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三种专业境界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1:22:20
       人的发展有内在层次的差异,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如此:依据专业水平的层次不同,教师大体可分为教书匠、名师和人师三种境界,类似于“木头存在”的三种形态特质。即“木头的具体样子”、“木头的形态”与“木头的本源”。

  教书匠——“木头的具体样子”。这类教师的专业境界就如同“木头的具体样子”。譬如,“木桌”、"门"、“窗户”、“木棍”,等等。他们存在的依据是具体、明确的,能力相当有限。例如,门与窗户的功用,他们之间本质上并无“价值”大小之分,“境界”无高低之别,互为‘‘平行’’与 “对等”。教书匠的特点是:循规蹈矩,惯于接受,死扣教材,生搬硬套,远离变革,思想贫困,亦步亦趋,周而复始,庸庸碌碌。他们的专业发展态势,程序性强,发展张力小,创造潜质极其有限,犹如一幅已涂满字与图画的纸已无可添加。因而,教书匠多深陷“此山中"的禁锢与迷绕,常自我设限,自我框死。

  对于教学,教书匠多唯上唯书唯教参唯教条,“匠气有余,灵气不足”,容易将涌动着生命气息,千姿百态的教学固定化、模式化、脸谱化,沦变为千篇一律的“操作流程”,从而制造出一个个一模一样的“标准件”。他们无 心探索教学,无意追索人生,不愿学习改变,不敢大胆革新,不善扣问反思。“十年教书”对于教书匠而言,“肚里只剩几册可怜的教科书”。难怪一位美国教授发出这样的质问:“你们是教了30年书,还是教了1年,重复了30遍?!”一言以蔽之,教书匠的教学往往干瘪刻板,味同嚼 蜡,生气全无,是一种对一个人独立发展的致命捆绑与桎梏。这种生存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绝非是“像诗一样迷人的字眼”(康德),而是“已经变成令人厌烦的同义语,一堂课等于一种苦役”(杜威)。

  对于学生,教书匠对其人生的感召,微乎其微,黯淡无光。不仅不能成全学生的完满发展,而且有意或无意间 将学生也禁限于自己受制的“旧轨道”上,从而束缚学生的思想,窒息学生的创造,漠视学生的情感,关闭学生的心灵,直至彻底断送学生人生发展的宝贵“契机”。日本教育家东洋先生有言:“一个蕴藏可贵才华的青年,只是由于他落到了某位半瓶醋的老教书匠之手,于是丧失了英才的光芒,结果以无名小卒告终。”因为“平庸的教师只能限制学生的智力,把学生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的能力范围之内”(卢梭)。可以说,倘若一位教师的教学是在降低学生的心智,那么,这是一种莫大的“罪过”。教书匠的专业价值是令人堪忧的,专业境界可谓:浑浑噩噩,无一丝灵气与光芒!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名师——“木头的形态”。处于木头形态的这类教师,手中是一定木头的“形态”,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等。从量的意义上看,教书匠手中有的几张“木桌”或“椅子”是相对固定与有限的,减一把,则少一把。而名师则可依据自身的“木头形态”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桌椅”,带有强烈的生长性,更能超越外界具体量的规定的局限。从质的意义上看,具备“木头形态”的名师,可打破教书匠亦步亦趋的“单一质地”,通过自身形态的改变、转化、兼容并蓄发展,(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各种具体木制工具)形成“综合质地”,可见名师与教书匠两者的“价值”存在高与低,大与小的天壤之别,境界更不可同日而语,相提并论。名师的基本特质是:思想深邃,大胆探索,执着求真,循循善诱,微言大义,指点迷津,品格高尚,沉心治学,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那么,名师具体的“专业形象”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名师是一个艺术家。教学不仅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更是一门神奇的艺术。名师深藏着让人哲服的艺术法宝,本领超卓,有别于教书匠的一招半式,半瓶小醋,能够巧妙而又准确的拨动每位学生的心弦,从而和谐地演奏出师生教学相长的美妙乐章。一是,名师具有语言的艺术。名师以其广博的学识与高远的站位,能够洞穿教材,超越教材,可以把深奥难懂的问题以一句深入浅出的言语,一语道破玄机,达到“一语破的,一语解惑,一语启智、一语激情”的奇妙境界。名师的一句精辟话语,常使学生萦绕于心际而终生难忘;一个生动的比喻常使学生了悟知识的关节而茅塞顿开;一句中肯的批评常使学生幡然省悟而惭愧不已。“言不在多,贵在精 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要语不烦,达意则灵”确实是名师高超语言艺术的真实写照。二是,名师身怀绝招。绝招 是名师高于教书匠的另一标志,也是“木头形态”区别于“木头具体样子”的分水岭。名师常常本领高强,身怀绝招,手握杀手锏,胸藏百万兵。如,有的教师数学课从不用圆规、三角板,但画出的几何图形,尤其是圆就像十五的月亮,分毫未差;有的教师能根据课文的叙述,信笔画出栩栩如生的图画,再现课文的清雅意境,令学生叹服不已;有的教师一笔龙飞凤舞、气势磅礴的板书,常令学生羡慕不已,反复临摹,不忍擦去;有的教师对教学内容难与易、深与浅、轻与重、多与少、精与博、繁与简、详与略、主与次的精当处理,常令同行钦佩不已。可以说,绝 招是名师对教学精益求精,千锤百炼以至炉火纯青境界的见证。三是,名师具有幽默的艺术。“幽默是人生的大境界”(林语堂),是形成力量的最高最佳层次”(特鲁·赫 伯)。名师常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懂得驾驭幽默的艺术。一个学生在数学考试终了前抄袭邻桌的考卷,由于时间来不及,仅将答案写上,旁边滑头的备注:过程略。教师风趣的在旁边打个小x,备注:分数略。从而“用幽默的方式说出的严肃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使人接受” (雷曼麦)。幽默的艺术实质上是名师教学达到高度睿智境界的昭示。

