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的学习网络(Stephen Downes) - Edu 2.0 - 开放、协作、分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59:18
实践中的学习网络(Stephen Downes)    

发表时间:2007327
原文链接:Learning networks in practiceBectaPDF下载
原文作者:Stephen Downes,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
翻 译:Dabby, Rita, Danny
审 校:Paula
工作组织:教育中文翻译


 

 

在学习管理系统(LMS)成功地在线模拟了学校课堂的同时,另一股学习方式方法的潮流正在web2.0基础上重新定义在线学习。这股潮流被称为“个人学习环境(PLE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s)”。PLE Web2.0的基础是一样的:社会性网络和社区的兴起,强调创新而不只是消耗,内容和管理的分散。为什么这些因素能够促进学习呢?本文认为,个人学习环境和Web2.0是学习网络(learning network)这一更根本理念的典型表现;能够催生多样性和自治性的网络,正是学习和知识更可靠的创造来源。

个人学习环境

 
2005年乃至穿整个2006年,教育技术社群讨论的前沿重点不再是教学设计和学习管理系统,而是寻找更能显著地改变e-learning中心的方法,比如ELGG (注释1)这样的社会性网络应用,非正式学习和电子文件包。这些方法中最核心的就是个人学习环境(PLE)。它们的核心理念,正是来自被称作Web2.0的互联网在线计算领域最新发展。

 
Web2.0
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被称为e-learning2.0。但是,在Stephen O’Hear看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说:“就像互联网本身,e-learning早期的承诺——将赋予学习者更强学习能力——尚未完全实现。对很多人来说,e-learning的经历不过是在网上发布课堂讲义,再附上一个简单的多项选择测试。这很难激发人的学习兴趣,更别提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了。然而,通过使用这些新的网络服务,e-learning具备了潜力,变得更加个性化、社会化,更加灵活。”(注释2)由此可见,这些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是以往的技术做不到的。O’Hear还指出:

 

传统的e-learning方式……倾向于围绕课程、课表和考试来建立。这种方式更多受到机构自身需要的驱使,而不是个别学习者的需求。与此相反,e-learning 2.0 使用“小块松散组合”(small pieces, loosely joined)的方式,把看似分离却能相辅相成的工具和网络服务(如网志、维基及其他社会性软件)联合起来支持专业学习社区的创建。

 

经过20052006年,PLE的理念在教育技术社群中逐渐成形,这在CETISScott Wilson发布的“Future VLE”图(点此看图)中得以表现。Colin Milligan (JISC) 认为,PLEs“赋予了学习者对学习经历(管理学习资源、作品和所参加活动)的更大自主控制权,学习者能创建自己的个人学习环境,可以用之与教育机构互动交流,进入其目录管理、考评测试、图书馆等服务系统。”(注释3PLE内在的理念是把对学习的管理从教育机构转移到学习者自身。它与大量的远程服务相连接,有的服务专门针对学习,有的则不是;如今,学习机会就是使用这些远程服务所提供的资源和学习引导的机会。PLE不仅允许学习者消耗学习资源,还允许他们去创造新资源。因此,学习从内容和知识的简单转移,演化到了内容和知识的创造与产出。

 
Mark van Harmelen
认为,PLEs受到以下两个原因的驱使:其一,“各机构不同的e-learning系统需要一个标准界面”,其二,“要求学习者由的e-learning系统由他们自己把握的教育途径”。此外,还需要这样的系统支持“免费无线联网的医院或偏远山区”的移动学习或离线学习。(注释4

 
当人们认识到,LMS“均码”特点无法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时,PLE产生了。实际上,与其说PLE是一种应用程序,不如说它是实现e-learning的方法特征。“它并不是一种应用软件”,Graham Attwell指出,“当然,它可以建立象ELGG这样的应用,可以将大量的功能集合到一起,让学习者方便地使用各种服务,但是,PLE更象是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混合体’。”(注释5

