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和春:难得糊涂 活得明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22:39
作者:胡和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161    更新时间:11/6/2005
 
胡和春简介

胡和春:男,1964年生,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人。龙岩市普教室语文教研员。福建师大教育专业毕业,“小中高”教师。现任福建省小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小学语文研究会常务理事、复式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还担任龙岩市课改专家组成员、高级教师职务评审评委。100余篇论文分别在《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福建教育》、《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上海教育》等26家CN级教育刊物发表,5篇论文获全国小语会论文评奖一、二等奖,还担任人教社《语文练习》、福建人民出版社《顶尖语文训练》、福建教育出版社《小学作文评改练》、《小学生学习指导丛书》、少儿出版社《乡土教材》、鹭江出版社《小学生读写算》等18本教学用书的编委、编写工作,总撰稿约120余万字;主持8项全国、省、市重点课题研究工作;指导10位教师课堂教学获省一、二等奖;曾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宣读论文,还多次到深圳市讲学、指导。近五年来,被评为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市管优秀青年专业人才”(98年、2003年共两次)、市教育局“人民公仆”(两次)、省“优秀教研员”、全国小语会“先进工作者”。教研成果、照片曾在《福建教育》、河南《小学教学》、浙江《教学月刊》等刊物作介绍。尤其是一万余字的个人成长小记——《难得糊涂,活得明白》,2005年5月在福建社科院主办的《福建论坛》专版报道,影响较大。
林语堂有云:“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认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正届四十的我,步入中年,人生沧桑如涛起,多少往事随风来,我自己大概也是在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地活着。
这些年来,想来也奇怪,我一个农民的孩子竟然发展到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只好舞文弄墨,一心只把自己的生命放在教育事业的锅中熬煮,熬煮出一套日渐成熟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熬煮出100多篇教学论文和10部教学论著……长期的精神跋涉和教学研究历程,让我感到心力交瘁,常常产生力不从心的倦怠。有朋友批评我活得太累,待自己太刻薄,又赚不到几个钱,何必呢?不如去干点赚大钱的事业。对这样的“好言相劝”我总是无言以对,只得装糊涂。
一、做学生——糊糊涂涂学读书
1964年4月我出生在上杭一个偏僻贫穷的山村——千家村。我家外形恰似上杭古田会议会址,墙壁上写满了红军的标语、歌曲、课本目录、漫画、名单、办公室名称……幼儿时期,在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读过书的父亲教我认墙壁上的字。这些珍贵的文物就是我的启蒙读物,对我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识了不少字,并且是繁体字;二是奠定了我的党史知识基础。直到今天,我读小学课本中描写红军长征的课文非常激动,上这类课文很投入。
七岁半读一年级开始规范学语文,第一册语文课本第一课曰“毛主席万岁”,第二课曰“中国共产党万岁”。九岁、十岁时,我记得同年迈的爷爷挤在同一张床上睡觉,早上起来我总在大声地背课文:“美国的黑孩子,天天饿肚子……”“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实际上我们更穷,那时候我惟一的爱好是读书,可当时家里没钱,很难得到图书。有一次上山摘了杨梅,以杨梅为代价向别人借到一本《小英雄雨来》和一本《高玉宝》,欢喜得不得了。因为借阅时间有限,怕人家催着还,晚上躲在被窝里用电筒照着看。在那懵懂岁月里,大概就是那几本英雄故事书培育了我的文学修养,让我日后走上舞文弄墨的道路。
小学毕业后,接着就在本村小学继续读了两年附设初中班,现在看来,这种学校是半工半读性质的。三天两头参加生产队的平整土地、种油菜、挑大肥、上山砍柴等等各种农业生产劳动;每个学期还要到学校农场劳动一个礼拜;每个班还有一块“自留地”,每天早晨到校后,首先要去菜地为蔬菜浇水。那时不把读书当成负担,觉得只是学校生活的一个部分罢了。
两年高中是在公社的中学就读。当时的农村中学师资配备很薄弱,许多人根本就不是师范毕业,犯了错误或出身不好失了业,落实政策回来不管你会不会教书统统赶到学校去,因为教师是最低等的职业;还有些人是初中毕业当民办教师转正的,总比种田强。这些老师上课基本用方言,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讲大道理的多,诸如“考得上大学穿皮鞋,考不上大学穿草鞋”、“请勿忘——你还没有剥掉谷壳”等等。这些震人发匮的道理那时确实对改变穷孩子的命运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人得益于当下。那时总认为《红楼梦》只是梦,莫伯桑中短篇小说离题更远毕竟当不了饭吃。面对的现实,只好天天都做题目,搞题海战术。那时读的东西只是高中语文书中的作者名字、名著片段、断章取义的几句诗词。这样教的教育,使我成为1981年这所高中300多人中考上中专的3人之一,我很幸运地就读于长汀师范。
