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和宇宙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2:17:26

宇宙和宇宙观

武觐文

宇宙是包容一切事物的总体,不存在不被宇宙包容的事物,世界上的一切多样性事物都概括在宇宙之内。宇宙的时空必然是无限的,因为在有限之外的一切也都被宇宙包容了。宇宙中多样性的事物具有统一性,也就是说多样性的事物具有同一的本原,这就是事物的物质性。事物具有同一的本原,决定了事物的形式是可以转化的。宇宙与世界的概念有时不同,宇宙是指一切事物的总体,但世界可以指宇宙的总体,也可以指领域,例如海洋世界、人类世界、儿童世界等,所以世界观与宇宙观不完全是一回事。人类在生活中需要了解外在的环境,对近身的环境需要认识,对大环境整体的本原性也需要理解认识,对外在大环境的理解认识体现在宇宙观上,宇宙观是对自然大环境以及对宇宙总体本原性的思维认识。

宇宙的统一性

事物存在着本原,本原说明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本原是世界万物的根源。宇宙事物的本原是客观运动着的物质。物质是实物的本原,是各种具体实物的共性,是从各种具体实物抽象概括出来的哲学概念。人们既不能把“物质”同各种具体实物割裂开来,又不能把物质和具体实物混同起来。在管理国家与社会的层面上应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与“人类中心主义”都在价值意义上正确,但在自然物质世界中一味追求以人和人心为本就会陷入唯心主义之中,在自然界应以自然客观存在为本,人类诞生了约二三百万年的时间,人不可能是人诞生之前世界万物的本原。

宇宙通过世界的统一、和谐有序表明宇宙本原的存在,也因为事物有本原的存在,世界才是统一的。人类的观察具有真实性,然而直接观察和实践往往是触及事物的表面,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和宇宙的本原。人也无法一下子观察到宇宙的总体,观察总是片面的、局部的,于是需要通过逻辑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实践是当代哲学的根基,实践是以有限的具体人和有限的方法来观测认识无限宇宙的活动,人永远不可能仅仅依靠直接观察的实践方法对宇宙总体具有全面、整体的实践认识。人类的认识需要依赖正确的实践活动来不断修正对宇宙与事物的认识。对宇宙总体根源性的认识不仅需要实践性的活动,还需要哲学逻辑的思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解决思维与宇宙存在的统一,宇宙总体的统一性全面概括了人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宇宙事物的统一性不是个别事物的表现特征,它是所有事物的共有性状,宇宙的统一性具有最高的普遍性,这是事物的最高概括和最终的综合,是科学和哲学最不可动摇的结论。哲学界普遍承认世上繁多的事物有一个统一的本原,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必然得出这一个结论,世界是多样性事物的统一体。只有认为世界是统一的,才能理解世界的协调和有序的现实,因为统一性是宇宙有序和协调的本原。这种结论不是用一两个自然现象的观测所证明的,而是哲学归结了一切自然现象之后得出的结论。我们最高的信仰就是坚信宇宙自身的有序、协调和统一,且这种有序和统一不需要超自然的外力的推动。我们相信宇宙总体是自然、完美、和谐、运转自如、不被创生也不被消灭的永恒的存在。哲学根据世界的统一性来思维世界;科学根据当前事物的客观实际来判断事物的规律性。科学与哲学的对立必须等到科学的极大发展的时候才能统一起来。在科学极大发展到来之前哲学由统一性认识的世界与科学根据具体事物的现实而认识的世界始终存在着矛盾。

恩格斯根据19世纪自然科学的成果,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划分为四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命运动。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各种运动形式相互转化,在转化中物质运动的统一性获得了鲜明的表现。运动形式相互更替,由此构成自然界永恒的运动过程。恩格斯说:“这些形式本身,以所起的作用,证明自己是同一运动的不同运动形式,因为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互相转化的。”[1]总之,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性的,同时又是统一的。

运动必然是不灭的,如果运动可以无缘无故地消失或产生,就谈不到世界的统一性。运动在质上是不灭的,这是指自然界中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能力是无限的,永远不会丧失的。并且这种转化的能力和现实转化的条件是运动着的物质所固有的。所以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永恒的。如果物质自身不能在运动中产生运动转化条件,或者失去从某一种运动形式进一步转化为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能力,那么就必然导致物质运动最后会停止的结论,而这是不可能的。

