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述评:破解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困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59:31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2 07:49:21
中评社北京6月2日电/去年四季度以来,全球经济逐步陷入低迷,外部需求急剧萎缩,导致中国出口大幅减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这是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新华社发表记者周英峰述评文章表示,在前一阶段一系列支持外贸增长措施的基础上,国务院常务会议5月27日研究部署了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在立足于扩大内需的同时,千方百计稳定外需,中国正全力破解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增长难题。
外需萎缩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困难
文章称,中国的外贸进出口,最早感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寒意。
2008年10月,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仍都保持15%以上同比增速,11月却均“陡降”为负数。12月的跌幅进一步加深,全年累计增速为“入世”7年来最低。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冲击也是外贸进出口。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1%,但净出口对经济的贡献率为―0.2个百分点,是导致经济下滑的最主要因素。
当前,世界经济依然低迷。5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一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5.7%,虽略好于此前公布的6.1%的预期降幅,但仍是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此外,欧盟、美国经济也仍处衰退之中。
商务部5月初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春季)》指出,世界经济短期内明显复苏的可能性不大,美欧日经济很可能在底部震荡一段时间,国际市场需求低迷的状况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中国稳定外部需求的困难。同时,国际贸易融资条件恶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货币竞相贬值等因素,都加剧了中国外贸增长的风险。今年一季度,11个国家和地区合计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25起。同期,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58%。
统计数据表明,尽管当前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先行指标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目前,中国大部分出口企业在手订单减少,境外采购商多将长单改为短单、大单改为小单;刚刚闭幕的第105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额比上届下降16.9%。同时,前4个月中国加工贸易进口下降33.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21%,这预示今后一段时间加工贸易和外资企业出口后劲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发展蔓延,外部需求持续萎缩,进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当前的突出矛盾仍然是要遏止出口下滑的趋势。”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说。
努力保持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文章介绍,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自去年以来,中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先后6次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目前综合退税率达到12.4%;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开拓新兴市场和建立营销网络,今年将惠及8万家左右的中小企业……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外需萎缩的情况仍未根本好转,但国家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已初见成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所所长张燕生说,这对减缓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振出口企业信心、保持中国出口竞争力产生了积极效果。
数据显示,前4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三项指标连续两个月环比增长;加工贸易进出口的降幅在收窄,4月份出口新订单指数也在增长;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继续保持环比增长势头,部分农产品、原材料进口开始增多。
当前,外贸形势依然严峻。针对这一情况,国务院常务会议5月27日再次作出部署,确定了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完善加工贸易政策,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以带动出口等6项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
“对中国来说,今年现实的目标是确保出口增速不低于全球贸易增速,不至于把市场份额输给别人。眼前,需要保出口企业,不让它们死掉,等待市场的复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隆国强分析说。
业内人士指出,与此前出台的措施相比,无论是完善出口信用保险,还是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新出台的6项政策抓准了当前出口企业面临的各种难题,体现出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广大出口企业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份额。
值得关注的是,在努力帮助出口企业克服眼前困难的同时,中国幷未忽视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调整出口结构。在新出台的6项政策中,特别提出“继续支持具有优势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严控‘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外需萎缩的情况下,追求出口速度和规模幷不现实,最需要的是抓住机遇提升出口质量和效益。”张燕生说,政府应在政策上更多一些创新,给企业以切实有效的支持,推动外贸增长方式加快转型。
把金融危机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文章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尚未见底,外需急剧萎缩对中国经济增长会持续造成不利影响。
外需下滑不仅直接影响出口,而且会逐步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传导。以工业为例,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中国部分行业产能已出现严重过剩。4月末,全国26个大中城市5类钢材库存同比增长17.3%,电解铝生产能力放空40%左右。
“外需长期不振,将会影响上下游企业的生产和投资。外向型企业经营困难会造成就业和收入下降,进而对消费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部长张小济说。
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13亿人口,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关系到数千万人的就业。尽管外部需求萎缩趋势难以扭转,但在着力扩大内需的同时,中国依然“绝不能放松出口”,需要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世界进一步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会遇到挫折,但其大趋势不会改变,国际贸易仍将在总体上快于世界经济增长。”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指出,我们要顺应这一潮流,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当前,世界各国稳定金融、刺激经济的政策陆续实施,各主要经济体联手应对危机的力度加大,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恶化的势头得到一定遏制,这有利于外部需求的逐步恢复和企稳。
从国内来看,中国政府采取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已初见成效,宏观经济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同时,通过多年来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国也已经形成一批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竞争力不断提高的进出口产业集群。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稳定进出口企业的预期和信心。
专家指出,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外需,中国一定能够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