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频“断档”发改委酝酿刺激民间投资20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36:38

政府投资频"断档" 发改委酝酿刺激民间投资20条(转载)
作者:诸葛推敲 提交日期:2009-6-13

政府投资项目频现“断档”刺激民间投资20条出炉
  国家发改委6月11日提出了一份旨在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20条意见,并在当天召开的全国发改委系统2009年投资工作研讨班上进行了分组讨论。
  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尽管目前四万亿中央政府投资已经初见成效,但是一些地方已经出现后续项目储备不足的情况。
  而一旦两年后中央新增投资计划用完,而民营投资还没有起色的话,留给中央继续实施宏观调控手段的余地就很小了。
  据悉,发改委提出的“20条意见”脱胎于4年前的国务院“非公36条”。
  上述官员称,“非公36条”出台已经4年,但对于民营企业的投资来说,相关政策仍然是“一块玻璃天花板”,20条意见将力求在一些具体的政策方面打开突破口。
20条意见
  6月11日,2009年投资工作研讨班在安徽合肥召开,这是最近几年国家发改委第一次召开这样的会议。各省市发改委、经委的相关官员悉数出席。会议的主题是,研究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推动投资快速可持续发展。
  当天上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拿出了国家发改委投资司草拟的“20条意见”,并表示“希望把这个新的促进民间投资的文件,早日推出来。”
  据了解,20条意见中明确提出,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电信、金融、城市水务等垄断性、公益性领域;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和信贷支持力度和信用担保;明确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进入科教文卫等非营利性领域;支持拓宽民营企业在营利性行业的投资力度等。
  目前,20条意见只是一个讨论稿。在此次研讨班上,地方相关部门将提出修改意见和补充建议。此后,发改委还将征求企业代表和民营企业组织的意见。
  事实上,此前发改委已经要求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鼓励民间投资的办法。6月5日,浙江省发改委率先起草完成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 确保投资有效增长的意见》,文件提出,要继续通过BT、BOT,与中央企业合作等方式,加大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
  浙江省发改委投资处处长徐幸说:“4万亿中央投资下来,应该起到的是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以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的民间投资。但是从前4个月的情况来看,完全没有起到这个效果。浙江省的民间投资基本没有启动。”
  浙江省拥有数量众多的民营企业。徐幸介绍,浙江社会投资启动迹象不明显,制造业投资仍在低谷徘徊。1-4月全省限额以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30.9%,但是比重较高的民间投资仅增长7.9%。
政府投资后续乏力
  国家发改委官员透露说,目前中央投资已经下达了三批几十万个项目,但是地方投资乏力的迹象已经开始出现。“后续项目和配套资金都有点跟不上。”
  据悉,根据中央检查组的检查,截止到4月28日,第二批新增1300亿的投资中,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仅为30.7%。个别省份,地方配套资金甚至不足10%。
  某西部省份的经委相关官员对本报表示,社会投资没有跟进、地方财政下降、政府收入减少是影响配套的三大原因。
  国家发改委官员说,中央代发的2000亿地方债中,地方也只拿了很少一部分作为中央投资资金,大部分钱用在其他的方面了。
  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项目开工率较低。截止到4月25日,全国整体开工率为40.8%。其中有10个省区低于30%。
  财政收支的减少也是制约后续政策的一大因素,今年前4个月,全国财政收入下降了近10%,中央财政收入的降幅更大,达到20%。
  一些受财政收入下降影响较大的地方甚至采取了“刮地皮”的方式。前述西部某省经委的官员说:“本来应该引导和鼓励民企投资,结果由于财政收入下降,现在又开始加重对民营企业、社会服务业领域的税费。”
  上述因素导致一些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储备已经出现断档。这让国家发改委对后续工作非常担心。相关官员6月11日说,“我们很担心如果我们进行后续投入,地方能不能拿出合适的、具体的后续项目。”
  在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后继乏力的情况下,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民间投资。
  相关官员说:“拉动经济增长,不能全靠中央投资,财政也没有这么多钱。每年全社会投资中至少一半以上都来自民间投资。更重要的是,民间投资对就业拉动作用非常明显。”
民间投资启动难
  启动民间投资并非易事。
  据悉,在起草20条意见之前,发改委投资司曾对民营投资热情不高的原因进行了调研。主要原因是市场环境不好,盈利预期不明显,其次是民企融资比较困难,此外,一些领域存在行业垄断,民营资本无法进入。
  浙江省发改委此前的专项调研发现,受经济前景不明朗、生产订单不足、产能普遍过剩、工业效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投资谨慎,观望情绪相当普遍。
