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焦点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41:22
内政层面

1、张茵提案所引发的劳动合同法之争所反映的民主政治问题。

《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经济学者张五常、周其仁、张维迎、陈志武等都对其批评有加,而广大劳动阶层则欢呼雀跃。国家出此法规,表明国家有意提高劳动在与资本的分配比例,转变发展战略,扩大内需。张茵作为大资本一方的代表,三个提案之首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由此引发广大网民参与的大论战。

劳动与资本有利益共同的一方面,更有利益对立的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一直是向资本方倾斜,因此才造成在劳动阶层在总体上的分配比例越来越低,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看蔡定创《中国为何未能成为发达国家》系列文章)。劳动法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显然是有利于劳动者,招至资本的反对本来也不奇怪。焦点的问题在于反对的声音不是来自权力参与者的人大、政协代表,而是会场外的广大网民。已有网民大声疾呼,我们的人大、政协都已经成为“富人俱乐部”。当然,今年比往年好得多,人大代表中毕竟还有三个民工的代表。问题的实质不在于表面上的分配比例(劳动阶层在表面上的分配比例也太低太低),而在于话语权的代表分配比例。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在最高层面解决,改革就很难言成功。

经济层面

2、通货膨胀问题。

当前比较严重的通胀问题,从内因上讲,有资源性产品长期上涨的节点暴发因素,更有过去错误的金融政策所积累的矛盾暴发因素。美元贬值是这些矛盾的外部激发。如何反通胀,存在着二派不同意见。主流学派代表中央政府当前反通胀的作法,就是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并结合行政手法严控物价上涨,其实质与效果就是降低发展速度,降低社会消费总量增长,为美元贬值买单。另一派是非主流学者,呼吁与美元通货膨胀针锋相对,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工资和通胀补贴,调低币值,利用本次弱势美元所提供的机会,建立内需驱动性经济构架。在这方面的代表文章有蔡定创的《宏观调控不能以抑制通胀为首要目标》、《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益西彭措的文章:《从紧货币政策不合时宜》、《把控制物价上涨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严重错误》;卢麒元的《致总理三策》等等。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美元通货膨胀针锋相对,在短期内有可能加大通胀,但如果有高于通胀的工资增长和社会福利补贴,因为能迅速缓解国内内需不足的矛盾,经济发展反而可加速,但是,从本质上说,通货膨胀涉及到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拥有财富越多越不情愿高通胀持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何种政策措施,背后都会有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从反通胀政策的选择上,与新加坡、香港全民发“红包”相比,显现出内地反而与平民社会渐行渐远。

3、股市调控问题。

中国的股市从本质与美国股市不同,这在股改前后讨论得很多,也基本上形成共识。本质上的区别在哪?本质区别就在于中国股市是服从于经济建设的目的,通俗叫“圈钱”。虽然“股改”了,但本质并没有变,所体现的法律制度并没有变。比如,现在急于要推出的创业板,就是服从于建设“创新国家”的政治目标。因此,维持股市运转一直是靠政策的力量。股市也一直是受着政府强有力的调控。甚至包括大资金集团的利益分配,如发行、增发政策、保险集团的巨额资金打新政策等。由于股市先天不足,我们的股市实际上是很脆弱的,已经推倒重来过一次了。本次诸多因素共振所引发的股市短期内大跌46%,市场信心已到崩溃的边缘,如果任由发展,有可能再来一次推倒。

围绕着是否“救市”,引起空前的大讨论。以有海外大资本或留学背景的谢国忠、许小年(千点论者)、华生等为一方,反对救市,以国内土学者(指国内学校毕业)叶檀、水皮、吴晓求、曹凤岐、刘纪鹏、贺强为一方的坚决主张“救市”。而管理层则采取了暗救明不救的十分暧味的态度。

我曾撰《罕见的股市利益大博斗》一文,呼吁管理层应站在维护中小股民的利益角度,采取措施,坚决稳定股市。股市大起大落,是国内外大集团资本利益的需要,任一个民权政府都不会任其所为。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呢!

4、银行控股权问题

对银行控股权最早的争议是始于2005年初,最高管理层决定四大国有银行改制上市。2005年4月23日我在强国论坛上发长文《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由此在网上引发了国有银行是否贱卖的大争论。而本次银行控股权争论,则起于银监会《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由中央民族大学张宏良教授领军发文《控股中国银行——劫难第一单》,对银监会提出质疑,警示风险。

本来,银监会《银行控股股东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一文是迫于落实“入世”协议的需要,原在2003年银监会颁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中的单个外资持股中资行20%上限仍构成对外资的制约。但是,近几年来国际金融的险恶环境,国内金融政策多方面的失误,使草根学者对管理层的金融政策十分敏感。例如原来已发生的银行改革中股权贱卖、汇改后的央行汇率货币政策失误(此方面可参考蔡定创的《当代中美金融大战》系列)、美国“次货危机”和美元持续贬值所引起的我国内财富外流、通货膨胀等等,都让这方面的明白人痛心疾首。

金融企业股权,主要是银行、保险业的控股权,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最高点。美国霸权的核心是金融霸权。但是,我国管理层在过去对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是认识不够的,包括在入世谈判中专注于制造业、农业方面的保护,在金融领域的权益让渡太多,已至形成现在这种十分难堪的局面。但不管怎么说,银行、保险业方面的控股权不能再丢了。中国人有智慧,只要管理层是个真心爱国者,从制度设计上总还是能为外资找到“几双小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