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银行为什么比美国的银行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7:13:14
中国的银行为什么比美国的银行强  
 中国建设银行2008年的净利润飙升了10%,达到119亿美元。同期,持有建行19%股份的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仅赢利40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了73%。因此人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家美国银行在今年5月抛售了5.8%的中国建银股票,套现 73亿美元。美国银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创严重,需要融资数十亿来维持生存。与此同时,中国的银行则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赚得盆满钵满。

  风水轮流转。曾经的金融巨头如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如今风光不再,他们的资产正大幅缩水,并且他们正在大举撤出海外市场。与此同时,本来在自己国家以外还默默无闻的中国和印度的银行,却开始身怀巨资到海外打天下。他们的潜力无穷,或为花旗银行一样的明日金融之星。

  当然,对于中国建设银行和它在发展中国家的同行而言,是否真想这么做并有能力这么做,尚属未定之天,不过,统计数据表明,他们是有实力这样做的。

  时代周刊刊登曾经在英文版《亚洲周刊》(Asiaweek)担任财经记者的巴查尼(Cesar Bacani)在香港发出的一篇题为“中国银行业何以比美国银行业强壮”(Why China's Banks Are Stronger than America's)的文章。文章说,中国银行业之所以比美国银行业更强壮,原因就在于中国的银行杠杆率比较低,依靠其坚实的资产基础,中国和亚洲的银行将驰骋于海外市场。


上海的一家中国银行营业部建在一家老中国银行的旧址

  曾为前雷曼兄弟公司的明星分析师的保罗·舒尔特(Paul Schulte),现供职于收购了雷曼兄弟亚洲业务的日本野村证券(Nomura)公司。他最近通过比较分析多国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发现了银行之间的一个重要的明显差别:杠杆率。银行的杠杆率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大。尽管他们有着健全的财政基础,但美国和欧洲的银行与历史同期或者其他同行相比,依然膨胀过度。

  尽管欧美一些银行在努力地保持稳固的金融根基,但无论从历史的标准看还是与同业相比较,欧美这些银行的摊子都铺得太大了。

  舒尔特这样来确定银行的杠杆率:用美国银行业的有形资产(tangible assets--包括贷款等在内的资产减去商誉等无形资产)去除有形资本(tangible capital--账面资本减去无形资本)。得到的比率是24.8。


花旗银行和通用汽车公司在6月1日被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剔除

  巴查尼写道,这是一个高得令人担忧的数据:在1993年,这个比率是20,那时导致全球经济危机的泡沫资产尚未出现。

  如果要让杠杆率降到泡沫前的水平,野村证券估计,美国银行业要么是出售2.8万亿美元的有形资产(通过抛售贷款业务、分支机构和其他控股公司),要么是补充1410亿美元的新资本。

  欧洲的银行业情况更糟糕,杠杆率有达到40.5倍的。如果要使数据降到20,他们要么出售9.7万亿美元的资产,要么再另行筹集4850亿美元的资本。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的杠杆率的约为39.3倍,它已经开始“瘦身”。新的CEO斯蒂芬·赫斯特(Stenphen Hester)最近已宣布开展在亚洲的零售和商业业务。并宣布,计划成立一家分支机构,专门负责管理该行准备出售的4770亿美元资产。


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的总部,这家银行杠杆率高达39.3倍

  谁有如此财力来购买呢?野村证券认为亚洲银行有足够的实力,因为他们的杠杆率都严重偏低。中国银行业的杠杆率为15.8,香港为14.3,印度为 11.6,韩国为16.7。这个地区的金融机构已经在经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后恢复了元气,拥有坚实的资产负债结构,足以应对目前这场大衰退,他们可以通过收购西方银行抛售的资产,提高杠杆率。尤其是中国银行业,他们所处的地位特别美妙。在经历多年GDP飞速增长的大环境下,2008年利润达97亿美元的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实力大增,杠杆率只有14倍。

  但买得起,不等于就愿意买或就应该买。中国的银行业正面临种种内部或外部问题要解决,包括人才储备不足、管理经验欠缺和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等等问题,这使得用人民币资产去收购和拓展海外业务,有许多的不便。中国金融机构最近的收购行动效果不尽人意。平安保险出资35亿美元收购了欧洲金融集团富通,2008 年四季度富通的股价

  平安保险公司2007年动用35亿美元,收购了欧洲金融大亨富通(Fortis)5%的股份,在2008年第四季度富通股价狂泻78%后,平安决定清仓离场。

  巴查尼的文章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业可能采取的行动,还是专注于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商业全球化涉足的地区。中国工商银行在2007年以56亿美元收购了南非的最大的银行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的20%的股份,此举的部分目的是为在那里的中国资源公司提供服务,中国的这些公司分布在诸如安哥拉、刚果、利比里亚和赞比亚等国家,参与勘探石油、黄金、铜和其他金属资源的活动。据说,中国工商行现在也对苏格兰皇家银行的在亚洲的资产也发生了兴趣,还对澳大利亚的澳新银行(ANZ Bank)和从事英国与亚洲业务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感兴趣。


07年11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庆典仪式上讲话。当天,中国工商银行印度尼西亚有限公司(工银印尼)在这里举行成立庆典,标志着该银行正式进入印尼市场

  对于那些西方国家的银行而言,尤其是那些被政府担保的银行,收购机会都将会在它们退出国际舞台而专注国内市场时而一一浮现。当这些金融机构再来时,他们将会发现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银行已经在国际上的许多领域站稳脚跟并茁壮成长了—并且挑战都已经来到家门口了。

  对中国和亚洲的银行来说,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收购机会,尤其是那些已经获得本国政府救援的西方银行,他们将会退出海外市场而专注于本国的市场。不过,将来一旦这些西方银行重整旗鼓,东山再起时,他们或许会清楚地看到,中国和其他亚太地区的银行已经占据了全球市场的许多地区和许多方面,他们呼风唤雨,甚至已经打到西方银行的国内地盘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