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风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10:15
中国经济增长的风险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收藏 电邮 打印 评论[26条]  

(编者按:本文为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11月11日在FT中文网年度高峰论坛上发表的演讲,由FT中文网编辑根据会议发言记录整理,有删节,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我今天的演讲主要讨论中国前方面临的挑战。我觉得中国将发生一个非常广泛、彻底的变化。对于中国在未来20年里面临的各种挑战,我很难在短时间内一一介绍所有的方面。中国过去30年取得了令人震惊的出色表现,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发达的国家,给世界带来了深远变化。但我们也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当一个事情的一切进展都很好的时候,我们可能变得有些自满,这是需要注意的。

首先我想引用一句话,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达沃斯夏季论坛中提到的,那就是,“中国经济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我觉得这是非常合理的评估,也是中国见多识广的领导人直言的现状。

加强版的“亚洲模式”

我的演讲想讨论四大问题。首先,中国增长的潜力何在?考虑到中国现在所处的地位,即一个中等收入但已取得巨大进步的国家,中国的潜力在哪里?第二个问题是,中国的增长模式是什么,这种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有哪些,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异同点在哪里。第三个问题是中国面临的挑战。最后我会非常简单地介绍一下中国面临的政策问题。

首先从中国的潜力开始。如果考虑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增长潜力,首先要考虑它与全球生产率先进地区的差距,这是衡量经济增长潜力最简单的指标。大家可能会感到有些吃惊:现在最先进的国家仍然是美国。美国占据这个位置已有120-130年了。但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已经逐渐追赶,并在许多方面追上了美国。

从图表可以看到(编者注:篇幅所限,本演讲涉及的所有图表从略),从1950年开始,不同国家的GDP相对于美国的比例。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追赶的速度非常快,韩国也追赶地非常好,巴西则几乎一直是横线。从该表中可以看到,从1949年到1979年间,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几乎没有缩小,但在此之后有一场爆炸性的增长,相对于美国的比例从3%上升到了20%,也就是目前所在的位置。

这是因为中国成功复制了早期日本、韩国的成功追赶模式。中国GDP现在占美国的比例,相当于日本在1950年的水平。在那之后,日本经历了20-25年的高速增长。如果中国能够持续过去30年的追赶模式,那中国还会有20年的高速增长等在眼前,人均GDP相对于美国的比例可能会达到50%-60%。

在开始探讨中国应如何面对挑战的问题之前,我们先谈一个问题:中国和亚洲邻国之间有很多相似性,也就是遵循“亚洲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由日本和韩国开创的。其主要特定是生产驱动、高投资、资源从家庭向工业转移(主要通过低利率、低工资、低汇率)以及出口与外部盈余的高速增长,同时制造业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要说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区别的话,我想说中国是一个加强版的日本。中国的投资率更高,贸易顺差更大,消费更低,对于外国投资,中国要比日本(及韩国)开放得多。

从1985年开始,除20世纪80年代末期外,中国的平均经济增长率为8%-12%。总的来说中国的经济增长非常令人吃惊,20多年间平均增速达到了10%,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罕见的。如果能在未来20年持续这样的表现,总共实现45-50年的高速增长,那会成为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但是,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发达,与最发达国家的距离越来越小,中国在各方面取得良好表现的难度就会越来越大,尤其是考虑到廉价劳动力这个优势即将丧失的情况下。

从图中可以看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投资驱动的。可以看到,2005年中国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增长比GDP快得多,而中国消费水平占GDP的比例非常低。这样的情况是我们在别的经济体中从未见过的。在过去十几年中,投资占GDP的比例提高了很多,而消费的比例却下降了15%,从50%降到了35%。

这是“亚洲模式”的一种非常极端的版本。在这种低消费的模式下,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总额也出现了很大减少,但公司利润却取得了爆炸性增长。这是一副非常清晰的图画: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消费只发挥了很小的作用。从其他的表中可以看到,中国GDP的增长主要源于投资,家庭储蓄主要以银行存款的方式存在,同时政府对汇率有非常严格的管理,基本上不允许汇率波动。

这一现象的另一面想必大家也知道,那就是外汇储备的急速增加。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外汇储备的高速积累,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国相比,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速是最大的。可以说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的增加额超过了G20其他成员国增额的总和。这主要是中国的汇率政策导致的。

这个图表显示了中国外贸占GDP的比例。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有高速的增长,最高年增速高达30%。中国出口占GDP的比例最高时达到了35%,如此之高的比例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在服务贸易方面,如果把中国与日本、俄罗斯等国相比,可以看到服务贸易在GDP中所占比例依然偏低。

目前中国采取的是开放性的贸易政策。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中国准备进一步拓展外贸占GDP的比重。当然,在未来20年间,要实现这一点会比较困难,因为中国必须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如果中国从一个依赖商品贸易的国家转型为一个主要依赖服务贸易的国家,那就意味着中国从一个被动消费型的国家,转变为一个主动提供服务、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国家,这势必有助于提升中国国民的生活水平。

生产率、投资与金融难题

讲到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我想总结为以下六点。首先是要提高生产率;第二是实现日本没有实现的经济转型,改变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第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当然,要在改革金融的同时抵御金融危机风险是非常困难的);第四个挑战是,由于中国是一个规模非常巨大的国家,因此会非常需要资源;第五个挑战是外部需求(2000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量的比例仅为1%,现在已经达到10%,因此中国需要合理管理外部需求);最后一点是地缘政治的挑战:在近几年,中国已经跃升为全球最大且最具实力的经济体之一,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理各种地缘政治问题对中国至关重要。