  浙江省发改委投资处处长徐幸说,民间投资逐利而行,能够盈利是启动民间资本的根本力量。眼下的重点是扩大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提供更多优质项目。
  西部某省经委的官员说,要解决民间投资,要下决心真正做到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情况是,给那些地方国有企业充分的政策优惠和补贴,而民营企业则成了政府‘挤收入’的主要来源”。
  国家发改委希望“20条意见”能够成为推动民间投资的 “突破性文件”。相关官员称,“扩内需、保增长最后的成功,应该是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共同增长。要引导民间投资,政府不可能拿钱去买订单,但是,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在政策上取得突破,是‘20条意见’的作用”。
  据当天参会的官员透露,下一步发改委将会出台一系列刺激民间投资的政策。清理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各种文件。目前,列入国家发改委清理名单的文件共有53个,其中包括一些带有门槛限制性的政策规定、一些增加民营企业投资负担的费税文件等。 政府没钱刺激经济了   
  2009年05月16日 benzhuzhu
  昨天发现blogspot被屏蔽了,估计能在我博客上看到这篇文章的人不多。不过还是发出来,顺便纪念一下博客被封。
  政府刺激经济是需要钱的。在这里,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立场是很不同的。如果拿出来钱刺激经济,经济顺利摆脱衰退,那么GDP就上去了,税收也可以增加,补回当初投入刺激经济的钱,那么自然皆大欢喜。但是谁也不敢担保事情就能那么顺利。
  地方政府当然希望刺激了经济就能增加GDP,然后就有政绩了,然后就可以升职,所以他们是会出钱的。不过相比GDP增长后可能的升职,他们更加实际的是首先关注当前的收入,也就是地方财政情况。从国家财政收入就可以看出来。1-4月累计,地方本级收入10385.47亿元,同比增加282.08亿元,增长2.8%。在当前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还有小幅增加。地方政府为了维持自身的运转,又不愿意瘦身,这么做可以说是必然的选择。但同时这对于非公经济体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相比地方政府的小算盘,中央政府是实打实希望能够改善经济状况的,也认认真真的出了钱。不过中央财政收入也是实打实的在大幅萎缩。1-4月累计,中央本级收入10153.73亿元,同比减少2539.1亿元,下降20%。
  一般年尾花的多。2008年上半年财政盈余11926.17亿元,但全年财政赤字1110.13亿。虽然现在还有2650.23亿元盈余,但是这样发展下去今年必然出现巨额赤字。我国今年的计划财政赤字为9500亿。不过,前提是财政收入增长8%,达到66000多亿元。而现在的情况是1-4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20539.2亿元,完成预算的31%,同比减少2257.02亿元,下降9.9%。这样里外里一算就是需要再增加财政赤字11000亿元,也就是说全国财政赤字将超过20000亿元,超过GDP的6%。按照国际通行规则,3%是赤字的“警戒线”。我国一向是稳定压倒一切,到时真的会拿出那么多钱吗?
金融机构安全了,经济危机就结束了吗?
  2009年06月11日 benzhuzhu
  最近金融机构的情况似乎好了很多。巨额的资金注入确实起到了效果。那么经济危机就结束了吗?没有。
  金融机构只是资金流动的一个中介,中介倒了,钱流动不起来,经济会陷入混乱。但是现在的问题真的只是中介出了问题吗?
  如果只是中介出了问题,金融机构恢复运转,那么整个世界自然恢复正常。但是事实上,世界已经发生变化,无法回头了。即使金融机构恢复运转,他也不可能再借钱给没有信用的人消费,他也不可能再借钱给没有客户的企业投资。投资和消费的链条已经发生断裂,这个是对金融机构巨额注资无法弥补的。过度消费的必须变卖资产,赚钱偿还债务,并为未来的生活进行储蓄。过度投资的必须承认投资失败,接受投资被迫闲置的现实,或者低价变卖资产,或者干脆放在那里损耗着。
  所以,大家不要太乐观。我在2008年10月16日的《衰退五年只觉得太短》里早就说过“借的钱总是要还的。不是非常危言耸听的说,如果美国接住了刀子,衰退五年只觉得太短。” 曹建海:近期中国经济复苏无望,警惕不可控制的大危机(转载)曹建海:近期中国经济复苏无望,警惕不可控制的大危机
  2009年06月15日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祝慧
  
  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比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比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1%,这是PMI连续第三个月越过标志着经济扩张与收缩分界线的50点关口。
  虽然跟上月相比,有所回落,但是其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回暖的信心。与此同时,5月份的其他经济数据的陆续公布也让乐观者认为中国经济将在短期迅速反弹,这其中还包括一些国际人士,国际著名投资者、量子基金创始人乔治索罗斯近日就表示,中国的经济复苏状况要好于其他国家,可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
  工业增速的回升和PMI的连续上涨,是不是真的意味着经济回暖趋势已经更加明晰?当前的投资和消费状况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况?中国经济真的可以率先复苏吗?带着这些问题,搜狐财经独家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研究员。
  目前的增长是靠投资拉动,经济复苏遥远
  搜狐财经:PMI指数连续三个月都超过了50点,5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8.9%,对此你怎么看,PMI连续增长和工业增长的背后是什么?
