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发展白皮书发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22:29
计世资讯:中国信息化发展白皮书发布

 2008-05-09 16:39:27

【计世资讯】5月8日下午,IBM和计世资讯共同发布了中国信息化发展白皮书。计世资讯总经理曲晓东透露:调研结果显示,当前中国企业对于IT的引入还处于发展阶段,IT技术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程度以及受重视程度相对不高,企业决策层尚缺乏对于IT的战略意义的普遍认同。

中国信息化四阶段

对于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我们分为四个阶段。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在结合了很多专家意见之后,把中国企业信息化在过去四十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为这样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称之为信息技术的创生时代。这个时候计算机是用于数据计算为主的阶段。

第二个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这个时候是信息技术开始引入企业,行业信息化开始起步的阶段。这个时候是以一些重点系统的建设为标志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到06年左右,我们把它称之为大规模信息化的规划的时代。

第四个阶段是我们的总结。我们认为从2006年以后进入了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阶段。这个时候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持续整合和优化提升的时代。用户开始关注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关注信息安全,绿色IT的理念成为了潮流。

总的趋势是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在走向整合和融合,IT和业务走向深入融合。

中国信息化三大主题

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来目前中国信息化有三个重点的主题,是我们各个行业的用户共同关注的。

第一个主题就是整合。随着信息化应用不断走向深入,信息孤岛和复杂的IT系统环境的复杂度在增加。这个时候企业产生内在需求,要把我们内部的业务流程进行不断的整合,把供应链、流程进行不断的整合,把内部的、外部的应用进行整合。这种整合体现在IT的建设上——做大集中、数据中心、灾难备份中心和信息资源整合。这是一种强化企业竞争力的整合。

第二个就是IT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个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应用的可持续,第二个是业务的可持续,第三个是IT和业务能够相互动态适应各自的发展。这样的需求是什么?企业大多已经建立了IT和业务整合之后强化的竞争力,这个竞争力要可以延续。因为现在很多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已经不是一次性的了,它的可持续怎么保障?需要我们在IT服务管理、灾难恢复、业务可持续性计划等各方面进行很多建设,才能保证我们的IT应用可以持续。

第三个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什么?没有信息安全就无法保障被强化了的、可以延续的竞争力的发展。信息安全包括数据的安全、应用的安全以及风险的可控。在IT建设方面,体现在信息安全的管理、内网安全、IT内部控制以及一些信息安全技术方面。

因此,整合是把一些IT的孤岛和复杂的系统环境进行整合优化,延续竞争力使企业IT资产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延续,不断挖掘潜力,满足现在和未来的业务需要。信息安全是保护基于IT系统的信息资源,企业的核心价值以及企业客户的核心价值。所以这样三个重点的主题是我们在关注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模型和框架。

十大挑战

从此次调查中,我们总结了十个挑战:

 第一个挑战,主要是IT管理方面的问题。其中前十个分别是建立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重要数据的保护、IT的策略规划、业务连续性保障、规范化的IT服务管理、灾难恢复、历史数据管理、高可用性、信息化对业务的适应性、服务器的优化与服务。这其中一半都是IT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二,灾难备份现在是各个行业的共同挑战,特别是那些建立数据中心比较早的行业,他们对于灾难备份的问题认识的重要性是靠前的。这也非常符合信息化发展规律——越早进行数据化大集中,越早建立数据中心,历史数据的安全问题对他们来说越是重要。

 第三,除了灾难备份,IT投资的保护也是各个行业共性关注的问题。中国用户在大量IT投入之后,也非常希望能够深入地挖掘现有的IT资产的价值和潜力空间。也不希望经常推翻推倒重来,每年都要投入非常大量的投入建设,这是用户非常不希望的。

第四个挑战是能耗问题。能耗问题在全球范围的数据中心都是一个大问题。中国数据中心面临的能耗问题更加严重。现在政府也有最新的政策性要求,但是从企业自己来讲,对于能耗问题的重视,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重视度是不足的。他们更重视的是灾难备份、IT投资保护、数据存储、新技术、网络安全、IT的适应性。排在后面的才是能耗问题。而在制造业,这个问题就排得比较靠前,因为制造业要考虑到生产成本。

企业用户为什么对能耗问题重视不够?我们认为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举个例子,学校的计算中心主管只管计算中心能够为学校的师生提供稳定的运行和服务,而电费是由学校统一付的,所以他们不考虑成本的问题;尤其在一些重点实验室,很多时候要用高性能计算机,7×24小时进行大负荷运算,电费很高,就是因为电费不是他们自己付,所以就没有非常重视能耗的问题。在企业里也是一个问题,很多企业里面,当电费不是由负责数据中心或者是IT主管考虑的时候,他的动力就不足。中国目前普遍而言IT的主管在企业的地位相对较低,所以还没有到他们考虑这个问题的程度。第二个原因,在很多数据中心的应用中,需要用到一些技术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普遍的中国用户而言,对能耗问题的重视还没有排上他们最靠前的重要性上。

