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5.2 见证垂虹桥坍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26:26
1967.5.2 见证垂虹桥坍塌 2009年03月19日 08:23:22 来源:吴江日报 作者: 浏览量:154

 

  垂虹桥,是吴中文化的一座璀璨的历史丰碑。然而,她却在“文化大革命”中永远离我们而去。

  1957年8月,垂虹桥就被列入省文物保护名录。1963年秋季我到吴江中学读高中。开学第一天,我平生第一次走过这垂虹桥,当时都称为长桥。

  1967年5月2日,星期六,吃了晚饭,我正与几个高二同学在激烈地辩论着,突然,有同学气喘吁吁地说:“长桥坍塌了!”我们的辩论戛然而止,七八个人迅速来到事发地。我们顺着断桥的东头走向西头,只见桥西头的4个石拱已经向东倒塌。十几个搬运工人和解放军同志正在抢救着什么。原来那个大拱坍塌时,正巧压着一条渔船,船上有祖孙三代人。

  夜色阴沉,人头攒动,断孔两头看热闹的人越聚越多。特别是桥的东头,在十几个还没有坍塌的石拱桥面上挤了足足一二百人。我、冯效良、陈昌求、高二女生费园和她的几个同班同学,都挤在断桥岌岌可危的边缘上,谁也不去想脚下将会发生什么。 

  夜色越来越暗,阵阵晚风里开始夹带着零星小雨。我拉着冯效良准备返校。惨状几乎同时发生:就在我们刚转过身来走出不到十步时,只听见背后一阵惊天动地的“救命”声!还没有等我们反应过来究竟发生了什么,身后那石拱断裂声、坍塌声和石块落水时的轰隆声直向我们身后逼来。我们已经明白这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黑夜里,人人都在与死神赛跑。 

  跑出危险区,耳旁一片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同行者早已失散,身旁只有冯效良一人。他身体单薄,决定返校叫人。我迅速定下心来:水里有我的同学,必须下水救人! 

  我脱下外套,从桥的东头下水,顺着已经坍塌的残拱,挨个在水中探摸。我虽年轻气盛,还是全身毛骨悚然,毕竟桥的东头下水的只有我一个人。我终于摸到了西头第五拱———遇难者集中的地方。这里有七八个工人,十几个解放军。微弱的灯光中,我看到了高三(1)班的大个子奚群峥。“终于不是孤军奋战了!” 

  水并不深,我们一般可以脚踩着河底。但整个抢救的过程是残酷的。遇难者或遇险者基本被集中压在同一个拱下。一块巨大的石板,往往同时压着好几个人,掀起任何一边,另一边的人就会惨烈喊叫。可在淤泥中巨大的石板石条是很难作水平提升的。我清楚地记得一个老头嚎叫时连舌头都伸在外面。最可怜的是深深地被压在大石板最底层的几个人,她们当时大多站在断桥最边缘,坍塌时也就首先落下水去,巨大的石块重重地压在她们身上。最后,我们从巨大的石板下,在深深的污泥中挖出了两个个子较小的遇难者,身上的衣服和头发沾满了淤泥,已经分不清两人的性别,她们简直像从淤泥中被拔出的两支莲藕! 

  在微弱的灯光下,我托着其中一个像小男孩似的遇难者,用接力的方式交给岸上的志愿者。可是,我哪里知道她竟是与我们一起走出校门的高二女同学———费园!(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晚辈),还有一个是她的同桌!我只记得当时把她们从石板下的污泥里挖出来时,她们没有挣扎,没有呻吟,没有任何求生的表示…… 

  第二天,费园和她的同桌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抢救,终于因为窒息时间过长而告别了人世。呜呼,灾难居然降临到两个善良活泼的年轻人身上!父母悲痛欲绝、老师同学泪流满面。全校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42年过去了,这段往事还历历在目。值得人们高兴的是市委、市政府已经建立了垂虹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