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引领银行卡产业发展 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06:14
发布日期: 2009-1-23
“ 薄薄银行卡,意义极其大。发展金融业,基础要靠它。”这是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近日在出席上海市银行卡同业年会时的一段即兴诗赋,显然,在这位有着 丰富金融工作经验、直接主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创建工作的金融专家眼中,银行卡可不只是“取钱付账”这么简单。如今,伴随银行卡的普及应用,一个新兴产业---银行卡产业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过去的六年多时间里,中国银行卡产业不仅为亿万持卡人带来了安全、便捷的支付体验,它的发展还不同寻常地与上海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紧密联系起来。
坐 落于上海浦东新区核心区的中国银联——这一成立仅仅六年多的中国银行卡组织,正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银行卡产业领域的主要推动者和建设者之一。中国银 联总裁许罗德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表示,中国银行卡产业以及银联的发展已经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元素,中国银联在上海成立以来,不仅推动了 中国银行卡产业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且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银联落户上海,成就银行卡产业新景象
回眸历史,中国银行卡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但在发展初期,由于各商业银行自行发展,不同银行的银行卡之间不能互联互通,银行卡产业整体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2002年3月, 为在更大范围内解决银行卡跨行、跨地区甚至跨境使用问题,推动联网通用,促进产业发展,应对金融市场开放的全新挑战,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批准,我国自 己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开始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而这个肩负着厚重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银行卡产业组织,自 成立之日起就与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由于上海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和热情力邀,中国银联布局选址,最终将总部落户上海。
许 罗德总裁表示,中国银联在创建之时选择在上海落户,不仅考虑到上海是中国最主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肩负着创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任,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与环 境,更是由于上海市委市政府具有很强的战略意识,充分认识到银联在银行卡产业中的核心作用和枢纽地位,对银联落户上海给予高度重视并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伴随着上海打造金融中心战略的全面实施,2003年3月26日,在中国银联成立一周年之际,国内首家银行卡产业基地——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以及中国银联信息处理中心在浦东正式建成,中国银行卡产业跨行交易清算心脏——银联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也于2004年12月,在这个新兴的银行卡产业沃土上正式上线投产。这不仅意味中国银行卡产业的联网通用进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而且也意味着上海市为创建金融中心而提出的打造“国内银行卡交易清算中心”的目标初步实现。
成 立六年多来,中国银联积极履行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携手各商业银行,引导、协调、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银行卡联网通用、国际受 理网络拓展、自主品牌建设、银行卡支付创新、风险防范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伴随着银行卡联网通用的不断深化,银行卡受理网络快速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 地区延伸、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延伸,由大型商户向广大中小商户延伸,我国境内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明显改善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支付便利,同时极 大地促进了我国银行卡产业整体快速健康发展。2008年中国银行卡跨行交易金额达到4.6万亿元,比银联成立前增长了50倍。截至2008年底,我国银行卡发卡总量超过18亿张;境内联网商户达到118万户,联网POS机具达到185万台,联网ATM机近16万台,分别是银联成立前的7.8倍、8.4倍和4.2倍,一个规模化的银行卡受理网络在我国已经形成。
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给广大持卡人带来了巨大的支付便利,更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07年5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银联,充分肯定了中国银联在推进联网通用、自主品牌建设、银联国际化、银行卡支付创新等方面的成绩,并提出 了新形势下开展银行卡工作的八字方针:安全、统一、创新、普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张高丽、俞正声、华建敏等也都先后视察了中国银 联,对银行卡产业和银联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对银联自主品牌建设表示坚决支持。
磁场效应,银联推动银行卡产业聚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作 为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处于我国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对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许罗德总裁对中国银联的卡组织角色有着更 为清晰的定位,他表示,中国银联要承担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不断加强、深化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努力成为商业银行的跨行交易平台、资金清算平台、产品服务平 台、风险防范平台、利益协调平台和业务联合发展平台,而这一平台很快在整个银行卡产业链条的前、中、后端产生了巨大的集群效应。
伴随着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中国银联的成员机构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08年底,中国银联的境内外成员机构数达到236家。一个以“银联”品牌和产业平台为核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群体正在迅速壮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银行卡产业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
与 此同时,中国银联这一产业平台也为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产业集群效应”,使上海的银行卡产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带动整个产业链条和相 关产业在上海的蓬勃发展。经过六年多的时间,上海已经成为中国银行卡产业最主要的产业发展基地之一。在中国银联之后,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将信用卡中心、零售 银行业务部门、产品和技术研发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热线服务和后援中心等等落户上海;一些外资银行也将信用卡中心建在了上海。