第五个挑战是信息孤岛的问题。很多企业关注的是服务器的优化和维护。而一些跟信息化相关的异构服务器整合、数据中心机房的整合和异构环境的管理问题的企业才面临信息孤岛的问题。中国有一些很低端的用户一开始就是使用的Windows或者是Linux,他们反而没有历史的包袱。所以对他们而言,异构的历史包袱没有那么突出。因此很多国外的企业看起来很先进,但是信息孤岛问题更严重。这个时候,中国的用户反而关注一些我们看似比较基础的服务器的优化和维护的问题,但是这也反映了中国用户的现状和现实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就是在关注这样一些相对比较基础的问题,还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六个挑战就是关于中国用户的业务流程频繁的变动和IT走向日益复杂的趋势。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历程和时间也不长,很多企业都不到30年,只有20年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中国企业去做市场经济的转型,很多企业的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管理模式是在迅速变化的。这样不断变化的流程导致了我们的IT和业务的适应性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业务流程变动导致了IT应用的复杂程度不断的增加。

很多企业的扩张性也非常快,收购兼并重组,分支机构的开设,多元化业务的开展等等非常的迅速,远远高于国际的平均水平。这也导致了IT的复杂程度迅速增加、IT的适应能力进一步的降低,从而影响到了业务的连续性。

第七个挑战,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新环境,IT的策略规划需求现在是非常强劲的。用户原来的应用是急需先行的方式。比如现在企业发展了需要财务系统就上一个财务系统,需要生产系统就上一个生产系统,需要ERP上ERP系统,但是这些都是他们根据急需先行解决瓶颈问题的基础上的。目前对IT策略的规划,对IT统一规划的需求是非常突出的。现在银行、证券、教育、政府、交通这些行业对于IT策略化的强度比较强劲。

第八个挑战是服务产品化的趋势已经被广泛接受了。大家看到接受IT服务产品化的达到了90%多。这样的一个趋势已经被用户广泛接受了。但是用户对规范的IT服务管理的价值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

第九个挑战是用户希望借助一些技术平台的标准化,比如说SOA技术,通过这样的技术解决他们原有IT投资保值增值的问题。现在一些企业上了很多系统,这带来了原有系统是否推倒重来的压力。如果能够采用一些标准化的SOA这样的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IT系统的适应能力,能够延续IT资产的使用价值。

第十个挑战是中国的CIO对于信息化的认知存在着比较大的局限性。目前而言,CIO的关注点更多还是集中于保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对于现有业务的支持。比如说灾难的恢复、业务连续性、高可用性、重要数据保护、服务器的优化和维护。像IT服务的创新、IT外包、虚拟化技术和能耗等等的问题这些更能够让企业的IT价值更大的实现考虑的较少。目前中国CIO的群体总体而言还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上。对于现有业务的配合和支持的角色上,而不是比业务发展更能够领先考虑的位置上。

信息化应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业务在不断变化,业务和IT之间要快速相适应。IT应该来驱动业务的发展,而不是成为业务的附庸,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管理水平的企业,形成大家普遍认同的特点。所以在认识方面我们希望达成一种共识,不管是企业的CEO、CIO还是企业的专家和媒体朋友,我们应该共同呼吁把信息化作为企业核心的竞争力进行考虑。

另外一点就是使CIO的角色有一个非常稳固的地位。在一个企业里面IT的主管到底是CIO还是IT经理,实际上这不是由他的职称名字确定的,而是由他在企业里面发挥的作用和价值来确定的。如果一个企业的信息主管在企业里面是负责维持IT现有业务的运转,限于日常事务,注重短期效应,他的效率是在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这个时候我们认为IT主管还是处在IT经理的角色。

真正CIO考虑的问题应该是IT和业务怎么样融合,怎么样能够不断加快IT系统对于业务需求的响应。IT技术的创新应该为业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一种可能。 IT应该在集中企业资源,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这个时候CIO在企业里面才具有和CEO和CFO三足鼎立的作用。才能真正的提高企业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个建议是中国的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我们必须要参考国际的先进水平。我们企业的竞争现在已经在中国家门口和世界级的企业在竞争。所以我们也必须要具有世界级的管理水平,要有世界级信息系统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中国的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定位要高一些,要参考国际的先进水平和经验,要引进国际领先的技术力量,把我们的信息化发展从一开始就定位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生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