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的尴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20:08

说实话的尴尬

           《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长平 2009-07-03
 
   “七·一”前夕,中共党史专家李忠杰说,对一部分人从个人利益出发申请入党,他可以理解。但总体上来说,入党首先还是考虑怎么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办事。这句话引起了较大的争论。

   李忠杰理解的基础是,有一部分青年人表示,他们入党只是考虑到将来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有帮助。他认为,共产党员是人,也有个人利益和要求,如果要求是合理的,我们要尊重,要给予帮助。

    反对他的人,则援引《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也有人通情达理地认为,即便抱有个人目的,也不能公开说出来,说出来就是明目张胆的背叛。

 

  这首先涉及到对个人利益的定义问题。实现崇高个人理想算不算谋取个人利益?为人民服务是否包含为个人服务?或者说,个人利益和为人民服务在多大程度上是冲突的?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从理论阐释到话语方式,这三十年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党章保持了原有的模式,出现了两套系统并行的现象。

    李忠杰以1949年之前为例说,那时候入党是要被杀头、或关进监狱的,显然,入党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其实这之前之后的确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党从在野到执政,掌握了公权力资源之后,党员谋取个人利益的机会自然增多了。即便如此,过去发展党员也有崇高理想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时候。比如电视剧《潜伏》里,组织上就派女地下党员去动员男朋友入党,这不是明显地诱之以个人利益吗?假如它能反映历史真实情况的话。

   回到现实中,有多少人入党完全没有考虑个人利益呢?答案不言而喻。如果这些人承认了个人利益的动机,是不是就不允许他们入党了,或者入党了也要开除出去呢?答案也不言而喻。

   从媒体与表达的角度看,李忠杰是在说实话而遭到反对呢?还是在为以党谋私者开脱?联想到最近发生的几起关于“说实话”的争议,可以看出其中复杂的社会心态。

    首当其冲的是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他质问记者“你是替党说话呢,还是替老百姓说话”,激起轩然大波。不少人认为,他说出了一些基层官员的真实心理状态,是一个难得的说实话的官员。

    我认为逯军说这话并非出于诚实,而是以为端出“党”来就可以威胁记者,这就是这句“实话”令人听着毛骨悚然的原因。但是,相比那些台上背党章、台下搞贪腐的官员来说,他的话的确更接近真实,尤其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真实,那就是党员并非都像党章所要求的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甚至在某些问题上站在老百姓的对立面。

    逯军受到了党组织的处罚,要求他停职反省。他应该反省什么呢?政治觉悟不高、理论水平不强吗?这两句话跟“实话”的关系是什么?或者说,他错在说了谎话吗?其实全体党员都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存在“替谁说话”的矛盾?

    另外两个新闻中虚构了“实话”。一个是年仅29岁的周森锋当选湖北省宜城市市长,惹来了网络人肉搜索。在澄清了“家庭背景”这一质疑之后,人肉搜索又揪出他的“撑伞”、“高价烟”和“论文抄袭”三个问题。

年轻的周森锋采用了官场老办法,谨言慎行,沉默是金。这让媒体颇为失望,于是在天涯网出现了一个帖子,题为“我是周森锋,我来回答大家对我的质疑!”。事实证明,这个帖子系冒名顶替。但是它认真地揣摩了基层官员的心态和语气,对质疑一一作答,颇见诚意。比如,“我的论文问题。不存在抄袭,只是参考和借鉴,并且已在我的论文后面附有参考文献。其次,有网友提出我治学不严谨,‘森'字的拼音写成了‘shen',‘清华'写成了‘qinghua',在此我表示歉意”。

    很多网民在明知这个帖子是冒名的情况下,仍然逐条反驳,因为他们相信这些观念是真实的。

    过了几天,网络曝出河南省偃师市某局长的惊人“实话”:“你们找了新闻媒体又有什么了不起?以前来的几家不也让我们摆平了吗?……人民网不是也登出来了嘛?那都是电子垃圾,人民网记者都是混蛋!”

    有关部门已经辟谣,称这些言论纯属捏造中伤。从网民的热烈反应可以看出,这是上访者和媒体期待的“实话”,因为这样的“实话”可以让他们认为不义的官员受到惩罚。

    由此可以看出,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李忠杰的“实话”。不少人认为,在《党章》的“高标准严要求”下,这些官员都如此放纵,再一“理解个人利益”,那会乱成什么样子?但是,他们可能忽略了,那些为了个人利益入党的人,从写入党申请书那一刻开始,就逐渐习惯于大言不惭地撒谎。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