此外,基于银行卡产业及其相关设施在金融服务业中的重要基础性地位,一批产业相关机构也在上海纷纷落户,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更加丰富、结构更加完善、实力更加壮大。奠基于2003年的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在2005年7月已被上海市政府正式升级更名为“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至此,上海初步形成了以陆家嘴CBD为核心的金融前台功能区和以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为载体的国际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的基本格局及联动发展态势,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金融中心整体功能性布局已经基本成形。
银联国际化,彰显上海金融中心建设新成就
上 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更需要全球资源的综合吸收与利用,以及全球影响力的聚合。不断向全球延伸的银联网络,不仅联 通了银行间网络,更是将银联总部所在地——上海推向了世界。与银联展开合作的境外著名金融机构往往在造访银联总部的同时,也与上海有关方面展开密切沟通和 合作。可以说,中国银联的发展壮大尤其是其国际化战略的成功实施,正在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增添更多“国际”内涵和亮色。
为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好地满足国人日益增多的商务、旅游、学习等境外用卡需求,并将国内商业银行的服务通过银联网络快速延伸到境外,提升中国在全球银行卡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从2004年开始,中国银联将国际化摆上战略发展日程。立足“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的目标,在短短四年时间里,银联境外受理网络紧紧围绕中国人经常到达的重点国家、重点地区、重点商户迅速铺开并形成初步规模和自身优势。
继2004年银联成功打开香港、澳门市场后,短短几年时间银联国际化突飞猛进,更在2008年实现全球受理网络建设的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一个立足中国、延伸五大洲的银联卡全球受理网络已初具规模,银联卡已不仅可在境外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ATM机取款,而且可在31个国家和地区的POS机刷卡消费。
伴随着银联境外网络的不断扩大,银联卡境外交易量也增长迅速,2008年交易金额同比大幅增长52.6%。
许罗德总裁表示,中国银联境外受理网络在两个方面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优势:一是,中国人境外刷卡消费走银联网络,以人民币结算,免除多次货币转换的麻烦和相关汇兑损失,并可节省约占交易总额1%-2%的货币转换费,为中国持卡人的境外用卡降低了成本;二是,中国银联已形成日益丰富完善的持卡人服务体系,除了便捷的ATM中文操作界面、特惠商户、境外紧急救援和境外热线服务,还有新近开通的银联卡全球购物退税等多项特色服务。
日 益延伸的银联全球受理网络,为广大中国持卡人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和实惠,更有异域他乡的亲切感,对于出境的中国人而言,银联卡已经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护照 ”,银联标识甚至已经成为祖国的象征。“每次看到银联标识,我都感觉到非常亲切,有了它,我就知道,这里会有很多中国人来,我们中国的银联卡能在这里使 用,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一位身在澳大利亚的中国游客这样告诉记者。
面 对银联卡国际受理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银联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许罗德总裁特别强调,当前的银联国际化已呈现出加速升级的四大喜人趋势:一是与银联合 作的境外机构越来越由非主流向主流机构发展扩大,使银联受理网络高效率扩张;二是随着核心市场的陆续开通,受理市场由以亚太为主的网络向全球网络扩展;三 是商户由单一为中国团队游客服务的团购店、免税店,向观光、酒店、学校等更多类别延伸;四是业务种类由单一受理业务向受理、发卡、新业务等其他领域多元化 深入推进。
有 国际金融领域专家曾这样评论,中国银联的成立时间虽短,但在开拓国际市场和建立自主支付品牌方面,中国银联表现出了一种罕见的超前意识和发展速度。而这也 正是中国银联作为中国银行卡组织,积极履行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推动中国自主银行卡品牌和整个中国银行卡产业长远发展的具体体现。
对于中国银联未来的国际受理网络建设,一幅更加宏大的银联全球受理地图已经在许罗德总裁脑海中生成。他表示,中国银联的国际化目前已经进入全面提速阶段。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全年,共有50多家境外机构500余人次到访银联,同时银联还为21家境外机构累计数百人次作过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下一步,中国银联将充分利用当前难得的窗口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探索国际化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途径,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银联全球网络的新局面。2009年,中国银联将力争实现银联卡受理国家和地区数累计达到80个。
在银联全球受理网络快速拓展的同时,“银联标准卡”作为中国银行卡产业最具代表性的自主品牌,也伴随着中外人员往来、经贸交流的加深,成功输出,扎根境外,迅速打开局面。截至目前,中国银联已经联合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香港、澳门等8个国家和地区40多家境外机构发行了超过400万张银联标准卡。这些银联卡不仅可以在境外的银联网络使用,更能在中国境内畅刷,为中外人员往来交流、经贸发展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许罗德总裁表示,银联标准卡的境外发行标志着银联卡不仅得到了广大中国持卡人的喜爱,而且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为银联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银行卡品牌创造了条件。
在全球视野下,重新审视银联国际化的进程与成果,中国银联的战略与雄心有了更清晰的呈现。从2004年开始,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银联网络已经延伸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是又一个“中国特色”的典型代表。许罗德总裁认为,中国30年 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巨大发展和国力的极大增强,是中国银联国际化的重要基础,无论是银联国际化的时机、进程,还是策略和目标,都顺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需求和“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另外,中国银联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银联发展之路,而这一特色在银联国际化领域的具体体现,首先是“沿着中国人的出 境路线图”展开国际受理网络建设,满足中国人的出境支付需要,其次是“根据中外交往的需要”推动境外发行银联标准卡,为境外人士到中国架设便捷支付通道, 最后是努力实现“全球发卡,全球使用”,努力把中国银联创建成为不仅服务于中国人、而且服务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性银行卡组织,把银联打造成为具 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自主银行卡支付品牌。
显然,如此快速的发展节奏、如此显著的发展成果、如此宏大的发展目标,中国特色的中国银联很难不引起世界的关注。国际知名专栏作家Michael Backman敏锐地察觉到了世界范围内日益增多的银联三色标识,他于2007年7月,在澳大利亚主流报纸《世纪报》发表了题为《中国游客---世界级的购物者》的评论,文中给出了自己对银联的预测:“中国自己的银行卡——银联卡在海外越来越被广泛接受。在十年内,它可能成为国际上最出名的中国品牌。”
