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呼唤加快文化“走出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26:18

               不能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 
             政协委员呼唤加快文化“走出去”




我们要警惕巨大的文化赤字。”当中国经济赢得“满钵金”时,出席政协大会的委员们在讨论中建议,面对文化领域严重的“入超”现象,我国应该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使“软实力”硬起来,使中华文化在全世界得到弘扬。

现状:文化“逆差”触目惊心

    长期在新闻出版界工作的桂晓风委员向记者列举了一串数字:“2004年我们出口了700多万册(份)书报, 只占国内当年书报刊出版总量的0.16‰。2004年我们向美国输出了14种版权,而从美国引进版权4068种,进出比为290∶1。人口只有316万的新加坡,我国2004年引进版权达156种,而输出仅30种,为5∶1。”
    不仅出版,影视市场的“进出口”也极不平衡。深有同感的赵启正委员列举了这样的数据: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美国电影的生产量只占全世界的5%至6%,但放映时间却占全世界放映总时间的80%。
    这种逆差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也多有对应:进口原版书、光盘满眼皆是,而在国外主流书店难觅我国的经典读物;来访演出项目来一个“火”一个,而我国表演艺术种类在英美的演出市场长期占据一席之地的,唯有杂技、武术。
    讲起自己在国外寻觅“国货”的故事,桂晓风说:“2004年我在奥地利最大的书店里认真搜寻,结果只找到一本和中国有关的书,是介绍长城的,而写撒哈拉大沙漠的倒有7本!一些法国和德国朋友,对中国人对他们文化的了解之多感到吃惊,而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却少得可怜。”

分析:文化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

    文化是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张国良委员说,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经济的崛起,还必须有文化的复兴。
    “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赵启正委员说,“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家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
    更多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还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基本经验和普遍做法,美国包括影视、音像制品在内的视听产品的出口,已超过航天工业。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拥有自然资源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文化底蕴极为深厚,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发展包括出版物在内的文化产品出口,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桂晓风说。

建议:呼唤“软实力”走强

    “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复兴。只有在世界文化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成为文化强国。”赵启正说,中央要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其中对外传播和输出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输出文化要培养人才,组织队伍,这支队伍不是简单的翻译队伍,是面对外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靠一个部门的努力来完成,既要依靠传统意义上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活动,更要依靠文化贸易,直接将文化产品输送到国际文化市场上。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张新建委员说。
    “推动更多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要超越部门互不通气、分散作业的体制,调整资源配置,集中各方智慧,制定文化对外发展战略。”桂晓风建议,在自身力量壮大需要一个过程的情况下,可以先“借船出海”,选择一些骨干集团或单位与国外一些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资信可靠的知名集团、跨国公司进行合作,利用他们的网络和发行渠道,使我国的出版物、音像制品等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实施政策支持,对于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要在立项审批、贷款、利率、税率等方面实行优惠。
    张国良委员呼吁,加大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大吸引民间资本及外资,增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重视民俗文化。“文化发展也必须突破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复兴中华文化,需要来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