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王志纲做泥瓦匠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1:44:48
生于忧患——王志纲做泥瓦匠的故事 (2007-7-20 16:34:27) 分类:未分类  标签:生于忧患 王志纲 泥瓦匠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夫,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是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一、从三楼摔下的他,瞬间变成了一个泥人

    镜头一:安顺平坝高峰机械厂一带,耸立着三线建设时期的不少一层、两层、三层的玉制件楼房。一栋三层的楼房拔地而起,正在施工的第三层楼的脚手架上,有个骨骼粗大的少年挑着一担灰浆,正在一块木板上走着。连日阴雨,满地黄泥。长长的木板上,是少年赤脚留下的一个个稀泥脚印。

    工地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响了,正在播送尼克松访华的新闻。这一消息对于没有文化的泥瓦匠们来说,到没引起多大反应,然而对于这个衣衫破烂,赤着被石灰咬烂的双脚正挑着沉重砂浆的十六岁的男孩来讲,却有如石破天惊。他的父亲是当地省重点中学的教学权威,老共产党员,在家时他就经常偷看父亲带回家中的《参考消息》,那可是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和所有中国人一样,他接受的是封闭的政治教育,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在幼小的意识里,从小就知道"打倒美帝国主义","帝国主义的本质就是战争",中美断交二十多年了,美国跟中国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走到了一起来呢?这在他的心里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文革已进行到第七个年头,上至国家主席、军队将帅、下到基层领导,无一例外遭受冲击。原来受人尊重的父亲在领导岗位被打倒了,一夜之间自己也成了狗仔子被生活的急流卷到了社会的最底层。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这会对家庭和个人的命运带来什么影响呢?由于长期睡眠不足,营养不良,加上一天十多个小时的超强劳作,浑身疼痛,他感觉有些体力不支了。脑袋里面浮想联翩,一脚踏空,一个趔趋便从空中翻了下来,脚手架上的伙伴们吓得连声惊叫,只见灰浆桶在空中与人体分开,往满是泥泞和砖块的工地上飞去,而少年吓得在空中乱抓,二楼与一楼的结合部有根尚未撤掉的柱子,被他的双手死死抱住了,身体在上面摔打了好几下,最后重重地摔落到一堆砖石上,屁股摔烂,裤子里面渗出了樱红的鲜血。他茫然无助而痛苦地从乱砖堆里爬了起来,活像个泥人,满脸、满手、满身的水泥砂浆,摸摸摔伤的屁股,看看手上的血迹,还好,骨头似乎没有断,还能干活,他想。
……

二、相遇在省委组织部

    镜头二:一九九九年,贵州省委组织部会议大厅里,全省地州市县的组织部长们汇聚一堂,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集中学习。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冶强特意邀请了曾任新华社记者,擅长宏观大势把握的王志纲来给大家作报告。王志纲的报告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

    途中休息的时候,听报告的人群里有人径直向主席台走了过来。这是一个三十五六岁的中等个头的男人。他望着刚刚进行完一言堂的王志纲,(上半场是王志纲主讲,下半场是王志纲答组织部长问。)突然用家乡话问了一句:"你还记得我吗?"王志纲打量了一下眼前的中年汉子,七二年在安顺当泥瓦匠时,那个拿个砖刀跟着砌墙,水泥抹缝的伙伴的身影浮现在了眼前,于是脱口而出:"你不是徐窝儿嘛?",这个组织部长高兴地说:"你是小洛家,将近三十年了,你还记得到我的名字啊!"

    由于王志纲太忙,那次他们也只是中途打了一个招呼。

    三、驰骋商场、越战负伤,他们当初都曾是泥瓦匠

          王志纲与徐志华在毕节洪山宾馆留影

    风起东海,云落西山。故乡的七月。

   王志纲作为总书记亲自培育的毕节实验区旅游战略策划,带着他的项目组回到了家乡,在毕节洪山宾馆见到了儿时的伙伴徐志华,他们在林彪跑到温都尔汗的第二年,一起离开了学校,跟同一个师傅到了安顺的高峰机械厂当泥瓦匠。王志纲在那里干了三个多月,徐志华干得要长一些。

    王志纲与徐志华在人生的道路上虽然只是短暂相遇,但它基本上勾勒出了一幅人生的长卷。他们的生活轨迹是不同的两条线索。

    王志纲从泥瓦匠走出来后,继续读书,他打篮球,成了县里驰骋球场的少年乔丹,成了少体校的女子篮球教练;而徐志华回到中学后又去参军,一九七八年,徐志华去了老山前线,到越南打仗,王志纲呢,就是在徐志华去越南打仗的那一年,只身来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兰州古城,进了兰州大学,埋头攻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