我们先从提高生产率这点来说。过去10-15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令人难以置信的投资率,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在中国的GDP增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但我希望中国未来的GDP增长不再包含非正常的因素,也就是说,不要以持续地投入大量资本来维系。我希望中国未来不再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来提高生产率,还要有经历一场技术性的转型。中国需要寻找提升中国经济生产率的另一个渠道,不能再仰赖农民工。而且,将来可以以民营经济作为提高生产率的主力。

下面讲第二大挑战,就是处理投资问题。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受到超常规的储蓄和投资努力的推动,这导致中国成为世界上投资占GDP份额最大的国家,也成为资本输出量最大的国家。遗憾的是中国将大量的资本输出用于购买美国国债,这对于中国的整体财政收入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或帮助作用。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的悲剧也许与过度的资本输出有关,在这方面,中国与日本当年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在未来20-25年间,中国GDP增长很可能从10%降到6%,在这样的增长速度下,投资占GDP的比例维持在20%-25%比较合理。投资占GDP比例的下降可能会影响中国市场上的需求量。由于投资量必然会降低,所以资本输出占GDP的比例也将降低。

如果能把投资占GDP的比重维持在20%-30%的水平,中国将仍然处在比较安全的状态。对于中国来说,重要的是要提高消费,这才是一种比较正确的发展路线。如何来提高消费呢?由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在提到,所以必须要找到能刺激居民消费的有关经济措施,通过政策来扶持和提升居民消费欲望,这样的政策转型是必需的。

第三个挑战在于应对金融问题。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主要依赖银行,银行主宰整个国家的金融运行。信贷和货币在GDP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对储蓄者所课征的税收较重,这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但这也会导致一些弱点和不利影响。例如,随着资本边际回报率下降,以及泡沫出现的频率提高,银行业可能遭受大规模的损失。另一个不利因素是,旨在支持家庭收入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加息措施,将进一步挤压银行业的利润率。再者,如果中国为了支持人民币的国际化而开放资本账户,就可能导致中国金融业的严重危机——这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中是非常常见的。银行的利润主要是由利率来保障的,在历史上,如果金融业的竞争导致银行业的利率进一步受挤压,同时又出现货币的国际化,大规模的国际性金融危机很可能爆发,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崩盘就反映了这样的情况。我想说的是,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可以在这样的境况下安然过关。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一下中国货币发行的情况。这个表反映了货币供应量相对于GDP的比例,可以看到在1992-2010年达到这段时间里,货币发行量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而且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仍然有极大的货币供应量。可以说中国如此高的货币供应量是不正常的。

资源与外部需求挑战

下面看第四点,就是应对资源问题。中国规模巨大,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资源供给远多于其他国家(可能只有印度是例外)。举例来说,如果中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想要达到日本的水平,中国的汽车拥有总量需要增长50倍,全球的石油需求量也将翻番,届时一半的石油需求将来自中国。我们知道,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的利用效率,全世界都将很难应对这样剧烈的变化。

这个图表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中美进口的对比。中国是国际上的重要进口国之一,农业原材料进口量占全球的28%,矿石和金属进口的比例超过22%,甚至高于美国,而且现在中国的进口潜力还远远未发挥出来。对于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繁荣,中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进口的增加也大大提高了中国进口相对于出口的比例。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是相当低的,大约只有英国的三分之一,这方面仍有很大的改善余地。如果中国的资源消费要翻倍增加,就必须实现这样的改善。考虑到中国的巨大规模,如果中国的资源需求大增,那么在全世界范围内,能源利用效率都必须有大幅度的提高,才足以抵消其影响。

第五个挑战是如何管理外部需求。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也拥有庞大的经常账户赤字。但在自然的市场力量作用下,中国的外部顺差将向外部逆差转变。这是因为中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已经很大,所以中国出口的增长将受制于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进口也会增长。从2000年到现在,中国的出口年增速是25%,比GDP的增速快得多,而在此期间全球经济的年均增速只有4%,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速也只有6%。无论一个国家的汇率是高还是低,这样的出口增速都是难以维系的。但是,从出口向进口的转变将是一种值得欢迎的变化,因为这能缓解各种压力,并提升国内的福利水平。我认为,管理外部需求将会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而且应该逐渐用内部需求来代替一部分外部需求。

最后,即使中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将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一个不成熟的超级大国。中国有巨大的潜力,有超级大国的规模,而且正在成为一个超级大国。如果我们把欧盟算成一个国家的话,目前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中国、美国和欧盟)的经济决策能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这意味着中国必须处理好它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不应该只是输入秩序,还应该输出秩序。

最后,为了在未来的20年里继续快速发展,中国应当采取一些政策:向内需驱动型的经济增长转型;逐步实现投资率的下降;加速创新;重新平衡经济,摆脱对出口的过度依赖;进一步降低经常账户盈余;维持全球经济的自由开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能以合理价格获取资源供应;帮助其他国际维持世界和平。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复杂化,其对世界的影响会越来越大,而调控经济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温家宝对中国经济风险的评估是正确的。下一代中国人将如何迎接这些挑战,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