  曹建海:这说明中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以及工业九大产业振兴规划,对于拉动中国工业增长已经发生了明显的作用,但是由此判定中国工业特别是中国经济已经回暖,我认为显然是过于乐观了。
  从最近三个月发布的PMI数据来看,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指数连续三个月高于50%。这几个行业,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主要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从工业行业增长来看,增长最快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较快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明显受益于国家基础设施投资计划;钢铁工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投资计划;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既有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作用,也有四万亿投资计划对铁路机车、造船等行业的影响。
  现在上涨最快的就是投资增长,特别是政府投资增长。今年1-5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520亿元,同比增长32.9%,这是带动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政府投资的目的在于完成“保增长”的政治任务,很少考虑投资的经济效果;而又因为大部分资金来自于银行信贷,又必须考虑投资的经济后果——这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当国有商业银行也把信贷投放当成政治任务时,未来的信贷风险将不可估量。
  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消费的增长特别是居民消费增长严重滞后。在我国的总消费中,政府消费支出一直稳稳占据了13-15%的比重,目前已经超过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如果考虑到农村7亿居民的庞大规模,政府的消费显然超出了我国现有国力应当担负的比例。
  我认为,当前由各级政府主导的各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如果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监督,不仅可能变成产生腐败和豆腐渣工程的源头,而且极有可能在未来时期酿成大规模银行信贷风险。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发布的一系列数据,不少人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对经济前景极为看好。但是,综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我认为至少在两年内,中国经济难言明显复苏;或者,虽然统计数据漂亮,但其中蕴藏着从长期来看的经济危机。所以,不能简单迷信经济数据。
  不仅居民消费没有明显回升,住房销售情况也没有出现好转。原因在于住房市场的高房价不能支撑成交量。在信贷大量投放的条件下,多数高价住房成交量属于开发商自买自卖的虚假交易。根据我的估计,今年三月份以来国内住房交易数据,大约有50%是虚假的。
  目前的扩大内需政策效果不大
  搜狐财经:您为什么觉得这些数据不可信呢?您就是根据这些数据判断近两年内经济不会复苏?
  曹建海:中国的统计部门目前受到最大的质疑。国内公众由于多数收入下降,不相信统计局发布的过于乐观的数据;甚至,国际机构如国际能源署也在质疑我们的数据。因为我们没有可对应的能源消耗。目前,我国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没有实质性提高,用电量和进口原油数量的减少,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出现较大偏差,而国家统计局又不能拿出令人信服的依据。从政府投资的角度看,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和计划投资总额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这是基于政治任务的结果,因为这些投资决策者自己不会为投资失败承担责任;但是从市场意义的社会投资看,投资前景不容乐观。以房地产开发投资为例,今年1-5月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6.2%,5月份单月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7.7%,降幅超过4月份,再度呈现探底的态势。而商品房施工面积的同比增速也相应回落到11.7%,徘徊低位。
  如果扩大内需依靠国家信用支持下的信贷泛滥,而银行和投资者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这样的扩大内需正如注射“强心针”一样,治标不治本,而且将延误治疗时机。因此,对于中国目前的扩大内需政策,我是不抱希望的,唯一能做的是观察其后果。对于任何一个经济来说,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如果投资需求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持,最后就会变成一笔滥帐,投资甚至不如不投资。
  居民消费实际上是变坏了
  搜狐财经:国家其实一直都对扩大内需很重视,而且从国家的统计数据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在不断上升的,难道这个不能说明消费是在逐步好转的吗?