工作了才发现知识的不足,20年来,恶补了一些东西。我一方面学习教育理论,充实自己。为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改趋势,我每年购买几十本教育理论著作,订阅十几种教学杂志,在不断的学习中时时积累。同时对改革潮流跟踪得很紧,对各时期研究主题抓得准。如85年,研究创造思维;87年主要研究学法问题;89年,探索思想教育问题; 90年研究素质教育问题。这样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常常有新的启发。另一方面,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提高自己。近几年我跟踪研究了江苏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邱学华“尝试教学法”、广东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法”、山东张伟的“球形教学法”,还虚心向本地的张肇炜、连雪红等老师学习,教育教学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学习中,我深深体会到:一要把握精髓;二要大胆创新。只这样才能寻求语文教学的最优化,积极推进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进程。我在读书中体会到“越读越觉得自己可怜”。当然,也因为知道自己可怜,我才能不断地有读书的动力。前几年参加自学考试,这几年因为参加语文读本等书的编写,与一些专家学者交流,视野又开阔了一些。作为一名教师,为育人而学习,是无止境的事。语文教学工作者一生都是学习语文的过程。
二、做教师——兢兢业业上好课
我是1983年8月到上杭县珊瑚乡彩坑完小走上教师岗位的。这些年人们讲究溶入大自然,到了这个彩坑小学可真是溶入了大自然:四间破旧的教室依山而建,有间教室墙壁塌了一个大窟窿,教室后是一小块一小块的菜地,再往上些便是坟墓,没电,用煤油灯,吃用水要到山下小河里去挑。宿舍是旧瓦房分隔成的,长宽高各4米的样子。谷笪钉成的天花板上,入夜偶有老鼠相搏的吱吱声。唯一能够体现这里有些文明气息的是教室前那个篮球场,不过篮球架不太标准,场地有些凸凹不平。除此之外,其他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怪这个山村里的教育结果,几年没有一个学生考上初中。
我来后教五年级毕业班语文,兼一、三年级复式班数学,另加两节体育课,晚上还得教农民扫盲班。工作沉重,心里更沉重,但还是认真地工作,我毕竟是农民的孩子,总有一种责任感催促着我不能放弃。经过一年的努力,这里就有2名学生考上了初中。
由于这个“零”的突破,第二年学区竟把我调进了中心小学,这可以说是我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点。开学不久一堂《我爱故乡的杨梅》课一炮打响,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打破传统的“解释词语、分段、概括中心思想”的做法,令人耳目一新,100多位来自各校的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不少听过这堂课的老师多年以后见到我还说:“那一堂课是有史以来那所中小最好的课!”以后我常揽开课的活干,我觉得开课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机会,它锻炼人,开的课多了,铁棒就磨成绣花针。
1990年我踏着故乡泥泞的小道走到县实验小学。这时我如饥似渴钻研业务。我学习过李吉林的“情境教育”教育理论,也学习过布鲁姆的“目标教学”理论;从我们的先人孔夫子那儿,我探讨过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从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先生那儿,我默默地汲取着意蕴深刻的教育思想的营养。
教学中坚持不懈地探索课堂教学规律,初步形成了“博采众长、突出情感、讲究艺术”的教学特色。
博采众长。每年开学初,为了研究、确定每一册书、每一单元、每一课训练重点,做到目的明确, 一课一得,我搜集了大量重点资料,用以参考、借鉴。如《繁星》一课,收集了50多个教例,每次备课就可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
突出情感。教学中注重析词品句指导读书,要求读出语感、读出情感,把老师的心、学生的心、作者的心、文中人物的心“四心”相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92年地区首届实验小学课堂开放周活动中,我上示范课《马背上的小红军》采用“悟其道、体其情、感其人”的情感教学法效果好,得到各县(市)教师一致好评,教例于92年7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
讲究艺术。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艺术探索,努力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情境,追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如我指导的上杭实小袁四娣老师上小语二册《基础训练3》一课,精构思,巧设计,善点拔,获省义务教材电视观摩课一等奖。
1994年我被应聘到福建省最大一所私立学校——育青学校。那时我对课堂教学的最大追求——平等。我努力使自己和学生融为一体,努力使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课文内容相融合,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立体的、多维的、动态的平等过程。我上的《避雨》、《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草地夜行》等公开课思路新颖,师生之间高度融合,课堂行云流水,达到一定的境界。到校才2个月,被石狮市教育局破格评为“教坛新秀”。
这几年荣获十多次省以上教学指导奖。我常常想,所取得的点点滴滴,都是课堂中孕育出来的。对于语文教学,我有几句话,表达我的基本理念:“课堂上要让学生做有主意、有主见、又主动的人”,“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为学生的一生奠基”,“教他6年,为他60年”。这三句话从教师要上好课,到语文课要上成真正的语文课,再到追求师生共同进步的教育的至乐境界,我的语文教育随时代进步而进步,从观念到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做教研员——踏踏实实作指导
1995年,我迎来了人生历程的一大转变——调入市教研室,当上了语文教研员。虽然同属教育工作,但性质有了很大的不同。教研工作有着千头万绪,要深入学校指导教学,要组织各种培训和评选活动,更重要的是要研究课程,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教学实验。可以说,教研工作既不是单纯的教育理论研究,也不是单纯的教育教学实践,而是站在二者的结合点上。所以教研工作要将务实与务虚结合起来,要踏踏实实作指导。
