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的高等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49:02
中共市委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目标,并将继续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文化立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文化产业也被列入四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要实现这些发展目标,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圳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省第一个“教育强市”,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深圳大学正逐步建成教学科研并重型综合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已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功申办了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但应看到,与深圳城市发展相比,高等教育明显落后,难以为深圳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我市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
    深圳高等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录取率高与规模小、层次低的矛盾
    目前,全市共有10个全日制高校单位(其中市属高校3所,大学城4所,共建1所,民办2所),此外,另有各部门主办的技师学院、职业训练学院、经理进修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会计进修学院、青年学院、职工继续教育学院等涉及高等教育的单位,规模都不大。全日制在校生总计4.04万人,以GDP统计人口597.55万人计算,每十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只有486.6人,远低于全国平均900人的水平。深圳的高等教育规模与同属计划单列的青岛(13所)、宁波(12所)等城市相比明显弱小。作为高等教育主体的本专科在校生比例,全国为6:4,广东是4:6,而深圳本科生只有百分之三十几,落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高校学科不全,急需人才类型层次低也是深圳高等教育典型缺陷,例如,缺少关系民生的医学和社会需求迫切的专科层次以上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是科技的基础,大学是生产和传播知识最重要的领地。对一个城市而言,高等教育的弱小不可能与工业和科技的强大持久共生。
    去年,深圳全日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达41.7%、高考录取率高达92.5%,达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然而,深大这所唯一的本科大学无法录取以第一志愿达到该校录取线的数百名深圳考生。按照深圳市《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全市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要达到8万人。届时,高等教育规模、层次与入学率的矛盾必将更加突出。
    2、人才过剩与人才不足的矛盾
    深圳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吸引了全国大批人才的聚集。除了内地人才的涌入外,深圳大学、大学城已开展了研究生教育,其它教学机构也通过网络、设点等方式,挂靠内地大学培养研究生。深圳确是“博士到处有,硕士满街走”。今年深圳的人才招聘会出现了招聘6000人,应聘者达8万人的供求失衡情况。一些应聘学子不得不放下身价,屈就于并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造成人才高消费的一个原因。
    在表面上人才过剩的同时,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首先是创新型人才的缺乏。过去人们认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可以吸纳大量人才,无需自己花钱培养。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蓬勃发展,一流人才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深圳确确实实已到了必须制定自己的一流人才培养计划的时候了。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一流的高校和一流的大师,深圳目前还没有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唯一的市属本科高校深圳大学尚无博士点,其它都是清一色的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深大只有1名院士,和其它4个计划单列市比较,大连理工大学有9位院士,青岛中国海洋大学有7位,厦门大学有17位,宁波大学也有4位,差距相当明显。其次是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并且学历层次受到很大限制。根据《深圳市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问题报告》,深圳市2005年高技能人才缺口在3万人以上,中级技能人才缺口更大,深职院12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高于90%的事实,证明了社会和企业对此类人才的强劲需求。因此,上述“人才过剩”与“人才不足”的矛盾,向深圳高等教育提出了一方面要办好高水平的研究型或综合型大学,另一方面必须办好坚持高职教育办学方向和特色的应用型本科技术大学的要求。目前全国高校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探索,深圳如果满足于“同类领先”、“示范性”的荣耀,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很难实现。
    3、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落后的高校研发能力的矛盾
    高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最重要的基地,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创新成果的重要来源,高校的科技实力,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国家或地区科研开发的能力。目前,我国高校在科研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高校建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03个,占全国总数近2/3;承担了2/3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约2/5 的“973”计划项目;被《SCI》和《EI》收录的论文,高校占70%。如果我们把重点实验室数量作为考察高校科研和开发能力指标的话,我市高校科研和开发能力总体不高。深圳大学共有6个重点实验室,但仅有2个属省部级,不仅远远落后于广东省的几所重点大学,在4个计划单列市中,也落后于宁波大学(该校现有各级重点实验室12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部级2个)。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一流的大学,难以形成深圳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动力。一流的大学不仅培养学生支持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是一个“母技术”产生的基地,具有航空母舰作用。而企业中的研发机构只是这个航空母舰上的一个个战斗机。