 
同样地,理解PLE的关键并不是理解某一种特定的技术,而是理解这种概念背后的思想,类似我们在Web2.0中所发现的思想。就像Attwell写道的,这包含“处于变化中的人们如何用技术来进行沟通和学习,以及随着这些应而来的社会性影响。”

 
PLE
包含在一组相关概念的影响,它们都与Web2.0技术和应用相联系,也都描绘出了传统LMS中学习特征的重要转型。

 

在社区中学习

 
自温格以来,人们经常提到学习发生在所谓的“实践社区”(
Communities of PracticesCoPs)。按照温格的说法,“实践社区就是分享对自己所做的某件事情的关注或热情,他们定期互动交流,学习如何将事情完成得更好的一群人。”(注释6

 
本质上,这个理论中所说的学习就是将自己融入网络,将自己暴露在所学科目的真实事例中。在这些实例中,该学科的实践者(但愿是有意识地)作出了好的榜样,或如托马斯
·库恩所说(注释7),在学完一章后,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学习者通过与实践者的互动,在模仿榜样中开始实践,并在指导和矫正下反思--技术专家称这个为“反向传播(注释8)”。

 
换句话说,学习发生在社区里,学习实践就是社区中的参与行为。学习活动本质上是学习者和社区其他成员之间发生的对话。在Web2.0时代,这种对话不仅仅包括文字,还包括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对话形成了丰富的资源集锦,它们不断变化又彼此关联,不但专家们进行创造,社区的所有成员,包括学习者本身也都在为它作出贡献。

 
因此,代表Web2.0的工具首先是通讯工具。通讯工具支持个体间的直接互动,它们为个体提供了与网络中一个或者多个成员沟通交流的方式,从而支持了社会性网络。通常,系统中的成员都拥有一个独特的身份,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这些人或者是群组论坛里的组员,或者属于这个成员自己建立的“朋友”或“好友”列表。

 
即时消息(IM)在年轻的网络使用者中占据通讯工具的主导地位。每一种主要的IM工具,无论是ICQAIMYIM,还是MSN,都允许用户创建一个联系人(被称作“朋友”或“好友”)列表。在手机上的类似功能是短信。较之电子邮件, IM有个优点,因为它提倡多元化和分散化。每个人的联系人列表都独一无二。虽然有时会出现多人交谈的情况,对话通常是个人对个人的,这类网络因而被称作点对点 (P2P)网络。P2P文件分享网络如 Gnutella或Kaaza,工作原理与IM类似,只是联系人列表的创建和维持由软件自动处理。 

 
即时消息及会议工具已经由文字扩展到了语音和视频交流。比如,Skype就是一款可以免费在线语音交流的应用程序。每个Skype用户拥有唯一的帐户,可建立一个其他Skype用户的联系人列表。同时,一些商业化的IM产品如AIM以及后来的Skype都支持视频会议。

 
在线学习中关于在线社区最大的谬见,可能是“社区是在线课程的附属物,或者必须由课程来决定”。最清楚的例子或许存在在线课程的讨论之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样的现象:第一次上课时讨论社区形成,最后一次课后消失。社区的发端来自课程,在课程结束时终结。我们可以在网络社区的演化中看到类似的现象。早期的在线社区符合HegalArmstrong的模型(注释9:Net Gain: Expanding markets through virtual communities, (1997)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社区围绕着某个网站建立,网站确立了社区的存在。上述例 子中,社区都被视为一个围绕着某个中心位置或活动的团体。
实际上,互联网上的社区并未象这样 演进。个体确实不时汇聚到某个具体的网站或服务中,可他们不会将自己的沟通局限在某个单一的形式或者工具上。一个在线社区可能是一组松散得多的多种应用的 联合,社会性网络理论家
Mark Granovetter称之为“弱连接”(注释10Mark Granovetter,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A Network Theory Revisited’, Sociological Theory, Volume 1 (1983), pp. 201-233.)。一个这样的社区最佳的描述是无数我们常见的连接列表的集合。为获得知识的传播,弱连接是必要的。为 了创建弱连接,“必须存在一些清晰的方式或者环境,人们可以在其中创建它。”