恩格斯曾说: “亚里士多德在谈到最初的哲学家时说道:哲学家断言,有一个东西,万物由它构成,万有最初从它发生,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作为本体,永远同一,仅在它自己的规定中有所变化,这就是万有的元素和本原……因此他们认为没有一个物生成或消灭,因为同一个自然界永远保存着。因此,在这里完完全全已经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论了。” [2]这里所谈到的永恒性显然是因为宇宙大循环而保持的。在宇宙中任一局部的演化都是有前因与后果的,在演化的长链条的终点连接着起点,构成了在时间总体上的大循环演化,使起点也成为终点。这样在循环中任何局部都在前进演化,然而就循环的宇宙整体而言又没有任何前进的演化,于是具体事物的前进演化与宇宙整体的永恒统一了起来。(见图一)

 

在宇宙中一切发展和变化都是宇宙中的具体事物的演化,无限多样性的事物在宇宙中生生死死,每一种事物都具有发展的阶段性,但宇宙总体没有阶段性的发展和变化,有大小的事物不是宇宙空间的总体,有阶段性的事物不是宇宙时间的整体,同一个宇宙必然是永远保持着的。宇宙的统一性是指宇宙间的一切对立都是统一的,事物间具有了统一性才使得事物间具有了和谐和有序。把一部分的宇宙也称作宇宙就必然带来混乱。因为,它违反了宇宙是包容一切事物的世界总体的基本含义。

所有具体事物总是起源于它种事物,是由它种事物转化而来。然而,宇宙不可能由宇宙之外的事物转化而来,宇宙自身不可能有外在的起源,包括任何起源和起源的起源都存在宇宙之内,都是宇宙自身事物的转化。西方上帝创世的世界起源说影响普遍,人们什么都追问一个“起源”,追问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也追问宇宙起源,在中国的古文化中很少问到这些起源问题,永恒轮回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

一个事物的诞生是由别的事物转化而来,事物的诞生总是伴随着另外事物的衰亡,表明事物是有起源的。其实事物的诞生和起源是具体事物变化的关节点,它对具体事物的来龙去脉的研究非常重要。宇宙是无限度的,一切转化都是在宇宙内的转化,宇宙不可能转化为宇宙之外的什么东西,也不会由宇宙之外的东西转化为宇宙,这决定了宇宙是永恒稳定的,统一的。人类套用一般事物的性质也去追寻宇宙的起源和归宿是一个思维惯性的教条,在宇宙总体的层次起源与归宿是同一的,因为同一个宇宙始终保持着。宇宙学家十分重视对宇宙起源的研究,然而哲学家似乎对此十分冷淡。

科学总是从个别的具体事物的观察和追溯来认识科学原理的,是运用定理、定律推导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哲学则是归纳所有事物性质从而抽象出世界的本原。哲学是最高层次的论证,其普遍性程度也最高的,哲学规律是对人类实践和各门科学成果,通过哲学思维和概括而提出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言两语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 [1]在思维宇宙本原时,显现出哲学比科学更为可靠。哲学和科学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正确的宇宙观应当归结为一切事物是协调、有序、永恒和统一。无限的宇宙是不可能通过直接的观测来认识的,仅依靠对部分宇宙的观察是不可能建立一个符合客观实际且认识全面的宇宙观。然而,根据人类累积的自然科学知识,又运用哲学逻辑来综合思维,有可能建立较为正确的宇宙观。

大爆炸说缺失宇宙的统一性

大爆炸的宇宙起源说认为宇宙起源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全无,在这个全无世界中无缘无故地产生了一个蚕豆大小的“奇点”,这个奇点又无缘无故地突然爆炸膨胀开来,成为今天的宇宙,而且今天仍然处在膨胀的爆发之中。这种爆发的膨胀的最终结果是宇宙的死寂状态,现有物理学原理不适用于关于宇宙起源的那个“奇点”的描述,也无法使大爆炸起源的“奇点”与宇宙的归宿的“死寂”统一起来。缺失宇宙统一性的大爆炸学说不可能是宇宙总体的真实情况,只是无法再用当前的科学的方法追溯下去了。大爆炸宇宙模型似乎找到了宇宙的起源,然而实际上是什么也没有找到。因为大爆炸模型无法解释宇宙的根本起源和起源的起源是什么?也无法解释宇宙衰亡的归宿,以及归宿的归宿又是什么?无法使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获得统一。观测的大爆炸宇宙从本质上说不是宇宙,它仅是宇宙的具体部分。如果大爆炸的宇宙的起源说是合理的,也仅仅是在可观测范围内的宇宙起源。宇宙起源于大爆炸会误导人们认为宇宙总体是非永恒的,非统一的。这种非永恒宇宙观必然导致宇宙存在第一推动,最终只能依靠“神”的创造来解释一切。