    王志纲在兰大苦读。徐志华在老山前线指挥炮兵部队打仗。

    后来,王志纲进了社科院,进了新华社,最后,王志纲下海了,从体制内跑到了体制外,从独行侠变成了中国著名战略策划团队王志纲工作室的掌门人。

    当记者,他给党中央的一份"陈情表"--《中国走势采访录》,引得中南海紧急招见。做策划,他关于碧桂园的系列策划,成了中国地产策划案例的必读经典。丽江上空那懒洋洋的太阳,见证了他驰名中外的休闲旅游理论,成都形象的整体提升,后面也活动着他的身影。今天的王志纲,已然成了蜚声华夏著名的战略策划专家。

    而在部队十三年的徐志华,后来进了军校,转业后,先是经商,后来从政,成了家乡黔西的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毕节地区粮食局的负责人。

    这个昔日的泥瓦匠,戏言自己把青春都献给了部队。

    他在老山呆了八个月。文化教员、黔西人--战斗英雄郭兴科牺牲的时候就是在他的身旁。徐志华是炮兵指挥,在前线,在老山顶上住了六个月,撤走的时候,一军接他们的防。徐志华就回国读军校,在参谋系读了两年。工农兵学商,样样都干过。部队转来徐就经商。

    四、金烧鸡和半夜鸡叫

    往事历历,就在昨天。谈起在一起当泥瓦匠的经历,两人显得很是激动。

    徐志华告诉王志纲,"经济学家薛永应曾经专门向我采访你,谈你的情况,我说,你从来都是不认输的,从小都是奋发上进的,我讲你当泥水匠啊,打篮球啊,动不动,不怕人家欺负,敢打架。我跟他讲,他那个精神,拼劲肯定要出成果的。我们两个是第二次见面了,你从小就是这样的性格,不认输。你们几弟兄都是有出息的喽,当时,是爸爸被打成右派,像我家父母们是属于那种比较下层的普通老百姓,所以我才去做泥水工。"

    王志纲说,"我七二年才十六岁,我求我的老爸,我说我现在要跟工人阶级打成一片,我要去改造自己,但黔西一个小县城没得工人阶级,只有城市平民,徐志华和我们这个师傅就在我们那个巷子里面的上边,我们从小看不起的,在我们眼里面他们是属于流氓烂仔和城市贫民,我们是属于上层建筑,在龙家宫馆,一个院子里面,不来往。后来文化革命一下子把这个给冲毁喽,这时候,我就跟我家爹讲,我要去拜师学艺,那天我家老爹还提了瓶金沙回沙酒,放下身段,他也是个校长。然后去登门拜访,这个黄师傅家,请他收我当徒弟。黄师傅受宠若惊,他城市贫民,从来没有见过只个情形。然后答应收我,收我怎么办呢?带到安顺的高峰机械厂去修三线企业,我一去就遇到徐窝儿,两个就成了同门师兄弟。"

    他们的师傅姓黄,叫黄用民。师傅不太喜欢性格倔强的王志纲,倒很喜欢很会来事的徐志华。

    "小时候徐窝儿他不像我,我是属于那种知识分子家庭出来的人,是叫公子落难,小窝儿他就很平和,和我们在一起,很顺喽。我这个公子落难,那个师傅经常说我啥呢,你一天愁眉苦脸的搞哪样?你当泥瓦匠就好好的当泥瓦匠,还要想那些东西搞哪样嘛!言下之意,你家爹已经是牛鬼蛇神了,你老老实实的做好你的泥瓦匠就行喽。

    我们那个巷子里面有五六个院落,我们住的是龙家宫馆,当时是黔西一中教工宿舍。清一色的知识分子。师傅他们家住在巷子上面的大杂院里,原来我们家在那个地方是属于上流社会的人,他们是属于城市贫民。不来往的嘛,就像贱民和贵族一下子来住在同一个窝棚里了。师傅骂我,他也没得恶意,因为当时我还有功夫去偷看书。高尔基的《在人间》、《母亲》、《童年》、《我的大学》,每当我看进去以后,就会与小说里面的人物命运产生共鸣,高尔基的《童年》,多像我自己的遭遇啊!"