学习在社区中产生。但社区不能基于群体,应该基于网络。网络中的各种连接通过弱连接打破了现有的边界,形成了各个层次丰富的联合。这意味着,即使存在课程内容,它也应该服从于讨论。社区是学习的基本单位,学习指导及学习资源是第二位的,它们之所以出现,也仅仅是因为有了社区的存在。在
Web2.0的世界,它们被社区创造出来,只是时间的早晚问题。

 

创造,而非消耗


就连基于LMS的学习也已经认识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而非对内容生搬硬套的消耗和死记硬背,学习才可能被最好地完成。在线学习向来以它对内容的消耗出名。它的迹象是一系列在线课程和学习目标的设计。George Siemens断言,当学习者超越传统的内容消耗,而迈入到批判性思考、协作学习和内容创建的阶段时,LMS的缺陷就显现出来了。(注释11George Siemens (2006), ‘Learning or Management System? A Review of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Reviews’,Learning Technologies Centre)内容创建工具使内容创建成为可能。引人注目的是,目前大量的内容创建都发生在网上,或者说在网上获得普遍支持。这就将内容创建这一行为转变为了一种相互连接的社会行为。

 

学习管理系统到目前范围内支持内容创建、在线社区(小组)和网络发展早期出现的工具。它们影响很广。无论是雅虎还是Google群组都支持大容量的邮件列表和公告板服务。围绕着部分专业站点,一些大型社区已经形成,例如Slashdot, MetafilterDigg。它们每一个都展示一系列精选出来的帖子。围绕着每一个话题都有讨论发生。随着一些广受欢迎的内容管理系统的诞生,例如DrupalPlonePostNukeScoop,一些小型的社区也发展起来。某些学习管理系统,如Moodle,可以像EdNA 群组那样来使用。

 

然而这些站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的焦点在于群组或机构,而不是个人上。典型的形式是,这些站点由一或两个人管理,其他人在管理者同意的情况下贡献主题。由此,自发性被减到最低程度。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多元性也趋于沉默或被明文禁止。在这样的站点中存在最多的抱怨是:“请不要离题”,或者“请让讨论off-list’。这些群组大多要求注册并获得许可后才能发言,而且接受成员的条件也比较严格。通常,没有注册为成员的人就没有权限浏览这些讨论。

这导致的结果是,近几年来,个人内容创建和发布的服务逐渐盛兴起来。个人发布系统的典范是博客。博客极大地简化了个人发布,它允许作者发出自己的声音。由此极大地丰富了在线内容的多元性。一部分博客服务有自己的终端服务器,读者通过浏览器浏览和享受它们的服务。早期的博客服务站点包括Blogger LiveJournal。另外,博客软件允许人们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架构自己的博客。Moveable Type是早期出现的商业性博客应用软件(译注:MoveableType个人版目前已经免费使用),而WordPress是最受欢迎的开源博客应用软件(译注:本站即使用WordPress搭建)。

伴随博客应用软件出现的是一系列社交性应用软件。这些服务从根本上结合了即时性通话软件的好友添加功能和博客的内容创建的功能。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LiveJournal是最早出现的社交性应用软件之一。其他类似的系统包括FriendsterTribeOrkutYahoo 360这些站点注重社交互动。然而,最终引领鳌头的是那些结合了个人内容创建和交流的站点。2005年,一个叫做MySpace的音乐社交站点脱颖而出,成为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站点。MySpace允许人们上传图片、音乐和视频。与MySpace 类似的站点还有BeboFacebook。这两个站点都将矛头直接指向了学生。