回报社会,银联致力打造世博会刷卡无障碍
中国银联不仅从发挥卡组织职能与作用,带动和推进银行卡产业整体发展的高度,积极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而且通过大量积极务实的举措,以改善上海本地银行卡受理环境的方式,有力地服务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努力为上海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便利做出贡献。
近 七年来,在人民银行的领导以及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中国银联与各家商业银行等产业参与各方共同努力,上海已经成为我国银行卡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 一,无论是发卡量、交易量,还是银行卡受理终端数量等,都排在全国前列。目前,上海地区的银行卡受理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联网通用不断向纵深发展,银行卡应 用领域和受理渠道日益丰富,用卡受卡意识和银行卡受理服务水平等受理软环境也明显改善。2008年上海市银行卡跨行交易克服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各项业务指标创下历史新高:跨行交易达到5亿笔,交易金额实现4000亿元,持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0%,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08年底,上海地区联网特约商户超过5.6万户,联网POS终端16.3万台,联网ATM机具数近万台。在保持银行卡产业整体规模国内领先的同时,上海地区的银行卡应用创新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已率先开发推广“车险见费出单”、“银联非接触式手机支付”等银行卡创新支付业务。
当前,伴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日益临近,一场主题为“迎世博,银行卡刷卡消费无障碍”的支付环境建设工程已经启动,中国银联将联合银行卡产业相关各方,在人民银行和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制定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上海市迎世博600天窗口服务行业行动纲要》的通知以及《上海信息化建设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根据世博会筹办需要,努力在上海打造便捷、安全、高效的银行卡支付环境,全面满足境内外持卡人刷卡需求,使上海的银行卡支付环境保持国内领先、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银联计划,到2010年3月底,银行卡消费要成为上海市民和境内外游客的主要支付方式,持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8%以上;银行卡受理环境全面优化,全市联网商户、联网POS机具、联网ATM机累计分别超过8万家、19万台、1万台;重点商业零售企业、旅游企业能够受理人民币银行卡的特约商户普及率提高到95%以上;世博园区及周边商业零售企业银行卡受理实现全面覆盖;在都市商业中心创建“刷卡无障碍示范商业街区”。届时,上海的银行卡支付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
此外,中国银联还将在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领导下,联合产业各方,大力开展商户收银员培训,提升银行卡支付软环境;积极实施风险防范,营造世博会银行卡安全支付的良好氛围;努力推动世博会旅游预付费卡的发行,方便广大外国游客来沪支付活动。
促进消费,拉动内需,银联产业报国的新使命
2009年,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提振国内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正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有专家分析,便利、快捷的银行卡支付相对现金更能促进人们的消费意愿,使消费行为更加活跃,尤其是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能够直接刺激消费。因此,银行卡支付具有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明显效应。国外权威研究表明,银行卡支付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每提高10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我国目前银行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虽已超过24%,但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伴随着银行卡产业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银行卡对国内消费的拉动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许罗德总裁对此表示,中国银行卡产业和中国银联的发展与中国经济休戚与共,中国银联将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作用。
许 罗德总裁具体谈到,随着国家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应对方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这将为银行卡产业和银联发展创造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而我国 银行卡产业近几年快速发展所奠定的基础相当坚实,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与此同时,中国银行卡产业已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产 业规模迅速扩大。因此,国际金融危机不会改变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也不会改变银联发展的基本态势。特别是2008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以134号 文发布了《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银行卡使用,大力发展银行卡产业,并以此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中国银联将积极联合 商业银行,在银行卡受理网络建设、银行卡应用领域拓展、银行卡产品创新以及民众用卡意识提升等方面,积极推进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推进银行卡普及应用, 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特殊贡献。
许罗德总裁认为,2009年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将更加稳健,联网通用、联合发展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银行卡产品将更加丰富,产品结构将更加合理,受理市场将更加有序,风险防范将更加有力,银联卡国际影响力将更加彰显,银行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将更加突出。
对 于未来的前景,许罗德总裁特别谈到,一个强大的中国需要一个强大、自主的银行卡产业,一个强大、自主的中国银行卡产业需要中国银行卡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中 国银联有信心、有决心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在人民银行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关心下,在商业银行和产业各方的支持下,积极顺应中国崛起的时代潮流,紧跟中国人走 向世界的脚步,在遵循银行卡产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高举“联网通用、联合发展”的大旗,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银行卡产业发展之路,艰苦奋斗,攻坚克难, 努力把中国银联建成不仅服务于中国,而且服务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性银行卡组织,为中国在世界银行卡产业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