  曹建海: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28亿元,同比增长15.2%。一些学者根据CPI同比下降1.4%进行类推,称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7.2%。姑且不说现有的CPI测算是否正确,但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其中的一个很大部分属于政府消费和企业投资部分。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的批发和零售业销售总额为例,2007年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业销售额为58073.2亿元,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批发业销售额为16031.5亿元,两项加总就占到当年批发零售业销售总额132740.8亿元的55.8%。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可能体现为由于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往电厂送煤、往建筑工地送建材、机械设备、五金交电的明显增加了。由于目前建筑供应主要采取供应商体制,而供应商基本上属于生产资料批发零售商,他们的业绩构成社会投资活动的一部分,但被统计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中了。
  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针对这个问题曾经做过一个实证分析,结论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与社会总消费支出增长几乎完全一致。请注意这个“几乎”一词,我的回答是,两个东西再相像,毕竟不是同一个事物,绝对不能张冠李戴。
  更具体地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政府单位、企业的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卡车等交通工具和设备,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些交通工具和机器设备的购买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属于最终消费,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里面包括大量的生产资料。
  现在往工地送货的供应商挣钱,真正的服装店、餐馆、食品店效益同比明显下降。因为往工地送货的销售额很大,今年的比例肯定更高,数量高的多。这还是投资带动的,不是消费带动的,不能把投资简单地归到消费当中。
  根据我的实际观察,由于金融危机,多数企业下调了工资,消费状况是越来越差了,因为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加上各种刺激房市的政策,实际上限制了居民消费。所以,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实际上是下降了,至少没有明显的提高。
  刺激消费谨防提前消费
  搜狐财经:那检验最终消费应该就包含哪些内容?
  曹建海:消费就是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的内容,其中医疗、教育应该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真正的居民消费本质上就是衣食住行。现在可以看出,居民消费当中,最主要的是住房消费,即真正买房自住的消费,但这些并没有被我们的统计部门统计在内。在我国现行统计体系当中,我们把消费、住房、批发零售是分开核算的。
  衣食住行作为我国城乡居民的四大基本消费,主要应当通过市场来解决,也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但是具体分析每一种消费,靠食品、穿衣消费不可能拉动中国经济。在食品方面,中央政府担心有人吃不起饭,一直把价格压得很低,所以,食品开支在生活当中的比重是逐年下降的,不具备扩张性;如果要靠食品消费拉动经济,还得在消费当中扩大其比例,这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搜狐财经:您的意思是,刺激消费的关键就在住和行上?至于吃穿完全是没有希望的?
  曹建海:要真正拉动消费的话,只有在住和行这两方面。刺激消费就刺激汽车消费和住房消费,其他的可以完全依靠市场调节来满足需求。
  由于经济危机和交通拥堵等原因,我们的车市本来开始衰退了,但是因为政府的一些补助政策和刺激政策,今年以来的汽车销售有了非常大的增长。在肯定这个增长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这是不是一种提前消费?能否持续增长?我想这里要打一个问号。因为本来有些消费者是想明年买车的,结果今年就买了,因为今年有补助明年不一定有,这个数字怎么有持续性?汽车买了就要烧油,油价涨就减少开车,减少购车。
  住房问题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如果今年高房价下人们买房了,明年依然维持高房价,住房购买能不能持续呢?我是根本持否定态度的。
  应扩大消费规模,限制投资规模
  搜狐财经:政府投资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拉动民间资金,扩大民间消费,但是若全部依靠政府投资,这些大的项目又可能会影响到民间投资和消费,这两者之间应该如何协调?
  曹建海:投资的目的在于扩大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消费拉动的投资,会成为无源之水,也就失去了投资的意义和目的。从经济上看,没有消费支持的投资,注定将成为无效的投资,并因此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当然,消费率过高也会限制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保持好投资和消费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我认为应该通过扩大消费规模和限制投资规模,将投资引导到促进消费且与消费保持合理比例关系的水平,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在解决2.1亿农民工的住房问题
  搜狐财经:从您以上的分析来看,目前只是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消费规模并没有上来,那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变现状,如何才能真正刺激起消费来?中国经济真正回暖的表现应该有哪些?
  曹建海:房价降落一半甚至更高,启动两亿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消费,这可能是将中国经济拉出泥潭的关键所在。这样也可以实现真正的城市化和城乡居民的安居乐业。
  搜狐财经:怎么样才能让房价降一半呢?
  曹建海:多提供保障房,不仅商品房的价格,而且平均房价就大幅度回落。这里的关键是保障房在开发面积里面占到一半以上,以致未来时期保障房在城镇住房存量中占到一半左右。注意,我说的保障房绝不包括普通商品房,这是政府和开发商故意采取的鱼目混珠、浑水摸鱼策略,非常可耻。
  现在老百姓的矛头都指向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中央政府应当体会到民愤所在,不能整天演戏作秀欺骗老百姓。高房价本质上是中央的错误政策造成的,而最近出台的廉租房建设规模,只考虑到城市居民,完全没有考虑2亿多的农民工,这是装腔作势的伪善。
  搜狐财经:如果房价降到一半,经济复苏才有希望,那这个经济复苏不是很遥远?
