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偶像的发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26:26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很喜欢阅读的国家,在日本随处可见贩售书籍、漫画的商家,一些在漫画中被创造出来的虚拟人物,就在书籍、漫画的高阅览率下造成一股流行的风潮,像是哆啦A梦就是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除此之外,许多在台湾发烧热卖的玩具、玩偶,像Hello Kitty和口袋怪兽皮卡丘等,也是由日本人所创造出来的虚拟偶像。如果要称日本为视觉偶像的发源地,我想多数的人都不会反对。    

    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很喜欢追求视觉偶像。如果问他们谁是当前最hito的偶像,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都能说出几个名字来。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我们认为应该只有小孩子和年轻人才会喜欢的东西,在日本却连朝九晚五的白领上班族群也为之疯狂,甚至成为他们之间的流行话题。    

    对日本上班族而言,如果他们喜欢看漫画、卡通,也会热衷于去收集这些视觉偶像的周边商品,甚至与同事、朋友们交流最新资讯,于是这些视觉偶像便形成了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这股由日本上班族所造成的现象,甚至营造出视觉偶像在市场上“烧滚滚”的状态,形成了另一波视觉偶像热卖的高峰,让许多研究社会现象的学者、专家们莫不感到讶异,对“它”另眼相看!    

    而在真实的世界里,不管是在街上、还是在报纸的版面里,甚至连电视广告中,也随时可以看见这些视觉偶像的存在,它们走红的程度,甚至比当红的明星还要pala pala。    

    日本人在规划视觉偶像的时候,不管是最初的造型,还是进一步在媒体前的演出,都会先经过缜密而周全的设计。这些视觉偶像的知名度并不亚于当红的影视明星,它们受邀演出的机会甚至比影视明星更加频繁。在曝光率节节高升之下,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于是就成为大人、小孩心目中的“偶像明星”了。    

    为什么视觉偶像产业会这么的热门呢?其实全是因为它在整个大环境的低迷当中却奇迹般地脱颖而出,创造出一枝独秀的广大市场的关系!从1992年到现在,日本的经济一直没有明显的好转,但是视觉偶像的异军突起与快速成长,显然成为不景气下的一支新生力军。    

    或许你会问:“视觉偶像的市场规模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呢?”这就得从1993年足球的视觉偶像热说起。日本的视觉偶像产业在1993年的足球市场中创下将近3千亿日圆的市场规模。到了1996年,有更多炙手可热的视觉偶像陆续出现,比如:哆啦A梦、Hello Kitty、口袋怪兽等等。有些视觉偶像在我们小时候可能就已经出现过,但是受到新一波视觉偶像产业风潮的影响,被以旧货换新装的方式再度加入市场,哆啦A梦和Hello Kitty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们不但在日本重新走红,甚至还进军全世界。    

    前几年,台湾棒球界的大联盟看到日本的视觉偶像风潮在运动市场的蓬勃发展现象后,也跟着如法炮制,设计了许多各式各样的视觉偶像及周边商品,希望也能为本地的体育活动扩展新的商机;然而,成效并不如预期的亮眼,主要的原因在于,视觉偶像应该有它的“基本行销元素”与“市场策略”,可惜当时该企划案的执行者没有抓住视觉偶像的核心价值,并加以发挥,只是在市场上把视觉偶像加以放大运作,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回应。    

    对于追求流行一向不遗余力的台湾粉丝们当然也没放过这波流行。还记得三四年前的麦当劳门前,大排长龙的Hello Kitty迷吗?就连提供信用卡服务的业者,也都搭上了这一股风潮,推出了一连串以视觉偶像为卡片图案的信用卡,诚泰银行就是一个最显著的实例。    

    就在视觉偶像产业成功掳获人心之际,日本的相关企业更率先嗅得商机,同时推出一系列针对视觉偶像所设计的新企划案。这个举动不但让整个市场的供需活络起来,在1996~1998年间更是突破了2兆日圆的市场规模。其中,光是口袋怪兽和Hello Kitty的周边商品,就创造了一年四千亿日圆的市场。视觉偶像的发烧由日本开始,从足球比赛里的吉祥物,延伸到漫画、卡通所创造出来的虚拟明星,像是哆啦A梦、Hello Kitty等都包括在内。诸如此类的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在专人的设计、企划及包装之下,视觉偶像俨然成为当红的“明星”,不仅拥有高知名度与高曝光率,还广受大人、小孩的欢迎,在一片不景气之下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  

    近几年来,台湾的业者也逐渐意识到这股热潮,纷纷投入视觉偶像产业的领域中,开始思考视觉偶像产业所衍生出来的特殊行销概念,于是,研究偶像的核心价值遂成为行销人员的主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