宇宙学是观测着、发展着的学科,只要宇宙学在观测发展,那么宇宙学所研究的就不是完整的宇宙的总体,宇宙学是依靠具体的观测手段对无限时空的持续性观测,由于宇宙的无限性,观测永远不会达到观测的终点,也因此观测永远是片面的。不能拿局部的宇宙概念来代替宇宙总体的概念来建立宇宙观,正确的宇宙观不仅要关注天文学和宇宙学的发展,更需要进行多学科科学的综合和哲学的逻辑思维。可以说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自身宇宙观直接和间接的展现,当然人的宇宙观也会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获得改造和发展。正确宇宙观是需要依靠哲学方法对所掌握的一切知识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来建立。

大爆炸所述的“宇宙”不是真正的总体宇宙,尽管观测的宇宙似乎很大,有130多亿光年那么大,但与无限大的宇宙总体相比也只能是极微小的部分。大爆炸宇宙的起源说,把一个包容一切的宇宙概念偷换成局部的可观测宇宙的概念,这造成了在世界观层次理解宇宙的混乱,误认为宇宙是非统一的。限于人类的能力,无限大的宇宙是不能依靠直接的观测来认识的,它只能依靠哲学的思维来认识。我们只能相信哲学论证的那个统一的无限性的宇宙,而不能把科学观测的那个局部的宇宙确认为是总体性的宇宙。有限性的事物是有诞生、有衰亡、有转化的,有限的东西的存在就是向某种他物转化,不然它就不成其为有限的东西。无限宇宙的总体中具有无限量的多样性事物,尽管个别事物有诞生,有衰亡,就总体宇宙而言仍然是稳恒的,

有限的具体事物都是由其它事物转化而来,因此是有起源的,探讨宇宙的起源是一个教条,应用某些科学定理不断持续性地追溯,似乎也追寻到宇宙起源的尽头,然而一旦追寻到那个起源,就面临需要解决宇宙的第一推动,这种推动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必须依赖于超自然的神力,于是科学导致了宗教。在哲学思维中承认宇宙世界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认为宇宙物质运动的永恒性是宇宙存在的基本前提,根本不用考虑宇宙的起源问题,因为在宇宙中具体事物尽管有生有灭,但就宇宙的总体而言是大量具体事物的死后又生,生后又死的稳恒存在,因此也就不再需要那个第一推动力了。当宇宙大爆炸起源理论前推到终点,遇到迈不过去的门坎的时候,即是“谁”启动了这一切,许多科学家的研究竟开始与基督教义暗合,霍金是当代被公认的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主张无缘无故地大爆炸,从无产生一个色彩斑斓的宇宙。在这里霍金的学说符合了上帝的创世说,霍金也因此被罗马教廷引为知音。

通过天文观测是不可能证实宇宙是有限还是无限,因为具体的人和应用的具体观测手段不可能观测无限量的事物。科学规律、科学证明和哲学规律、哲学证明二者都是对客观世界规律性的反映,都依赖于人类实践最终地证明。哲学规律的证明不是设计几个实验所能证明的,它的证明是在各门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实践总和通过科学抽象推理所提供的。如果我们承认多样性的事物是统一的这一根本规律,必然导致宇宙整体是稳恒的这一结论,且使得一切得到统一。

遐想的宇宙模型

现存的宇宙模型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应当提倡多样性的活跃思维,避免陷入死板的框架模式而影响实现最终的正确认识。设想在宇宙的真空中均一地产生着物质粒子,而粒子逐步聚结形成弥漫物质,弥漫物质聚集收缩,逐渐地形成星云,再形成天体,最后收缩进入黑洞而化为乌有。这种遐想使宇宙星系随时形成,随时衰亡,宇宙成为稳态状态的永恒的世界,亦即永恒的满天星斗。尽管人类、高智能生物和各种天体都是生生死死,但是满天星斗却是永恒的。黑洞的性质表明:天体散发出来的光和热量往黑洞中集结,这些物质不是累积起来,而是消失得无影无踪。物质的消失表明必然存在着物质在某处的产生,否则将导致宇宙整体的消失。于是宇宙物质在消失着也在创生着是可以理解的。