  曹建海:房价回落有两道途径:其一是政府有意识的调控促使房价下降,主要通过多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打击房地产投机实现房价的自发下降;另外一种是政策性推动房价上涨,在房市一段时间的滞胀之后后崩盘,这种上涨后降一半是必然的,这是一种崩盘后房价大幅度跌落的方式。
  搜狐财经:您刚才提到的启动在城市农民工的住房消费,那该如何启动呢?
  曹建海:解决滞留在城市的两亿农民工和家属的住房需求,是事先我国未来时期经济增长的一条根本出路。具体解决方案就是给他们提供低价住房,当然不是商品房,我认为经济适用房是最合适的。
  现在中央出台了廉租房计划,根本没有照顾到农民工的利益,这注定是一个短视的政策。
  另外,小产权房转正是一条很好的途径,目前国土资源部表态不认可小产权房合法化,他们可能在犯历史性错误。
  搜狐财经:如果让这些滞留在城市的农村人提供住房的话,那这个人群怎么确定?
  曹建海:应该有一个绿卡制度,在城市连续工作多少年之后具备条件了,就可以给他发这个卡了,也就具备购买住房或者居住廉租房的资格了。
  搜狐财经: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他们的就业等问题又该怎么办?他们可以入画来拉动消费呢?
  曹建海:这些人本来就是有就业机会的,但是没有居住在我们这些年开发的商品房当中。现在的问题是先有了就业,然后解决住房,低价甚至无偿赠送都不失是好办法。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问题,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反过来,不解开这个结,只会越来越死。因为在解决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的同时,可以带动一系列的产业发展。不仅后向可以带动与建筑、装饰装修等活动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且在居住之后带动家电家具、物业管理、商业服务、交通道路、环保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即使不是免费提供,以建造成本限定供给价格,同时银行提供贷款,这将成为刺激消费的重要动力。
  可以看出,两亿在城农民工及其土地家属,这些人的住房消费启动是拉动中国经济走出泥潭的关键,因为我们的经济根本失去了动力,已经进入泥潭了。
  明年中国经济可能进入严重滞胀期
  搜狐财经:最后一个问题,您对目前的经济情况做何评价,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又作何预测?
  曹建海:我认为在货币大规模投放的条件下,中国发生通货膨胀是难免的,今年以来的货币投放去年,至少增加了25%。由于多数资金并没有进入生产领域,当前我国的货币投放大幅度增加,已经直接表现为通货膨胀。
  关于通胀的定义我要解释一下,应当用货币贬值来解释通货膨胀。所谓CPI属于消费品领域的物价指数,这个指数的上涨我看也是难免的。目前,消费品之外的其他领域的通胀已经发生,向消费品的传导已经不可避免。如果发生了滞胀,用不了两年就会发生大危机。如果政府试图通过收银根控制通胀发生,必然会导致资产的大幅贬值,房价自动回落。
  通胀难免的依据是,货币投放M2的增长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如果M2是125%,GDP是5%的增长,那125/105=19%大约就通胀的水平,这是最客观的描述。
  不过通胀在各个领域的表现是不同的,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首先,股票市场上涨幅度超过货币投放增长幅度。第二个是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最近在上涨,房价也出现了反弹,主要是货币投放的原因。第三个,大宗商品普遍大幅度上涨。第四个,消费品没有涨起来,这是中国特别控制的,占CPI权重1/3的食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基本上是由政府控制的。
  我们现在针对物价采取的是鸵鸟战术,脑袋窝进去屁股露出来。这个屁股就是股票价格,往前高高突出的后背是房地产价格,再往前就是生产资料价格,只有消费价格缩在下面,政府依据其制定货币政策。
  目前每个月我们GDP增长2000亿元,而货币投放却至少有6000亿元,加上前三个月的疯狂投放,所以中国的通货膨胀会越来越明显。估计从明年开始中国经济将进入滞胀期,就是经济不增长,但是物价拼命上涨。这是一中一场糟糕的状态,工人都要求涨工资,生产资料价格失控,都会带动消费价格持续上涨。
  目前中国的股市上涨迅猛,房价在一二线城市也出现了报复性反弹,我认为这些都是人为炒作的结果,比饮鸩止渴还要可怕。我认为近期中国经济复苏根本无望,反而可能在两到三年出现不可控制的大危机,危机之后才有可能复苏,所谓物极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