  其次,名师是一个思考者。“活着就要思考。”名师确实是一个善于思考,渴求思考,勇于思考的人。他们反思自身的专业成长,思考学生的未来朝向,引领学生做出正确的人生规划。可以说,名师终身秉持“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进乃见光明”的精神,深悟“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的精义,坚守 “我思考,所以我存在”的信仰。进言之,“思考一切学生,一切思考学生,思考学生一切”是名师思考的逻辑起点也是价值终点。一言以蔽之,义无反顾的领受作为一位勇敢思考者所应担当的辛劳与福祉,是名师生命世界的热切企望。无庸讳言,名师是教师行伍中的精英分子与 中流砥柱。

  人师——“木头的本源”,即“原木”。人师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大师级人物,是精英中的首席代表。人师的发展形态是木头的“本源”,因而既不是“圆”,也不是“方”,更不是“长”,但又包容着圆、方、长,是它们的“母体”,他能适应变化万千的“外界”,演化并创生出万事万物。如果说名师是对教书匠质的超越的话,那么,人师则是对名师这一高层更深的洞悉与超脱,是更为上位的“存在”。从教师的价值真谛而言,人师可谓是对教师教书育人生命本义活生生的深刻诠释与彰显。人师的基本特征是:独具慧眼,抉发幽微,含英咀华,揭示要旨,人格崇高,宽容练达,深富爱心,融通万物,达到了大彻大悟、返朴归真的境界,可谓实质名归的大智慧者。那么,人师具体的“专业形象”又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人师是一个独创性的人。独创性是人师的最深本性!人师的独创性常体现在:思想深邃,独具慧眼,决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鹦鹉学舌,盲从模仿。他们具有独特的判断和独立的思想,对事物的体悟与思考常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能够于平凡处见“新奇”,于平淡处品出“绚丽”,于无声处听出“惊雷”,于无味处尝出“甘甜”。对学生的困扰,往往能够抓住学生问题的“关键处”,捕捉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开启学生心灵的“灵感域”,而后或抛砖引玉,或取瑜明理,或目视点头,或画龙点睛,或点拨指示,从而使学生如沐春风,心结尽解,豁然开朗,神游忘返,如入微境。

  其次,人师是一个人格崇高的人。人师必定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身上散发着一股灼热的人格正气,让每位接触过的学生于无形中获得人格的滋养与人性的清明。人师的崇高人格是一股最强大的教育力量,一种最珍贵的教育宝藏。“他们凭借着自己丰硕的精神力量宝库——知识泉,智慧火,灵魂峰,无私无尽无悔地孕育一茬茬、一代代的莘莘学子,引知识泉浇其心田,点智慧火明其征程,竖灵魂峰壮其行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甚至希望自己生命结束的方式不是死在病榻上,而是死在课堂上,死在学生的怀抱里,而且当时正在谈笑风生地讲着课”,至死不渝自己的教育事业。无庸讳言,“太阳底下再也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人”(夸美纽斯)这一评价,人师当之无愧!

  最后,人师是一个热爱学生的人。爱,是人师人生崇高境界的真实流露。别林斯基断言:“如果没有爱,则万物自身的生活是死气沉沉的;如果没有爱,则万物的生长是 七拼八凑的;如果没有爱,则所见的是一片漆黑。”“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她是这样的人,她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人师必然热爱学生,与学生同气相求,同声相应,荣辱与共,生死相依。人师诉诸学生的爱凝聚着她们的心血与祝福,无价,无求,无边,无法量估,并融入学生人生幸福的征程之中,变成一股支撑学生立志“成人”的强大精神力量,迷漫深远,永不消逝!“我没有一切,只有学生”(斐斯泰洛齐),是人师博大人性世界的自 然袒露。人师也因爱的无限付出而得到永生!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热切呼唤名师与人师!

  【参考文献】(略)

  文章选自《基础教育参考》(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