能够让用户创建内容的站点成为了web2.0的先锋。这一风潮是建立在这样的思想上,即“网络是一个人们可以创建内容,可以交流--换句话说,可以相互联结起来的地方。Flickr(译注:目前,中国大陆用户已经无法正常浏览Flickr所存储的图片)允许人们在线存储照片,并且和朋友和联系人分享。2003年兴起如今已成气候的播客允许人们使用免费的软件,如Audacity,创建MP3格式的音频。然后,通过上传到像AudioblogsOdeo或者iPodder这样的站点,和全世界一起分享。一部分交流工具也成为了内容创建工具。以skype为例,它已经成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方式来记录在线访谈和对话。到了2006年,用户创建视频占据了舞台的中央位置。YouTube,一家视频服务站点取代MySpace成为网络新翘楚。数以百计允许用户创建各种内容的站点被建立起来,其中比较受欢迎的是Jotspot (提供在线维基服务)Writely(在线文字编辑、共享)Gliffy(在线图表编辑) Jumpcut (在线视频编辑)。(译注:JotspotWritely已经被Google公司收购,前者目前还未面向用户使用,后者被整合进Google在线文档。)

基本上,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那些给在线社区重新定义的特性和在线内容创建特性间的融合。为了自我表达,用户们纷纷离开了那些群组站点。通过使用各种独立的服务,在一个有限环境中创建内容的限制已经被打破。这些服务每一个都有独特的功能,并且通过社交群落连接在一起 。

PLE背后的教育学理论--如果我们还可以这么称呼的话--就是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通向世界的门户。通过这个门户,学习者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向进行探索和创造,同时随时与他们的朋友和社区交流。新的学习建立在身体力行的尝试和行动,而不是抽象的知识上。“学习已经变成一种像注重认知一样注重社交、像注重抽象知识一样注重具体行动的体验。并且学习与判断和探索紧紧纠缠在一起。”(Graham Attwell)(注释12

同时,至关重要的是,教学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正如我在2002年所写:“教育者们和记者一样在社会中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他们聚合信息,吸收信息,分析信息,然后担当顾问。他们是一个生态体系中的中层链接。或者如John Hiler所说,是他人制造的信息上的寄生虫。他们也会受其他其他学习形态的影响,以相同的方式,因为相同的理由。”(注释13

 

 

环境,而不是课堂

 

当学习成为一种在实践社区中创建内容的体验, 那么她就不再以课堂教学为特点,而是以给定环境中的对话和交流为特点了。Jay Cross在谈到非正式学习时也表述了类似的观点。他写道:“六十年以来,一提到学习,人们就会想到由学校、大学和培训课程设立的正规课程。这种由上而下的课程模式是基于一种权威统治一切的观点。非正式学习则要民主得多。她对学习者负责,通常是特殊的。”(注释14


需要理解的是,学习环境是多内容的。也就是说,学习环境并不只是创建来教几何或教哲学。一个学习环境更象某些“真实世界”的现实环境,内涵丰富:管理一个城市,修建一所房屋,驾驶一架飞机,建立一个财务预算,解决一次危机,等等。在实施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大量内容是必须的。事实上,就象在电子表现支持系统中,这些环境就是某些真实世界的 应用。


这些环境打破了内容的界限。学生们不用从第一个原理开始学习代数, 按照既定程序按部就班进展。他们会学习代数原理和其他需要的基本目标,当实际状况激发了新知识的需求后,他们会更多地深入到学习目标中去。学习机会,包括在在线学习资源(正式名称是学习物件)中与其他学习者的互动,以及和导师及指导者的互动,将被内置到学习环境之中。有时自动发生,有时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出现。


环境敏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新主意,在软件中它已获得了大量实践。比如,在微软的帮助系统中,帮助页面就是设计用来促进学习和理解的。与此类似,学习者相互之间通过学习环境进行的互动,不但在软件上而且会从他们共同处理的目标问题上获得“帮助”。学习不但出现在学习情境中,而且会出现在学习者可以发现他们自己的任何给定环境之中。


个人学习环境(
PLE)应该被看作这样。但在现实中,它很容易被看成一种内容管理设备或文件管理器。PLE概念的核心是:它是一种工具,允许学习者(或任何人)融入到一个分布式的环境中去,这个环境包括一个人的网络、服务以及资源。它不仅仅是Web2.0,而是在最宽泛意义上Web2.0化的“读-写”应 用。