一是平等意识。教研的重点是实践与应用,是在教学一线。教师应是教研的主体,只有全体教师都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有希望。为抓好全市小学语文教研工作,我常深入小学调研以同志式的平等的态度对待老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意见以商量的态度和口吻,让老师接受。我花力气最多的是关于课堂教学的研究,走进课堂评点了1000多节课堂案例,教师受益匪浅。
二是针对性意识。改革是生命线,没有革新和创造,语文教学就没有希望。但语文改革只能是改良,是扬弃,是继承中的创新,不能是革命,而且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我对教学上存在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时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帮助学校尽快解决。新的一轮课改中,我发现五大难题:1、备课难。2、一二年级要识1800个字难。3、转变学习方式难。4、要完成145万字课外阅读难5、评价难。我在下校调研中乐于和善于向教师学习,认真听取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识,从中发现选择合理的观点、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一项一项难点突破。
三是服务意识。为得到老师信任,我常给老师具体帮助,树立为教师服务意识。近年来,我为100多位老师指导市级以上公开课;为3 5位老师修改了80多篇论文在CN级刊物发表;与300多位教师参与全国、省级课题研究6个。从中培养的大批青年教师,有的评为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劳动模范,有的担任了学校各级行政领导。
四是学术研究意识。在指导上课、教改试验时以学术研究的方法去探讨去解决问题,做到以理服人。为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潜心研究,尽心尽力,曾到过深圳、杭州、南京、四川乐山讲学、传经、指导。2004年担任国家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咨询专家。经常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使我认识到,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教学的基本原则古今中外都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教育的目标、指导思想、教学的方法、教学的条件和具有时代特色的话语系统对所有这些的表述方式;这些都提醒我,无论何时都一定要按照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来指导语文教研。
粗略算一下,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获得的省级以上的奖就有几十个,其中一等奖就有10项。在我珍藏的东西中就有几十本大小不一的红本本。也许别人以为一钱不值,但它们记载了我的劳动,带给我成功的快乐。尤其是1999年评为福建省优秀教研员,我终生难忘。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走到今天,得益于许多人。
我的前辈教师张肇炜先生,我在他身边工作一年,对我的业务成长道路上起了许多推动作用,直至今日依然是我心中的偶像。我羡慕他指导龙岩连雪红《富饶的西沙群岛》、厦门吕云萍老师《从现在开始》等课均获全国一等奖。他告诉我,一堂好课是这样雕出来的:反复试教,自我调整;多方吸收,以我为主;精益求精,万无一失。
我的前辈教师崔峦先生,是我见过的精力最为旺盛的人之一。他治学严谨,在四川乐山市指导我大会发言,对着稿子一句一句推敲,那一句是对的,那一句是不对的,那一句该怎么说。他告诉我,好的教材在好的教师手中是一口井、一道泉。
我的前辈编审林炳泰先生,是我见过的最为认真的人之一。我时常会想起香港作家董桥的一段话:“我扎扎实实用功了几十年,我正正直直生活了几十年,我计计较较衡量了每一个字,我没有辜负签上我的名字的每一篇文字。” 能当得起这段话的人并不多,炳泰老师算一个。他告诉我,写文章要有新意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因有了与诸位师长的交往,使我走上一条难得糊涂的道路。我从事教学工作至今已整整23年了。一些在别人眼里非常宝贵的东西,该舍弃的时候,我舍弃得义无返顾;而惟有对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却总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深情。有人说我“傻”,但我喜欢做这样的“傻子”。我常常用教育家李镇西的一段话勉励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惟一应该忠诚的是党的教育事业,忠诚的是他自己从事的教书育人的神圣职业,而不是一所学校,甚至是哪一位校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惟一应该献身的是他的充满创造活力的语文教育事业,通过语文教育工作培养出有个性、有思想的一代学子,而不应该是个人的浮名和虚荣。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学会放弃。
(作者: 胡和春  福建省龙岩市普教室语文教研员  )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人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打分
【老乡】 胡老师,你是我的楷模! 6/12/2006 3:53:08 PM 3分
【张馨方】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胡老师,您的个人成长小记令我再次感悟… 5/17/2006 9:24:48 PM 5分
【余文森】 庆幸自己的抉择,福建省学科带头人的队伍没有遗漏你;同时也感到… 3/30/2006 10:23:48 PM 5分
【晨曦】 在平凡和平静中默默地耕耘心中的自留地,而且丰收在望,怎不让人佩… 3/24/2006 8:43:59 PM 5分
【胡和春】 刚从北京学习回来,看到老乡的评论甚是高兴。你是个爱家乡的人,… 3/22/2006 11:09:02 PM 3分
查看评论详细内容及更多评论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