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困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7:06:37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仍然是光明的。这是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夜景。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新华网北京5月31日电 题:述评:破解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困难

    新华社记者周英峰

    去年四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影响,全球经济逐步陷入低迷,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导致中国出口大幅减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这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

    在前一阶段一系列支持外贸增长措施的基础上,国务院常务会议5月27日研究部署了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在立足于扩大内需的同时,千方百计稳定外需,中国正全力破解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增长难题。

    外需萎缩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困难

    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最早感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意。

    2008年10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仍都保持15%以上同比增速,11月却均“陡降”为负数。12月的跌幅进一步加深,全年累计增速为“入世”7年来最低。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冲击也是外贸进出口。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1%,但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为―0.2个百分点,是导致经济下滑的最主要因素。

    当前,世界经济依然低迷。5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一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5.7%,虽略好于此前公布的6.1%的预期降幅,但仍是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此外,欧盟、美国经济也仍处衰退之中。

    商务部5月初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春季)》指出,世界经济短期内明显复苏的可能性不大,美欧日经济很可能在底部震荡一段时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状况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中国稳定外部需求的困难。同时,国际贸易融资条件恶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等因素,都加剧了中国外贸增长的风险。今年一季度,11个国家和地区合计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25起。同期,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58%。

    统计数据表明,尽管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先行指标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目前,中国大部分出口企业在手订单减少,境外采购商多将长单改为短单、大单改为小单;刚刚闭幕的第105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比上届下降16.9%。同时,前4个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口下降33.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21%,这预示今后一段时间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出口后劲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外部需求持续萎缩,进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当前的突出矛盾仍然是要遏止出口下滑的趋势。”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说。

    努力保持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自去年以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先后6次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目前综合退税率达到12.4%;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开拓新兴市场和建立营销网络,今年将惠及8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外需萎缩的情况仍未根本好转,但国家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已初见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说,这对减缓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振出口企业信心、保持中国出口竞争力产生了积极效果。

    数据显示,前4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三项指标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加工贸易进出口的降幅在收窄,4月份出口新订单指数也在增长;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继续保持环比增长势头,部分农产品、原材料进口开始增多。

    当前,外贸形势依然严峻。针对这一情况,国务院常务会议5月27日再次作出部署,确定了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等6项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

    “对中国来说,今年现实的目标是确保出口增速不低于全球贸易增速,不至于把市场份额输给别人。眼前,需要保出口企业,不让它们死掉,等待市场的复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分析说。

    业内人士指出,与此前出台的措施相比,无论是完善出口信用保险,还是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新出台的6项政策抓准了当前出口企业面临的各种难题,体现出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广大出口企业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在努力帮助出口企业克服眼前困难的同时,中国并未忽视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调整出口结构。在新出台的6项政策中,特别提出“继续支持具有优势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严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外需萎缩的情况下,追求出口速度和规模并不现实,最需要的是抓住机遇提升出口质量和效益。”张燕生说,政府应在政策上更多一些创新,给企业以切实有效的支持,推动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型。

    把金融危机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尚未见底,外需急剧萎缩对中国经济增长会持续造成不利影响。

    外需下滑不仅直接影响出口,而且会逐步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传导。以工业为例,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中国部分行业产能已出现严重过剩。4月末,全国26个大中城市5类钢材库存同比增长17.3%,电解铝生产能力放空40%左右。

    “外需长期不振,将会影响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会造成就业和收入下降,进而对消费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张小济说。

    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13亿人口,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数千万人的就业。尽管外部需求萎缩趋势难以扭转,但在着力扩大内需的同时,中国依然“绝不能放松出口”,需要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世界进一步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会遇到挫折,但其大趋势不会改变,国际贸易仍将在总体上快于世界经济增长。”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我们要顺应这一潮流,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当前,世界各国稳定金融、刺激经济的政策陆续实施,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危机的力度加大,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恶化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这有利于外部需求的逐步恢复和企稳。

    从国内来看,中国政府采取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宏观经济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同时,通过多年来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也已经形成一批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竞争力不断提高的进出口产业集群。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稳定进出口企业的预期和信心。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外需萎缩仍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专家指出,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外需,中国一定能够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中国应对危机凸显五大优势

    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继续下滑与衰退,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深刻,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在我们的采访中,许多政府官员、经济研究专家学者均表示,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来看,我国具备较早地走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五大优势。>>>详细

    经济观察:我国经济二季度有望加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不久前公布了该会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编制的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5%,这是该指数连续第五个月上升,且为连续第二个月超过50%。专家表示,PMI的连续回升显示我国经济回升步入稳健通道,而订单指数的良好表现预示二季度经济回升有望加速。近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也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比预料得好,中央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这些积极变化还要努力巩固。>>>详细

    渣打:中国经济复苏将呈U形

    渣打银行昨天(25日)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报告称,4月数据显示经济复苏的步伐放缓,工业增加值仍增长乏力,中国经济复苏不太可能迅速走出V字形走势,而将呈U形回升之势,并可能在底部盘整一段时间。 >>>详细

    发改委官员:坚信中国今年能实现经济增长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18日在香港表示,中国内地2009年全年经济增长肯定能够达到8%,理由是第一季度经济增长超过预期,经济恢复的态势得到巩固,而政府也有足够的资源空间保证在今后几个月内采取更多措施刺激经济。 >>>详细

    经济运行比预料好--从"三驾马车"看中国经济走势

    4月份的中国经济数据已陆续发布。投资高位加速,消费保持旺盛,中国经济总体上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向好态势。但出口同比继续明显下滑,成为制约当前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最大因素。>>>详细

     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折射中国经济发展态势

    进入4月,来自国家统计局和中央各主要职能部门的宏观经济数据密集出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压之下,一季度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中国经济是否回暖?“保8”的目标能否实现?一组组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2009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详细

    经济学家:中国经济规模年底将超日本保8没问题

    虽然今年第一季度的很多宏观数据都止跌回暖,呈现出小阳春的气象,但中国经济仍然存在不少变数,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会不会乍暖还寒?这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界都关注的问题。本周国家统计局陆续公布了一系列工业和消费数据,4月份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已经全部出炉。我们今天就结合这些最新数据,来把脉中国经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