使之成为可能并同时与那些纯粹的内容创造工具有所区别的是
RSS(译者注:欲详细了解RSS,请查看本站翻译的这篇文章)。RSS最初被设计用作报纸和杂志文章索引的陈列,后被发现可以很好地支持个人出版,特别是内容连续发布的网络日志。它能让个别网络用户通过“新闻阅读器”,为自己创建可供用户订阅的页面。早期的RSS阅读器,如Carmen’s Headline Reader Amphetadesk,都是离线服务。今天,新闻阅读器已经成为在线服务,最流行的两个是BloglinesGoogle ReaderIE(译者注:IE7.0版本才支持)和Firefox浏览器已内置了新闻阅读器。另外,你还可以使用电子邮件来订阅网络日志


一些试图聚合所有的
RSS网络日志内容的服务产生了。早期这类流行站点包括BlogdexDayPopPodDexPubSub。目前这个领域的领导者是Technorati(译者注:中国大陆用户无法直接访问该站),它追踪超过5000万个blogTechnorati还创造了“标签(tagging)”概念。它是一个这样的系统:读者不用根据一个事先确定好的分类将文章归类,只需简单地挑选出他们认为合适的任何词语来给文章打上“标签”。“标签”应用很快扩散到其他社会性网络应用,最著名的是Flickr


RSS
所起作用是将学生或老师创建的点滴内容,由静态孤立状态,转换成汇合起来的内容流。RSS里聚合的内容成为其它内容的组成部分,这个过程自然发生,原始内容创建者毫无察觉就已完成。包含了RSS种子的学习环境成为了动态环境,种子中的内容使环境由静态变动态。

 
应用了
RSS技术的网络日志,用它们的链接系统和元数据,创造了一个加入门槛非常低的开放网络。其他领域,从简易的网络服务模型REST到草根个人档案元数据格式DOAF,都在仿效这种方法。内容组织上进展的每一步,带来了读者更多元化和更强调自治。此外,由于RSS和类似的其它格式允许人们导出内容,Blogger APIAPIs服务还允许人们递交内容,内容的创建和聚合应用已变得日渐透明。

 

支持工具

 

除了标准的网络基础组件,如浏览器外,可能最重要的Web2.0应用支持工具就是身份识别管理系统了。人们在此作了大量努力,网上可以看到很多集中(或协作式)的措施,从微软的PassportLiberty,再到 Shibboleth(它最近刚刚被英国教育系统采用)。上面几种都未能得到广泛接受,而GoogleYahoo!已经采用了它们自己特有的单点登录(single-sign-on)系统,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不复存在。在我写这篇文章时,还有 一些新的尝试。如两个主要的商业化分布式身份认证系统,LIDSxIP已被提上行动日程。LiveJournal的开发者们提议了一个开放、非商业性的 OpenID系统。还有一些开发者已在尝试协作进行一个被称作YADISYet Another Distributed Identity System)的项目。


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数字版权管理(DRM)。随着内容被创造、重复使用、确立新的目的和在网络中传递,它变得更重要(特别是出于商业考虑),同时更难界定归属权,很难说是改善了使用的条件。为数众多的数字版权管理计划被提出,但用户们敬而远之(就象一个人评论的,没有人会对放到他手边的材料置之不理),却对应用开放协议的MP3以及更晚一些的Flash视频趋之若骛。与此同时,分布式和轻量级的版权表达模型,如“创作共用(Creative Commons)”和“开放数字版权语言(ODRL)”,被广泛采纳。这些系统通过表达而不是强化数字版权,加强而不是限制了信息的自由流动。


学习网络所假设的语义原理是一种理论原理。但对
Web2.0软件发展趋势的观察验证了这个理论的实践效用。Web2.0的在线应用支持更好的用户自治、更强的内容创建能力,更好的个性化信息来源方式。它们支持多元化,让用户接收到成千上万种声音,不但以文字的形式,而且以所有的多媒体形态。这些应用支持开放。它们支持更简单更广泛可用的各种协议、开放标准、开源应用,甚至是开放身份认证和开放数字版权。它们支持互动行为,在所有层面上支持沟通和交流。