    高校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直接导致深圳技术创新的主体在企业。据统计,全市研发投入90%来自企业,研发机构、研发人员90%在企业,职务发明98.3%出自企业,重大科技成果80%源自企业。深圳99%以上的科技三项经费投向了企业,投向高校部分不足1%。这种先进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落后的高校研发能力的矛盾,既反映了深圳过去发展历史的必然,也为深圳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疑问。如果没有高等院校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先进试验技术优势,技术创新将迟早会失去动力和源泉。看看美国硅谷与旁边的斯坦福大学的关系,就可以知道,正是斯坦福大学为硅谷的微电子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如果不加速发展高等教育,深圳的科技创新力和城市竞争力必将停滞不前。
    4、多元移民文化发展要求与低层次文化载体的矛盾
    深圳是个快速发展起来的移民城市,已逐渐形成有鲜明特色的多元文化。但总体上看,特区文化呈现出热闹而不繁荣,活跃而无主流的态势。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深圳高等教育层次偏低。高等院校不仅是继承和传播文化的载体、先进文化发展的沃土,更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要发挥高等院校在“文化立市”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就必须尽快做大做强深圳的高等教育。
    总之,我市高等教育的现状离深圳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要求还有相当差距,确实是深圳教育的一根软肋。为实现我市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我们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1.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提高市属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
    市属高校是市政府全额投资建设,直接面向深圳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肩负着与其它高校不同的使命,应当成为深圳高等教育的主体。从长远看,其办学水平也应成为深圳高等教育的代表和标志。要形成深圳自己的一流大学,必须创造三个条件:办学层次高、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第一个条件最关键。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统一认识,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提高市属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我们建议:一是在引进国内外优质办学资源时,要将是否有利于提升市属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作为重要的决策依据,鼓励国内外名牌大学与市属高校合作办学。二是加大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力度,提升高校科研开发和原创能力;依托高校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密切学研合作,服务深圳经济建设;加大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特别要鼓励和支持校企合作项目。三是大力引进高级人才,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对大师级人才、海归优秀人才要在科研、安家、职称多方关怀,解决其后顾之忧,以利发挥作用,避免人才流失。四是适度放开高职院校对市外招生政策,优化学校生源结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五是在明确办学目标和特色前提下,一方面适当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全力说服并争取得到教育部对深圳特殊情况和要求的理解和支持,早日提升市属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结构,满足当前及今后深圳经济建设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为合作办学增加资本和条件,形成我市高等教育的良性循环态势,为深大创名牌,也为民办高校留下发展空间。那种另起炉灶办“理工大学”的想法,一是成本高、不可行,二是偏离了人才需求的基本方向。
    2.实施高等教育本土化战略
    从世界城市发展史看,经济发达的城市往往是高等教育发达的城市,全世界50所著名高校中,美国加州大学的10所分校占据1/5的份额,而10所分校所在的城市,其经济实力都十分雄厚。国内经济相对发达或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崭露头角的城市,其背后都有一些有实力的高校支撑。大学不仅仅是求知的处所,它对一个国家科技的发展、工业的布局、人口的素质和所在城市的经济和声望,都可以发挥巨大的影响。因此,深圳要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一批扎根本土的高水平的高校,它们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技术开发等方面,能主动满足深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深圳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可靠、稳定的保证,即实现高等教育本土化。当前,在建设好市属高校,促进本地院校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的同时,要将大学城的重点转向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的建设。高等教育本土化说到底是人才的本土化。要改变人才策略,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一批名师及其学术团队安心深圳,才能使大学城中的研究生院扎根深圳,实现本土化目标。另外,要在政策上引导研究生院与市属高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加强合作,以有利于提高市属高校水平,也有利于研究生院密切结合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展开研究,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
    3.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共享
    教育管理的条块分割,政府职能部门多头办教育,不利于教育资源优化利用,不利于人才培养标准的把握,增加了教育管理成本,还容易滋生行业腐败。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一是进行适当的合并、调整、归口,二是建立有效合作协调机制,理顺关系,实现:1)各高校的图书资料、后勤保障资源、实验实训设备等资源共享;2)课程学分互认;3)专业和学科建设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目前,要特别加强劳动部门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解决实训设备资源共享、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衔接、文凭与证书发放等问题。
通过教育资源的整合,发挥市属高校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方面的主体作用,同时,开展成人教育、职业培训,高效优质地培养深圳建设所需的各种人才。
    4.发挥高校文化载体和传承作用,推进深圳文化产业发展
    加强深圳高校的社会文化学科建设,活跃文化氛围,使之在深圳“文化立市”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深圳在举办国内外大型文化活动时,应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尽可能将高校列为活动场所。此外,为配合深圳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应大力支持高校发展相关学科和专业,加大投入力度,使大学成为文化艺术的创作基地、研发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比如,对当前深圳要争取大力发展的动漫产业,就应该充分发挥深圳高校的作用。
    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为跨跃式发展深圳高等教育而努力,使之多出人才,多出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服务于深圳建设,造福于深圳人民。      (万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