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论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14:57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初探《问题·分层·活动》法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三十六中学 田永庆 #TRS_AUTOADD_1227597386034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27597386034 P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27597386034 TD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27597386034 DIV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TRS_AUTOADD_1227597386034 LI {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 /**---JSON-- {"":{"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我校在创新教育课堂教学的探索中总结出:创新教育=问题+分层+活动。其宗旨是以问题解决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所有学生在迫切需要的情况下学习;以分层达标为目的,创设各种成功的机会,点燃学生学习兴趣之火;以组织活动为保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方向,以培养学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进一步完善和逐步建立学生的内部动力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围绕问题解决展开活动,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了学生对知识的三次概括。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应用就这方面谈一点个人的感受: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概念冲突,使其迫切感到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诧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而集中注意,积极思考。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我认为除了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提问题;更重要的是问题的设置要有意义,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兴趣学习才有动力,如果提问总是千篇一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因而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我在讲PowerPoint的初步知识时,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进入新课之前先用该软件制作了一个多媒体动画,动画的主体为《白雪公主》的故事,并和同学们共同观看,观看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讲解。观看课件后适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也就有了探索的欲望。

 

  二、提出合理设想

 

  所谓合理设想即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序列,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把握问题的难度、密度、梯度外,还应根据学科的特点设置问题。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设计的问题要科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准确理解,充分掌握,对计算机的概念准确理解和把握并精心备课,设计好每一个问题。

 

  2.设计的问题要层次分明,难易适度:人们认识问题往往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维、去想象、去创造。教师在备课中,设计问题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逻辑和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3.问题的设置要有必然联系:问题与问题之间不能是孤立的,这样很难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前一个问题的设置要为后一个问题做铺垫,后一个问题的提出要对前一个问题进行总结,只有问题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内在规律。

 

  三、实践操作

 

  这一步是信息学的关键,只有给学生充分操作的时间,才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自身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应用,对于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问题,当学生通过组内研究,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并通过投影把本组的答案公布给其他同学,由其他组成员提出置疑和补充说明,这样即可使知识细化,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发现问题,一旦找到了答案,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都会上升到新的更高的水平。即使没找到,经过这样一个思考的过程,也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印象,增进记忆。

 

  四、巩固创新

 

  学生自我创作是最能体现交互式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知识能力基础上给学生充分想象和发挥个性思维的空间,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爱好,创作作品,并给予展示,使学生找到成功、自信、创新点。这一环节更是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操作来创作自己的作品,并进行总结性评比,对突出作品给予展示,对不理想的作品给予鼓励,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得到提高,在学习中感受成功。

 

  在探究性学习环境中,教师的角色就是和学生共同探究的合化者,是丰富信息资源的提供者,是真实任务的展示者,是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以及学生遇到学习困惑时的帮助者。学生的角色是知识的积极者,是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还应以鼓励学生提问、概括,用激励来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如今的教育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在不断提高,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进一步完善具有探究性特色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确保探究性学习的进展,我校的《问题·分层·活动》更贴近于现在的教育体质改革,在一段时间的应用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我将在今后的一个时期里继续学习和应用该方法,并把它作为一个新理念形成的起点。

2008-11-25  人教网