 

学习网络

为什么是它,而不是别的?为什么是PLE和学习网络,而不是LMS、讲座或课堂?总体而言,PLE的基础理念(在社区中学习、创造而非消耗、环境而非班级)组成了 一个更加通用化的方法,可称作“学习网络”。网络是连接着的实体集合,连接意味着一个实体可以向另一个实体发送信号。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它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允许操作者们彼此传送消息。我们也看到,web2.0应用的使用者们将他们自己组织进一个网络之中。


如果网络设计合理,它们一定会推进学习。这是因为,设计合理的网络自身就能学习。通过互动和交流的过程,组成网络的实体们会形成一个连接的网。知识存在于这个网状连接中,因此,通过和这个网络的互动,学习者可以获得知识。守林人与守林人一起工作,学习树木知识;律师与律师一起工作,修习法律。

 

正是网络的组织作用支持了学习。为了最好地支持学习,设计合理的网络会自我组织,就像我们在Web2.0社区中看到的那样。因而,当我们谈论“学习网络”时,我们是在从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谈论网络:其一,我们谈论了使用网络来支持学习;其二,我们在谈论学习中的网络。虽然这两方面似乎很差别很大,“学习网络”作为一种理论的核心,是这两个方面的合二为一。

 

尽管如此,理论并不能描绘出什么是最好的推进学习的组织类型,部分因为并不存在这样的描述方式,也因为这类组织往往非常复杂难以被描述--好比试图通过描述一组特殊的神经元连接,来说明什么是“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因此,能被描述出来的往往就是网络的特性,即最有可能引导我们接近网络知识的特性。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学习网络依赖一个“语义学原理”,它包含四个部分:

 

第一,多元化:网络中的实体应该多元化存在。在一个社会中,这意味着社会能够包容的观点尽可能的多种多样。对个人而言,这意味着向更丰富的生活体验敞开自己。多元化让我们拥有了多样性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这些观点相互调和,防止我们简单武断下结论。弱连接支持了多元化,社会性网络应用产生的松散连接,使我们走出自己的群体,与一个更大范围的影响连接和学习。

 

第二(与第一关联),自治性:每个实体相互独立运行。与其说它们的运行没有任何的外界输入,不如说它们按照一组独立、内在的原理和价值观运行。正是自治使得多元化的实体得以用多元的方式作出响应,自治也因一个个性化的软件环境而得以实现。在Web2.0中,网络日志软件这样的内容创建工具使自治得以实现。个人学习环境则使得自治在学习中成为可能。

 

第三,互动性,或称连接性:网络创造的知识应该是成员之间互动的产物,而不是成员观点纯粹的聚合。不同类型的知识,是以不同的方式创造出来的。因此,将两种观点加以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总体上的共通之处,完全用计算或聚集的观点,会使我们不得不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Web2.0软件远远不只意味着将你的连接罗列出来,或者孜孜以求地计算你连接到的各种友谊,它是不同个体之间发生的交谈,也是支持内容消费而且支持沟通与交流的个人学习环境。

 

第四(与第三关联),开放性:网络中的每个实体都能对网络产生贡献,每一个实体也都能接收来自网络的回馈。开放使互动成为可能,导致网络难以沟通或根本无法沟通的障碍,会限制网络的学习能力。Web2.0软件将用户从邮件列表和公告板的限制,也从受到严格接入限制的封闭环境中解放出来。个人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将他们的学习带到教室之外,使学习成为他们可以和世界分享的东西,使学习成为与世界分享的结果。

 

所有学习技术至少都是某种程度上的网络技术,因为它被设计用来促进公共知识和个人知识之间的互动。尽管以上原理来源于理论,但它们可被付诸实践,用作设计学习技术的参考指标。总的来说,促进自治、鼓励多元化、产生互动性和支持开放性的学习技术,将比不具备这些特点的学习技术更有效率。我们也将看到,学习技术从学习管理系统的方法, 进化到了个人学习环境的观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