稳恒态宇宙认为宇宙总体在任何时候,平均说来始终保持相同的状态,而全然没有什么开端,不主张物质创生于过去某一特定的瞬间,而认为物质正以恰当的速率不断地创生着,也以同一速率消亡着,从而使宇宙中的物质密度维持不变。这种状态从无限久远的过去一直存在至今,并将永远地继续下去。稳恒态图景所要求的物质创生速率是非常小的(每100亿年中在1立方米的体积内大约创生1个原子),因此迄今为止全无可能直接观测如此之慢的创生过程[3]

在量子学说中,当原子吸收了一个能量子时,它就会从状态A“跃迁”到状态B,这种“跃迁”是一下子完成的,不经过任何的中间状态。就是说,不经过AB之间的任何一点就突然在A点消失,而同时在B点出现[4]。隐形传送是一种量子效应,即能够创造两个相互关联的粒子,发生在一个粒子上的反应会“影响”另一个粒子,尽管它们实际上相隔很远的距离。根据量子力学,宇宙真空是一个粒子和反粒子成对不断反复生成、分离,又碰到一起湮灭消亡的活跃空间。根据量子力学的“跃迁”概念,可以想象物质从黑洞中消失,通过“跃迁”而在远离黑洞的真空中产生新的物质。于是物质在黑洞中的消失,物质的“有”转化为“无”,然而这不是物质在宇宙中的绝对消失。这种消失引发的“张力”使得在远离黑洞的地区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重新集结形成天体,天体演化的最后又归结为黑洞。宇宙物质从一极产生出来,当走完它的全过程之后,衰亡消失在另一极黑洞中。这是从“无”到“无”的线性演化,也是从“无”到“无”的循环。于是线性运动与循环式演化统一了起来,从根本上表现出宇宙的统一性,构成了稳恒态的宇宙。

如果存在像电磁力和万有引力这样的力能使宇宙的一切具体的天体都在收缩变小,包括星系和我们地球与我们人类自己都在持续地缩小,于是相对看来宇宙总体的空间就拉大了,相对看来宇宙就在膨胀,星系相对说来在远离我们而去。物质在广漠的空间产生,然后聚集成星际物质和星系,星系在逐步地收缩,进入黑洞而消失。如此说来,宇宙的空间距离的拉大,不是因为宇宙在膨胀,而是一切天体一切事物都在持续地缩小,相对看来宇宙似乎在是在膨胀。这样转换一个思维视角,就可以使膨胀的大爆炸宇宙转换为稳恒的宇宙,使宇宙的一切协调、有序和统一了。这种遐想解释了宇宙不会存在有一个以观测者为中心的观测宇宙,也避免了宇宙因起源于一个“奇点”的爆炸,而应当存在的爆炸中心,然而这种中心在宇宙中是寻找不到不存在的。这样倒过来看宇宙,宇宙的大爆炸也许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只不过在事物的演化中存在着一个新的维度,这就是宇宙具体事物在演化中始终是处在均一缩小演化的维度中。

近来报道,一直被认为是远古遗迹的银河系,实际上生机勃勃,使银河系目前仍然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它不断地从宇宙空间吸入新鲜气体,并吞入邻近小星系。进入的气体形成所谓高速气体云,这些云团以几种形式出现,包括中性氢气团,从邻近小星系中拖出的气体流,以及可能分散在整个星系空间的高度电离的炽热气体等。炽热的星系际气体流形成一个物质储存库,不断为银河系提供制造新恒星的原料[5]。银河系的星体仍然在形成中,而已有的星体则被吸入黑洞而消失,这正构成一个稳恒宇宙的图景。路透社2004年12月21日电,美国航天局的一架探测器(太空望远镜)发现了数十个新生的星系,其中最近的一个星系或许距离地球仅10亿光年,大约比以前发现的新生星系要近大约90亿光年。从较近的距离观测到新生的星系是非同寻常的,传统天文学认为宇宙是13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而如今在宇宙中还在不断地形成着新的星系,就对这种学说构成了挑战。此外,美国天文学家借助“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观测到4个巨大星系正相撞到一起,这4个星系中有3个和银河系差不多大,另一个则是银河系的3倍。天文学家观测到多个巨大星系相撞与合并的聚集表明:天体间并没有因大爆炸而相互离去,而是处在持续性收缩、聚集与合并之中,这又对大爆炸的宇宙形成说提出了质疑。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第三卷:49983

[2]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62.15154

[3] 约翰·巴罗.卞毓麟译.宇宙的起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0134

[4] 戈革.量子永寿——为纪念量子概念诞生100周年而作.科学画报.200012):18~21

[5] Bart P.Wakkerhe和Philipp Richter 呼吸与生长的银河系.科学.2004(6):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