    他们每天六点多钟起来,六点半到工地,先把灰浆拌好,砖头放好,干到下午,像这个夏天,要干到七点半到八点,天都快黑了。一天十四个小时,回去住哪点呢,住在一个窝棚里面,就是那种玉制件盖了两层的地方,楼顶都没得,在那个玉制件下,一下雨哦,雨水就哗、哗、哗的那么流了下来。那个环境比现在的捧捧和背箩还要惨。

    王志纲与徐志华在安顺高峰机械厂,两个挑灰砂,脚手被石灰咬烂了。睡在烂工棚里,一些烂砖砌起,通风下雨,到处都是稀泥。

    "我们那个时候只要找得到一个住处,只要还找得到一个小工做,多少有点钱挣就算不错了。"徐志华说。

    "我记得当时好像是一个月洗一次澡吧?"王志纲问。

    "一个月洗一次澡都还难得洗哦,也是一块二角钱一天,你现在还记到没有?"

    "手杆摔断的那个,你记到没有?摔到屁拔骨的那个?"徐志华问王志纲。

    "摔到屁拔骨的那个是我嘛。"王志纲回答。

    "不是你,那个摔残废喽。瘫了的喃。那个师傅是黄用民的搭档。是姓瘳们是姓哪样喽,就在那个弯弯都的。那个时候兴粮票,吃饭兴粮票,吃不饱,那点钱先赊来吃,根本不够。管不到屋里,就供到自家只张嘴。还说是想到跟屋都找点钱。自己呢,根本没得。"徐志华说。

    毕节洪山宾馆,从部队转业在家乡黔西做了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现在毕节专区任粮食局长的徐志华,与王志纲回忆起当年往事,仍然是唏嘘不已。

    话题回到了当年王志纲挑着灰浆桶从三楼摔下来的情景。

    那天,本来是下午三点钟出的事,师傅最后打考勤的时候,扣除了王志纲当天的工资,不算出勤。

    王志纲离开的那天晚上,师傅不好讲话,让那个金烧鸡来说。到底他的工资开多少钱,最后定下来八毛钱一天。

    "啥子叫剥削,啥子叫残酷,啥子叫社会最底层,哎呀,不是书面上的,我是感同身受,我们都在发育期,早上起床,六点钟,金烧鸡就像那个半夜鸡叫里面的周剥皮一样,扯着老公鸭嗓子叫了起来:起床了,小王!起床了,小徐――,浑身这个筋骨疼痛啊,赖在床上,根本不想起来。"

    感同身受的王志纲原来是个性情中人。

    五、苦难经历成就财智人生

     "你们不晓得,那个师傅,懂中草药,经常去挖南部症,(一种中草药)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家老爹就处于没有平反,又没有挨斗的过渡状态,后来我回去读书,读了一年,我又跑到乌江水电站当民工去喽。"王志纲告诉徐志华。

    等到徐志华泥瓦匠不干喽,又重新回去读书的时候,在学校里面,他突然发现,黔西一中篮球场上有一个主力队员,就是王志纲。王志纲当时练出了一身绝技,成了黔西一中的头号种子选手,成了县代表队的主力队员。成了少体校女子篮球队的小教练。

    王志纲告诉我们,这个经历对他的一生,积累对社会的深刻认识,作用非常大。有一次上海电视台《财富人生》栏目采访他,在那期节目中,他讲了一段当泥瓦匠时期的故事,有个上海的大学生看了以后被王的经历感动得哭了,并把这个感受写在了王志纲的博客上。王志纲当泥瓦匠的时候,一天是八毛钱,每天要负责搅灰浆,还要抱砖头,要偷师学艺还要砌墙,抱砖头的头一天,发现把衣服就擦破了。这是他第一次有了经济学的概念,这个成本叫做入不敷出啊,他想,我一天只挣了八毛钱,这八毛钱就把我衣服磨通喽,怎么办呢?砖头还得抱,成本打不平,后来他就干脆光着膀子,光着肚皮,任凭砖头在肚皮上磨,肚子虽然留下伤痛,但怎么磨也磨不通肚皮呀。这样一来,十六岁的王志纲就把成本降到了最低线。他要走的时候,说他的工资可以按每日八毛钱计,但最后一分钱也没得,师傅说是先垫来吃了,已经被王志纲借来吃饭喽。

    少年王志纲就这样活活锻炼了四个月。归来时,带着满身的伤痛和空空的行囊。但这一切对人生体验很有价值。他现在经常对自己的后代讲,生命是种体验,幸福是种感觉。如果没有经过这种苦难的磨练,那是不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我们现在即使遇到再大的苦难又算得了啥子?从小已经经历过喽。"

    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

    看着徐志华和眼前的我们,王志纲真是动了感情了。

    六、王志纲的经历使我想起的古人训导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告子下》

    [译文]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韧,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