也可以选择所谓的“少奶”“少甜”或“走冰”。服务员会龙飞凤舞地写下最简洁的记号,比如“06”其实是“柠乐”的谐音,“叉我饭”其实是“叉烧烧鹅双拼饭”等等。很快食物就会送到,等当你吃完后,他们又会很快地收走你的碗和碟。你会很自觉地站起来买单,把位置让给还在外面排队的人。据闻最夸张的是位于九龙佐敦一家名为“澳洲牛奶公司”的茶餐厅,几乎是在你进门那一刻就帮你下单,你才刚坐下食物就已经递到你面前了。

    这一套哲学在学校饭堂也普遍适用,尤其是在高峰时间。学校的饭堂其实也是一种茶餐厅的变型。因此,你最好在走到收银台前决定好你要A餐还是B餐,你是要配肠仔、烟肉还是午餐肉。你如果扰攘太多的时间,收银阿姨会不耐烦,排在你后面的人也会给你白眼,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偶尔在高峰时间会发生。而菜的式样也应该及时大声地告知盛菜的厨师,他们大多数时候都还蛮友善的。但你也不要装行家,比如我有同学喊出了“咖啡走奶”这样的名词就被人笑了——因为不加奶的咖啡香港人叫它“斋啡”。其实你可以在吃饭的时候跟香港的同学讨教一下什么叫“炒底”什么是“菜蜜”,说不定会为你带来新的口福。

    但更多的时候,茶餐厅是充满人情味的,学校饭堂也是。当你长期光顾同一家茶餐厅,那里的服务员不用你提醒也会记得你不吃什么;而当你跟饭堂的收银阿姨熟络了,她会开始调侃你的新发型,会问你今天怎么一个人来吃饭,也会推荐你新推出的菜式。有时候,有一些饭堂还会免费派送糖水。要知道这一碗糖水不仅仅是一个小实惠那么简单,对于许多香港人来说,它传递的是一种家一般的温暖。

 

3、凉茶铺:良药苦口

    糖水就是用各种豆类谷类加糖熬煮的甜汤,是中国式的饭后甜品,也是香港人的养生之道。在那些香港电视剧里面,丈夫若是深夜才归家,妻子的第一句话常常是“留了糖水给你啊”。香港的天气大多数时候都是又湿又热的,所以香港人拥有很多清热祛湿的方法,闲来吃一碗陈皮海带绿豆沙,来一盅杏仁雪耳炖木瓜,他们称之为“润一润”。但我觉得,甜丝丝的糖水,大多还是用来满足口舌之欲望,预防多于治疗。如果你真的上火了,还是需要苦口的良药才有效,那么下楼找一间凉茶铺去吧。

    留学香港的同学,抵港的时间大多都在八月底九月初,正是最闷热的时节。我当时和许多同学一样,或多或少都有一点水土不服。甚至有深圳来的同学也说不习惯,据说是因为香港的自来水是东江西江供给的最优良的那一部分水源,所以即使住在一河之隔的深圳人也会觉得有不一样的感觉。那时候我总觉得嘴巴特别苦,香港的同学推荐我去找间凉茶铺喝一杯“廿四味”—— 一种由24种中药熬成的凉茶,非常苦,但很有效。我没敢尝试,要了温和一些的龟苓膏,没想到也渐渐好起来。据local同学介绍,香港有专门的商户在本地设厂,每天制造新鲜的龟苓膏,一碗能卖50港币那么贵,相信功用效果更加不在话下了。

    到了期末更需要凉茶。我是文科生,期末需要写五六篇的论文,于是每天都要熬夜。那段时间我的脸上痘痘疯狂地飙长,于是我终于去尝试了传说中的“廿四味”。果不其然,那苦简直是人间极致,但也真的是立竿见影。之后即使不是经常光顾凉茶铺,我也喜欢去便利店买瓶装的凉茶饮料喝。

    其实无论走到香港哪里,总能看到凉茶铺的踪影。凉茶铺的门前,经常会有提着公文包的上班族或拎着菜篮子的家庭主妇,就站在那里,一口喝下一杯苦得要命的凉茶,然后把空杯子扔进一旁的垃圾桶,来去间面不改色。我想这也是香港文化的一部分吧,所以怎么样都感受一下。受不了“廿四味”的,大可以试试温和的金银露、五花茶或茅根竹蔗水,绝对是有益无害的。

    当然,这个城市又岂止这三个生活场景呢?这里独特的生活氛围与文化气质让很多人情有独钟,也让一些人嗤之以鼻。对于这让人又爱又恨的香港,我依然充满兴趣,我希望继续跟这儿的人打交道。因为我一直相信,留学除了获得知识获得学位之外,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亦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香港,至今仍让我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